中古入声字论文-韩依杨

中古入声字论文-韩依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古入声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晋语,河北方言,入声,语音演变

中古入声字论文文献综述

韩依杨[1](2019)在《中古入声字在河北平山方言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选择中古入声字(以下均称为入声)在平山方言的演变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平山方言各点之间语音比较复杂。而这种复杂性,又集中体现在入声调类和入声韵母的演变上面。研究这个问题,对研究平山方言语音以及其他地方的入声问题都是有价值的。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研究平山方言语音的论文,《河北省志·方言志》和《平山县志》也涉及到平山方言的入声问题,但整体上看,这些研究及成果往往是以单个点的语音为描写和研究对象,还没有人对平山方言各个点进行较为全面充分的调查研究。因此,入声在平山方言的演变的复杂性和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论文选择这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先对平山方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行描述,并对其发音特点做简单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入声调类和入声韵母在平山方言的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全文除绪论以外,分为以下叁章:第一章“平山方言语音系统”,这一章对平山方言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并简单归纳了这些方言点的特点。平山方言各点的语音比较复杂,虽然各点之间在声母韵母的音类和音值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最主要的差异还是表现在声调和是否有喉塞尾韵母上面。声调调类上,有叁调、四调、五调和六调几种类型。声调的古今演变上面,有的平声分阴阳,有的不分。有的点入声分阴阳,有的点古去声分成跟声母的清浊并没有关系的两类。韵母方面,有的有带喉塞尾的入声韵母,有的没有。在有喉塞尾韵母的各点,喉塞尾韵母的多少及系统性也不一样。第二章“中古入声在平山方言的今调类的具体表现”,这一章对入声调在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入声调在平山方言除了在小觉方言中已经完全派入到舒声调类,其他点入声调大体还保留为独立的调类,但是各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入声调派入到舒声调类的情况。大体上来说,西部靠近山西晋语区的各点仍读入声的字要多一些,东部则要少一些。大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入声调类的保留与否,以及舒化后派入哪个调类,跟声母的清浊有关系。第叁章“中古入声韵在平山方言的演变”,这一章研究入声韵在平山方言的演变情况。入声韵母在平山方言各点体现为两种类型,西部的一些点保留数量不等的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母,东部的各点喉塞韵尾丢失,跟阴声韵母合流。平山方言入声韵母的保留与舒化,跟自然地理条件有关系。西部临近山西盂县、五台县的各点保留喉塞尾韵母。东部平原、丘陵地带包括处在平原在西部山区延伸地带的杨家桥和小觉则丢失了喉塞韵尾。(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刘慧敏[2](2019)在《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读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1期)

朱红,那琳[3](2018)在《中古入声字在开原方言中的声调演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为调查文本,对开原方言古清入声字的声调进行描写。结合人口迁移导致的方言接触对开原方言清入声字归入四声的原因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为:清入声字归入声四声无规律是受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影响的结果;古入声读作去声可能是刻意追求"伪入声"的使用心理。此外,说明了普通话推广与制约力量使开原方言清入字归调向普通话靠拢,东北官话清入字归入上声多于北京官话这一规律在开原方言中并未体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孟津含[4](2018)在《中古入声字在龙口方言中的读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今龙口方言中常用的500个古入声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韵母、声调的读音分析,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比较。力求揭示龙口方言入声字的古今演变规律,为龙口方言的音系研究、本字考证等提供材料,也为当地人学习普通话、辨识入声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5期)

孙宏吉,路金辉[5](2017)在《30年来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同地处山西省北部,方言属晋语大包片。大同方言入声舒化现象明显。1984年,马文忠先生讨论了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30年后,大同方言入声舒化范围不断扩大,在青年人中表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中古的浊母入声字优先起变化的规律没有变,但清声母入声字舒化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入舒两读字在入读词和舒读词中表现的义项有明显的区分。(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黄文浩[6](2017)在《论中古入声字在广西平南话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平南话音系的重建,发现平南话中仍有中古入声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古入声字在平南话中的声调和韵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平南话的入声调归类与中古声母的清浊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平南话入声韵介音和主元音的演变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晓雅[7](2017)在《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的今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邯郸方言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邯郸方言虽然处在河北方言的环境中,但是邯郸方言却带有入声字,有入声字的读音。邯郸方言一方面自古深受古晋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明清时期山西移民的影响。因此,带有入声字的邯郸方言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是一种边缘晋语。研究邯郸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对研究邯郸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选取了邯郸方言中带有入声字的七个方言点,包括市区、永年、武安、峰峰矿区、磁县、成安、广平(城关以西)(以下都简称广平)。本次选取了邯郸方言中典型的带有入声的方言点,入声比较明显,一般是以喉塞韵音(?)?或者Λ?为主。每个方言点选取一到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采用了《方言调查字表》的中古入声字,结合《汉语方音字汇》的排列情况,依据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具体使用情况,最终调查了 516个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七个方言点的读音情况。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在今读入声、今读舒声、韵摄分布、入转舒后韵类归派的特点。同时选取太原方言作为晋语的代表语,在太原市区选取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共调查了 511个太原方言中古入声字,从今读入声、今读舒声、韵摄分布、入转舒后韵类的归派四个方面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和太原方言中古入声字,发现邯郸方言入声字的特点。魏县虽然在行政划分上属于邯郸,魏县在地理位置上和成安、大名临近,但是在方言上却和成安方言不相似,魏县方言在方言上靠近大名方言,二者都没有入声。魏县方言没有入声,属于非入声区,是冀鲁官话中的魏濮片。因此选取魏县方言作为邯郸方言非入声的代表语。在魏县选取两名成年人作为主要发音人,调查了 516个魏县方言中古入声字,从入转舒后声调的归派、入转舒后韵类的归派两个方面比较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和魏县方言中古入声字,分析研究邯郸方言入转舒的特点。最后依据对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邯郸方言的入声在不断的舒化。随着时间的发展,邯郸方言的入声将逐渐消失,邯郸方言入声舒化是趋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何蓉[8](2017)在《中古入声字在山西广灵话中的读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广灵话属于冀鲁官话,处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交接地带,广灵话在山西北部方言中很有特色,广灵话入声的消失体现了语言的历时渐变,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古入声字的读音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历史比较法,对广灵话入声字的声、韵、调进行描写、分析,并且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将广灵话与冀鲁官话保唐片中心区域的方言、北京话分别进行比较,对广灵话入声情况作全面的概述。以下是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首先对广灵县的地理与历史建置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对汉语入声、山西方言入声及广灵话入声的研究情况进行整理,最后简述了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内容等。第二章描写了广灵话的音系,并且对广灵话与北京话、中古音的关系进行描写与比较。第叁章描写分析广灵话入声字的读音,从声母、声调、韵母叁个部分来分析描写入声字的读音。其中声母的异读不多。声调的分析,是通过描写清声母入声字、次浊声母入声字和全浊声母入声字声调的归向,进一步得出清声母入声字大多归阴平调、次浊声母入声字大多归阳平调、全浊声母入声字大多归去声调的声调演变规律。韵母的分析,是通过描写中古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合流,可以看出中古入声韵和舒声韵的合流规律,同时描写分析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及特点。第四章选取了冀鲁官话保唐片中心区域的叁个代表点方言(高阳话、安国话、顺平话)与处于保唐片边缘地区的广灵话的入声字在声母、声调、韵母等方面进行比较,此外还描写分析了韵母及文白异读。第五章对中古入声字的声母、声调、韵母在广灵话与在北京话中的读音进行比较,同时还对韵母、声母、声调的文白异读进行了描写。通过对广灵话入声字的声韵调的全面描写,可以看出入声字声调的演变规律、韵母的入声韵和舒声韵合流规律与文白异读的特点,通过内部与冀鲁官话保唐片的比较和外部与北京话的比较,可以得出:广灵话与冀鲁官话、北京话声调演变规律,较冀鲁官话、北京话韵母的文白异读来看,广灵话入声字的韵母没有形成系统的“文白异读”。(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20)

王洪君[9](2016)在《普通话审音的一个难点——中古入声字的异读:历史、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说明新一期普通话审音工作所依据的五条原则及其用于入声字定音所遇到的困难;然后统计分析元代以来有关北方通语或北京音的六部重要韵书(《中原音韵》《蒙古字韵》《合并字学篇韵便览》《李氏音鉴》《音韵逢源》《京音字汇》)所记录的入声字韵母异读和声调异读,并结合社会因素的变迁分析这些异读历时变化的原因和趋向;之后再考察当前在广大官话方言中入声异读的不同类型及各种异读类型在地域分布上的广狭,并进一步分析地域分布广狭与文献所反映的历时变化趋向的关联;最后是对审音工作如何处理中古入声字异读的一点思考。(本文来源于《语言规划学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杜玄图[10](2015)在《中古入声字作反切上字的原因与特性——以《广韵》、《集韵》反切为研究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带有辅音韵尾的反切上字改作阴声韵字,是反切改良史上的共识性举措,因辅音韵尾的存在有碍反切拼读。但在中古时期,反切制用者们并不规避这一拼读"障碍"。文章以《广韵》反切为研究范围,考察中古反切制用者选择入声韵字作切上字的缘由,从多个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音理审视、数据统计对比和原因分析,结合《集韵》对该类反切的改良情况,认为中古这类反切的存在不是偶然,而是有其特性和条件的。(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中古入声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古入声字论文参考文献

[1].韩依杨.中古入声字在河北平山方言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刘慧敏.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读音分析[J].现代语文.2019

[3].朱红,那琳.中古入声字在开原方言中的声调演变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孟津含.中古入声字在龙口方言中的读音分析[J].现代语文.2018

[5].孙宏吉,路金辉.30年来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黄文浩.论中古入声字在广西平南话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17

[7].李晓雅.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的今读研究[D].云南大学.2017

[8].何蓉.中古入声字在山西广灵话中的读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9].王洪君.普通话审音的一个难点——中古入声字的异读:历史、现状及思考[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6

[10].杜玄图.中古入声字作反切上字的原因与特性——以《广韵》、《集韵》反切为研究范围[J].语言科学.2015

标签:;  ;  ;  ;  

中古入声字论文-韩依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