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登伯格论文-王妍

奥登伯格论文-王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奥登伯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动雕塑,环境雕塑,公共艺术

奥登伯格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1](2016)在《奥登伯格的环境雕塑对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步增加,艺术家也需要更先进的途径、更丰富的材料来制作艺术作品。随着新手段的出现,很多传统的创作方式与形式得到升华并结合了现代技术,互动与传统相结合。如互动性的雕塑被视为一种拉近人与环境的公共艺术,强调与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19期)

郑川[2](2015)在《“日常之物”的艺术张力——从杜尚、奥登伯格到霍夫曼》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之物",浸润于人们日常生活,因屡见不鲜而平淡无奇。然而,日常之物一旦进入艺术进而艺术化后就具有了迥然不同的张力。2013年5月2日,在香港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因一只巨大的黄色橡皮鸭摇晃着滚圆的身体,繁忙的都市景象即刻幻化为一抹愉快的童年回忆。这只让人们"一秒钟变轻松"的黄色鸭子,诞生于艺术家弗洛伦丁·霍夫曼之手,游遍了大半个地球。为什么平淡无奇的日常之物,一旦进入艺术,就会产生给予我们与"物"日常迥(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5年07期)

克莱斯·奥登伯格[3](2013)在《克莱斯·奥登伯格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13年04期)

米歇尔·罗贝奇,刘海平[4](2013)在《克莱斯·奥登伯格的觉醒:平民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德维希艺术基金会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MUMOK),举办了一个克莱斯·奥登伯格早期作品的重要展览:"克莱斯·奥登伯格:60年代"。这个展览将在欧洲和美国的四个城市巡回展出,展出奥登伯格在这个时期重要的装置和物品,米歇尔·罗贝奇观看了这个展览。马丁·弗里曼在多年里一直认为,这个时期反映了奥登伯格对老鼠博物馆的持续关注。(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13年04期)

于涛[5](2013)在《克莱斯·奥登伯格雕塑装置艺术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克莱斯·奥登伯格是20世纪着名艺术家之一,他对日常事物的表现手法大胆而巧妙,作品内涵丰富。近期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回顾了他六七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包括《街道》和《商店》系列及《老鼠博物馆》和《射线枪翼》装置作品。前两者可以说是奥登伯格艺术生涯的开山之作。在创作高峰时期,奥登伯格重新诠释了绘画与雕塑及主题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街道》系列作品用硬纸板、粗麻布或报纸来表现粗犷忙乱的现代城市生活景象。而《商店》系列则用石膏制成色彩鲜艳的日常用品和食物,如香烟、内衣和汉堡都变成了艺术品。建筑装置作品《老鼠博物馆》和《射线枪翼》创作(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化》期刊2013年11期)

诸宁[6](2013)在《奥登伯格公共艺术的文化语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级的公共艺术家奥登伯格的作品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其公共艺术作品都是建构在超现实和达达主义的艺术传统中,以独特的具象形式语言和丰富的作品形态而闻名遐迩。本文分别从大众文化、视角的突变、物理性空间、娱乐精神四个方面阐述奥登伯格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当下文化艺术语境中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3年05期)

刘红,胡新和[7](2011)在《科学的制度规范之兴起与演变——伦敦皇家学会首任秘书亨利·奥登伯格的历史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左右,以伦敦皇家学会为代表的科学组织的相继成立,使科学活动组织化,为科学的制度规范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本文考证了伦敦皇家学会的首任秘书亨利.奥登伯格在学术信息交流的演变和学术讨论的开展、学会的建立和理念的传播、学术期刊的创立、优先权的确立和同行评审制度的建立等科学的制度规范方面的历史贡献,探讨了17世纪科学的制度规范的兴起与演变。(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1年04期)

林建群,柳杨,刘扬[8](2011)在《奥登伯格环境雕塑艺术的深层语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奥登伯格环境雕塑的创作受波普艺术的深刻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与之前的所(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1年03期)

宿志鹏[9](2009)在《日常品在中西公共艺术中应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艺术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雕塑家奥登伯格正是这个领域重要的代表人物,因为其日常品的大体量雕塑而闻名。本文将以奥登伯格为切入点,从作品出发讨论其中的艺术理念,特别是日常品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进入公共艺术创作的理念,以及理念形成的艺术史和城市发展史背景,从侧面反映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本文将把奥登伯格与中国语境下的涵盖日常品题材的各种艺术做对比,试图揭示在中国文人画传统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的公共艺术与奥登伯格所创造的公共艺术的共性和异质性,侧面反映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中西思维模式和文化逻辑。论文最后总结了奥登伯格对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几点启示:在兼顾公共性和艺术性的同时,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和艺术品的周边环境研究,从而发展出适合自身的艺术语言。论文虽然是一篇着眼于奥登伯格的个案研究,但同时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9-05-01)

劳拉·坦西尼,姜影[10](2009)在《雕塑的方式——克拉斯·奥登伯格和库斯杰·凡·布鲁根》一文中研究指出1970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现代艺术城市博物馆举办了奥登伯格回顾展(此展于1969年由现代艺术博物馆筹划),展览期间库斯杰·凡·布鲁根和克拉斯·奥登伯格相遇了。(本文来源于《世界美术》期刊2009年01期)

奥登伯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常之物",浸润于人们日常生活,因屡见不鲜而平淡无奇。然而,日常之物一旦进入艺术进而艺术化后就具有了迥然不同的张力。2013年5月2日,在香港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因一只巨大的黄色橡皮鸭摇晃着滚圆的身体,繁忙的都市景象即刻幻化为一抹愉快的童年回忆。这只让人们"一秒钟变轻松"的黄色鸭子,诞生于艺术家弗洛伦丁·霍夫曼之手,游遍了大半个地球。为什么平淡无奇的日常之物,一旦进入艺术,就会产生给予我们与"物"日常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登伯格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妍.奥登伯格的环境雕塑对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6

[2].郑川.“日常之物”的艺术张力——从杜尚、奥登伯格到霍夫曼[J].艺术评论.2015

[3].克莱斯·奥登伯格.克莱斯·奥登伯格作品[J].世界美术.2013

[4].米歇尔·罗贝奇,刘海平.克莱斯·奥登伯格的觉醒:平民主义[J].世界美术.2013

[5].于涛.克莱斯·奥登伯格雕塑装置艺术展[J].世界文化.2013

[6].诸宁.奥登伯格公共艺术的文化语义[J].艺术百家.2013

[7].刘红,胡新和.科学的制度规范之兴起与演变——伦敦皇家学会首任秘书亨利·奥登伯格的历史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

[8].林建群,柳杨,刘扬.奥登伯格环境雕塑艺术的深层语义[J].文艺评论.2011

[9].宿志鹏.日常品在中西公共艺术中应用的比较[D].中央美术学院.2009

[10].劳拉·坦西尼,姜影.雕塑的方式——克拉斯·奥登伯格和库斯杰·凡·布鲁根[J].世界美术.2009

标签:;  ;  ;  

奥登伯格论文-王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