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循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元式空调机组,回热循环,质量与体积流量,对数平均温差
热循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洋[1](2019)在《地铁车辆单元式空调机组回热循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上海地铁某线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回热循环对整个性能参数影响的分析,得出回热循环使机组的入口压力增加,出口压力减小,降低了最佳压比,制冷量增加4%,将改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回热循环使压缩机的出入口温度仅增加10℃左右。当入口压力调整时,回热量会降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最小体积流量处却获得最大制冷量。减小压缩机功率和增加回热量将使冷凝器传热恶化。为避免压缩机进口"带液",在功率调整时,体积流量不随回热量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流量有轻微下降。(本文来源于《上海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张怡,王习武,邓超,王天石,仇原鹰[2](2019)在《热循环载荷下LTCC基板焊接组件结构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集成化的主流技术。在LTCC封装时,由于封装金属与LTCC的热膨胀系数很难匹配,导致组件在焊接以及交变温度载荷下产生位移,进而产生热应力,严重时甚至导致LTCC基板产生裂纹,丧失其工作性能。在高、低温环境下,通过对LTCC基板焊接组件表面位移进行试验测量与软件仿真,并将二者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本文工作为今后提升LTCC基板焊接组件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可靠的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段文浩,陈峰[3](2019)在《一种空间用减速器润滑脂选型及热循环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减速的润滑对于改善齿轮性能,提高齿轮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种空间用减速器技术指标进行分析,选取了两种适用的润滑脂,分别用两种润滑脂进行了热循环实验,根据热循环实验的结果分析两种润滑脂性能对减速器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比了两种润滑脂的运动粘度和极压强度对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01期)
杨晓红[4](2018)在《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参数匹配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提高大中型船舶动力系统的综合性能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化学回热循环是一种先进的循环方式,不仅可以显着地提高船用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因此,基于现有成熟的简单循环船用燃气轮机,开展化学回热循环热力参数匹配和改进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采用Matlab/VC/Aspen Plus混合编程和联合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船用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的热力参数匹配和变工况性能仿真模型。其中,采用神经网络法进行了压气机和涡轮部件特性处理,采用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进行液态燃料蒸汽重整反应分析,采用虚拟温度方法建立了化学回热器等效模型,并且给出了化学回热器热力性能评估准则。基于上述仿真模型和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模型验证、化学回热系统和化学回热循环热力学性能分析、船用分轴燃机化学回热循环热力参数匹配和性能提升方案研究,得到了化学回热循环的输出功率、热效率、蒸汽产量、重整气燃料低热值和化学回热器化学吸热/温升吸热比等性能指标与温比和压比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化学回热循环性能提升方案。研究表明:(1)当采用液态燃料时,化学回热器存在临界温度,化学回热循环存在临界压比,当反应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或压比大于临界压比时,催化重整过程为放热反应;(2)在燃气初温1373~1573K范围内,化学回热循环的最大比功率比简单循环相对增加约39%,对应的热效率相对增加约28%;(3)当燃气初温为1573K,压比由最佳压比25.4降低到8.6时,化学回热循环热效率仅降低约5%;(4)在保持简单循环燃机部件特性不变时,化学回热循环可以将输出功率由24.7MW提高到34MW,将热效率由38.6%提高到51.2%;(5)可以通过采用变几何涡轮方案来进一步提升化学回热循环燃机的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朱红瑜,尚拴军,苏鹏,韩诗男,赵亚涛[5](2018)在《热循环条件下高密度互连点的应力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材料模型和粘塑性材料模型,模拟填充胶和无铅钎料的材料性质,建立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热循环条件下封装体中互连点的应力应变分析,探讨其可靠性,通过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封装体中边角焊点承受最高的等效应力,为最易失效焊点;以最易失效焊点为代表,最大塑性剪切应变分布在该焊点的芯片侧,呈现出由外侧向内侧减小的分布特征,表明裂纹倾向于在外侧形成,向内侧扩展,试验结果验证了这一分析。此外,文中通过对塑性应变演变规律的分析,探讨了互连点的失效机理。(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8年10期)
朱圣群,吴展锋[6](2018)在《交流特高压变电站主变总控端子箱热循环不畅导致凝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起交流特高压变电站主变总控端子箱凝露事件,介绍凝露产生机理,分析该端子箱凝露产生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赵盈洁,邢作霞,王湘明[7](2018)在《驱动应用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热循环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循环应力会降低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寿命甚至导致其出现故障。本文分析研究了各种控制策略对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半导体器件热驱动应力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注入共模电压和循环电流的各种控制策略,并评估了它们对基于MMC的驱动系统的半导体器件的功率损耗分布和热循环的影响。给出了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的仿真结果,以评估热分析的准确性以及两种控制策略对MMC驱动系统半导体器件功率损耗和热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8-06-01)
许小虎,邹旸,尚延涛,李凯驰,刘奋成[8](2017)在《1Cr13Ni马氏体不锈钢钎焊热循环中的组织和硬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1Cr13Ni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在钎焊热循环中由于相变引起的变形问题,研究了钎焊热循环中1Cr13Ni不锈钢的组织及硬度变化情况,从组织变化角度解释出热循环中产生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钎焊热循环中,1Cr13Ni不锈钢在400~800℃没有发生相变和组织转变,平均硬度值趋于稳定;当钎焊温度高于800℃时,α相转变为γ相,淬火后γ相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硬度提高;回火后组织发生了回火软化,硬度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19期)
赵铁铮[9](2017)在《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热力学分析及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传统烟气余热利用的品位越来越低的情况,本文提出燃煤机组的中低温热能品位间接提升系统,即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的概念,利用低温烟气(或蒸汽)热量置换出高温烟气(或空气)热量,或者将中低温烟气热量转化为高品位的燃料化学能,实现中低温热能品位的间接提升。本文深入研究常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节能原理,并做出基于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的优化方案。不同于传统方案只是利用低压省煤器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本文将通过应用前置空气预热器和暖风器,把火电机组的烟气、热风和蒸汽作为一个统一的广义回热系统,蒸汽、烟气和热风分别交叉加热给水、凝结水、冷风和燃煤,形成能级置换的机炉耦合系统。将基于国内某600MW燃煤电站数据,通过使用EBSILON Professional软件,分别对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系统和常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并使用等效焓降法和(火用)分析法对模型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比较各个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在THA工况、75%THA工况和50%THA工况下的机组热经济性及节能效果。同时,通过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性指标的比较,探讨节能改造的优化方向,为以后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任宁,田野,吴丰顺,尚拴军[10](2016)在《热循环条件下高密度倒装微铜柱凸点失效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圣维南原理,采用全局模型和子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针,建立倒装芯片封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热循环条件下微铜柱凸点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研究高密度倒装芯片封装微铜柱凸点的失效机理,对关键微铜柱凸点的裂纹生长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芯片中心最远处的微铜柱凸点具有最大的变形与应力,为封装体中的关键微铜柱凸点;累积塑性应变能密度主要分布在关键微铜柱凸点的基板侧,在其外侧位置最大,向内侧逐渐减小,这表明裂纹萌生在基板侧微铜柱凸点外侧,向内侧扩展,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热循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集成化的主流技术。在LTCC封装时,由于封装金属与LTCC的热膨胀系数很难匹配,导致组件在焊接以及交变温度载荷下产生位移,进而产生热应力,严重时甚至导致LTCC基板产生裂纹,丧失其工作性能。在高、低温环境下,通过对LTCC基板焊接组件表面位移进行试验测量与软件仿真,并将二者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本文工作为今后提升LTCC基板焊接组件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可靠的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技术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循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高洋.地铁车辆单元式空调机组回热循环分析[J].上海节能.2019
[2].张怡,王习武,邓超,王天石,仇原鹰.热循环载荷下LTCC基板焊接组件结构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3].段文浩,陈峰.一种空间用减速器润滑脂选型及热循环实验分析[J].微电机.2019
[4].杨晓红.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参数匹配和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5].朱红瑜,尚拴军,苏鹏,韩诗男,赵亚涛.热循环条件下高密度互连点的应力应变分析[J].焊接.2018
[6].朱圣群,吴展锋.交流特高压变电站主变总控端子箱热循环不畅导致凝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工技术.2018
[7].赵盈洁,邢作霞,王湘明.驱动应用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热循环应力分析[C].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8
[8].许小虎,邹旸,尚延涛,李凯驰,刘奋成.1Cr13Ni马氏体不锈钢钎焊热循环中的组织和硬度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7
[9].赵铁铮.烟风汽广义回热循环热力学分析及系统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10].任宁,田野,吴丰顺,尚拴军.热循环条件下高密度倒装微铜柱凸点失效行为分析[J].焊接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