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仙洲,古代机械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清华大学
机械史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升[1](2017)在《刘仙洲与清华大学的机械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现代研究发端于20世纪二、叁十年代,两位清华大学的学者张荫麟、刘仙洲以及王振铎先生是中国机械史早期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张荫麟早在20年代就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机械史的某些专题研究。刘仙洲的研究工作虽起步稍晚一点,但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机械史的系统发掘整理与研究,成为这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奠基人。(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7年11期)
陆敬严[2](2013)在《我与机械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自己开始从事机械史研究的坎坷经历,以及关于古代兵器、木牛流马、悬棺、机械史编撰、复原制作等方面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并指明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林志平,章轶鸣[3](2012)在《高职机械专业开设“中国机械史”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机械史的学习,让机械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发明及辉煌成就,同时了解中国机械发展的曲折历程。使机械专业学员明确历史赋予的职责、承担振兴中华的重任。(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2年35期)
罗圣国[4](2011)在《机械史成就鼓舞机械行业创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近十年、呕心沥血编写的800多万字的鸿篇巨着《中国机械史》,于2011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无疑是中国机械工程界的一件重要事件,结束了中国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机械史专着的现状。(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1年36期)
梁肇基[5](2008)在《网络时代机械史和创新螺旋链接——机械演化创新设计模式系统(MECD)》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千年前欧几里得把点定义为"没有大小没有部份",使得目前以欧几里得几何为理论基础的机械的主要"工程语言"只能是刚性、静态、瞬间冻结的图形,不能很好地描述机械系统以点为"生成元"在七维耦合时空里连续地变异和演化。一百年前庞加莱定义的几何维数,人们在工程中创新形象思维的时空又被自我限定和束缚在只有离散的整数的几何维度。多维时空中的形象思维由此存在"合理"的舍弃和习惯性的"丢失"。在"工程名义尺度达不到原理"支持下采用自相似迭代结构的显隐转换,将静态几何进行动态拓展;提出"机械形变叁定律",解决了在对偶连续性主导下机械的"变"、在哪里怎样"变"、和怎样操控"变"。据此进一步提出和构建一种以开发机械系统变异和演化连续性为主要研究内容,将历史和创新螺旋链接的模式系统(MECD)。系统主要的操作模式模式是篡编出机械演化谱系。在当前网络和数字化已经能够将种种信息空前快捷的处理和交互的支持下,(MECD)开放、包容、自洽,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进程与机械工程的发展同步而越来越成熟。(本文来源于《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期刊2008年00期)
梁肇基[6](2008)在《网络时代机械史和创新螺旋链接——机械演化创新设计模式系统(MECD)》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千年前欧几里得把点定义为"没有大小没有部份",使得目前以欧几里得几何为理论基础的机械的主要"工程语言"只能是刚性、静态、瞬间冻结的图形,不能很好地描述机械系统以点为"生成元"在七维耦合时空里连续地变异和演化。一百年前庞加莱定义的几何维数,人们在工程中创新形象思维的时空又被自我限定和束缚在只有离散的整数的几何维度。多维时空中的形象思维由此存在"合理"的舍弃和习惯性的"丢失"。在"工程名义尺度达不到原理"支持下采用自相似迭代结构的显隐转换,将静态几何进行动态拓展;提出"机械形变叁定律",解决了在对偶连续性主导下机械的"变"、在哪里怎样"变"、和怎样操控"变"。据此进一步提出和构建一种以开发机械系统变异和演化连续性为主要研究内容,将历史和创新螺旋链接的模式系统(MECD)。系统主要的操作模式模式是篡编出机械演化谱系。在当前网络和数字化已经能够将种种信息空前快捷的处理和交互的支持下,(MECD)开放、包容、自洽,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进程与机械工程的发展同步而越来越成熟。(本文来源于《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7)——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0-30)
孙淑云[7](2006)在《中日机械史和机械设计国际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由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主办的第5届中日机械史和机械设计国际会议于2005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在日本千叶县举行。会议交流进行了3天,参加者70余人,提交论文44篇。会议还组织了3天专业参观,先后参观了千叶大学、日本钢铁公司东日本钢铁厂、东京大学、机(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06年04期)
刘洋,许娟[8](2006)在《“中标”牌获中国环卫机械史最大订单》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末,中标事业部好消息不断:在沈阳市政府采购中心和沈阳市城建局组织的两次设备公开采购招标中, 中标设备两度中标:12月22日,一次性中标21台除雪车,实现了该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台量的重大突破。12月 31日,一次性中标扫路车57台,夺得中国环卫机械行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扫路车订单。两笔订单,总金额逾3000万(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文摘》期刊2006年02期)
陆敬严[9](2004)在《中国机械史研究和出版简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机械成果种类多、数量大、出现早、水平高。中国古代机械史的研究当大有可为,但现实的情形却恰相反,20世纪的大半时间内,国内一直没一部高水平的机械史专着,近年来有一些重要作品问世,但许多研究领域仍属空白,出版的着作太少了。本文将为一(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04-07-14)
梁桂明,林维盛,杨舰,何文波[10](2000)在《中国古代和中古代机械史探源方法的研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机械创新。有着突出的贡献和领先于世界的辉煌。可惜由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和重农轻商等因素,导致落伍。本文探索"清源正本"的研究方法,使暗区变为明区。并为复兴中国机械,赶上世界先进潮流,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机械技术史(2)——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机械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回顾了自己开始从事机械史研究的坎坷经历,以及关于古代兵器、木牛流马、悬棺、机械史编撰、复原制作等方面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并指明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注意事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史论文参考文献
[1].冯立升.刘仙洲与清华大学的机械史研究[J].科学新闻.2017
[2].陆敬严.我与机械史[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
[3].林志平,章轶鸣.高职机械专业开设“中国机械史”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2
[4].罗圣国.机械史成就鼓舞机械行业创新发展[J].科技导报.2011
[5].梁肇基.网络时代机械史和创新螺旋链接——机械演化创新设计模式系统(MECD)[J].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2008
[6].梁肇基.网络时代机械史和创新螺旋链接——机械演化创新设计模式系统(MECD)[C].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7)——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7].孙淑云.中日机械史和机械设计国际交流[J].国际学术动态.2006
[8].刘洋,许娟.“中标”牌获中国环卫机械史最大订单[J].工程机械文摘.2006
[9].陆敬严.中国机械史研究和出版简史[N].中华读书报.2004
[10].梁桂明,林维盛,杨舰,何文波.中国古代和中古代机械史探源方法的研究及展望[C].机械技术史(2)——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