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入水弹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射弹,小角度入水,多相流,空化
入水弹道论文文献综述
肖海燕,罗松,朱珠,于勇[1](2019)在《高速射弹小角度入水弹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高速射弹小角度入水过程中的空化现象和弹体运动规律.计算采用VOF多相流模型捕捉空泡界面,采用Schnerr and Sauer空化模型模拟空化现象,弹体运动通过6自由度方程与重迭网格技术进行求解.计算分析了弹体小角度入水过程中的弹道特性、空泡的演化规律及射弹的流体动力特性,初步探索了高速射弹的小角度入水时产生的弹跳现象.研究表明:此高速运动的旋转射弹在小角度入水时,弹体轨迹和姿态容易发生很大的变化,空泡形态不对称,弹体大面积沾湿导致弹体受到很大的流体动力和力矩,弹体运动失稳产生弹跳翻转现象.分析表明,弹体小角度入水容易沾湿,沾湿对流体动力及其运动姿态有着极大的影响,弹体的不对称沾湿是超空泡射弹失稳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诚,袁绪龙,邢晓琳,党建军[2](2018)在《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开展了入水角为20°时的试验研究。超空泡航行体由空气炮加速获得入水初速度,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流型,同时由内测系统记录航行体的运动参数和尾部压力变化。对预置舵角为0°和20°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预置舵角下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预置舵角对弹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置舵角为0°时航行体以超空泡状态沿直线运动;预置舵角为20°时出现显着的尾拍现象,轴向力和法向力增大,弹道特征体现为偏向水面弯曲,航行体最终以双空泡状态航行,弹道偏转趋势提升;增大预置舵角有助于增强航行体的弹道偏转能力。(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齐亚飞[3](2016)在《弹体高速入水弹道稳定及空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弹、空投鱼雷及火箭助飞鱼雷等武器在攻击水下目标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入水过程。弹体在入水过程中位于一个包裹住弹体的空泡内,只有头部与水接触,水下流体动力的微小扰动就会对弹体的弹道及姿态造成影响并引起弹体运动失稳。弹体入水初期带空泡航行阶段的末参数将作为全沾湿航行阶段的初始参数,为保证弹体完全入水后仍然具有满意的弹道特性,对弹体入水初期带空泡航行阶段的弹道稳定性及空泡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基于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弹体入水初期带空泡航行阶段的六自由度弹道方程,在确定作用在弹体上的流体动力后可以用来预测弹体入水后的弹道,并对作用在弹体上的外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利用高速相机记录了四种典型头型的柱状弹体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入水过程,通过对图像数据的处理获得了弹体的速度衰减、弹体质心的横向偏移、弹体姿态角的变化以及入水空泡的发展过程随弹体头型、弹体入水初速和弹体入水角的变化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研究了弹体在带空泡航行阶段瞬时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入水瞬间在水下产生的初始冲击脉冲的衰减规律。最后对入水空泡的闭合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基于能量守恒定理和势流理论建立了入水空泡的扩展模型,研究了极端的情况下空泡的扩展、空泡壁的运动及空泡的深闭合等特性。虽然采取了极端的条件,但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且也能表示空泡的一般特性。本文得到的结果可以加深对弹体高速入水过程中弹体的运动过程及空泡扩展规律的理解,为研究弹体高速入水后带空泡航行阶段的弹道特性提供一定的实验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邬明[4](2015)在《考虑空泡的空投航行器入水弹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某型航行器的入水弹道进行了详细计算。在考虑入水空泡的基础上,建立了入水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计算,求解了航行器带空泡航行阶段的流体动力,给出了2种外形航行器在2种典型工况下的入水深度、姿态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展开翼对航行器的空泡段时间影响不大,对入水弹道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朱珠,袁绪龙,刘维[5](2015)在《柱体大攻角入水弹道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FD计算获得了柱体大攻角入水过程流体动力特性,进而建立了大攻角入水弹道模型,使用流场-弹道耦合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然后仿真分析了入水攻角和速度对入水弹道的影响规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柱体大攻角入水弹道,对研究发射平台安全性问题和空投鱼雷等入水攻击性武器的入水弹道预测问题等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5年02期)
袁绪龙,朱珠[6](2015)在《预置舵角对高速入水弹道和流体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导弹以反复入水方式进行末段突防,需要形成向上弯曲的弹道,考虑采用预置舵角的方法迫使弹体在超空泡流动条件下作抬头转动,依靠攻角产生的尾部滑行力提供转平所需的法向过载。本文研究了具有细长前锥段外形的超空泡导弹在高速入水时弹道和流体动力的情况。利用动网格技术控制弹体以及整个计算区域的运动,采用Mixture方法描述气-液界面的运动变化;通过流场-弹道耦合方法,分析了通气条件下,0°~30°范围内不同预置舵角下入水弹道与流体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置舵角可以控制弹道转平,且预置舵角越大弹道越容易转平。(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赵保全[7](2008)在《超空泡火箭深水炸弹入水弹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中运动的物体,当其表面上任意点处的压力达到或接近于水的饱和蒸汽压时,溶解在水中的微气核重新逸出,在运动体表面不断形成充满水和水蒸气的空泡。空泡长度接近或超过物体的长度时称为超空泡。利用超空泡的减阻原理,实现水中兵器速度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号火箭深水炸弹入水中的流固耦合现象进行了分析,把入水弹道划分四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构建了入水弹道数学模型;利用FLUENT和LS-DYNA两个软件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到了该型号火箭深水炸弹在自然空化条件下的一些结论:在标准大气压下,σ=0.107是该型火箭深水炸弹的临界空化数;其空泡分离点位于头部稍后5~7.5cm的圆弧部位处,此位置是固定的,不随空化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同空化数下由于速度和环境压力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空泡尺寸;随着空化数的减小,超空泡在弹体上的长度逐渐增大,总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对于该种头型,其减阻能力可以达到52.3%~86.5%;深水炸弹入水的撞击压力,其值大小与入水速度相关,随入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速度下,该型深水炸弹入水撞击压力持续时间为200微秒;该型深水炸弹的尾翼,在入水初期,使弹道出现不稳定。(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08-12-30)
乔相信,阎思江,万仁毅[8](2007)在《弹丸入水空泡实验和入水弹道速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高速弹丸入水弹道的计算模型,利用数字式高速摄影机记录了普通制式枪弹和球形弹丸入水的水中弹道和空泡形状.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制式枪弹的水中弹道稳定性没有球形弹丸稳定性好.运用空腔膨胀理论,对弹后空腔的形成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球形弹丸水平入水弹道的速度计算模型,并对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一致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顾建农,张志宏,范武杰,李甲连[9](2001)在《旋转弹体入水弹道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已有的实验资料与经验 ,给出了弹体入水空泡的数学模型 ;分析了旋转弹体与空泡壁相互作用引起的弹体上的流体动力特性 ,提出了一种预测旋转弹体入水弹道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陈九锡[10](2001)在《叁维空间入水弹道测量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只用加速度计不用陀螺或其它角运动敏感的传感器测量空间弹道参数的新方法。由于鱼雷导弹样武器模型在实验的发射阶段和入水阶段受到巨大的加速度和减速 ,同时又由于它们系长细比相当大的细长体 ,只用加速度计就比用陀螺有很大优越性 ,因为加速度计耐冲击、质量和体积都小。文中指出 ,为了测量六个弹道参数 ,至少要用六个加速度计 ,但为了提高试验准确度 ,本文也提出了用七个加速度计 ,九个加速度计和十个加速度计的测量方案 ,并提出相关的数据处理方程的解法。本文还就细长体实验模型对布置加速度计位置的限制 ,进行了分析 ,提出降低数据处理方程的条件数 ,避免出现病态方程和优化加速度计位置的方法。文章还给出了能得到高精度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01年02期)
入水弹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开展了入水角为20°时的试验研究。超空泡航行体由空气炮加速获得入水初速度,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入水空泡流型,同时由内测系统记录航行体的运动参数和尾部压力变化。对预置舵角为0°和20°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预置舵角下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预置舵角对弹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置舵角为0°时航行体以超空泡状态沿直线运动;预置舵角为20°时出现显着的尾拍现象,轴向力和法向力增大,弹道特征体现为偏向水面弯曲,航行体最终以双空泡状态航行,弹道偏转趋势提升;增大预置舵角有助于增强航行体的弹道偏转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水弹道论文参考文献
[1].肖海燕,罗松,朱珠,于勇.高速射弹小角度入水弹道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陈诚,袁绪龙,邢晓琳,党建军.预置舵角下超空泡航行体倾斜入水弹道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8
[3].齐亚飞.弹体高速入水弹道稳定及空泡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4].邬明.考虑空泡的空投航行器入水弹道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5
[5].朱珠,袁绪龙,刘维.柱体大攻角入水弹道建模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
[6].袁绪龙,朱珠.预置舵角对高速入水弹道和流体动力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2015
[7].赵保全.超空泡火箭深水炸弹入水弹道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
[8].乔相信,阎思江,万仁毅.弹丸入水空泡实验和入水弹道速度计算[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
[9].顾建农,张志宏,范武杰,李甲连.旋转弹体入水弹道的计算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1
[10].陈九锡.叁维空间入水弹道测量的新方法[J].船舶力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