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的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sol-gel包埋法,有机磷农药
磷的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鼎文,杨凯,樊秀花,张爱琳[1](2019)在《sol-gel包埋法固定乙酰胆碱酯酶对蜂蜜中马拉硫磷的快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红豆、鲫鱼、虾头等天然原材料提取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提取到的游离酶对反应条件要求高,易失活,不利于用于工业化生产当中,采用溶肢-凝肢(sol-gel)包埋技术将酶固定在复合凝胶载体上,有利于酶的稳定性和保存性。通过检测对从不同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力,研究固定酶对氧乐果、马拉硫磷等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灵敏度。结果红豆中提取的胆碱酯酶相对于鲫鱼和虾头中提取的胆碱酯酶在固定后酶活性更好,在37℃温度下、酶剂量在50μl、pH值为7.3,酶与待测液反应15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且红豆中提取的酶在sol-gel包埋法固定下,酶的固定效率高达90%以上,回收率也高达85%。结论 sol-gel包埋法固定乙酰胆碱酯酶有利于酶的活性提高,且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5期)
刘程勇[2](2019)在《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固定差异率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固定差异率的测定方法,该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已通过审批,并稳定应用于增效磷铵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有效评价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9年08期)
赵红涛,王树民,刘志江,张曼[3](2019)在《磷石膏矿化固定CO_2制备高纯高白CaCO_3》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固废磷石膏矿化固定CO_2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以及产品碳酸钙的纯度和白度,本研究首先利用磷石膏高效除杂技术获得净化石膏,再在加压条件下矿化固定CO_2。采用XRF、XRD、SEM及白度分析仪等对净化石膏和产品碳酸钙以及碳酸化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效除杂,磷石膏中几乎所有杂质都有效脱除。由于大幅消除了杂质对磷石膏解离以及碳酸化反应的不利影响,在净化石膏矿化固定CO_2时,碳酸化反应的转化率从97.5%增加到99.5%,反应速率小幅增加,所得碳酸钙产品的纯度从86.5%增加到99.1%,白度从47.8%大幅增加到91.7%,且碳酸钙的晶型由方解石型转化为文石型。同时,本研究所得碳酸钙产品的纯度和白度显着增加,使其相应的附加值更高、用途更广,从而显着提升磷石膏矿化捕集CO_2技术的经济性,为CO_2的捕集并联产高品质碳酸盐产品,以及磷石膏的高效资源化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张凤菊,李红莉,曹方方,魏子勇,王艳[4](2019)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叁甲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叁甲胺的分析方法。弱酸性吸收液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叁甲胺,碱液中和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仪氮磷检测器分析。并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盐析效应、氨水和氢氧化钠条件实验进行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叁甲胺的方法检出限为0. 46μg/m~3(以采集20 L空气样品计),加标回收率为97%~107%,相对标准偏差在9. 26%以下。利用该方法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厂界空气及鱼粉厂有组织废气中叁甲胺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及上海地方标准中叁甲胺排放限值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3期)
张峰[5](2019)在《蚯蚓粪肥对水稻土磷形态转化以及固定态磷活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全球耕地有效磷素的供应问题已对全球农业生产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效磷是当今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南方土壤中有效磷极易被固定,磷肥的低利用率加大了农业开支,加速了我国磷矿资源枯竭,同时磷肥过度施用导致的土壤磷素蓄积,给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促进土壤中磷活化,提高其有效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蚯蚓粪肥作为一种由有机废弃物发酵和蚯蚓消化系统酶作用生产的绿色生态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明显区别于普通堆肥产物,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被广泛研究。因此本试验以广东省代表性蔬菜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试验作物,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水稻土在施入蚯蚓粪肥条件下蔬菜生物量、水溶态Fe(Ⅱ)、盐酸提取态Fe(Ⅱ)、土壤微生物以及磷素形态等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分析施蚯蚓粪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及铁还原过程对磷活化的效应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耕地土壤磷肥利用率以及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施加蚯蚓粪肥对小白菜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磷均有显着提升作用,各处理组中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均低于根际土1.9~2.0倍;培养期间,蚯蚓粪肥处理的水稻土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效磷及各磷形态含量相比对照组均有显着性提高;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中稳定性有机磷NaOH-P_o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蚯蚓粪肥极显着提高土壤NaOH-P_o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效促进NaOH-P_o活化的同时带动了微生物对磷的贮存,其中非根际土微生物对磷的固定强于根际土。(2)在A2(80 g·kg~(-1))和A3(120 g·kg~(-1))水平下,微生物生物量磷与活性有机磷NaHCO_3-P_o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NaHCO_3-P_o与NaOH-P_o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稳定态有机磷C.HCl-P_o与NaOH-P_o、NaHCO_3-P_o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蚯蚓粪肥在加速土壤NaHCO_3-P_o和NaOH-P_o矿化的同时也促进了C.HCl-P_o的合成,同时在蚯蚓粪肥各处理组中C.HCl-P_o均与微生物生物量磷呈极显着正相关,A2、A3处理下与NaHCO_3-P_o、NaOH-P_o均呈显着负相关,表明蚯蚓粪施入下,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对C.HCl-P_o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3)蚯蚓粪肥施入使土壤pH趋于中性至弱酸性,同时使土壤Eh有所上升;施蚯蚓粪肥促进了水稻土铁的溶解以及还原,其中盐酸提取态Fe(Ⅱ)在蚯蚓粪肥处理组中与活性无机磷NaHCO_3-P_i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中稳定态无机磷NaOH-P_i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蚯蚓粪肥可通过促进铁还原而促进NaOH-P_i的释放;蚯蚓粪肥显着增加土壤中除稳定态无机磷C.HCl-P_i以外的各形态磷含量,其中对土壤活性磷含量提升作用最明显;施加蚯蚓粪后的土壤中Resin-P与NaHCO_3-P_o、NaOH-P_o之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NaHCO_3-P_i与NaOH-P_i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蚯蚓粪肥和化肥配施一方面有助于通过毛细孔隙产生微生物厌氧环境,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大孔径非毛细孔隙改善微生物好氧环境;蚯蚓粪肥配施化肥和单施化肥均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对磷的固持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但蚯蚓粪肥和化肥配施下,土壤微生物体对磷的贮存量远高于单施化肥。除此之外,蚯蚓粪肥和化肥配施对土壤活性磷Resin-P和NaHCO_3-P_o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单施化肥明显,且相对于单施蚯蚓粪肥,配施有利于减缓稳定态磷C.HCl-P_o的生成。(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淼淼[6](2019)在《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蔗糖磷酸化酶的重组表达、应用及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磷酸化酶(Sucrose phosphorylase,简称SPase)作为一种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以蔗糖为供体、葡萄糖为受体,通过转苷反应制备曲二糖。曲二糖具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等功能,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通常采取SPase等合成曲二糖。然而,目前报道的SPase仅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不适用于食品工业应用,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作为食品安全宿主则是表达SPase的更佳选择。本研究首次将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来源的蔗糖磷酸化酶在B.subtilis WS11中异源表达,研究了SPase作为一种天然胞内酶却被分泌至胞外的原因,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重组酶制备曲二糖的工艺。此外,采用多种固定化载体对SPase进行固定化,获得了较好的固定化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重组菌B.subtilis/pBSMuL3-SPase和B.subtilis/pHY300PLK-SPase,其中重组菌B.subtilis/pBSMuL3-SPase摇瓶发酵酶活更高,胞内酶活为0.56 U·mL~(-1)。此外,还意外发现其胞外酶活高达1.58 U·mL~(-1),此胞外表达现象简化了酶液获取过程。进一步分析SPase高效分泌至胞外的原因,推测SPase是通过非典型分泌途径被分泌到胞外。(2)将酶液进行纯化,考察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重组酶的最适反应pH为7.5,最适温度为60℃,在60℃和55℃的半衰期分别为20 h和80 h,且有广泛的pH耐受性。(3)利用重组SPase催化合成曲二糖,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试验。最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加酶量为20 U·g_(底物)~(-1),蔗糖/葡萄糖为0.5 M/0.5 M,pH 7.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生成曲二糖的转化率为40.01%,产量为104.45g·L~(-1),纯度为44.16%。为得到更高纯度的曲二糖,采用酿酒酵母处理产物除去可消化糖,最终得到纯度为95.14%的曲二糖。(4)采用壳聚糖-聚乙二醇、LX-1000EA、LX-1000HA叁种载体对重组SPase进行固定化,其中LX-1000HA固定化SPase操作方便,固定化和应用效果好、成本低。在加酶量9 U·g_(载体)~(-1)、固定化时间为16 h时,LX-1000HA固定化SPase酶活回收率达到101.82%。酶学性质表明,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0。利用LX-1000HA固定化SPase连续反应8批次后,残留酶活为97.03%,且转化率仍保持在45.2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可有效促进曲二糖的合成,且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从而为固化酶工业化连续生产曲二糖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红芬[7](2019)在《固定化藻菌强化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产生大量水产养殖废水。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成本高,用微生物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较经济且处理效果好。其中微藻分布范围广、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光合作用效率高、能有效吸收利用废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好氧细菌通过异养代谢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构建藻菌共培养体系可协同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N、P和有机物。本文选用常见的绿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处理水产养殖废水。首先对比小球藻在游离和固定状态下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对比不同固定化材料、固定化材料含量、固定化胶球投加量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构建小球藻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小球藻与活性污泥的共培养体系,对比游离和固定状态下单一的藻、菌与藻菌共培养体系的废水处理效果;进一步优化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共培养体系;并考察最适藻菌共培养体系的运行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固定化小球藻对NH_4~+-N、TN、TP的去除率比游离小球藻分别提高27.99%、39.66%、27.42%,但COD去除率低10.29%。固定化能提高小球藻对NH_4~+-N、TN、TP的去除,但不利于COD的去除。海藻酸钠比琼脂和聚乙烯醇更有利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海藻酸盐胶球在短时间内能吸附氨氮和磷酸盐。海藻酸钠的不同含量对固定化小球藻去除NH_4~+-N、TN的影响不大,TP的去除率随含量增大而增大,COD的去除率与之相反。固定化小球藻的投加量越大,NH_4~+-N、TN、COD的去除率越大,投加量为600个每100 mL时TP去除率最大。综合实验结果,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材料,海藻酸钠含量为3%,投加量为600个每100 mL。(2)藻菌(小球藻与芽孢杆菌/小球藻与活性污泥)的共培养体系对污染物的去除均优于藻、菌的单独培养;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培养体系优于小球藻与芽孢杆菌的共培养体系,其对NH_4~+-N、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4.14%、84.41%、50.30%和85.17%。表明藻菌共培养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小球藻/活性污泥共培养的固定化体系对NH_4~+-N、TN、TP、COD的去除率比游离的共培养体系分别提高了12.21%、10.99%、45.42%、2.99%。表明藻菌共培养体系经固定化能进一步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固定化的小球藻/活性污泥共培养体系对NH_4~+-N、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35%、95.40%、90.92%、88.16%。(3)对比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固定化的不同共培养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共培养方式对不同污染物达到最佳去除率的时间不同,各组NH_4~+-N、TN和TP的去除率均随时间增长而增大;游离的藻菌共培养体系对COD和TOC的去除率随时间增长而增大,但固定化的藻菌共培养体系在48 h达到最大去除率。海藻酸盐胶球能吸附除磷,12 h吸附饱和。排除胶球的吸附除磷作用,前48 h磷的去除与藻细胞的增值呈正相关。游离的活性污泥能有效降低COD和TOC,游离活性污泥、游离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藻、游离小球藻/活性污泥在48 h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5.24%、93.41%和92.53%。其中游离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藻的共培养体系对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1%、97.71%、99.21%,浓度降到0.46、2.33、0.11 mg·L~(-1),去除效果最好。确定游离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藻的共培养方式。(4)游离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藻的共培养体系运行稳定性研究表明,再加固组的生物量和叶绿素ɑ含量分别是未加固组的1.58倍和1.56倍。未加固组在第4周期出现藻细胞泄露现象,第5周期胶球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再加固组前8周期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1.59%~93.69%和84.23%~98.74%,比未加固组分别提高6.34%~24.04%、12.01%~35.42%;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9.54%~91.96%。CaCl_2再加固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梁慧元,张云开[8](2019)在《固定化污泥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培养去除污水氮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污水处理装置排出水中氮元素(N)、磷元素(P)的含量,减轻收纳土地和水体的污染,降低水华暴发的频率,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钠分别固定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并以不同比例组合成共培养体系,处理经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USAB)工艺处理后的真实畜禽养殖废水,同时对比传统悬浮细胞方法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72 h内,较低固定化污泥/固定化小球藻初始比例(R=1/3)下的共培养体系对N、P有较好的去除效率;48 h时NH_~+4-N去除率为83.2%,PO_4~(3-)-P去除率为95.1%;3个半连续批次处理中,NH_~+4-N和PO_4~(3-)-P的去除率保持相对稳定。以上结果说明藻类能促进N、P元素的去除,固定化工艺可提升去除效率,具有应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鲍赛[9](2019)在《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磷脂酶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酶法脱胶是一种新兴的脱胶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脱胶完全、油脂得率高、能耗低和污染小等优点。国内外有大量学者将磷脂酶用于植物油脱胶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脱胶效果,但游离磷脂酶容易失活且难以循环利用,导致成本增加,限制了工业化应用。磷脂酶的固定化能改进这些不足。选择一种合适的酶固定化材料是实现高酶活力和高稳定性的关键。磁性纳米粒子(MNPs)由于具备超顺磁性、高比表面积和低毒性等特点而成为酶固定化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环氧基修饰MNPs,并使用该粒子分别固定化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研究固定化条件对相对酶活和固定化率的影响,探究固定化PLA_1、PLA_2的酶学性质,并将固定化PLA_1、PLA_2应用于菜籽油脱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脱胶在工业化应用提供支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共沉淀法制备MNPs,利用3-(2,3-环氧丙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MNPs,得到环氧基修饰磁性纳米粒子(MNPs-GPTMS)。通过滴定法测得MNPs-GPTMS表面环氧基含量为0.0125 mmol/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显示环氧基修饰在MNPs表面,因此,MNPs-GPTMS具有固定化酶的潜力。(2)通过测定叁种游离磷脂酶(PLA_1、PLA_2和磷脂酶B(PLB))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酶活力变化曲线,获得温度、pH值变化对游离磷脂酶酶活力的影响。选择以酶活力更高、pH值和温度耐受性更好的PLA_1、PLA_2作为后续固定化酶及其用于菜籽油脱胶的研究对象。(3)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PLA_1固定化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 4.0、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20℃、酶液添加量3.0 mL/g,在此条件下,固定化PLA_1的酶活力为3 600 U/g,固定化率为61.1%。与游离PLA_1相比,固定化PLA_1在热、储藏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将固定化PLA_1用于菜籽油脱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胶反应条件:固定化PLA_1添加量90.00 mg/kg、反应pH 6.0、反应温度54℃、脱胶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降至1.450 mg/kg。固定化PLA_1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在最佳脱胶条件下脱胶,重复使用10个批次后,仍保留54.1%的酶活力。(4)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PLA_2固定化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 2.5、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20℃、酶液添加量4.0 mL/g,在此条件下,固定化PLA_2的酶活力为2 850 U/g,固定化率为73.1%。与游离PLA_2相比,固定化PLA_2在储藏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将固定化PLA_2用于菜籽油脱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胶反应条件:固定化PLA_2添加量100.00 mg/kg、反应pH 5.6、反应温度55℃、脱胶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为2.520 mg/kg。固定化PLA_2还具有可重复利用的优点,脱胶10次后,仍保留其初始活性的51.1%。(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杰,朱晓丽,尚小清,王军强,杨乃成[10](2019)在《生物炭固定化解磷菌对Pb~(2+)的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秸秆和活性污泥为原料,在3种温度下热解制备生物炭,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不同生物炭为载体,以解磷菌为固定化菌株制备的固定化微生物对Pb~(2+)的吸附能力,同时研究了吸附时间和热解温度对固定化微生物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较活性污泥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更为丰富,且小麦秸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微孔逐渐发展,孔壁变薄,孔隙结构更为发达;以700℃热解的小麦秸秆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微生物(IBWS700)对Pb~(2+)的吸附量最高,对Pb~(2+)的吸附量可达89.39mg/g;IBWS700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IBWS700对Pb~(2+)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4期)
磷的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固定差异率的测定方法,该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已通过审批,并稳定应用于增效磷铵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有效评价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利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的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鼎文,杨凯,樊秀花,张爱琳.sol-gel包埋法固定乙酰胆碱酯酶对蜂蜜中马拉硫磷的快检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刘程勇.增效磷铵水溶性磷固定差异率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磷肥与复肥.2019
[3].赵红涛,王树民,刘志江,张曼.磷石膏矿化固定CO_2制备高纯高白CaCO_3[J].材料导报.2019
[4].张凤菊,李红莉,曹方方,魏子勇,王艳.顶空-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叁甲胺[J].中国环境监测.2019
[5].张峰.蚯蚓粪肥对水稻土磷形态转化以及固定态磷活化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9
[6].王淼淼.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蔗糖磷酸化酶的重组表达、应用及固定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9
[7].陈红芬.固定化藻菌强化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研究[D].江南大学.2019
[8].梁慧元,张云开.固定化污泥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培养去除污水氮磷研究[J].广西科学.2019
[9].鲍赛.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磷脂酶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张杰,朱晓丽,尚小清,王军强,杨乃成.生物炭固定化解磷菌对Pb~(2+)的吸附特性[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标签:乙酰胆碱酯酶; 酶活性; sol-gel包埋法; 有机磷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