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洲论文-景碧锋,康乔华

江头洲论文-景碧锋,康乔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头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头洲,清官,灵川,爱莲文化,周敦颐,《爱莲说》,氏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清正廉明

江头洲论文文献综述

景碧锋,康乔华[1](2019)在《江头洲,岭南百年清官村》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灵川县九屋镇西北部的江头洲村,距桂林市30多公里。这里群山峻秀,土地平坦肥沃,一水环抱,风雅翠秀。村里l80余座房舍,是清一色的明清古民居,是桂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7月初,驱车沿着灵青公路去寻访江头洲村。道路两旁干干净净,新(本文来源于《桂林日报》期刊2019-07-09)

赵华晔[2](2018)在《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的现代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伦理道德践行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礼记·大学》中有言:“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可见,家庭是个人伦理道德践行的主要场所,家风清则社风清,良好的家风在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中有其不可忽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璀璨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家风建设经验,挖掘这些丰富的家风建设经验对现代家庭家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周氏家族为个案,深入探讨周氏家族“清廉正身”的家风、“求知好学”的学风、“劳谦谨敕”的修己为人之道等优秀的家风建设经验,以期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新型家风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家庭教育理论、空间德育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访谈法、深度观察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一是,考略江头周氏家族的缘起,梳理其家风,尤其是自明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科举仕宦”文化、“爱莲”文化与“清廉正身”家风形成的过程。江头周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中期,经历了萌芽、形成、鼎盛、衰落四个发展阶段。数百年来周氏子孙人才辈出,家学传承,孕育了深厚的家族文化。二是,分析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形成并绵延数百年的原因,挖掘其家族家风建设的经验。研究发现,周氏家族“家风”得以延续数百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当政者的重视与倡导。自江头洲周氏形成至今二十余代,历朝统治者的重视与社会风气的引导是其家族在“科举仕宦”之路上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2.家族“爱莲”血统。周氏家族祖先周敦颐不仅是周氏族人血脉的给予者,更是江头周氏族人“清廉”之风的精神引领者。3.“以儒传家”的家族传统。数百年来,周氏家族一直坚守着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其族人为人、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周氏家族的发展无处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濡化作用。4.注重家训的建立与传承。周氏家训在周家历史发展中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周家族人在家训的引导下在内学习为人的基本道理,调节族内及其与相邻的关系;在外坚守祖先“清廉为官”的戒律,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家风、为官刚正不阿、广施恩泽、积极投身地方教育和服务地方。5.科举制下的社会风气的引导。明朝恰逢科举制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已然成为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与家族命运的重要手段,科举荣名思想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因此,“科举入仕”的思想和社会环境是周家“清廉”家风得以培育与传承的外部因素之一。6.家族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古代,科举所带来的功名不仅和个人命运与身份紧密相连,更是主宰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有着“清廉”之名的“科举仕宦”之家的周氏家族注重对家中子孙后代的个人品德与为官之德的教育。这一方面是为了后世的繁荣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清白之风”的传承以光宗耀祖的需求。叁是,分析江头洲周氏家族现代家风传承方式的变迁。首先,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周氏家族家风发生了如下几方面变化:1.家族婚姻价值观发生变化;2.家族人口发生变化;3.家族教育手段发生变化;4.家族祭祀活动发生变化;其次,研究者发现周氏家风日渐式微的原因有如下叁方面:1.社会政治变革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等带来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传统家族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周氏家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动乱与社会变革的影响。2.文化多样性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在全球一体化国际背景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继涌入国门,文化多元化进程明显加快。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亦对以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价值取向的传统家族造成了极大冲击。3.经济、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各种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加大了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四是,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传承的优秀经验对现代家庭家风建设的启示。研究者在总结江头村周氏家族家风培育与传承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中小学生家庭家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建设现代家风。调查发现,现代家庭在家风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1.家长们对家风、家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2.家长缺乏家风、家训建设的实际操作意识;3.学校在家校合作共建家风参入力度方面明显不足;4.社区在现代家庭家风建设中严重缺席,等等。建设现代家庭家风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叁个方面共同努力。因此,依据周氏家风培育与传承的优秀经验,研究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现代家风建设,不仅要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本,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也要处理好现代家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现代家风建设;通过提高人们对家风建设的整体认同感,尽力消除现代家庭对家风建设的相关认识误区与实践误区,以推动现代家风的顺利建设;加强家校合作的实践力度,推动家风建设;搭建家风建设交流平台,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等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毛雄飞,韩勇[3](2018)在《江头洲爱莲家祠古文字窗棂木雕图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桂林灵川九屋江头村清代建筑爱莲家祠遗存下来的文字图饰,是汉科举文化辐射到岭南地区的历史见证。文章对江头村爱莲家祠窗棂木雕古文字进行了溯源与考释,认为爱莲家祠窗棂汉字装饰源于篆体汉字,却又秉承木雕工艺对结字的理解,另辟蹊径,自成一体,既演绎了岭南以西民间根深蒂固的地方匠作的严谨,又以"物化"的形式佐证了清代中晚期民间篆书在继承中变革、发展的创造力。(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8年04期)

张利群[4](2017)在《广西灵川江头洲村周氏家训及其爱莲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安灵渠开凿沟通湘江与漓江,不仅意味着统一中国及南北文化交融局面形成,而且也是湘漓文化源远流长文脉的开启。灵川江头洲村是周敦颐后人从湖南迁徙广西后形成的古村落,至今不仅保存元明清建筑群遗存遗址,而且传承弘扬爱莲文化传统,以"周氏家训"建构"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家传、家学、家训,形成兴教育、重科举、讲公德、为人仁义忠孝、为官清正廉洁的公序良俗,培育一代代名人贤士,留下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远近闻名及名副其实的"文化村"。(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美霖[5](2017)在《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灵川江头洲古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生态保护,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旅游模式,解说系统不仅仅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能够加深游客对于旅游区的价值、资源、艺术价值等认识和理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凸显了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但是现阶段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还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达不到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广西灵川江头洲古村为例,首先分析了古村落旅游中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建立,研究了古村落旅游中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建立江头洲生态解说系统的设想。通过对广西灵川江头洲古村落解说系统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的形象。(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7年22期)

宋冬霞,严诚[6](2015)在《江头洲 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西桂林的灵川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清官村——江头洲村。江头洲村坐落在灵川县青狮潭镇(原九屋镇),位于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畔,距历史文化名城桂林32公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之村。全村现有180户,800余人。(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5年08期)

陆斐[7](2015)在《论江头洲周氏族谱及其家族史的文化边陲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族谱是后代寻根认祖的依据,修谱建祠是为了提高、展示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为了提高宗族声誉和本族在周边社会空间中地位的现实需要。在周氏家族的宗谱祠志上,具有深层的文化边陲意蕴,从中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更是传统文化边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并接结构",体现族群文化基因的内部转型。(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任媛媛[8](2014)在《桂林江头洲村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洲古村为例,概括了其主要文化旅游特点,分析了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S2期)

唐志常[9](2014)在《桂林“爱莲文化第一村”:江头洲古村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起眼的江头洲村,地处桂林市北郊灵川县九屋镇。它距桂林市区32公里,在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西岸,拥有1000多年建村史。村中现还有150多户人家,700多人。村中百分之九十的住户姓周,据说是北宋大文学家周敦颐(着有《爱莲说》)的后人。村落地貌与桂林地区有近似的特点,周围有为数不多的独立山峰,山间有大(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4年26期)

莫启丰[10](2014)在《桂林江头洲古村落的旅游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灵川江头洲村为例,针对目前江头洲村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对江头洲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江头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伦理道德践行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礼记·大学》中有言:“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可见,家庭是个人伦理道德践行的主要场所,家风清则社风清,良好的家风在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中有其不可忽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璀璨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家风建设经验,挖掘这些丰富的家风建设经验对现代家庭家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周氏家族为个案,深入探讨周氏家族“清廉正身”的家风、“求知好学”的学风、“劳谦谨敕”的修己为人之道等优秀的家风建设经验,以期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新型家风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家庭教育理论、空间德育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访谈法、深度观察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一是,考略江头周氏家族的缘起,梳理其家风,尤其是自明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科举仕宦”文化、“爱莲”文化与“清廉正身”家风形成的过程。江头周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中期,经历了萌芽、形成、鼎盛、衰落四个发展阶段。数百年来周氏子孙人才辈出,家学传承,孕育了深厚的家族文化。二是,分析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形成并绵延数百年的原因,挖掘其家族家风建设的经验。研究发现,周氏家族“家风”得以延续数百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当政者的重视与倡导。自江头洲周氏形成至今二十余代,历朝统治者的重视与社会风气的引导是其家族在“科举仕宦”之路上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2.家族“爱莲”血统。周氏家族祖先周敦颐不仅是周氏族人血脉的给予者,更是江头周氏族人“清廉”之风的精神引领者。3.“以儒传家”的家族传统。数百年来,周氏家族一直坚守着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其族人为人、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周氏家族的发展无处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濡化作用。4.注重家训的建立与传承。周氏家训在周家历史发展中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周家族人在家训的引导下在内学习为人的基本道理,调节族内及其与相邻的关系;在外坚守祖先“清廉为官”的戒律,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家风、为官刚正不阿、广施恩泽、积极投身地方教育和服务地方。5.科举制下的社会风气的引导。明朝恰逢科举制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已然成为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与家族命运的重要手段,科举荣名思想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因此,“科举入仕”的思想和社会环境是周家“清廉”家风得以培育与传承的外部因素之一。6.家族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古代,科举所带来的功名不仅和个人命运与身份紧密相连,更是主宰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有着“清廉”之名的“科举仕宦”之家的周氏家族注重对家中子孙后代的个人品德与为官之德的教育。这一方面是为了后世的繁荣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清白之风”的传承以光宗耀祖的需求。叁是,分析江头洲周氏家族现代家风传承方式的变迁。首先,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周氏家族家风发生了如下几方面变化:1.家族婚姻价值观发生变化;2.家族人口发生变化;3.家族教育手段发生变化;4.家族祭祀活动发生变化;其次,研究者发现周氏家风日渐式微的原因有如下叁方面:1.社会政治变革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等带来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传统家族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周氏家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动乱与社会变革的影响。2.文化多样性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在全球一体化国际背景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继涌入国门,文化多元化进程明显加快。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亦对以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价值取向的传统家族造成了极大冲击。3.经济、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各种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加大了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冲击。四是,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传承的优秀经验对现代家庭家风建设的启示。研究者在总结江头村周氏家族家风培育与传承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中小学生家庭家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建设现代家风。调查发现,现代家庭在家风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1.家长们对家风、家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2.家长缺乏家风、家训建设的实际操作意识;3.学校在家校合作共建家风参入力度方面明显不足;4.社区在现代家庭家风建设中严重缺席,等等。建设现代家庭家风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叁个方面共同努力。因此,依据周氏家风培育与传承的优秀经验,研究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现代家风建设,不仅要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本,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也要处理好现代家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现代家风建设;通过提高人们对家风建设的整体认同感,尽力消除现代家庭对家风建设的相关认识误区与实践误区,以推动现代家风的顺利建设;加强家校合作的实践力度,推动家风建设;搭建家风建设交流平台,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等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头洲论文参考文献

[1].景碧锋,康乔华.江头洲,岭南百年清官村[N].桂林日报.2019

[2].赵华晔.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的现代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毛雄飞,韩勇.江头洲爱莲家祠古文字窗棂木雕图像考[J].装饰.2018

[4].张利群.广西灵川江头洲村周氏家训及其爱莲文化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7

[5].李美霖.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灵川江头洲古村落为例[J].城市地理.2017

[6].宋冬霞,严诚.江头洲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J].新西部.2015

[7].陆斐.论江头洲周氏族谱及其家族史的文化边陲意蕴[J].百色学院学报.2015

[8].任媛媛.桂林江头洲村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

[9].唐志常.桂林“爱莲文化第一村”:江头洲古村落[J].文化月刊.2014

[10].莫启丰.桂林江头洲古村落的旅游调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

标签:;  ;  ;  ;  ;  ;  ;  ;  ;  ;  

江头洲论文-景碧锋,康乔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