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温度论文-陈丽梅,刘利华,胡宏辉,秦艺铭,周文礼

突变温度论文-陈丽梅,刘利华,胡宏辉,秦艺铭,周文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蚶,温度,抗氧化酶

突变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梅,刘利华,胡宏辉,秦艺铭,周文礼[1](2019)在《温度突变对毛蚶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温度突变对毛蚶鳃、外套膜和肝胰腺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毛蚶由11℃(对照组)分别转移至14、17、20、23℃4个温度条件下,在转移后的0、3、6、12、24、48、96 h进行取样,测定毛蚶3种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毛蚶鳃、外套膜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试验期间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20℃和14℃温度组外套膜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6 h到达最大值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温度组各组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在3 h时达到最大值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各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毛蚶3种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均以肝胰腺最高,外套膜次之,鳃最低。本研究探索了温度突变对毛蚶的存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了毛蚶对温度突变的自身调节过程,为毛蚶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吴芹,臧嘉,胡蝶,王瑞,邬敏辰[2](2019)在《定点饱和突变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的温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AoXyn11A的温度特性,基于其叁维结构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随机替换最高B-factor值位点处的Gly~(21)。以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oxyn11A为模板,采用全质粒两步PCR技术对AoXyn11A基因(Aoxyn11A)中编码Gly~(21)的密码子实施饱和突变,将pET-28a-Aoxyn11A各突变体转化E. coli BL21(DE3),构建了突变转化子文库。以酶的热稳定性为指标,从文库中筛选出最优突变转化子(E. coli/Aoxyn11A~(G21I))。DNA测序结果显示,E.coli/Aoxyn11A~(G21I)表达一种由Ile~(21)替换了Gly~(21)的突变酶AoXyn11A~(G21I)。温度特性分析表明:突变酶的最适温度由突变前的55℃提高至65℃;AoXyn11A~(G21I)在55℃及以下稳定,较AoXyn11A提高了7℃。另外,AoXyn11A突变前后的pH特性改变不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永顺[3](2019)在《近36年德令哈市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1—2016年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温度和气温数据资料,从年、季和月3个方面研究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a德令哈市年平均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以0.811℃/10a、0.063℃/10a和1.247℃/10a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各季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春季平均地面最高温度呈上升趋势而夏秋冬叁季呈下降趋势;月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呈单峰式特点,各月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地面最高温度1—6月份呈上升趋势,7—12月份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年平均地面最高温度未出现突变;年、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与平均气温呈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青海气象》期刊2019年02期)

杜晨秋,李百战,刘红,杨宇,卫诣凡[4](2019)在《温度突变下人体热响应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偏热环境下中性-热-中性温度突变,对20名受试者开展了不同突变温差和突变方向下的人体热响应实验。结果显示:突变温差越大,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增量越大,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越长;引入修正的Knothe时间函数,量化了突变环境下平均皮肤温度随突变温差、方向及暴露时间的调节特点;结合皮肤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了包含平均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的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简化了动态环境下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应用。(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4期)

徐纪明,姜小燕,赵鹏,于亚男,毛传澡[5](2018)在《水稻温度超敏突变体ths1的鉴定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籼稻品种‘Kasalath’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温度敏感突变体ths1(temperature hyper-sensitive 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ths1的主根伸长和侧根发育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在30°C条件下ths1表型与野生型一致;在温度低于26°C时,ths1主根变短,侧根缺失。在低温(24°C)条件下ths1侧根原基停留在原基起始阶段,根尖ROS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显示,ths1表型由半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F2群体对ths1基因进行定位,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着丝粒附近C01M14到RM11110两个标记之间的694 kb区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THS1基因,揭示植物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分子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吕铭辉[6](2018)在《BR突变体bri1-301温度依赖性缺陷表型的研究以及一个BR途径新调控元件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植物必需的多羟基甾醇类激素,它们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并且调控许多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过程。拟南芥中BR信号诱导细胞表面定位的受体BRI1(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 1)结合共受体BAK1(BRI1-ASSOCIATED KINASE 1)并通过相互磷酸化激活BRI1,被激活的BRI1启动以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为主的BR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下游转录因子BES1(BRI1-EMS-SUPPRESSOR 1)和BZR1(BRASSINAZOLERESISTANT 1),最终导致它们的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被调控,表现出对BR的响应。作为BR受体,BRI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被广泛研究,超过30种不同的bri1突变体被分离,对阐明BR信号途径早期事件的分子机理起巨大作用。在分析不同bri1突变体的过程中,我们偶然间发现一个弱突变体bri1-301的发育缺陷表型依赖于其生长的环境温度。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18℃),bri1-301只显示出很微弱的形态学缺陷,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表型逐渐加剧,当在28℃条件下生长时,bri1-301显示出严重的发育缺陷,类似于bri1强突变体bri1-701。生理、分子和生化证据都表明,温度升高造成bri1-301发育的严重缺陷是由于高温阻断了其体内BRs信号途径所致。进一步研究显示,相比于Col-0,bri1-301中的BRI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而且温度升高会引起bri1-301蛋白的内吞和降解。体内实验显示bri1-301的激酶活性有所减弱,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bri1-301能够感知BR并起始BR信号途径。这个结果解释了之前观察到的比较矛盾的现象,即虽然bri1-301激酶区在体外完全没有活性,但是bri1-301却呈现出弱突变体的表型。此外,温度升高导致bri1-301的降解不通过N-glycan依赖的蛋白折迭内质网质量控制机制。BAK1作为BRs的共受体在信号起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其缺失突变体bak1-4对BR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继续寻找BR信号转导途径的新成员或调控因子,我们对bak1-4进行了T-DNA插入诱变筛选,并成功得到一个bak1-4的遗传抑制子ERIB1,它编码一个拟南芥中广泛表达的细胞质定位蛋白。它的功能缺失能很好的抑制bak1-4在根生长抑制实验中对BL(Brassinolide,最具活性的BRs)体现出来的低敏感性。与对照Col-0相比,erib1单突变体初生根生长较为缓慢且更容易受到外源BL而不是Auxin和Cytokinin的抑制;另外BL对其靶蛋白BES1的去磷酸化诱导以及对其靶基因转录水平的反馈调节也更容易在erib1突变体内发生。在erib1突变体内通过敲除BR受体BRI1或者持续激活负调控元件BIN2(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2)都会消除其根生长对BL抑制作用的超敏感性。此外对根尖各区域细胞的分析结果显示,erib1突变体根尖静止中心细胞的分裂活性被激活,根尖分生区皮层细胞提前从分裂状态向分化伸长状态过渡,与之前的关于Col-0根尖分生区细胞响应BL处理的报道一致。上述结果暗示,在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某种机制来稳定和调节BRI1在感知和起始BRs信号途径过程中的构象变化,且这种机制对温度比较敏感,而bri1-301(G989I)突变可能恰好破坏了这种机制。另外,尽管详细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我们的数据初步表明ERIB1通过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BR信号转导来调节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和发育。(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岳希洁,蒋雪薇,罗晓明,周慧,刘永乐[7](2016)在《酿酒酵母温度敏感性突变株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酵母胞内产物的高效分泌,以酿酒酵母二倍体(2n)及单倍体(n)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处理,筛选获得5株可能具有温度敏感性的突变株。为进一步鉴定,以野生菌Y_1为对照菌,测定其胞外核酸、蛋白质及果糖-1,6-二磷酸(FDP)的含量,发现突变菌株Ts_4(2n)自溶程度最高,其核酸、蛋白质渗透率达1.709,1.483,胞外FDP浓度为38μg/mL,较Y_1(2n)提高了24.1%。此外突变株Ts~*_2(n)、Ts~*_3(n)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自溶。因此,该试验共获得温度敏感性突变株3株,即Ts_4(2n)、Ts~*_2(n)和Ts~*_3(n)。(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6年08期)

任庆云,王松涛[8](2016)在《温度小区域突变因素对Bi_4Ti_3O_(12)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温度小区域突变的环境下铁电纳米材料结构和形貌变化。在NaOH或KOH为矿化剂的条件下,设计温度小区域突变环境设计试验,研究矿化剂催化作用下,温度小区域突变反应环境下Bi_4Ti_3O_(12)纳米片的水热反应机理,得到了温度线区域突变因素对Bi_4Ti_3O_(12)纳米片空心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曲线。得到试验结论为:随着温度小区域突变程度的加大,Bi_4Ti_3O_(12)纳米材料的溶解速率和成核生长速率增强,随着温度小区域突变频率的增加,Bi_4Ti_3O_(12)纳米片空心球状物表面逐渐形成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不断扩大,实心球从里到外不断熟化,产生纳米片构成的壳层空心球状结构。(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孔飞,蔡跃,汪鹏,尤小满,张杰[9](2016)在《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连续20℃温度处理下测定突变体yl2(t)叶绿素含量和观察其叶绿体结构;构建yl2(t)与籼稻品种‘南京11’的杂交F2群体,借助SSR和In Del分子标记,选取隐性极端个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qRT-PCR测定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0℃持续处理15 d,yl2(t)幼苗表现黄叶;若处理时间延长至20 d,yl2(t)幼苗则不能继续生长最后死亡,处理15 d后转移至30℃或在30℃连续生长时叶色正常。田间生长条件下,yl2(t)的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0℃时yl2(t)叶绿素含量较野生型显着降低,而30℃时yl2(t)中仅叶绿素b的含量显着降低。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yl2(t)幼苗中叶绿体发育正常。遗传分析表明,yl2(t)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突变基因定位在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标记N8-36与P16之间,物理距离为647 kb。qRT-PCR结果表明,20℃和30℃两种温度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yl2(t)幼苗中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不同的变化。[结论]水稻温敏型黄叶突变体yl2(t)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是一个控制水稻叶色的新基因。本研究结果为YL2(T)基因的克隆及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佟彤,李琛,杨雪,徐晓宇[10](2016)在《不同温度对牙龈卟啉单胞菌W83和唾液酸酶基因突变株生物膜及牙龈素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ingivalis)W83、P.gingivalis唾液酸酶基因突变株(ΔPG0352)及ΔPG0352互补株(comΔPG0352)生物膜形成及牙龈素活力表达的影响,探讨唾液酸酶基因缺失对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及牙龈素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ΔPG0352及comΔPG0352株,在34℃、37℃、41℃温度下用含有维生素K(1μg/ml)、5%无菌脱纤维羊血和氯化血红素(5μg/ml)的TSB培养基分别培养P.gingivalis W83、ΔPG0352及comΔPG0352,厌氧培养到对数生长末期,通过结晶紫染色及蛋白底物分别检测P.gingivalis W83、ΔPG0352及comΔPG0352生物膜形成和牙龈素活性。结果:在34℃、37℃、41℃温度下厌氧培养P.gingivalis W83、ΔPG0352和comΔPG0352生物膜吸光度分别为:1.14±0.04,1.60±0.08,1.14±0.09;0.97±0.09,1.49±0.14,0.98±0.06;1.13±0.04,1.59±0.08,1.13±0.09。P.gingivalis W83和comΔPG0352生物膜吸光度均高于ΔPG0352生物膜吸光度,叁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P.gingivalis W83、ΔPG0352及comΔPG0352的牙龈素(Rgp)活性分别为:0.54±0.04,0.6±0.05,0.5±0.04;0.47±0.25,0.57±0.03,0.49±0.02;0.52±0.04,0.58±0.05,0.49±0.04。牙龈素活性(Kgp)分别为:0.59±0.03,0.80±0.04,0.73±0.03;0.56±0.03,0.73±0.4,0.68±0.04;0.56±0.03,0.79±0.04,0.72±0.03。与P.gingivalis W83和comΔPG0352牙龈素活性相比,ΔPG0352牙龈素活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对P.gingivalis W83、comΔPG0352及ΔPG0352生物膜形成及牙龈素产生有影响;与P.gingivalis W83、comΔPG0352相比,PG0352基因缺失后会导致ΔPG0352突变株形成生物膜能力下降,牙龈素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2016牙周病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3-25)

突变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AoXyn11A的温度特性,基于其叁维结构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随机替换最高B-factor值位点处的Gly~(21)。以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oxyn11A为模板,采用全质粒两步PCR技术对AoXyn11A基因(Aoxyn11A)中编码Gly~(21)的密码子实施饱和突变,将pET-28a-Aoxyn11A各突变体转化E. coli BL21(DE3),构建了突变转化子文库。以酶的热稳定性为指标,从文库中筛选出最优突变转化子(E. coli/Aoxyn11A~(G21I))。DNA测序结果显示,E.coli/Aoxyn11A~(G21I)表达一种由Ile~(21)替换了Gly~(21)的突变酶AoXyn11A~(G21I)。温度特性分析表明:突变酶的最适温度由突变前的55℃提高至65℃;AoXyn11A~(G21I)在55℃及以下稳定,较AoXyn11A提高了7℃。另外,AoXyn11A突变前后的pH特性改变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梅,刘利华,胡宏辉,秦艺铭,周文礼.温度突变对毛蚶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9

[2].吴芹,臧嘉,胡蝶,王瑞,邬敏辰.定点饱和突变改善米曲霉木聚糖酶的温度特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李永顺.近36年德令哈市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青海气象.2019

[4].杜晨秋,李百战,刘红,杨宇,卫诣凡.温度突变下人体热响应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及评价[J].暖通空调.2019

[5].徐纪明,姜小燕,赵鹏,于亚男,毛传澡.水稻温度超敏突变体ths1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植物生理学报.2018

[6].吕铭辉.BR突变体bri1-301温度依赖性缺陷表型的研究以及一个BR途径新调控元件的鉴定[D].兰州大学.2018

[7].岳希洁,蒋雪薇,罗晓明,周慧,刘永乐.酿酒酵母温度敏感性突变株的选育[J].食品与机械.2016

[8].任庆云,王松涛.温度小区域突变因素对Bi_4Ti_3O_(12)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J].科技通报.2016

[9].孔飞,蔡跃,汪鹏,尤小满,张杰.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

[10].佟彤,李琛,杨雪,徐晓宇.不同温度对牙龈卟啉单胞菌W83和唾液酸酶基因突变株生物膜及牙龈素影响的初步研究[C].2016牙周病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突变温度论文-陈丽梅,刘利华,胡宏辉,秦艺铭,周文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