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艺主客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播文艺,播音主持,主客体,差异化
文艺主客体论文文献综述
何瑾[1](2015)在《广播文艺作品播音中的主客体差异化处理——《让良知自由——看见王阳明》的声音编排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客体的差异化处理难题在广播文艺作品的播音实践中常常碰到。在有限的时间轴线上呈现无限丰富与多元的声音是一对矛盾体,但主客体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作品中篇章段落的自然区分能够实现主客体间的区隔及听感的集中。本文以广播文学专题作品《让良知自由——看见王阳明》为例,在分析文本及其声音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对广播文艺作品演播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5年07期)
刘汉波,邵滢,李萃茂[2](2010)在《主客体置换法在“文艺心理学”课堂上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顾老师讲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主客体置换法,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了教学效果。在"文艺心理学"课程中所采用的"个人自学—读书笔记—小组讨论—学生主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法正是主客体置换法的具体运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文艺心理学"课程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詹艾斌[3](2005)在《文艺基础理论与美学研究的新收获——《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与体系构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与体系构架》一书是马龙潜先生的近着,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文艺学的整体结构特性与逻辑发展研究"的结题成果。其提出和研究问题的思路是明确的,即旨在提出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并初步勾勒其体系框架的基本面貌。以致力于寻找一条把握当代中国文艺学整体结构特性与逻辑发展的途径。笔者以为,该论着是国内学界近年来文艺基础理论与美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着特点。第一,关注文论现实,彰显出一种鲜明的当代性、前沿性品格。(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05年06期)
孙永,王斌,卢杰[4](2005)在《建构“中介”之桥梁——文艺审美主客体关系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是辨证思维的一个哲学概念,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中介论"文艺观认为,文艺审美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文化心理结构这一重要中介,成为它们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此中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与两者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其以创作动机、心理定势、想象和情感四种心理因素为主。"中介论"的引入,为文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理论构架模式,克服了传统直观反映论的理论缺陷,增强了理论的科学性、现代辨证思维色彩和说服力。(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张宝石[5](2000)在《“屈平与江山”散论——文艺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林皋壤”是“文思奥府” ,屈平作离骚得“江山之助”。文艺创作中主客体 (心物、情景、神物、情物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古代艺术家创作均得“江山之助” ,进行艺术创作情景缺一不可。(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范道桂[6](1997)在《论文艺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重温《讲话》中的创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其基本出发点是讨论文艺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创作论是《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继承、(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1997年03期)
栾贻信[7](1987)在《在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确立文艺批评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文艺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论,另一种是主观论。客观论的批评主要偏重于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阐发的是否精当、透辟,令人信服;新崛起的主观论的批评,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以主体为尺度,在文艺批评中高扬自我,文艺批评成了批评家的主观构想。这两种批评观,从某一方面说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又都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应该在审美主客体的同构关系中把握文艺批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05期)
张文初,龙泉明[8](1987)在《中西文艺主客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文艺学表现与再现的理性思辨,整合了理论家们有关创作客体与创作主体的不同观念。从比较的角度看,同位对立与交叉对应构成了中西文艺主客体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 西方文艺学家用同态换位的逻辑模式解释创作客体与作品本体之间的关系。文艺创作所涉及的客体一现实事件、人生事物、自(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1987年04期)
张居华[9](1987)在《文艺反映论的主客体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想主义反映论?我想它具有叁个显着特征:一个是它的物质性,即实践性;另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和革命性;再一个是它的能动性,即人脑的创造性。同时具备这叁个特征的反映论,即革命的能动反映论,才是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1987年07期)
栾昌大[10](1983)在《文艺中的主客体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得出如下的结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文艺本质的“反映”说的基本含义。文艺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适应一定的社会斗争的需要,长期以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文(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1983年05期)
文艺主客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顾老师讲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主客体置换法,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了教学效果。在"文艺心理学"课程中所采用的"个人自学—读书笔记—小组讨论—学生主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法正是主客体置换法的具体运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文艺心理学"课程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生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艺主客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何瑾.广播文艺作品播音中的主客体差异化处理——《让良知自由——看见王阳明》的声音编排特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
[2].刘汉波,邵滢,李萃茂.主客体置换法在“文艺心理学”课堂上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3].詹艾斌.文艺基础理论与美学研究的新收获——《主客体结构论文艺学的观念与体系构架》述评[J].创作评谭.2005
[4].孙永,王斌,卢杰.建构“中介”之桥梁——文艺审美主客体关系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05
[5].张宝石.“屈平与江山”散论——文艺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
[6].范道桂.论文艺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重温《讲话》中的创作论[J].民族艺术研究.1997
[7].栾贻信.在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确立文艺批评观[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8].张文初,龙泉明.中西文艺主客体观[J].文艺研究.1987
[9].张居华.文艺反映论的主客体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1987
[10].栾昌大.文艺中的主客体关系[J].文艺研究.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