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壳结构抗菌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壳结构,纳米银,抗菌性能
核壳结构抗菌剂论文文献综述
黄秀晶,陈英波[1](2018)在《银/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抗菌剂改性聚酰胺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胺(PA)膜因其良好亲水性、化学稳定性和分离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和生化等领域,但缺乏抗污、抗菌能力阻碍其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均苯叁甲酰氯为油相单体,哌嗪为水相单体,聚醚砜为基膜,将油酸改性的银/氧化锌核壳结构(Ag@ZnO)纳米粒子加入油相中通过界面聚合制得Ag@ZnO/PA薄层复合(TFN)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Ag@Zn O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利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和表面电位分析表征膜的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和表面电势等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g@Zn O纳米粒子进PA功能层能有效提高TFN膜的化学物理性质,使得对Na2SO4或Na Cl的截留有所提高,分别从94.5%和49.5%提高至98.6%和59.5%,但纯水通量略为降低。相对TFC膜,Ag@ZnO/PA膜电负性明显增加,过滤牛血清蛋白溶液时通量降低较少,通量回复率高,表现出强大的抗污能力。同时,Ag@ZnO/PA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性能,并能长期缓慢释放银离子。(本文来源于《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24)
李苗苗[2](2016)在《核壳结构磁性银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人们对公共卫生领域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菌的存在仍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同时耐药菌株的出现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新的抗细菌耐药性的抗菌剂的开发和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银系纳米抗菌剂在很多抗菌领域的应用中都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科学家研究表明,银系纳米抗菌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银纳米颗粒能杀死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并且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微生物对其具有抗药性。但纯的Ag纳米颗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却因其纳米颗粒易团聚、稳定性较差,且不易回收等缺点而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Si02或Ti02表面来抑制其纳米颗粒间的团聚现象,增强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此外,还通过将其与磁性纳米材料结合构建成磁性核壳结构,使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得到有效分离。本论文主要利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抑菌圈法和平板涂布法研究了Fe_3O_4@SiO_2/AgNPs和Fe_3O_4@SiO_2@TiO_2/AgNPs两个银系抗菌体系的抗菌活性。此外,还分别探索了这两个不同抗菌体系的抗菌机理,并讨论了TiO_2在光催化抗菌剂中其光催化活性与其抗菌性能的内在联系。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Fe_3O_4@SiO_2/AgNPs的可控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在DEG溶剂体系中,以FeCl3·6H2O作为前驱体制备得到了结晶度较高的Fe304磁性微球。考察了反应物FeCl3·6H2O的浓度及温度对Fe304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其生成机理。然后对Fe304表面进行改性,制得Fe_3O_4@SiO_2核壳纳米结构。同时,还研究了TEOS的改变对Si02壳层厚度及其对Fe304磁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种子诱导生长法,实现了Ag纳米粒子在Fe_3O_4@Si02表面可控沉积的制备目的。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及沉积密度对其抗菌活性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相比于较大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小粒径且沉积密度较大的银纳米颗粒能产生更高的毒性。针对其样品抗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g+的缓慢释放过程虽然具有杀菌性能,但其杀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相反,其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ROS表现出了更好的杀菌效果。并且,在该反应体系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磁回收利用条件下,Fe_3O_4@SiO_2/AgNPs样品的抗菌性能经过9次有效循环之后才开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差,这表明Fe304磁性核能够增加银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并减少其在回收过程中产品的损失率。二、Fe_3O_4@SiO_2@TiO_2/AgNPs光催化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本章节以上述制备得到的Fe_3O_4@SiO_2作为磁性纳米核,通过改变反应物中TBOT和AgNO3浓度制备得到了一系列Fe_3O_4@SiO_2@TiO_2/AgNPs异质结光催化抗菌材料。该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Rh B和光催化抗菌结果都表明了当反应物TBOT加入量为0.3 mL且AgNO3浓度为0.30 mol时,所得产物光催化活性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最佳。同时,还证明了其光催化活性与其抗菌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常情况下,其为正比例关系。在外磁场回收条件下,该异质结复合纳米材料在循环使用6次后,其光催化降解Rh B的效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能。除此之外,还通过实验证明了该异质结光催化抗菌剂在紫外光下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主要是由于在紫外光照射下,金属银能有效地捕获Ti02中的光生电子,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进而增强ROS的产生量,从而使其抗菌活性增强。同时,该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叔丁醇和溴酸钾作为捕获剂检测了其光催化抗菌过程中的主要活性基团,结果表明,在该抗菌体系下,其主要活性基团为光生电子与金属银表面氧分子反应产生的·O_2~-。(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徐燕鸣,郁慧,何其庄,夏庆春[3](2009)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负载银离子掺杂稀土离子抗菌剂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TiO2粉体和硝酸银及稀土硝酸盐(RE=Ce4+、La3+、Nd3+、Sm3+、Er3+)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负载银离子掺杂稀土离子抗菌剂。通过固体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ay光电子衍射光谱、透射电镜分析证明掺杂Ce4+的抗菌剂具有核壳结构。采用培养基扩散法、营养肉汤稀释法及贴膜试验对这五种抗菌剂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最终证明其具有很好的抑菌性。(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9年02期)
核壳结构抗菌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人们对公共卫生领域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菌的存在仍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同时耐药菌株的出现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新的抗细菌耐药性的抗菌剂的开发和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银系纳米抗菌剂在很多抗菌领域的应用中都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科学家研究表明,银系纳米抗菌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银纳米颗粒能杀死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并且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微生物对其具有抗药性。但纯的Ag纳米颗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却因其纳米颗粒易团聚、稳定性较差,且不易回收等缺点而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Si02或Ti02表面来抑制其纳米颗粒间的团聚现象,增强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此外,还通过将其与磁性纳米材料结合构建成磁性核壳结构,使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得到有效分离。本论文主要利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抑菌圈法和平板涂布法研究了Fe_3O_4@SiO_2/AgNPs和Fe_3O_4@SiO_2@TiO_2/AgNPs两个银系抗菌体系的抗菌活性。此外,还分别探索了这两个不同抗菌体系的抗菌机理,并讨论了TiO_2在光催化抗菌剂中其光催化活性与其抗菌性能的内在联系。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Fe_3O_4@SiO_2/AgNPs的可控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在DEG溶剂体系中,以FeCl3·6H2O作为前驱体制备得到了结晶度较高的Fe304磁性微球。考察了反应物FeCl3·6H2O的浓度及温度对Fe304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其生成机理。然后对Fe304表面进行改性,制得Fe_3O_4@SiO_2核壳纳米结构。同时,还研究了TEOS的改变对Si02壳层厚度及其对Fe304磁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种子诱导生长法,实现了Ag纳米粒子在Fe_3O_4@Si02表面可控沉积的制备目的。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及沉积密度对其抗菌活性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相比于较大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小粒径且沉积密度较大的银纳米颗粒能产生更高的毒性。针对其样品抗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g+的缓慢释放过程虽然具有杀菌性能,但其杀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相反,其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ROS表现出了更好的杀菌效果。并且,在该反应体系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磁回收利用条件下,Fe_3O_4@SiO_2/AgNPs样品的抗菌性能经过9次有效循环之后才开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差,这表明Fe304磁性核能够增加银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并减少其在回收过程中产品的损失率。二、Fe_3O_4@SiO_2@TiO_2/AgNPs光催化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本章节以上述制备得到的Fe_3O_4@SiO_2作为磁性纳米核,通过改变反应物中TBOT和AgNO3浓度制备得到了一系列Fe_3O_4@SiO_2@TiO_2/AgNPs异质结光催化抗菌材料。该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Rh B和光催化抗菌结果都表明了当反应物TBOT加入量为0.3 mL且AgNO3浓度为0.30 mol时,所得产物光催化活性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最佳。同时,还证明了其光催化活性与其抗菌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常情况下,其为正比例关系。在外磁场回收条件下,该异质结复合纳米材料在循环使用6次后,其光催化降解Rh B的效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能。除此之外,还通过实验证明了该异质结光催化抗菌剂在紫外光下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主要是由于在紫外光照射下,金属银能有效地捕获Ti02中的光生电子,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进而增强ROS的产生量,从而使其抗菌活性增强。同时,该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叔丁醇和溴酸钾作为捕获剂检测了其光催化抗菌过程中的主要活性基团,结果表明,在该抗菌体系下,其主要活性基团为光生电子与金属银表面氧分子反应产生的·O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壳结构抗菌剂论文参考文献
[1].黄秀晶,陈英波.银/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抗菌剂改性聚酰胺膜的研究[C].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2].李苗苗.核壳结构磁性银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3].徐燕鸣,郁慧,何其庄,夏庆春.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负载银离子掺杂稀土离子抗菌剂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稀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