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

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胆汁酸,高效液相色谱

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1](2019)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水平,了解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两组粪便胆汁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粪便胆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肝性脑病两组患者,伴/不伴腹水两组患者,Child-Pugh B级与C级两组患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但总胆汁酸和其他胆汁酸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陆霭琪,杨可立,关玉娟[2](2019)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可以导致肝脏合成、代谢、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的严重障碍和失代偿,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内极高的病死率。感染可以诱发或者加重ACLF病情,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简述了ACLF合并感染的机制与特征,归纳了常见的感染类型及临床特征,总结了目前推荐的抗感染方案,提出早期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ACLF患者合并感染的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侯艺鑫,王宪波,杨志云,杨玉英,张群[3](2019)在《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搜集8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应用SAS 9.2软件PROC PLAN程序制定随机方案,产生随机分配方案的序列,随机序号和分组方案采用不透光的密封信封隐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医对照组4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率、治疗的累积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累积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西医对照组的37.5%(15/40,P<0.05);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12.5%(5/40)]低于西医对照组[17.5%(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6及8周,中西医结合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下降(P<0.001),与同一时间点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TBIL自治疗2周后显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期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TBIL两组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1周后,中西医结合组PTA明显升高(P<0.05),但与西医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时,中医证候评分及MELD评分较西医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够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覃绿星,周晓玲,唐农,黎军宏,毛德文[4](2019)在《基于扶阳思想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机及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中医黄疸、肝瘟等范畴。基于扶阳思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基本病机为阳虚为本、毒邪为因。治疗上提出"次第治疗"原则,初期宜清通上焦阳明郁热,予桂枝法,方选桂枝二陈汤和茵陈蒿汤加减,使邪有出路;中期宜疏通中焦脾胃,予培土法,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恢复中焦枢转之机;后期宜温扶下焦元阳,予四逆法,方选茵陈四逆汤加减,以补充坎中元阳,最终实现叁焦阴阳自和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兆勋,周渐,施文娟,张妍,万红[5](2019)在《9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9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不同临床转归的血清生化、凝血指标以及MELD评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98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不同临床转归与血清生化、凝血指标以及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好转组与死亡组之间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lb)、CRE、INR与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9,P=0.002;t=6.826,P=0.000;t=2.121,P=0.039;t=3.426,P=0.0401)。结论血清p-Alb、CRE、INR、MELD评分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不同临床转归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0期)

朱晓宁,汪静[6](2019)在《分阶段辨证论治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乙型肝炎复发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史资料患者,男,51岁,初诊时间2017年9月21日。因"发现HBV标志物异常3年余,身目小便黄染4个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汪静教授门诊。患者3年前发现HBV标志物异常,伴乏力、纳差、黄疸,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年半后,复查肝功能正常,HBV DNA阴性,自行停药,停药1年来规律复查肝功能均正常。4个月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后出现纳差厌油,身目小便黄,外院就诊查肝功能:谷草转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付江玉[7](2019)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类以慢性肝病为基础,突发肝功能急速下降,以高度黄疸、凝血功能异常、肝性脑病为主症,并伴有难治性并发症的疾病。究其发病机制,西医尚无充分明确认识,西医治疗途径有限,中医辨证分型、四诊合参或可为临床患者带来一线福音。(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吕超,毛德文,覃倩,石清兰,柏文婕[8](2019)在《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70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瘀退黄方,疗程均为8周,观察期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水平、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24周后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ALT、AST及血氨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PT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24周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阳化瘀退黄方有助于改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疗效,且存活率高,适宜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30期)

陈明胜,江晓燕,甘巧蓉,朱金照[9](2019)在《抗凝血酶Ⅲ对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抗凝血酶-Ⅲ(AT-Ⅲ)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对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收集8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凝血试验(PT、APTT、INR、AT-Ⅲ等)同时检测常规生化,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83例患者死亡37例,死亡率44.58%。死亡组年龄、PT、INR、TBIL、S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T-Ⅲ、PTA、AFP水平显着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AT-Ⅲ与PT、PTA、INR、TBIL、SCr均能对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有相似的预后判断作用,AT-Ⅲ越低,死亡风险越高,生存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月,龚作炯[10](2019)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肾功能突然损伤、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KI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KI的早期诊断、有效处理对降低ACLF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文章对ACLF患者AKI的发病机制、生物学标志物、诊断标准、分类、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可以导致肝脏合成、代谢、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的严重障碍和失代偿,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内极高的病死率。感染可以诱发或者加重ACLF病情,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简述了ACLF合并感染的机制与特征,归纳了常见的感染类型及临床特征,总结了目前推荐的抗感染方案,提出早期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ACLF患者合并感染的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2].陆霭琪,杨可立,关玉娟.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3].侯艺鑫,王宪波,杨志云,杨玉英,张群.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覃绿星,周晓玲,唐农,黎军宏,毛德文.基于扶阳思想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机及治法[J].山东中医杂志.2019

[5].王兆勋,周渐,施文娟,张妍,万红.9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分析[J].肝脏.2019

[6].朱晓宁,汪静.分阶段辨证论治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乙型肝炎复发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7].付江玉.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吕超,毛德文,覃倩,石清兰,柏文婕.温阳化瘀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9].陈明胜,江晓燕,甘巧蓉,朱金照.抗凝血酶Ⅲ对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生存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

[10].张海月,龚作炯.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9

标签:;  ;  ;  

慢加急性肝衰竭论文-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