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镍基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氧化物夹杂,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镍基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峰,杨杰,邹金文,范贤强,郭志鹏[1](2019)在《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氧化物夹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研究了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内部Al_2O_3、SiO_2及莫来石叁种氧化物夹杂对不同工艺(热等静压工艺、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及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能显着减小Al_2O_3夹杂物的尺寸和其在合金中的含量,采用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最能有效减少SiO_2夹杂物在合金中的含量,而莫来石夹杂对热等静压+热挤压+等温锻造工艺和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均较为敏感,且两种工艺对莫来石夹杂的作用效果类似。夹杂物在实际盘件中呈油饼状,极大地恶化了合金低周疲劳性能,且夹杂物越接近试样表面,试样的低周疲劳性能恶化越显着。热等静压+等温锻造工艺对减小叁种夹杂的尺寸均有良好效果,这为人们选取合适工艺消除合金中氧化物夹杂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连危洁[2](2019)在《二维层状金属氢氧化物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催化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加氢或还原反应催化剂,由于其较活泼的金属性质,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表面洁净而高分散度的样品。针对这一难点,本论文提出并践行了构建有序的二维金属纳米片直接用作催化剂或将其作为前体控制获取无表面活性剂保护而尺度较小镍纳米催化剂的新途径。通过在Al_2O_3上生长镍基纳米片,经过热还原处理就可获得尺度为2.8 nm、表面洁净的纳米镍催化剂,用于苯甲酸加氢催化,环己基甲酸的产率高达98%,相对于传统浸渍法或沉积沉淀法制备的5.0-8.0 nm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产率:28-40%),其本征活性(转换频率:TOF)提高了15-40倍,并由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催化循环稳定性,动力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由二维纳米片衍生出的高分散镍催化剂可显着降低反应活化能,由此揭示出该反应在镍基催化剂上可能为依赖镍颗粒纳米尺度的结构敏感性反应。另外,本文还尝试构建了二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用于柠檬醛选择性加氢反应,在没有预还原处理条件下,样品可原位转变为Ag-[Ni(OH)_2]_x/LDH复合结构,基于金属与这种二维层状结构的相互作用及中等酸性位点促进的氢溢流效应,即Ag表面吸附的氢,可迁移到载体表面原位还原镍,可显着提高催化剂对不饱和醛加氢反应的选择性。这些结果表明,上述构建二维纳米材料及应用方法,可能是获取高性能活泼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值得关注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31)
王誉[3](2019)在《锰镍基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钠离子电池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独特优势,随着对大规模储能系统需求的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将在大规模储能领域被钠离子电池所取代。然而,短的循环寿命和差的倍率性能限制了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商业应用。在钠离子电池的组成中,正极材料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在众多正极材料中,锰镍基层状氧化物由于高工作电压和高容量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空气中的不稳定性和不令人满意的循环性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针对锰镍基层状氧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元素取代和涂层包覆的策略改善了锰镍基层状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的创新策略主要如下:(1)通过水热反应和高温退火处理合成了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Co部分取代的O3-NaMn_(2/3)Co_(1/6)Ni_(1/6)O_2层状氧化物电极材料。所制备的样品材料具有均匀的球形形貌,当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材料表现出153.6 mAh g~(-1)的初始可逆容量,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约为81.7%,其平均库仑效率为98%。此外,该电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 C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可逆容量达到91.6 mAh g~(-1)。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源于Co的取代减少了过渡金属层的金属阳离子混排,提高了Na~+的扩散速率。此外材料的O3-O1的相变被有效抑制,材料的循环性能得以改善。(2)采用水热反应和随后的低温烧结过程合成了氟和硼两种非金属元素分别掺杂的新型P3-Na_(0.65)Mn_(0.75)Ni_(0.25)O_2正极材料。由于材料特殊的晶相,P3-Na_(0.65)Mn_(0.75)Ni_(0.25)O_2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56.3 mAh g~(-1),并且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100个循环后仍有75.1%的容量保持率。作为对比,非金属元素掺杂的P3-Na_(0.65)Mn_(0.75)Ni_(0.25)O_2电极材料则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氟掺杂的Na_(0.65)Mn_(0.75)Ni_(0.25)F_(0.1)O_(1.9)在0.1 C时提供165 mAh g~(-1)的可逆容量,由于氟掺杂可以明显抑制P3-O1相变,因此电极材料显示出更好的循环寿命。而硼掺杂的Na_(0.65)Mn_(0.75)Ni_(0.25)B_(0.1)O_2电极材料从P3相转变为更稳定的P2相,并且硼掺杂可以有效抑制氧阴离子的氧化还原,因此Na_(0.65)Mn_(0.75)Ni_(0.25)B_(0.1)O_2表现出显着改善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3)为了获得循环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俱佳的锰镍基层状氧化物,采用AlPO_4和Mg_3(PO_4)_2作为保护涂层来改善P3-Na_(0.65)Mn_(0.75)Ni_(0.25)O_2的电化学性能。金属磷酸盐涂层通过共沉淀的途径均匀地包覆在原始颗粒的表面。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磷酸盐包覆改性的样品均显示出明显改善的循环性能,在0.2C的电流密度下的1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都约为93%。另外将电极材料在空气中暴露后,金属磷酸盐涂层包覆的样品仍能保持高的电化学活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玉阳,王达,李小玉,李学兵,鲁墨弘[4](2019)在《锌铝复合氧化物负载镍基催化剂催化木质素高效加氢解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Ni/ZnO-Al_2O_3催化剂,用于催化木质素解聚。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镍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载体表面。在催化木质素加氢解聚过程中,载体锌铝比为3∶1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使得有机溶剂木质素在200℃,2.5 MPa初始氢压的条件下转化率达到了94.5%,芳香族单体的收率达到了14.7%,结焦11%;催化剂在四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使木质素的转化率达到83.7%。(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连孟水[5](2018)在《稀土(La、Ce)-硅复合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镍基催化剂载体在POM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POM)是甲烷最重要的利用途径之一,该反应最常用的Ni基催化剂价廉且反应活性高,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然而该催化剂常面临活性组分Ni易团聚烧结以及积炭等而造成催化剂失活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制备兼具优良结构及功能作用的Ni基催化剂载体。本文以制备稀土(La、Ce)-硅复合氧化物气凝胶负载的Ni基催化剂为出发点,期望借助气凝胶大表面积和多孔道的特点改善载体的结构作用,并通过稀土-硅的复合,借助稀土良好的储释氧能力具有的消除积炭的功能,提高催化剂的POM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并结合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理清其构-效关系。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表面改性,多步溶剂置换等方法可有效降低干燥过程中表面张力造成的结构破坏,获得较大比表面和多孔道结构的稀土(La,Ce)-Si复合氧化物气凝胶。2.稀土(La,Ce)-Si复合氧化物气凝胶负载的Ni基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POM反应活性(转化率相对单一氧化物负载催化剂体系有所提升)和反应稳定性。其中催化剂活性的提高源于Ni的可还原性的增强。此与较弱的Ni-载体间作用、气凝胶载体发挥结构作用分散活性组分而减小Ni的粒径、稀土原子的存在等有关。催化剂反应稳定性的改善源于稀土氧化物对Ni颗粒的隔离作用、其本身的良好储/释氧能力导致的抑制催化剂表面积炭、抑制Ni颗粒团聚的能力。3.适宜的Si/La比(0.65/1)样品在反应过程中易生成复合相La9 33Si6O26,该物相能够促进POM反应进行且具良好的抗积炭性能,显着提高POM反应活性及稳定性,Ce、Si虽也在所考察的比例范围内形成了复合物相,但相关的POM催化性能并未得以改善。(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9-01)
白晶晶[6](2018)在《电沉积法制备钴镍基氢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水分解析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氢气在新能源和储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发一种高效、廉价、环境友好的水分解制氢反应催化剂十分必要。我们选取廉价丰富的第一过渡系金属钴镍铜等为原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了改善钴氢氧化物的析氢性能,我们以叁维多孔结构的泡沫镍材料为基板(NF),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镍离子掺杂,制备了具有菜花状结构的多孔钴镍氢氧化物(CoNi-OH),并探索了不同浓度镍离子的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PS和拉曼光谱表征,我们观察到钴镍氢氧化物的特征峰,证明所制备的材料为钴镍氢氧化物,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图没有观察到钴镍氢氧化物的特征峰和对应的电子衍射环,表明我们所制备的钴镍氢氧化物是无定形结构。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探究CoNi-OH/NF电极的析氢催化效果。在1.0 M KOH水溶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过电势仅为74 mV,比氢氧化钴(185.5 mV)和氢氧化镍(189 mV)低很多,证明钴镍氢氧化物的复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催化性能。通过计时电位曲线测定钻镍氢氧化物电极的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cm-2时,过电势保持在260 mV左右,在连续10小时的测试过程中,其波动小于11 mV,证明CoNi-OH/NF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进一步采取物理表征和电化学表征探究钴镍氢氧化物电化学性能改进的原因。通过复合物表面形貌测试和电化学活性面积计算可知,与氢氧化钴和氢氧化镍相比,CoNi-OH复合物具有更高的活性面积,为析氢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通过接触角测试可知,CoNi-OH的接触角为13.9°,比氢氧化镍(20.9°)和氢氧化钴(15.4°)低,证明CoNi-OH电极表面亲水性强,在催化反应中可以与电解液充分接触。通过电化学阻抗测试可以证明在氢氧化钴中掺杂镍离子可以降低电荷转移电阻,提高催化反应动力学。此外,CoNi-OH催化剂对析氧反应也有一定的催化效果,在电流密度位10 mA cm-2时,过电势为338 mV。CoNi-OH/NF电极可以作为双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催化水分解。经过测试可知,催化水分解的电位保持在1.68V,稳定性优良。虽然CoNi-OH催化剂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与贵金属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为了进一步改进其电催化析氢活性,在钴镍氢氧化物的基础上,掺杂元素铜,系统的探究了掺杂铜对钴镍氢氧化物催化剂析氢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在泡沫镍基板上制备掺杂铜的钴镍氢氧化物催化剂(Cu(0)-CoNi-OH),并对铜加入比例和沉积电位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铜加入量为0.012 M,沉积电位为-1.2-0.1 V时,获得了类似核壳结构的掺铜钴镍氢氧化物。通过研究掺铜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发现在沉积曲线的第一圈有一个显着的还原峰(-0.25 V),其对应的样品的形貌为球形颗粒。通过XRD、XPS表征,表明催化剂中元素铜以金属态存在,结合EDX能谱分析,发现铜的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循环伏安沉积的第一圈。高分辨透射电镜图中间距为0.201 nm的均匀条纹,对应于金属Cu(111)晶面。低倍透射电镜图表明,镍钴氢氧化物薄膜结构包覆在金属颗粒的表面,形成以铜为芯的核壳结构。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对Cu(0)-CoNi-OH/NF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1.0M 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Cu(0)-CoNi-OH催化剂催化析氢反应的过电势仅为47 mV。其相应的塔菲尔斜率为48 mV dec-1,与CoNi-OH催化剂(94 mV dec-1)相比明显降低,证明金属铜的掺杂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速率。计时电位曲线和多电流阶跃曲线测试表明,电极在长时间催化反应中稳定性良好。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金属铜和钴镍氢氧化物形成了金属/氢氧化物界面,为析氢反应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此外,铜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了材料的电化学活性面积,提高了析氢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栗慧[7](2018)在《有序大介孔镍基氧化物材料的骨架设计与气敏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因此先进气体传感器的开发至关重要,而寻找和设计高效的气敏材料是其中的关键。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气敏材料。与常见的n型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相比,p型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的气敏响应通常较低,研究较少。本论文以p型半导体氧化镍为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有序大介孔镍基氧化物材料,通过骨架结构与成份调控及贵金属修饰显着提高了其气敏性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有序介孔氧化硅KIT-6为模板、硝酸镍为前驱体,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有序介孔氧化镍材料。(1)改变前驱体煅烧温度(300℃、400℃、500℃、600℃、750℃)发现所合成的介孔材料具有大孔径(11 nm)及较高的比表面积(121~129 m2/g);(2)气敏测试结果显示其对甲醛气体的响应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变大,其对90 ppm甲醛的响应(Rgss/Rair)最大可达21.2。第二,采用有序介孔氧化硅KIT-6为模板、硝酸铬及硝酸镍为混合前驱体,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铬掺杂有序介孔氧化镍材料。(1)改变混合前驱体摩尔比例(Cr/Ni=0.1、0.15、0.2、0.25、0.3),所得材料保持了有序的大孔径(11 nm)结构;(2)铬离子的引入导致材料中空穴载流子浓度的降低、电阻率增加以及比表面积显着增加(184~293 m2/g)从而使得其对甲醛气体的响应显着提升,当Cr/Ni增加到0.2时所得材料对甲醛气体的响应达到最高,其对90 ppm甲醛的响应(476)较纯介孔氧化镍提升了 126倍,进一步增加Cr/Ni,导致NiCrO4杂相形成,使得气敏响应降低。第叁,采用KIT-6为模板、四氯化锡及硝酸镍为混合前驱体,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锡掺杂的有序介孔氧化镍材料。(1)改变混合前驱体摩尔比例(Sn/Ni=0.1、0.15、0.2、0.25、0.3),所得材料同样保持了有序的大介孔(11 nm)结构,;(2)锡离子的引入导致材料中空穴载流子浓度的降低、电阻率增加以及比表面积显着提升(171~218m2/g)使得其对甲醛气体的响应显着提升,当Sn/Ni增加到0.25时时所得材料对甲醛气体的响应达到最高,其对90 ppm甲醛的响应(346)较纯NiO提升91倍,进一步增加Sn/Ni,出现SnO2杂相使得气敏响应降低。第四,采用KIT-6为模板,硝酸铬、硝酸镍及贵金属盐为混合前驱体,通过硬模板法合成的系列贵金属(Au、Pt、Ag、Pd)修饰的铬掺杂有序介孔氧化镍材料依然保持了有序的大孔径(11 nm)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221~268 m2/g)。(1)修饰质量分数为5%的Au、Pt时,其对90 ppm甲醛的响应(Rgas/Rair)为878、1069,分别是铬掺杂有序介孔氧化镍的1.84倍、2.25倍,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甲醛气敏响应;(2)Ag、Pd修饰时,甲醛气敏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6-01)
韩莹平[8](2018)在《镍基MOFs及其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类社会所重视。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提高能源转换率和利用率已势在必行。超级电容器因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及快速充放电特性,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而金属氧化物由于制备工艺简单且原材料价格低廉,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但金属氧化物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体积膨胀,导致活性物质粉化及离子传输速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和退火处理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泡沫镍作为镍源,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作为配位剂,采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并对其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Ni O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196.36 F·g~(-1),在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材料的电容保持率为78.8%。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单分散MOF-74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孔径结构等进行研究。通过控制溶剂热法中的反应物前驱体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及两种无机金属盐的加入比例等,对单分散MOF-74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通过一步退火处理的方法,对单分散MOF-74材料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制备了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虽然Ni O和Co_3O_4本身比电容都较低,但钴镍复合后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使其中的Ni~(2+)/Ni~(3+)和Co~(2+)/Co~(3+)氧化还原电对同时进行多电子反应,因此材料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Ni O、Ni_(1.71)Co_(1.29)O_4、Ni Co O_2、Ni Co_2O_4和Co_3O_4的比电容值分别为181.5F·g~(-1)、247.3 F·g~(-1)、471.5 F·g~(-1)、684.0 F·g~(-1)和105.0 F·g~(-1),在经过3000次连续充放电循环后,其电容保持率分别为64.1%、82.5%、92.8%、85.43%和74%。本文通过介孔材料设计,制备的几种镍基复合材料,其电化学性能优异,有望应用于未来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淑颖[9](2018)在《泡沫镍基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其室温甲醛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甲醛氧化法是治理室内甲醛污染问题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研制出的室温甲醛氧化催化剂多为粉末状,在投入实际应用时仍需解决诸多难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传统的粉末状催化剂无法直接使用且催化性能会被后续加工过程削弱的问题,采用泡沫镍(Nickel foam,NF)作为载体,使用简单可控的制备方法,制备了两种片状实用型泡沫镍基含铂催化剂。主要内容为:(1)结合快速化学浴沉积法、煅烧法和浸渍法在泡沫镍载体上沉积Pt/NiO纳米片,该复合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室温甲醛氧化活性。而未负载Pt或未包覆NiO纳米片的对比样品都没有明显的甲醛氧化性能。通过改变化学浴沉积时间,可以有效调控复合催化剂的室温甲醛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沉积时间为1 h的样品活性最高,其1 h内甲醛的降解率高达90%。负载在泡沫镍基底上的NiO纳米片具有分等级结构,能够从动力学上促进异相催化反应的进行;不仅如此,NiO纳米片的表面氧空位有利于提升Pt纳米颗粒的分散度,从而提升催化剂的甲醛氧化活性。H_2-TPR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室温甲醛氧化活性与Pt的分散度和NiO纳米片中表面氧空位的比例成正相关。In-situ DRIFTS显示,催化剂氧化甲醛时生成了亚甲二氧基和甲酸盐两种中间产物,据此可以合理推断出其反应机理。与传统的粉末状催化剂相比,本研究制备的泡沫镍基Pt/NiO纳米片复合催化剂能够直接使用,而且容易被剪裁为各种形状和尺寸,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2)利用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表面原位生长MnO_2-Ni(OH)_2复合纳米结构,并采用浸渍法在此复合纳米结构上成功负载了Pt纳米颗粒。制备的Pt/MnNi@NF具有很好的室温甲醛氧化活性和循环性能,而未负载Pt、不含泡沫镍和未包覆MnO_2-Ni(OH)_2的3个对比样品的甲醛去除效果较差,说明该复合催化剂优良的室温甲醛氧化活性来源于不同组分的协同效应。Ni(OH)_2中OH基团作为甲醛吸附中心,贵金属Pt能够活化氧气分子,MnO_2表面的氧空位有利于表面氧物种的迁移,从而使得Pt/MnNi@NF的甲醛氧化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本工作中,泡沫镍既作载体,有利于形成结构疏松的大尺寸纳米薄片,暴露出更多利于反应的活性位点;同时,也作为Ni源,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位生长出与泡沫镍基底结合紧密的纳米结构。本工作使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富含活性中心的双组分的实用型室温甲醛氧化催化剂,该催化剂不仅催化性能稳定,而且不存在被使用者吸入的潜在危险,具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进行空气净化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林艳平[10](2018)在《镍基层状双氢氧化物/碳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氢氧化物材料特别是镍铁基氢氧化物(NiFe-LDH),由于其地球存储丰富、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最有前途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之一。但是,由于其存在导电性差,活性位点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主要是通过调控反应溶剂比控制产物形貌,以及将原料与导电性较好的碳材料复合来提高NiFe-LDH的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反应溶剂比例的NiFeCo氢氧化物(NFC-LDH-0、NFC-LDH-2及NFC-LDH-3)催化剂,确定反应最佳溶剂比,最后将rGO引入到金属氢氧化物制备过程中,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镍铁钴氢氧化物复合物(rGO/NFC-LDH-2)。测试结果表明:反应溶剂异丙醇与乙二醇的体积比为8:2时,催化剂为空心纳米结构,展现出较好的OER电催化性能。通过引入rGO,制备rGO/NFC-LDH-2复合物,有效地提高了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OER催化性能,其OER起始电位为1.45 V(vs RHE),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269 mV)。(2)通过简单的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电化学剥离碳纳米结构(CNS)/镍基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物(CNS/NiFe-LDH)。所制备的CNS/NiFe-LDH纳米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电催化OER活性,其析氧起始电位为1.44 V(vs RHE),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236 mV。所制备的催化剂CNS/NiFe-LDH及CNS/NiCo LDH纳米复合物在碱性电解液中也展现出良好的电催化甲醇氧化(MOR)性能,因此具有多功能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镍基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镍基催化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加氢或还原反应催化剂,由于其较活泼的金属性质,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表面洁净而高分散度的样品。针对这一难点,本论文提出并践行了构建有序的二维金属纳米片直接用作催化剂或将其作为前体控制获取无表面活性剂保护而尺度较小镍纳米催化剂的新途径。通过在Al_2O_3上生长镍基纳米片,经过热还原处理就可获得尺度为2.8 nm、表面洁净的纳米镍催化剂,用于苯甲酸加氢催化,环己基甲酸的产率高达98%,相对于传统浸渍法或沉积沉淀法制备的5.0-8.0 nm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产率:28-40%),其本征活性(转换频率:TOF)提高了15-40倍,并由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催化循环稳定性,动力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由二维纳米片衍生出的高分散镍催化剂可显着降低反应活化能,由此揭示出该反应在镍基催化剂上可能为依赖镍颗粒纳米尺度的结构敏感性反应。另外,本文还尝试构建了二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用于柠檬醛选择性加氢反应,在没有预还原处理条件下,样品可原位转变为Ag-[Ni(OH)_2]_x/LDH复合结构,基于金属与这种二维层状结构的相互作用及中等酸性位点促进的氢溢流效应,即Ag表面吸附的氢,可迁移到载体表面原位还原镍,可显着提高催化剂对不饱和醛加氢反应的选择性。这些结果表明,上述构建二维纳米材料及应用方法,可能是获取高性能活泼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值得关注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基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峰,杨杰,邹金文,范贤强,郭志鹏.FGH96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氧化物夹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9
[2].连危洁.二维层状金属氢氧化物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
[3].王誉.锰镍基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王玉阳,王达,李小玉,李学兵,鲁墨弘.锌铝复合氧化物负载镍基催化剂催化木质素高效加氢解聚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9
[5].连孟水.稀土(La、Ce)-硅复合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镍基催化剂载体在POM反应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8
[6].白晶晶.电沉积法制备钴镍基氢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水分解析氢反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栗慧.有序大介孔镍基氧化物材料的骨架设计与气敏性质研究[D].宁夏大学.2018
[8].韩莹平.镍基MOFs及其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黄淑颖.泡沫镍基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其室温甲醛氧化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10].林艳平.镍基层状双氢氧化物/碳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