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养育幸福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自尊
养育幸福感论文文献综述
贾继超,刘金同,王旸,张燕,陈洁[1](2014)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及自尊量表对济南市68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较高,自我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率分别为73.6%和70%,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得分率分别为61.6%和34.6%。女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高于男生(t=-3.440,P=0.001)。自我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得分均具有年级差异(F=9.287~48.986,P=0.000)。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社会支持、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而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结论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贾继超[2](2014)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济南市郊区农村某所初中在校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评定持量表(SSS)、自尊量表(SE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济南市郊区农村某一所初中68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一般描述性分析。运用t检验比较男生和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和不同自尊水平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是否具有差异。对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方差分析。为了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对以上叁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分别以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的均分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因子、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其3个因子和自尊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农村初中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得分率为72.43%,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而消极情感较少,得分率分别为61.57%和34.57%。在生活满意度6个纬度中,家庭和友谊满意度得分最高,学业满意度得分最低。2.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t=-4.19,p=0.000),主观幸福感其余维度的性别差异不显着。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学业满意(t=2.14,p=0.032),在主观幸福感的其余维度上没有差异(p>0.05)。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农村初中生对家庭、学业、环境、总体上的生活的满意状况是不同的,积极情感也是有差异的(F=4.330-9.615,p=0.000-0.014),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家庭、学业、环境、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要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初中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271-0.383),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096,-0.110)。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102--0.294),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262,0.282)。4.社会支持现状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着。高分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因子均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099-0.278),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080--0.141)。5.自尊现状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着。自尊高分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及其各维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143-0.392),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127)。6.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的有:自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主观支持;进入积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支持利用度、父亲过度保护、自尊;进入消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结论:1.农村初中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而消极情感较少。在生活满意度6个纬度中,对家庭状况最满意,对学业状况最不满意。2.女生比男生对学校状况满意,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学业状况满意,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家庭、学业、环境、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要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初中生。3.农村初中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父母给予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越多,则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反之,自尊水平越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越严厉、拒绝否认态度越多,主观幸福感越低。4.自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主观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而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亲过度保护是主观幸福感的危险性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5)
曾晓强[3](2010)在《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对765名大学生施测,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父亲关爱相比,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母亲关爱;与女生相比,男生感知到更多的父母过度保护;(2)父、母养育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显着相关;(3)母亲关爱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显着大于父亲关爱的影响,而父、母养育方式对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4)与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相比,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0年06期)
彭怡[4](2008)在《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在对幼儿父母进行开放式问卷和随机访谈的基础上,在查阅幸福感和养育感受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体验的具体内容,对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的评定指标进行典型收集,最终把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分为生机活力、满足快乐、亲子一体感、自我成长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问卷。经过叁次施测,对问卷的结构和项目进行修订,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运用问卷对南京市部分幼儿父母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幼儿年龄、幼儿是否是独生子女、幼儿性别、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经济水平七个变量上,幼儿父母的养育幸福感不存在显着差异。幼儿母亲和父亲在自我成长方面呈现出非常显着的性别差异。周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父母在总体养育幸福感和亲子一体感上都呈现出显着差异,在自我成长方面表现出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年龄的幼儿父母在自我成长方面有显着差异,自我成长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孩子性别与期待一致的幼儿父母和孩子性别与期待不一致的幼儿父母在总体养育幸福感上呈现出显着差异,在生机活力方面呈现出非常显着的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检验表明: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叁个变量交互作用对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的影响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父母的类别和职业的交互作用显着,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父亲的养育幸福感高于母亲,二者存在显着差异。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母亲的养育幸福感高于父亲,二者存在显着差异。五类职业的母亲的养育幸福感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孩子性别与父母期待是否一致和父母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着,其中在孩子性别与父母期待不一致的条件下,幼儿父母的养育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各年龄组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着的水平。父母类别和父母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其中各个年龄组的父亲的养育幸福感存在显着差异。通过对10余名幼儿父母的深入访谈,对养育幸福感的四个维度即生机活力、满足快乐、亲子一体感、自我成长进行了事实上的论证和深入阐述,增强了问卷的理论建构的说服力,同时加强了对养育幸福体验描述、解释、分析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最后,研究者对提升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张益荣[5](2008)在《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应注意自己养育子女的方式,选择正确的,避免不良的,以使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益荣[6](2007)在《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西安两所高校大学生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应注意自己养育子女的方式,选择正确的,避免不良的以使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本文来源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王香美[7](2007)在《初中生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以及一个自编开放式问卷,对山东省城乡四所初级中学(其中两所为城市中学,两所为农村中学)初一、初二、初叁的学生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406份,其中城市中学255人,农村中学151人;初一年级105人,初二年级139人,初叁年级162人;男生182人,女生224人。结果经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虽然他们没有对自己的生活表现出非常满意,但总的来说,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2.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显着差异,初一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初二、初叁年级,初二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高于初叁年级。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上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的学生幸福感差异也没有达到显着水平;3.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对女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量达到了36.6%,对男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量为29.5%。养育方式各因子中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能显着提高初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而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方式会显着降低初中生的幸福感水平;4.生活事件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各类生活事件的影响都比较大,负性生活事件会大大降低初中生的幸福感水平;生活事件各维度中,学习压力对初中生的影响最大。人际关系、受惩罚等因素也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15)
养育幸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济南市郊区农村某所初中在校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评定持量表(SSS)、自尊量表(SE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济南市郊区农村某一所初中68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一般描述性分析。运用t检验比较男生和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和不同自尊水平的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是否具有差异。对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方差分析。为了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对以上叁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分别以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的均分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因子、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其3个因子和自尊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农村初中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得分率为72.43%,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而消极情感较少,得分率分别为61.57%和34.57%。在生活满意度6个纬度中,家庭和友谊满意度得分最高,学业满意度得分最低。2.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t=-4.19,p=0.000),主观幸福感其余维度的性别差异不显着。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学业满意(t=2.14,p=0.032),在主观幸福感的其余维度上没有差异(p>0.05)。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农村初中生对家庭、学业、环境、总体上的生活的满意状况是不同的,积极情感也是有差异的(F=4.330-9.615,p=0.000-0.014),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家庭、学业、环境、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要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初中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271-0.383),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096,-0.110)。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102--0.294),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262,0.282)。4.社会支持现状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着。高分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因子均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099-0.278),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080--0.141)。5.自尊现状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着。自尊高分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及其6个维度、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自尊组学生(p<0.01)。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及其各维度、积极情感呈显着地正相关(r=0.143-0.392),与消极情感呈显着地负相关(r=-0.127)。6.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的有:自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主观支持;进入积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支持利用度、父亲过度保护、自尊;进入消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结论:1.农村初中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而消极情感较少。在生活满意度6个纬度中,对家庭状况最满意,对学业状况最不满意。2.女生比男生对学校状况满意,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学业状况满意,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家庭、学业、环境、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要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初中生。3.农村初中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父母给予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越多,则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反之,自尊水平越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越严厉、拒绝否认态度越多,主观幸福感越低。4.自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主观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而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亲过度保护是主观幸福感的危险性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育幸福感论文参考文献
[1].贾继超,刘金同,王旸,张燕,陈洁.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的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
[2].贾继超.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曾晓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4].彭怡.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5].张益荣.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张益荣.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7].王香美.初中生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