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林红连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林红连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目标,母语教材,比较研究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林红连[1](2016)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视角下的中美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母语课程是各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教材编写更是十分谨慎。因为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课堂教学"叁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文教材编写上也逐步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视角下分别从课文导入部分、课文辅助栏目以及作业练习设计等叁个方面对我国苏教版语文教材和美国加州版英语教材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了两者在设计上的优缺点,最后从加州版母语教材的设计中得到相应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龚乐妮[2](2009)在《论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有效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其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把目标单一(知识与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综观各类课改资料,关于“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解读,大都是一般意义上的、适用于所有学科的“过程与方法”,具体到语文课程中,尤其是对语文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的专项解读和阐述就不多见了。而有关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文章散见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网站,难成系统,且可操作性不强。再从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许多语文教师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语文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也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本论题旨在结合语文教育实践,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进行定向系统研究,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实现的方法,使其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有更大的启示及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明语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内涵和要义;第二部分重在分析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现状;第叁部分重在指出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条件;第四部分重在提出并论证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途径,如创设情境、加强朗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11-01)

罗慧芳[3](2009)在《中美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中学语文课程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教科书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变化就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叁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写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这叁个维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目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作为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困难。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学本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研究教科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体现,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笔者精选了两套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母语教科书,就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叁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中美母语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方法和意义。2.从理论上探索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基础,“过程与方法”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关系,剖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地位和意义。3.我国语文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4.美国英语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5.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6.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论文的重点在于对中、美两国中学母语教科书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教科书在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方面的特点并加以细致的比较,对教科书今后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张莉娜,王磊[4](2008)在《促进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的测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测查结果表明,学生化学概念发展中存在2个问题:(1)认识角度尚待丰富;(2)认识水平尚需提高。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概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将认识方式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当中,为解决学生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2个问题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08年08期)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其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把目标单一(知识与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综观各类课改资料,关于“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解读,大都是一般意义上的、适用于所有学科的“过程与方法”,具体到语文课程中,尤其是对语文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的专项解读和阐述就不多见了。而有关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文章散见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网站,难成系统,且可操作性不强。再从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许多语文教师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语文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也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本论题旨在结合语文教育实践,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进行定向系统研究,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实现的方法,使其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有更大的启示及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明语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内涵和要义;第二部分重在分析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现状;第叁部分重在指出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条件;第四部分重在提出并论证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有效实现的途径,如创设情境、加强朗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林红连.“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视角下的中美母语教材比较研究[J].亚太教育.2016

[2].龚乐妮.论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有效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罗慧芳.中美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9

[4].张莉娜,王磊.促进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的测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8

标签:;  ;  ;  ;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论文-林红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