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层析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洞及不密实区探测,地铁隧道,反射波方法,层析成像
波层析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汪旭,胡鹏,张海超,卢松[1](2019)在《反射波层析成像探测地铁上覆地层空洞及不密实区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射波层析成像技术是反射波方法与CT单元化方法的结合,它同时兼有反射波方法及CT方法的长处,但目前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极少,因此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该技术用于探测地铁上覆地层空洞及不密实区的可行性。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然后设计实例探测方案。在地铁隧道中心轴线的上覆地面进行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由于已知隧道埋深等先验信息,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地震记录数据中来自于隧道衬砌上界面的反射波,得出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旅行时反演成像,获得高精度的地铁隧道上覆地层速度分布图,据此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判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探测地铁隧道上覆地层内空洞及不密实区的位置分布及规模大小,且相比于传统跨孔透射波CT法,该技术能降低施工成本及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戈铭,李细兵,郑晨,宋晓东[2](2019)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叁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P波速度范围为5.2—7.2 km/s,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范围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为48.0—68.6 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中、下地壳分布有较大范围的低速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为8.4 km/s,而在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为7.7 km/s。研究区内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的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佳捷,杜晓晨[3](2019)在《基于压缩感知和空间插值的树木内部缺陷应力波层析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波目前已逐渐成为木材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主流信号,通过对应力波速度矩阵的分析计算,可对树木内部缺陷进行层析成像,直观呈现缺陷的位置、大小和轮廓。应力波信号量的充足程度对成像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空间插值的应力波层析成像算法,利用压缩感知恢复缺陷区域的潜在空间结构,当信号量不足时,仍能实现树木内部缺陷的高质量成像。实验结果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17期)
陈湘华,王启明[4](2019)在《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层析成像探测的联合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溶洞、断裂破碎带、孤石和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如果不能提前探明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不良地质体的变异性大,采用传统的钻孔勘探方法及现有的单一勘探方法难以掌握其空间分布,因此,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层析成像的联合分析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定量解释手段。在明晰电磁波、弹性波层析成像(CT)原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CT的联合分析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进行电磁波正演模拟以及弹性波正演模拟,获取单一CT方法的层析成像剖面。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联合分析,获取了模型的联合分析剖面,并与单一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利用两种物性条件进行探测可使探测精度增加。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说明两种单一探测技术以及联合分析技术对不良地质探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6期)
侯高峰[5](2019)在《弹性波层析成像法检测钢管混凝土内部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弹性波层析成像法检测原理和检测钢管内混凝土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某工程钢管内部混凝土质量缺陷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波层析成像法检测钢管混凝土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应用于钢管混凝土工程实际,并为类似工程检测和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熊诚,谢祖军,郑勇,熊熊,艾叁喜[6](2019)在《大别—郯庐造山带地壳上地幔Rayleigh面波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基于大别—郯庐及周边地区20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和21个流动地震台站垂向连续记录数据,采用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方法,得到8~40s周期的Rayleigh面波相速度图像。结果表明,在8~20s周期的相速度图像上,红安—桐柏的高速异常分布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地质结果和高速异常分布分析,认为该区域经历了伸展、岩浆侵位与构造挤出等构造过程。8~35s周期上,郯庐断裂南端两侧的相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测郯庐断裂带可能切穿整个大别东部地壳,将大别与苏北、扬子块体分开,并为该区中、小地震提供孕震环境。安徽及邻区的地震分布在相速度剧烈变化的区域,并与震区浅层断裂对应,表明该地区两侧速度存在差异的浅层断裂仍然比较活跃。文中的相速度结果与以往的成像结果相比更为精细,与构造及断层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性,可为认识该地区构造活动性和动力学机制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X.Liu,D.P.Zhao,张晓曼[7](2019)在《利用地方震、远震走时和面波数据联合反演日本俯冲带P波和S波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最新收集的大量高质量的地方震和远震事件的到时数据进行联合反演,我们确定了日本俯冲带约700km深度的P波和S波速度层析成像。我们还使用远震瑞利波的振幅和相速度,确定了日本及其附近海域下方20~150s周期基阶瑞利波的二维相速度图像。研究区精细叁维S波层析成像可通过地方震和远震事件的S波到时,及瑞利波相速度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得到。我们的反演结果揭示:一维原始速度模型中,俯冲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呈现明显的高速区。在板块上方的地幔楔和太平洋板块下方的地幔中存在显着的低速异常。俯冲板块和周围地幔之间速度有明显的差异,表明温度、水含量和/或部分熔融程度有显着的横向变化。地幔楔低速异常是由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楔拐角流造成。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板块下方显示片状的低速区,这可能反映了地幔深部热上涌以及地幔柱软流圈的俯冲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对于得到地壳和地幔可靠的层析成像图像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9年01期)
范兴利,陈棋福,艾印双,姜明明[8](2018)在《Solonker缝合带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延伸位置——来自面波层析成像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缘,是北部中亚造山带和南部中-朝克拉通两个构造单元间的过渡区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亚洲洋的闭合形成了Solonker缝合带,由于中亚造山带东部多期次蛇绿岩套的出露以及区域内松辽盆地对露头的覆盖影响,Solonker缝合带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具体东向延伸位置存在着较大争议。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以及生物地理学等(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1:南北地震带浅源强震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源强震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对比研究》期刊2018-10-21)
郑云鹏,唐启家[9](2018)在《川滇地区体波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南端,具有极高的板内地震活动性,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7年间,共有935个3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42个(图1)。自始新世开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且向北不断的推挤,导致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地壳物质向东逃逸。由于受到四川盆地及扬子板块的阻挡作用,逃逸物质分别向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移动,同时东南方向逃逸物质整体表现出围绕(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18: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期刊2018-10-21)
徐小兵,赵亮,王坤,杨建锋[10](2018)在《华北克拉通地区有限频体波层析成像——克拉通破坏的空间非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家固定台网389个台站和10条流动地震台阵的832个宽频地震仪的记录,拾取了纵波在3个频段(0.02~0.1、0.1~0.8和0.8~2.0Hz)、来自310个地震事件的65628个初至,以及横波在2个频段(0.02~0.1和0.1~0.8Hz)、来自793个地震的47050个初至.在前人和本团队2012年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华北克拉通西部数据的覆盖,考虑地壳校正中入射角的影响,采用有限频多频段联合反演方法,得到华北克拉通上地幔精细的叁维纵、横波速度模型.新的模型提供了一些新的观测信息和动力学认识:(1)地幔转换带内的高速异常体表现出非均一的形态特征,表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内部可能发生了翘曲变形、断裂,部分物质穿过了660km间断面;(2)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上地幔表现出非均匀的小尺度横向速度结构特征,位于南缘和北缘燕山地区的高速异常体可能是残留的克拉通岩石圈,反映了克拉通破坏的空间非均匀性;(3)苏鲁造山带下方延伸到~300km的高速异常体构造上似乎受控于郯庐断裂,北侧与烟台-青岛-五莲断裂吻合,可能是北西向俯冲碰撞的扬子克拉通的残留;(4)华北克拉通中部的低速异常体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北部的低速异常体呈NW-SE走向,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南部的低速异常体则向下延伸到约200~300km深度;(5)环绕华北克拉通四周的显生宙造山带、内部古元古代的中央造山带和郯庐断裂下方是明显的低速异常,低速异常不仅表现出横向上的构造相关性,在60~250km深度内也表现出垂向上的连贯性.这个特征暗示岩石圈内固有的构造薄弱带(例如,碰撞造山缝合带和郯庐断裂)在克拉通破坏中的重要作用;(6)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表现出的空间非均匀性是太平洋板片俯冲诱导的空间非均匀分布的湿上升流和克拉通岩石圈内固有的构造薄弱带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波层析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叁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P波速度范围为5.2—7.2 km/s,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范围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为48.0—68.6 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中、下地壳分布有较大范围的低速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为8.4 km/s,而在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为7.7 km/s。研究区内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的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层析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汪旭,胡鹏,张海超,卢松.反射波层析成像探测地铁上覆地层空洞及不密实区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张戈铭,李细兵,郑晨,宋晓东.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层析成像[J].地震学报.2019
[3].李佳捷,杜晓晨.基于压缩感知和空间插值的树木内部缺陷应力波层析成像算法[J].现代计算机.2019
[4].陈湘华,王启明.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层析成像探测的联合分析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侯高峰.弹性波层析成像法检测钢管混凝土内部缺陷研究[J].城市建筑.2019
[6].熊诚,谢祖军,郑勇,熊熊,艾叁喜.大别—郯庐造山带地壳上地幔Rayleigh面波层析成像[J].地震地质.2019
[7].X.Liu,D.P.Zhao,张晓曼.利用地方震、远震走时和面波数据联合反演日本俯冲带P波和S波层析成像[J].世界地震译丛.2019
[8].范兴利,陈棋福,艾印双,姜明明.Solonker缝合带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延伸位置——来自面波层析成像的证据[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1:南北地震带浅源强震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源强震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对比研究.2018
[9].郑云鹏,唐启家.川滇地区体波层析成像研究[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18: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2018
[10].徐小兵,赵亮,王坤,杨建锋.华北克拉通地区有限频体波层析成像——克拉通破坏的空间非均匀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