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饮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养和饮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一、阳和饮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侯新,赵文娟[1](2022)在《从五脏论治哮喘的发病和作用机制》文中指出哮喘是呼吸内科疾病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治疗尚无特殊方法,西医治疗哮喘,其起效快,但容易复发,而针对哮喘缓解期无特效药,激素维持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且治标不治本。中药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无论哮喘的哪个阶段,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治病求本"的特点,尤其针对缓解期,可以弥补西医治疗之不足。哮喘的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作。现根据哮喘不同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具体结合相关脏腑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五脏"辨证论治",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

丁丹丹,佘继林[2](2021)在《佘继林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表明佘继林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有一整套辨证思路和经验方剂。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主张抓住哮、喘、痰、咳4个主要标症立法组方。佘继林教授认为, 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最为关键, 强调灵活把控扶正与祛邪的尺度, 治疗靶向更要涵盖哮喘的合病、并病与继发病症。在慢性持续期的中晚期和临床缓解期, 采用个体化膏方扶正固本、巩固治疗可解决儿童哮喘长期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

李忠志,陈思思,蒋文晶,董昌武[3](2021)在《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毒蛇咬伤本科生教学》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诊科治疗毒蛇咬伤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10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实习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学生在毒蛇咬伤诊治方面理论及实践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毒蛇咬伤的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李竹英,孙丽丽,王丽洁[4](2021)在《补肾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虚贯穿哮喘的发病始终。补肾法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实验中。本文整理近年相关文献,从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分析补肾法与哮喘的相关性及有效性,旨在为临床上治疗哮喘提供应用参考。

张超[5](2021)在《信必可都保和顺尔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信必可都保和顺尔宁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治疗中应用所获得的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以支气管哮喘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01~2021-06,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信必可都保治疗者纳入对照组,信必可都保联合顺尔宁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作对比,并对比两组肺功能的差异、炎性因子的差异、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更高(P <0.05)。治疗后,FVC、FFEV1、PEFR相比,两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后,FVC、FEV1、PEFR相比,试验组更高(P <0.05);治疗后,hs-CRP、IL-6、TNF-α相比,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后,hs-CRP、IL-6、TNF-α相比,试验组更低(P <0.05);治疗后,IgA相比,两组均较治疗前更高,IgG、IgM相比,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后,IgA相比,试验组更高,IgG、IgM相比,试验组更低(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较小(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实施信必可都保联合顺尔宁干预,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同时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意义重大。

侯艺涵,季云润,张伟森,王思晴,丁姗姗,侯耀阳,张广中[6](2021)在《六经八纲辨证在寒冷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持续6周以上的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寒冷性荨麻疹是受冷刺激后出现的风团水肿。从六经八纲辨证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太阳太阴合病,表虚里寒。临证治疗需首辨六经,继辨方证,多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其变方表里同治,临床疗效较好。现对六经八纲辨证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思路及疗效进行探讨。

李梦杰,李翠萍,李丽,付月强,刘鹏,王彪,周杰[7](2021)在《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文中指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肺,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生,肺部隐球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仅见个案报道[1-2],我们遇到1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患者, 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农民。主因头晕18天于2021-01-05,08:28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50/95 mmHg,

张诗瑜,黄贵锐,候丹,吕明圣,黄帅阳,张志杰,崔红生[8](2022)在《5个常用经典名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与评价5个经典名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并分别进一步比较与评价其中不同方剂治疗寒性哮喘或热性哮喘两大类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并筛选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中关于5个经典名方(三子养亲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定喘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区间段为创库以来至2021年8月15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和筛选,并完成资料提取。借助软件Stata 16.0实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7个RCT,总计有5 114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涉及10种干预措施。其中寒性哮喘有16个RCT,共计1 912例患者,涉及其中的6种干预措施;热性哮喘有10个RCT,共有1 054例患者,涉及其中的4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这10种干预措施中,整体疗效最显着的是麻杏石甘汤+西医常规治疗,另外,麻杏石甘汤+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治疗>小青龙汤+西医常规治疗>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西医常规治疗。在寒性哮喘中,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治疗组效果最显着;在热性哮喘中,定喘汤+西医常规治疗组疗效最显着。而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显着的是射干麻黄汤组。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比较,5个经典名方与西药合用能增强疗效,其中,麻杏石甘汤与西药合用疗效较显着,在寒性及热性哮喘中疗效较显着的分别是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治疗、定喘汤+西药治疗。但仍需要大量设计科学的、质量更高的RCT来对此研究结论加以验证和说明。

孙利利[9](2020)在《《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考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涵义,并梳理其应用流变;探讨“温药和之”具体证治规律;基于慢性心衰模型大鼠探讨“温药和之”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1)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辞书医籍,结合《伤寒杂病论》其他条文,并根据仲景时代语言背景,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逐字训义,明确其释义。(2)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充分搜集资料,梳理从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当以温药和之”的应用流变。(3)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充分结合理论知识,探讨“温药和之”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的证治规律,学习“温药和之”具体应用。(4)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来代表“夫短气有微饮”,从肺功能,动脉血气,尿量,组织病理,血清中PRA、AngⅡ、ALD、BNP浓度等方面,观察比较在肾气丸及其部分药物的干预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温药和之”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1)“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痰饮病总的治疗原则,结合仲景原文可以看出其包含两种治疗理念:一,当疾病处于轻证或缓解期,“温药和之”为治疗原则,常采用温阳化饮之法。二,当饮邪为患,病情严重或病位特殊时,需采用峻逐之剂急攻水饮。(2)纵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历代流变,可以发现:宋以前,是以沿袭仲景痰饮思想为主的守旧时期;宋金元时期,是痰饮理论的革新阶段,在对痰饮病的认识上形成不同学派;明清时期,在文献考据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临床上,吸收明以前各家“痰饮”观点,是痰饮治疗思想的集大成时期。(3)苓桂术甘汤在《金匮》中用于治疗中焦阳虚所致痰饮疾病,主要作用是温阳利水。随着中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及方剂加减、合方等应用形式的出现,苓桂术甘汤的疗效在新领域得到发挥,广泛应用于(上中二焦)阳虚所致的疾病,常作为疾病的轻证或疾病发展后期阶段的治疗方剂,也作为疾病的长期调理方剂。(4)肾气丸在《金匮》用于治疗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女子转胞,其总病机可以概括为肾阳虚衰,体液代谢失调。经后世医家不断发展,肾气丸逐渐应用于疾病误治或久病导致肾气虚所致的多种疾病,常作为疾病轻证期或缓解期的治疗方剂,也作为疾病长期的调理方剂。(5)《金匮要略》“温药和之”的实证研究,以“夫短气有微饮”为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①肾气丸组和苓桂组均能够明显改善CHF模型大鼠的心功能,但肾气丸组优于苓桂组;肾气丸去苓桂组亦能改善CHF模型大鼠的心功能,但作用不明显,说明苓桂组与肾气丸去苓桂组均能够改善CHF心功能,但二者合用效果最佳,亦证明苓桂是肾气改善CHF心功能的重要成分。②肾气丸组和苓桂组均能够明显增多CHF模型大鼠的尿量,升高尿液中Na+、Cl-排浓度,降低K+浓度,且两者差异不明显,而肾气丸去苓桂组的作用不明显,说明苓桂组合有突出“利小便”作用,并提示苓桂“利小便”作用可能是改善CHF心功能的关键作用环节,揭示了仲景强调“当从小便去之”的内在原因。③肾气丸组、苓桂组均能够降低明显CHF大鼠血清中PRA、Ang Ⅱ、ALD浓度,抑制RAAS系统的兴奋性,而肾气丸去苓桂组作用不明显,提示苓桂组实现利小便的内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中PRA、AngⅡ、ALD浓度有关。结论(1)“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痰饮病的治疗总则,其中“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常规治则,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2)肾气丸作为仲景痰饮病“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对CHF模型大鼠有较好治疗效果。其中茯苓桂枝的“利小便”作用是实现疗效的关键环节,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赵鼎[10](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为手段,以近30年公开发表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病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运用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以进一步探寻水湿痰饮病中医病机演变及治法方药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上的文献,对其近30年来公开发表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共1078诊次的全部资料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软件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方法挖掘、分析其临床症状、病机、舌脉、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078例患者中男性509例,女性547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岁。涉及中医病证135种,主要的中医病证有水肿、咳嗽、眩晕、痹证、喘证、泄泻、哮病、胃痛。涉及西医病症226种,主要的西医病症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症状共计281种,主症为形寒怕冷、纳呆食少、疲倦乏力、水肿、咳嗽、胸闷、大便稀薄、口干、呕吐、腹胀、尿少、头晕、气喘。涉及病机150项,主要的病机有水饮内停、风寒束表、脾虚失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痰饮伏肺、水湿泛溢、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寒湿阻络、脾虚湿困、肺气失宣、肺气上逆。涉及病理因素14种,分别为湿、水、气、饮、寒、痰、热、风、瘀、浊、毒、火、食、燥。涉及病位21种,分别为脾、肾、肺、胃、肝、表、心、经络。用药共计380味,主要的药物有茯苓、炙甘草、桂枝、生白术、白芍、生姜、泽泻、法半夏、干姜、大枣、制附片。聚类分析水湿痰饮病总体病案得到14组核心方。方一为薯蓣丸+法半夏、白芥子,方二为半夏泻心汤原方,方三为真武汤+炙甘草,方四为肾气丸原方,方五是桂枝茯苓丸去芍药,方六为小青龙汤原方,方七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方八为五苓散原方,方九为乌梅丸原方,方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石菖蒲、远志、琥珀,方十一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结论]水湿痰饮病的范畴涵盖临床各科,现代医家扩大了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范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脉象未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病理因素以湿、水、饮、痰为中心,常与气、寒、热、风、瘀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病位主要在脾、肾、肺、胃、肝,内外上下无处不到。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虚实夹杂。病机复杂多样,脏腑病机为主,气血津液病机为辅。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病机随之发生演变。水湿痰饮侵袭脾胃、肺脏、肝脾、肾脏、脾肾、肢体经络等不同部位,可选用相应的核心方进行治疗。治疗时以核心方为主,随兼夹病机、病理因素进行加减。

二、阳和饮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和饮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从五脏论治哮喘的发病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五脏与哮喘中医病机的关系
    1.1 哮喘与肺脏的关系
    1.2 哮喘与脾脏的关系
    1.3 哮喘与肾脏的关系
    1.4 哮喘与肝脏的关系
    1.5 哮喘与心脏的关系
2 结语

(3)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毒蛇咬伤本科生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教学方法
        2.1 传统教学法
        2.2 临床路径教学法
    3 考核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2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2 2组学生调查问卷
讨  论

(4)补肾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2 补肾法在哮喘应用认识
3 补肾法的临床应用
    3.1 发作期
    3.2 慢性持续期
    3.3 缓解期
4 补肾法的作用机制
    4.1 调节免疫失衡
    4.2 减轻气道炎症
    4.3 抑制气道重塑
    4.4 调节HPA轴
5 结语

(5)信必可都保和顺尔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肺功能
    2.3 炎性因子
    2.4 免疫功能指标
    2.5 不良反应
3 讨论

(6)六经八纲辨证在寒冷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
2 寒冷性荨麻疹的六经八纲辨证
3 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特点
    3.1 发病特点
    3.2 临床症状特点
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应用辨析
    4.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证
    4.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解
    4.3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煎服法
    4.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联合过敏煎的应用
    4.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其他相关应用
    4.6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小 结

(7)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介绍
讨 论

(8)5个常用经典名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分析
    2.3 网状Meta分析
        2.3.1 干预措施证据网络图及模型构建
        2.3.2 小样本效应评估
        2.3.3 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3.4 治疗后FEV1%Meta分析结果
        2.3.5 寒性哮喘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3.6 热性哮喘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9)《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当以温药和之”现代实验研究
    1 实验研究
    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理论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原意考察及流变梳理
        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原意考察
        2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流变梳理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温药和之”代表方剂证治规律研究
        一、《金匮要略》中“苓桂术甘汤”证治规律研究
        二、《金匮要略》中“肾气丸”证治规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前言
    肾气丸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BNP、RAAS系统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水湿痰饮病的理论研究
    1 水湿痰饮的概念——“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1.1 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
        1.2 人体之水
        1.2.1 生理之水
        1.2.2 病理之水——水、湿、痰、饮
    2 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人体内的“水循环”
        2.1 脏腑与津液代谢的关系
        2.1.1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2.1.2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2.1.3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2.1.4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1.5 “肾者水脏,主津液”
        2.1.6 肝主疏泄,疏通水道
        2.1.7 心阳温煦,推动血行,津血同源
        2.1.8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2 气血与津液代谢的关系
        2.2.1 气能生津、行津、摄津
        2.2.2 津血同源
    3 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一源而四歧”
    4 水湿痰饮病的病理变化
        4.1 病因
        4.1.1 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外感寒湿
        4.1.2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暴饮水浆
        4.1.3 体虚劳倦,房劳过度
        4.1.4 情志失调
        4.2 病机
        4.2.1 脏腑病机
        4.2.2 气血津液病机
    5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5.1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与范畴
        5.1.1 《伤寒论》中的水湿痰饮病
        5.1.2 《金匮要略》中的水湿痰饮病
        5.2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临床表现
        5.2.1 望诊
        5.2.2 闻诊
        5.2.3 问诊
        5.2.4 切诊
    6 《伤寒杂病论》辨治水湿痰饮病的治则治法
        6.1 总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6.1.1 “温药”的内涵
        6.1.2 “和之”释义
        6.2 具体治法
        6.2.1 温补兼行消以标本兼治
        6.2.2 攻逐水饮以急则治标——“病水腹大……有水,可下之”
        6.3 对“温药和之”的补充——水湿痰饮与热邪交结的治疗
    7 后世医家水湿痰饮病理论的发展
        7.1 晋隋唐时期
        7.1.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7.1.2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7.2 宋金元时期
        7.2.1 宋·严用和《济生方》
        7.2.2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7.3 明清时期
        7.3.1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7.3.2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7.4 现代时期
        7.4.1 水湿痰饮相关疾病
        7.4.2 病因的认识
        7.4.3 病机的认识
        7.4.4 治法方药
        7.4.5 述评
    8 从《伤寒杂病论》到现代水湿痰饮病概念的衍化过程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病案来源
        1.2 病案纳入标准
        1.3 病案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的预处理
        2.2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2.3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与数据挖掘方法
        2.3.1 数据处理过程
        2.3.2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2.3.3 病案信息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选病例基本情况
        3.2 水湿痰饮病总体病案统计结果
        3.2.1 频数分布统计结果
        3.2.2 方症关联分析结果
        3.2.3 聚类分析结果
        3.3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统计结果
        3.3.1 水湿痰饮侵袭脾胃系统计结果
        3.3.2 水湿痰饮侵袭肺系统计结果
        3.3.3 水湿痰饮侵袭肝脾统计结果
        3.3.4 水湿痰饮侵袭肾系统计结果
        3.3.5 水湿痰饮侵袭脾肾统计结果
        3.3.6 水湿痰饮侵袭肢体经络统计结果
        3.3.7 水湿痰饮侵袭其他部位统计结果
    4 讨论——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1 中、西医疾病分类及水湿痰饮侵袭部位
        4.2 临床症状
        4.3 病机、病理因素、病位
        4.4 辨证分析
        4.4.1 关联规则分析
        4.4.2 聚类分析
        4.5 用药
第三部分 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探讨
    1 水湿痰饮病的范畴涵盖临床各科,以内科所占比例最大
    2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口干一症值得重视
    3 病因病机
        3.1 病理因素以湿、水、饮、痰为中心,常与气、寒、热、风、瘀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
        3.2 病位主要在脾、肾、肺、胃、肝,内外上下无处不到
        3.3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虚实夹杂
        3.4 病机复杂多样,脏腑病机为主,气血津液病机为辅
        3.5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病机演变
    4 病机辨证
        4.1 辨病理因素
        4.1.1 辨湿、水、饮、痰
        4.1.2 辨寒热属性
        4.1.3 辨气分血分
        4.1.4 辨兼夹病邪
        4.2 辨脏腑病位
        4.3 辨正虚
    5 治疗方案
        5.1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经方运用
        5.1.1 在脾胃的治疗
        5.1.2 在肺脏的治疗
        5.1.3 在肝脾的治疗
        5.1.4 在肾脏的治疗
        5.1.5 在脾肾的治疗
        5.1.6 在肢体经络的治疗
        5.2 药物的加减法
        5.2.1 依据病机进行加减
        5.2.2 根据病理因素进行加减
        5.3 多种功效药物配伍使用
        5.4 核心药物、药对及药物组合
        5.4.1 核心药物
        5.4.2 核心药对、药物组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四、阳和饮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五脏论治哮喘的发病和作用机制[J]. 侯新,赵文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01)
  • [2]佘继林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经验[J]. 丁丹丹,佘继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12)
  • [3]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毒蛇咬伤本科生教学[J]. 李忠志,陈思思,蒋文晶,董昌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12)
  • [4]补肾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J]. 李竹英,孙丽丽,王丽洁.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 [5]信必可都保和顺尔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J]. 张超.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1(06)
  • [6]六经八纲辨证在寒冷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J]. 侯艺涵,季云润,张伟森,王思晴,丁姗姗,侯耀阳,张广中. 陕西中医, 2021(12)
  • [7]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J]. 李梦杰,李翠萍,李丽,付月强,刘鹏,王彪,周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21(12)
  • [8]5个常用经典名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J]. 张诗瑜,黄贵锐,候丹,吕明圣,黄帅阳,张志杰,崔红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02)
  • [9]《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及实验研究[D]. 孙利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D]. 赵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养和饮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