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微粒论文-昌旭东,吴创新,付广智

气溶胶微粒论文-昌旭东,吴创新,付广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溶胶微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排风系统,239PuO2微粒,流动特性

气溶胶微粒论文文献综述

昌旭东,吴创新,付广智[1](2012)在《通排风系统中~(239)PuO_2气溶胶微粒的流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研究了事故状态下有人员工作时,239PuO2微粒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及其粒子轨迹。结果表明:工作间关门,有利于放射性气溶胶微粒及时从排风口排出。研究结果对工作人员在事故条件下规避放射性气溶胶的危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王国庆,昌旭东,付广智[2](2011)在《事故条件下~(239)PuO_2气溶胶微粒在室内小环境扩散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事故条件下,有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239)PuO_2微粒在操作间小环境条件下的扩散及其粒子轨迹。研究结果对含钚材料的操作、检测及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1-12-10)

鲍静静,印华斌,杨林军,颜金培,黄永刚[3](2009)在《利用蒸汽相变脱除湿式氨法脱硫中形成的气溶胶微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细颗粒的浓度分布、形态及组成变化特性的测试分析,探讨了氨法脱硫中气溶胶的形成机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采用添加适量蒸汽的方法,进行了细颗粒的凝结长大脱除试验.结果表明:氨水挥发出的气态NH3与烟气中的SO2发生气相反应是气溶胶形成的主要原因;(NH4)2SO3是气溶胶的主要组分,气溶胶微粒粒径集中在0.07~0.70μm内,氨法脱硫系统对其难以有效脱除;与燃煤飞灰颗粒相比,脱硫形成的气溶胶微粒在较低的过饱和度下就能发生凝结长大,应用蒸汽相变技术可有效脱除湿式氨法脱硫中形成的气溶胶微粒.(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9年02期)

张裕仕,韦德泉,徐庆君,田贵才[4](2009)在《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气溶胶微粒子的激光散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M ie散射理论,计算大气气溶胶主要微粒子的光散射光学截面和散射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微粒子在不同波段和粒径下,对光的散射能力不同.并模拟了散射场传播形成的彩色环,衍射彩色环包含了粒子的尺寸和光学特性信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于文利,夏菲,金鹤阳,林长春,赵亚平[5](2008)在《气溶胶溶剂萃取技术制备β-谷甾醇亚微粒(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submicroparticles ofβ-sitosterol were produced by using an aerosol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 (ASES)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analysis.The effects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cluding pressure,temperature,solution concentration,and ratio of flow rate(CO2/solution,r)on particle size(PS),yield,and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particles ofβ-sitosterol(less than 1000 nm size and larger than 70%yield)could be obtained at 10-15 MPa,35-50°C,15 mg·ml -1 ,10/1(r);β-sitosterol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occur as three mopholo- gies:flakes,rods,and spheres by varying ratio of flow rate or solution concentration.In contrast,the crystallinity of β-sitosterol decreased,whereas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fter being ASES-treated. Therefore,ASES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duce submicroparticles ofβ-sitosterol.(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8年06期)

张杰[6](2008)在《气溶胶微粒在空调风系统内沉降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调风管系统内的粒子上富集了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且是微生物(细菌、病菌和真菌等)滋生及氡子体扩散传播的载体,成为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国内外对粒子在通风管道内迁移沉降的理论方面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在空调风管内粒子迁移沉降的研究不完善、不系统,基于空调系统实际风管尺寸的粒子沉降模拟很少,实测粒子在空调风管内的沉积数据也比较匮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粒子在通风空调风管系统内沉降的实验方法和理论预测模型,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在对衡阳市某商场的空调风系统实地检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历时3个月的粒子沉积采样数据;对比分析了在两次测量中管道内及室内外相关参数(如气溶胶浓度、温湿度、速度、TVOC、CO2)的不同、送回风口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不同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相关参数沿管长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空调系统设计、安装、维护上应做的改进。其次,本文采用雷诺应力气流场模型和随机轨道粒子模型对粒子在矩形空调管道中的沉降规律做了较完整的探讨。模拟了直径在10~200μm范围内的9组粒径的粒子在入口平均空气流速分别为4 m/ s、6 m/ s、8m/ s时,在截面尺寸分别为160×120,500×250, 1000×320mm的光滑水平风管及叁通各内表面的沉积;对比分析了粒径、风速、管道的体积表面比、流体的流态及系统复杂构件(叁通)对粒子在矩形空调风管中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粒径范围内,粒径和入口平均风速是影响粒子沉积的主要因素;管道体积表面比的变化对粒子沉积的影响较为一致,无量纲沉积速度随管道的体积表面比的增大而增加;流态对粒子沉积的影响随风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最后,本文归纳总结了实测和模拟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开展气溶胶微粒污染研究和控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光学,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7](2007)在《气溶胶微粒声波团聚技术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声波团聚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回顾,阐述了声波团聚过程中传统的正向动力机理和最新发展的流体力学机理,后者被认为在粒径接近的颗粒团聚中起重要作用。分析了各种操作参数对声波团聚效果的影响,提出声波团聚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07年11期)

贾英宾,魏山城,晁军峰[8](2007)在《黏性微粒液滴气溶胶间在引力场中的碰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黏性微粒液滴气溶胶间在引力场中的碰并问题.属于低Péclet数情况,使用奇异扰动理论中的匹配渐近展开法,求解黏性微粒液滴气溶胶间的对分布方程,得到了该条件下碰并率的叁阶渐近展式.(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张韫宏,李晓红,董金玲,寿晶晶,肖寒霜[9](2007)在《Mg(NO_3)_2气溶胶微粒过饱和液滴及相转变共焦Raman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微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大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Mg(NO_3)_2作为气溶胶表面的常规物质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本文利用激光共焦 Raman 光谱研究 Mg(NO_3)_2 微液滴在石英基底上风化和潮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相转变。(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01)

张韫宏,万海涛,王良玉,赵利军,王枫[10](2005)在《气溶胶微粒的分子光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命组织中的细胞,到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粒,自然界中微米尺度的微粒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人造微粒不断充斥到大气中,煤燃烧排出的固体粉尘、焦油,汽车排放的尾气烟雾,乃至城区餐饮业排放的油烟,都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尤其是一些难以预见的突发事件,如美国在中东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爆炸产生的贫铀金属微粒,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微米尺度微粒目前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科学对象,上升到分子水平,其深层次科学问题,必然依赖于化学学科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期刊2005-11-01)

气溶胶微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事故条件下,有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239)PuO_2微粒在操作间小环境条件下的扩散及其粒子轨迹。研究结果对含钚材料的操作、检测及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溶胶微粒论文参考文献

[1].昌旭东,吴创新,付广智.通排风系统中~(239)PuO_2气溶胶微粒的流动特性[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

[2].王国庆,昌旭东,付广智.事故条件下~(239)PuO_2气溶胶微粒在室内小环境扩散的叁维数值模拟[C].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1

[3].鲍静静,印华斌,杨林军,颜金培,黄永刚.利用蒸汽相变脱除湿式氨法脱硫中形成的气溶胶微粒[J].动力工程.2009

[4].张裕仕,韦德泉,徐庆君,田贵才.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气溶胶微粒子的激光散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

[5].于文利,夏菲,金鹤阳,林长春,赵亚平.气溶胶溶剂萃取技术制备β-谷甾醇亚微粒(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08

[6].张杰.气溶胶微粒在空调风系统内沉降的特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8

[7].张光学,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气溶胶微粒声波团聚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热力发电.2007

[8].贾英宾,魏山城,晁军峰.黏性微粒液滴气溶胶间在引力场中的碰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张韫宏,李晓红,董金玲,寿晶晶,肖寒霜.Mg(NO_3)_2气溶胶微粒过饱和液滴及相转变共焦Raman光谱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10].张韫宏,万海涛,王良玉,赵利军,王枫.气溶胶微粒的分子光谱学研究[C].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2005

标签:;  ;  ;  

气溶胶微粒论文-昌旭东,吴创新,付广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