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后分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液透析,分组管理模式,心理状态,营养状况
预后分组论文文献综述
姚爱琴[1](2019)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为期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及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血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应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0期)
胡耐博[2](2018)在《第一部分 不同年龄分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芦可替尼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分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8月至2018年4月我中心确诊的1321例成人PM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并按年龄分组进行比较。结 果 1321例PMF患者中,男性727例(55.0%),女性594例(45.0%),中位年龄54(14~89)岁。以40岁及60岁为年龄分界,将上述患者分为叁组,年龄≤40岁患者241例(18.2%),41~60岁患者659例(49.9%),年龄>60岁患者421例(31.9%)。1321例PMF患者中位0S时间为115(95%CI:80~150)个月。以年龄分组,≤40岁、41~60岁、>60岁叁组患者的中位0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255(95%CI:116~394)以及 48(95%CI:40~56)个月,10 年 0S 率分别为 63.8%、60.8%以及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岁组与41~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对不同年龄分组的患者分别采用IPSS、DIPSS、DIPSS-Plus以及DIPSS-Chinese预后积分系统进行分组,各预后积分系统在不同年龄分组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626例患者可根据已有的突变结果进行预后分组:预后不良组127例,预后良好组499例。预后不良组的中位0S时间为45个月,预后良好组的中位OS时间尚为16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上述预后积分系统以及突变分组以外,一些临床指标在各年龄组的预后价值不尽相同。对于≤40岁的PMF患者,转急性白血病以及需要红细胞输注是影响该年龄组患者0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41~60岁的PMF患者,女性、PLT≤100×109/L、骨髓原始细胞≥5%、不合并脾肿大、转急性白血病、需要红细胞输注为影响该年龄组患者0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60岁的PMF患者,骨髓原始细胞≥5%、不合并脾肿大为影响该年龄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 论 我中心PMF患者以中青年为主,≤40岁组与41~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接近,>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偏差。各预后积分系统在不同年龄分组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不同临床预后指标在不同年龄分组中的预后价值不同。(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12-01)
赵晓明,杜英东,许昌[3](2018)在《分组护理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的预后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中分组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时间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分组护理管理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短,2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分组护理管理可以将治疗时间缩短,同时可以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着降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0期)
张浩,李娟,俞小炯,许建,董科[4](2018)在《基于优势肿瘤细胞分组的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优势肿瘤细胞分组的混合型肝癌(CHCC)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CHCC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其瘤体内优势细胞类型分为3组:A组(HCC优势组18例)、B组(ICC优势组13例)、C组(混合组7例),比较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乙肝或丙肝感染例数、肿瘤数目和直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类型、脉管癌栓、门静脉/胆管受侵、卫星灶、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和AJCC分期等术中、术后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AFP值高于B组和C组(P<0.0125)。术后1年各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2.1%、62.7%和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9.3%、76.2%和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瘤体内优势肿瘤细胞比例有无差异,CHCC临床特征基本无差异,都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现阶段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大部分肝切除。(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梁珊[5](2018)在《术后转移性乳腺癌复发分组及预后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术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分组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明确影响术后转移性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晚期乳腺癌个体化内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行抗肿瘤治疗的160例术后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17年12月。依据原发肿瘤术后HR及HER-2的状态分为HR+/HER-2-、HR+/HER-2+、HR-/HER-2+及HR-/HER-2-四组(上述患者中转移后再活检分型只有11例,再活检分组与手术后分组符合率82.0%),分别收集下列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手术及复发年龄、原发肿瘤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到复发间隔时间、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姑息治疗及顺序、首发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姑息化疗线数。各临床组别间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应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者纳入COX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影响术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60例患者依据原发肿瘤术后免疫组化指标ER、PR及HER-2的状态分为四组,其中HR+/HER-2-组中位生存期67.1个月,1、2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8.0%、74.7%。HR+/HER-2+组中位生存期41.5个月,1、2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63.6%、57.6%。HR-/HER-2+组中位生存期39.4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3.0%、55.9%。HR-/HER-2-组中位生存期38.0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4.2%。四组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相比较,P=0.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HER-2-组预后最好,HR-/HER-2-组预后最差。四组间相比较,手术年龄、手术到复发间隔时间、辅助内分泌及辅助靶向治疗、姑息内分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患者常规使用辅助或姑息内分泌治疗,HER-2+患者常规使用辅助靶向治疗。HR-/HER-2+组大部分患者手术年龄在50岁及以上,有超过半数患者在术后2年内复发,而另叁组大部分患者手术年龄小于50岁,手术后超过2年复发。全组16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8.1个月,1、2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6%、75.0%、65.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年龄(<50岁、≥50岁)、原发肿瘤特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辅助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复发年龄(<50岁、50-69岁、>69岁)、转移器官数目(1、≥2)、姑息治疗(姑息化疗及靶向治疗)、姑息治疗顺序(化疗-内分泌、内分泌-化疗)、化疗线数(<3线、≥3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于HR、HER-2状态的术后复发分组、手术到复发间隔时间(≤2年、>2年)、首发转移部位(肺、肝、骨、脑)、辅助及姑息内分泌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发肿瘤表现为HR+/HER-2-、手术后超过2年复发、接受过辅助或姑息内分泌治疗、首发转移部位为肺者预后较好。将单因素分析中得出P<0.05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提示术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首发转移部位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首发转移部位为肺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60.3个月。结论:1.依据原发肿瘤术后ER、PR及HER-2状态的分组合理,复发分组对术后转移性乳腺癌预后有指导意义。2.用于复发分组的HR、HER-2状态与手术年龄、手术到复发间隔时间、辅助内分泌及辅助靶向治疗、姑息内分泌治疗均相关。3.单因素分析示复发分组、手术到复发间隔时间、首发转移部位、辅助及姑息内分泌治疗与转移后预后相关。4.多因素分析示首发转移部位是影响术后转移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首发转移部位为肺者预后好。(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王云帆,缪琦,张晋夏,王淑芳,龚苗子[6](2018)在《穿刺活检前列腺癌119例病理形态、Gleason分级及预后分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依据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和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新的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观察前列腺癌Gleason各分级的组织形态特征及了解预后分组情况。方法收集119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标本,回顾性复习HE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特点并依据2014年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和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新的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进行分级和分组。结果 119例前列腺癌中以Gleason 3级为主要或次要结构的73例(61.3%),以Gleason 4级为主要或次要结构的104例(87.4%),以Gleason 5级为主要或次要(最高)结构的21例(17.6%)。前列腺癌预后分组结果是1级组12例(10.1%),2级组23例(19.3%),3级组37例(31.1%),4级组27例(22.7%),5级组20例(16.8%)。结论前列腺癌以Gleason 4级结构最多见且常与3级结构混合存在;Gleason 4级和5级的正确病理诊断对预后分组及选择治疗方式意义重大。更简化的基于Gleason评分的新的分级分组系统可作为Gleason分级系统的补充与其联合应用,将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更精确规范的分级,准确反映肿瘤预后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黄有胜[7](2017)在《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临床分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临床分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U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UA,疗效确切,可显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7年12期)
赵霞,李哲[8](2017)在《舒适护理联合分组量化考核对胃食管反流微量射频治疗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舒适护理与分组量化考核在胃食管反流微量射频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胃食管反流微量射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舒适度、预后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CVRS评分、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黏膜损伤发生率为0.00%,出血率为5.26%,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明显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26%、15.79%、18.42%(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分组量化考核应用于胃食管反流微量射频治疗患者中,可全面兼顾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7年14期)
王云[9](2016)在《分组护理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分组护理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4±2.5)h、下床活动时间(1.5±0.8)d、进食时间(6.3±0.7)h、住院时间(5.1±0.8)d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6年21期)
张朱虹妃[10](2015)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110例及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分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住院安全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情感支持、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及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物品配备不全、手术意外伤发生、安全核查漏查、漏用抗生素、漏签医嘱等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20期)
预后分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分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8月至2018年4月我中心确诊的1321例成人PM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并按年龄分组进行比较。结 果 1321例PMF患者中,男性727例(55.0%),女性594例(45.0%),中位年龄54(14~89)岁。以40岁及60岁为年龄分界,将上述患者分为叁组,年龄≤40岁患者241例(18.2%),41~60岁患者659例(49.9%),年龄>60岁患者421例(31.9%)。1321例PMF患者中位0S时间为115(95%CI:80~150)个月。以年龄分组,≤40岁、41~60岁、>60岁叁组患者的中位0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255(95%CI:116~394)以及 48(95%CI:40~56)个月,10 年 0S 率分别为 63.8%、60.8%以及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岁组与41~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对不同年龄分组的患者分别采用IPSS、DIPSS、DIPSS-Plus以及DIPSS-Chinese预后积分系统进行分组,各预后积分系统在不同年龄分组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626例患者可根据已有的突变结果进行预后分组:预后不良组127例,预后良好组499例。预后不良组的中位0S时间为45个月,预后良好组的中位OS时间尚为16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上述预后积分系统以及突变分组以外,一些临床指标在各年龄组的预后价值不尽相同。对于≤40岁的PMF患者,转急性白血病以及需要红细胞输注是影响该年龄组患者0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41~60岁的PMF患者,女性、PLT≤100×109/L、骨髓原始细胞≥5%、不合并脾肿大、转急性白血病、需要红细胞输注为影响该年龄组患者0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60岁的PMF患者,骨髓原始细胞≥5%、不合并脾肿大为影响该年龄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 论 我中心PMF患者以中青年为主,≤40岁组与41~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接近,>60岁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偏差。各预后积分系统在不同年龄分组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不同临床预后指标在不同年龄分组中的预后价值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后分组论文参考文献
[1].姚爱琴.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2].胡耐博.第一部分不同年龄分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第二部分芦可替尼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3].赵晓明,杜英东,许昌.分组护理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护理的预后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张浩,李娟,俞小炯,许建,董科.基于优势肿瘤细胞分组的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
[5].梁珊.术后转移性乳腺癌复发分组及预后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8
[6].王云帆,缪琦,张晋夏,王淑芳,龚苗子.穿刺活检前列腺癌119例病理形态、Gleason分级及预后分组[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
[7].黄有胜.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临床分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预后[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
[8].赵霞,李哲.舒适护理联合分组量化考核对胃食管反流微量射频治疗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
[9].王云.分组护理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10].张朱虹妃.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