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硫克百威论文-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

丁硫克百威论文-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丁硫克百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硫克百威,噻虫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丁硫克百威论文文献综述

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1](2019)在《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测定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ZC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微囊包封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用Promosil C18色谱柱,在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5∶15的流动相条件下,选择280 nm为检测波长,对试样中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进行有效分离和定量检测。[结果]方法对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两组分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5,标准偏差为0.040%和0.029%,相对标准偏差为0.387%和0.921%,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9.98%和100.4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ZC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谷静秀,耿硕,张亚倩,范凡,苑士涛[2](2019)在《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并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在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牛庄村进行人工拌种处理。[结果]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60~433 g/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蚜虫防效显着,药后3 d防效达87.14%~90.20%,药后7 d防效为97.74%~98.57%。[结论]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可作为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褚能明,杨俊英,李典晏,向嘉,张雪梅[3](2019)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露地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露地种植芹菜中的代谢残留情况,同时建立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检测方法,为丁硫克百威在芹菜上的用药登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低剂量组)和有效成分1.5倍(高剂量组)分别喷雾大田芹菜,设施药1次、2次和3次3个处理,并于末次施药后1、3、5、7和14 d按五点法随机在各小区内采集芹菜样品1~2 kg。芹菜样品匀浆后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至注射器中,注射器装上针头式滤膜,加入分散固相吸附剂,使净化和过滤等步骤在注射器同步一次完成。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以定时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芹菜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2%,定量限(LOQ)为5.5μg/kg;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0.5%~119.0%,RSD为3.7%~9.6%,LOQ为4.8μg/kg;3-羟基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2.0%~103.5%,RSD为1.8%~5.3%,LOQ为8.0μg/kg。大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中,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09和0.017 mg/kg;高剂量组中,在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0.026、0.056和0.089 mg/kg。【结论】建立了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可在30 min内完成,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以丁硫克百威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喷雾1次,建议安全间隔期在5 d以上,喷雾2次以上则安全间隔期在14 d以上。(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冬菊,刘珍,范小平[4](2018)在《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2016~2017年以当地常用药剂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为对照,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设3个剂量处理(36、48和60 g.a.i./hm~2),在棉花上进行了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36~60 g.a.i./hm~2的防效随施用剂量的增大而显着提高,药后第1~14天的防效显着高于对照药剂或与对照药剂相当。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在棉花上使用安全,防治棉花蚜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持效期可达14 d,且对棉花烟粉虱有一定的兼治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于丽,黄晓伟,刘刚,胡卫东,吕爱芹[5](2018)在《7.5%丁硫克百威+1%阿维菌素颗粒剂防治玉米苗期虫害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夏玉米播种时,同步施用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7.5%丁硫克百威+1%阿维菌素颗粒剂,考查其对玉米苗期蚜虫和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5%丁硫克百威+1%阿维菌素颗粒剂,对玉米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不及照药剂3%克百威颗粒剂,与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颗粒剂无显着差异;对玉米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推荐用量为75 kg/hm~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刘刚[6](2018)在《丁硫克百威和噻唑膦颗粒剂可有效防治甘薯茎线虫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在甘薯田人工接种的方法,于2014和2016年测试了4种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甘薯栽秧时穴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10%噻唑膦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90、60、30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2%、85.25%、82.71%,10%噻唑膦颗粒(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05期)

刘刚[7](2018)在《释放丽蚜小蜂时应禁止使用丁硫克百威及甲维盐》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是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能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和品质损害。丽蚜小蜂对防控温室粉虱有良好的效果,是全球传统生物防治的成功典范之一。与其他天敌昆虫一样,丽蚜小蜂对化学药剂较为敏感。为明确田间常用药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杀菌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丽(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杨欢,马有宁,秦美玲,柴爽爽,何巧[8](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稻米中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测定稻米中2种杀虫剂(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及有毒代谢产物(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和3,5,6-叁氯-2-吡啶醇(3,5,6-trichloro-2-pyridinol,3,5,6-TCP)多残留的方法。样品经酸化的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C_(18)两种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并以甲醇-含0.1%甲酸的5 mmol/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Eclipse XDB-C_(18)柱色谱柱分离,正负离子模式切换扫描,多反应监测定性分析目标化合物。实验通过比较提取溶剂中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酸对样品提取效率的影响,进一步优化QuEChERS方法,提高方法的灵敏度。5种分析物在0.2~1 0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高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3~1.7μg/kg;定量限为1.0~5.0μg/kg。各种分析物在空白基质中的3个添加水平(其中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为1、10、100μg/kg,3,5,6-TCP为5、25、125μg/kg)的回收率为72.0%~99.6%,相对标准偏差(n=6)为0.6%~12%。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稻米样品中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及代谢物的快速测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何忠雪,罗全丽,陆金鹏[9](2017)在《丁硫克百威防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着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7年08期)

杨光[10](2017)在《农业部决定对丁硫克百威、乐果等5种农药采取管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据农业部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的相关要求,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农业部决定对硫丹、溴甲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等5种农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自2018年7月1日起,撤销含硫丹产品的农药登记证;自2019年3月26日起,禁止含硫丹产品在农业上使用。(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7年20期)

丁硫克百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并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在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牛庄村进行人工拌种处理。[结果]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60~433 g/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蚜虫防效显着,药后3 d防效达87.14%~90.20%,药后7 d防效为97.74%~98.57%。[结论]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可作为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丁硫克百威论文参考文献

[1].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19

[2].谷静秀,耿硕,张亚倩,范凡,苑士涛.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9

[3].褚能明,杨俊英,李典晏,向嘉,张雪梅.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露地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马冬菊,刘珍,范小平.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8

[5].于丽,黄晓伟,刘刚,胡卫东,吕爱芹.7.5%丁硫克百威+1%阿维菌素颗粒剂防治玉米苗期虫害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6].刘刚.丁硫克百威和噻唑膦颗粒剂可有效防治甘薯茎线虫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8

[7].刘刚.释放丽蚜小蜂时应禁止使用丁硫克百威及甲维盐[J].农药市场信息.2018

[8].杨欢,马有宁,秦美玲,柴爽爽,何巧.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稻米中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量[J].食品科学.2019

[9].何忠雪,罗全丽,陆金鹏.丁硫克百威防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J].植物医生.2017

[10].杨光.农业部决定对丁硫克百威、乐果等5种农药采取管理措施[J].农药市场信息.2017

标签:;  ;  ;  ;  

丁硫克百威论文-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