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腰丛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上段骨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腰丛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毕聪杰[1](2019)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以及麻醉生效5 min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分别为(12.2±2.4)、(485.5±28.8)min,均长于对照组的(4.2±0.2)、(386.4±18.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分别为(14.4±3.0)、(386.4±32.0)min,均长于对照组的(5.7±0.4)、(295.5±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生效5 min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分别为(132.3±12.4)mm Hg(1 mm Hg=0.133 kPa)、(77.3±6.2)mm Hg、(83.4±5.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的(93.3±8.2)mm Hg、(54.6±3.1)mm Hg、(61.5±3.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极佳,持续时间较长,可适应各类复杂病情,为医生治疗争取更多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何荣群,孙进武[2](2019)在《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89.55)min,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既能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又能缓解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李亚峰,万亿[3](2019)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1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采取腰丛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阻滞持续及术后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统计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阻滞持续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5-10min的血压、心率较麻醉前均有所下降,而相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时以及手术后的模拟视觉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并发症发生例数为7例(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17.5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的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并发症少、起效快、安全可靠等优势,能够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蔡定浩[4](2019)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行单侧下肢手术的40例高龄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久,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肖红莲[5](2019)在《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5例使用腰丛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45例使用硬膜外麻醉治疗,对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5min(T1)、麻醉后30min(T2)和出室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比较,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T1、T2、T3的MAP指标分别为(83.13±8.85)mm Hg、(78.38±7.14)mm Hg、(74.59±7.17)mm Hg;T1、T2、T3的HR指标分别为(74.15±7.20次/min、(73.02±7.53)次/min、(73.51±7.02)次/min,MAP及H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较佳,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这种麻醉方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18期)
李爽,孙峥,孙思远,戎冬冬,张苗[6](2019)在《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磁共振序列在腰丛神经根成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结合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提供显示神经根纤维束的对比研究方法。方法 20例患者行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的腰丛神经根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用以定性评价图像质量;多平面重组(MPR)用以充分显示神经根结构,定量测量两序列图像质量参数SNR,CNR以及CR。结果 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两种序列均能不同程度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3D MEDIC WE对比3D SPACE STIR序列,影像评级占优(60 vs. 55,P<0.05);3D SPACE STIR对比3D MEDIC WE序列,SNR(58.37±11.81 vs. 10.71±0.80),CNR(28.05±7.85 vs. 2.79±0.40),CR(6.75±0.63 vs. 1.31±0.05)(P<0.05)占优。两序列联合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97.3%,准确率为92.7%。结论 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应用于神经根成像效果显着,可不同程度不同重点直观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走行及局部解剖细节,影像技术操作应考量图像可读性并结合图像技术参数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鹏宇[7](2019)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应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效果。结果①观察组T1、T2时刻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_0~T_2时刻MAP基本维持稳定;②两组麻醉优良率均达到100.00%,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7期)
张海亮,郝静静,路喻清,白延斌[8](2019)在《轻比重腰麻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与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90例(年龄≥80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选择L_(2-3)或L_(3-4)间隙穿刺,给予布比卡因5mg轻比重腰麻液;B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25~30ml和0.375%罗哌卡因20~25ml,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中有1例因平面减退需静脉药物辅助,B组中有2例因阻滞效果不完善需静脉药物辅助;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中维持时间均长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效果确切,起效时间快,但术中维持时间较短,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时会引起阻滞不全,需静脉药物辅助,但术中维持时间更长,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但均为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代晨旭,蔡宁,官双双,李慧慧[9](2019)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FOS组(34例)和PLPB组(28例)。FOS组患者行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PLPB组患者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阻滞成功率、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由未参加本研究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24 h内静息以及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结果 FOS组和PLPB组年龄、性别和BMI间无差异(P>0.05)。FOS组各时间点HR、SBP、DBP相比无差异(P<0.05);而PLPB组患者在T5和T6时间点SBP与T0时间点相比显着下降(P<0.05),而各时间点的HR、DBP均无差异(P> 0.05)。FOS组患者的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9%~100%,而PLPB组为92%~10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麻醉药物中毒现象,PLPB组1例患者发生麻醉后尿失禁。FOS的麻醉方式能够显着减轻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相比,HR、SBP与DBP均比较稳定,阻滞成功率更高,且还能够显着减轻术后疼痛感。(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萱[10](2019)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麻醉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及探讨临床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依照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n=36)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36)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评价及对比两组的麻醉指标情况、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临床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更为突出,具有起效快、术后意识恢复快、生命体征稳定等优势,且麻醉药物副作用轻微。(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腰丛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析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89.55)min,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既能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又能缓解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丛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毕聪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何荣群,孙进武.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李亚峰,万亿.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J].江西医药.2019
[4].蔡定浩.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5].肖红莲.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
[6].李爽,孙峥,孙思远,戎冬冬,张苗.3DMEDICWE和3DSPACESTIR磁共振序列在腰丛神经根成像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7].王鹏宇.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张海亮,郝静静,路喻清,白延斌.轻比重腰麻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9
[9].代晨旭,蔡宁,官双双,李慧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10].黄萱.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麻醉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
标签:股骨上段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