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环境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彭本利,李爱年[1](2019)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影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碎片化的问题,治理效率低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流域治理必须从碎片化走向协同,这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建设流域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为此,要构建流域内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跨区域协同决策、协同执法、协同司法、执法与司法相衔接等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机制,将协同理念融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使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获得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支持。随着流域、区域协同发展的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具体事项范围应更加广泛,相关体制机制应适时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赵婷,张丽丽[2](2019)在《基于共生理论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恶化,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路径,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多元激励机制,以形成自励式的协同治理。(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陈龙,徐婷婷,褚艳玲,张倩,崔晓宇[3](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的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协同共治机制、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环境治理、建立协同有力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环境信息网络、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化金融教育与科研的支撑、组建生态研究院等。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牛军安[4](2019)在《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成因进行简要概述,针对草地畜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分析,其次指出利用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和治理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5期)
范晓亚,陈杰[5](2019)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以期提高生态质量。(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朱炜歆,张蕾,王洁玉,何贵永[6](2019)在《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估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矿山生态环境压力较为严峻,对其进行矿山恢复治理在全国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作用,然而分级负责的投入机制不明确、缺乏社会资金,导致资金不足,这成为恢复治理工程的最大瓶颈,因此资金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不仅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决策能力,也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山西省矿山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需求估算的顶层设计。通过与环保部门合作调研基础上,对山西省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单价和工程量两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环保部门下拨资金量提供决策参考,加快我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进度。(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3期)
曾龙[7](2019)在《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草海湿地位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县城西南面,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喀斯特天然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Ⅰ级保护湿地,被列入国家及贵州省重要湿地名录。其中,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与青海湖、滇池着称中国高原叁大湖泊,湖面平均海拔2171.7m,是我国最大面积的岩溶构造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草海湿地是包括黑颈鹤在内的国家Ⅰ级保护鸟类7种,灰鹤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0种,共计246种10万余只鸟类栖息繁殖和越冬的重要场地,是乌蒙山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对于维持长江水系上游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气候改善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草海湿地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贵州草海湿地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威胁着鸟类等生物的生存安全,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简称《草海治理规划》),至此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草海湿地问题,地方出台整改方案;国家层面和贵州省正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草海湿地迎来新机遇,政府开启一次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致力于彻彻底底将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好。可在推进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却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严重阻碍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进程,将难于实现综合治理目标。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湿地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水平不高、司法救济保障不够、公众守法不到位等方面。一方面,《草海治理规划》指出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将分两期开展实施,近期为2016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治理工作,治理过程需要依法逐步推进;另一方面,目前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已存在许多法律问题,急需解决。对此,笔者从生态环境法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法律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法律对策,以期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顺利推进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早日实现治理目标,还草海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叁个部分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概述贵州草海湿地基本情况,分析草海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草海湿地存在着环境污染,水环境恶化,水质不达标,草海流域重金属超标污染;受草海周边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泊严重淤积、水域面积缩减,水位变浅;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特别是芦苇、空心莲子草、小龙虾、黄黝鱼等外来物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类、数量都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超出自我调控能力。第二部分研究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面对草海湿地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政府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可在治理过程中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一是湿地法律体系不完善。国家层面没有制定湿地高位阶法律,受国家上位法的欠缺,地方法律也不完善,政府未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县的权利制定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专项法律。二是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落实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不到位,执法监督不到位。叁是司法救济保障不够。未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成果,致使生态环境司法救济途径单一,司法保障力度不够。四是公众守法不到位,公众参与不足。在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公众被动守法、用法等。第叁部分针对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法律对策。首先,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议国家层面制定《湿地保护法》,提高《自然保护区条例》层级,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地方政府完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海保护条例》,建议制定《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条例》。其次,提高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执法水平。完善执法体系,从明确各执法部门权责、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构建联动执法机制叁方面着手;严厉打击破坏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在推进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各个项目时,政府、参与治理企业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叁同时”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好日常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工作。再次,拓宽司法救济途径、加强司法保障力度。建设草海生态环境检察院,实现其叁重身份,督促政府、企业履行治理职责等;建立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解决现有法律条款的行政罚款数额不能与实际湿地损害价值不对等问题。最后,加大普法教育,促进公众守法,实现政府和社区共治草海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加大生态公民培育力度,促进公众主动守法、用法,积极参与到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中。(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6-18)
麦涛阳[8](2019)在《老挝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除了给各国带来丰裕的物质文明,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这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的通病。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人口等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难题之一。就老挝而言,其国内粗放型经济发展特征也让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方面,诸如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工业生产方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间接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粗犷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在人口方面,城市的飞速发展让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与之带来的是生活垃圾激增。由此可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老挝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会束缚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老挝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课题,以老挝典型区域环境问题现状——以万象市赛色塔区为例,通过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法令与政策,从政府、国民、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四个方面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为老挝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措施及建议,以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并对老挝环保体系完善起到促进作用,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2)
徐红[9](2019)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的瓶颈制约与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4-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长江上游和中游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把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9年05期)
韩萍[10](2019)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人们最为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改善我们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农村发展战略,一直以来就是一项重大的基本国策。本文就目前我们农村现有的生态环境作探讨,并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来改善农村现有的环境。(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生态环境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恶化,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路径,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多元激励机制,以形成自励式的协同治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环境治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1].彭本利,李爱年.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9
[2].赵婷,张丽丽.基于共生理论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9
[3].陈龙,徐婷婷,褚艳玲,张倩,崔晓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9
[4].牛军安.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5].范晓亚,陈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绿色科技.2019
[6].朱炜歆,张蕾,王洁玉,何贵永.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估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生态学.2019
[7].曾龙.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8].麦涛阳.老挝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9].徐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的瓶颈制约与治理对策[J].学习月刊.2019
[10].韩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对策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