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固定物失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
内固定物失效论文文献综述
郑利钦,陈心敏,张彪,李木生,梁子毅[1](2019)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切割失效的有限元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螺旋刀片切割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效的主要类型。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研究主要通过分析静态受力分布(Von Mises应力云图)预测内固定失效发生的起始部位,但不能直观展示内固定失效的过程。单元删除法可直观展示构件断裂的扩展过程,将此方法应用于内固定失效的有限元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仿真模拟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切割失效的生物力学过程。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 19.0中,经过区域增长、腔隙填充、编辑蒙罩、包裹、光滑等步骤初步建立叁维模型,并在GeomagicStudio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股骨的仿真叁维模型。在SolidWorks中按照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规格参数构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叁维模型,装配组件,然后导入优化的股骨仿真叁维模型,根据临床手术操作技术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到到股骨近端,建立股骨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装配模型。将装配模型导入Hypermesh对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构建AO31-A2.1型骨折,设置材料参数及摩擦系数,导出K文件在LS-DYNA求解。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骨折块向远端骨折块滑移与小转子、股骨干相接触,螺旋刀片周围松质骨开始断裂、压缩,而后股骨头开始内翻、旋转,小转子阳性支撑使得内翻速度大于旋转速度,当小转子失去支撑后股骨颈旋转速度大于内翻速度,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②起始时应力主要集中在外侧壁及转子下,随着载荷增加,小转子骨块的应力逐渐增大,并逐渐分散分布于转子间及转子下;③失效应变主要集中在接触界面,如与螺旋刀片相接触的外侧壁、股骨颈骨折端与小转子接触处、小转子与股骨干接触处;④股骨颈与小转子骨块是主要的不稳定部分,在失效过程中位移最明显,其中股骨头后方位移最大;⑤结果提示,AO31-A2.1型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是个复合过程,包含了股骨颈短缩、内翻、旋转等失效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6期)
刘永起[2](2019)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王炜昌,王荣生,石裕明,何立文,许育东[3](2019)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治疗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分为内固定失效组(n=15)和成功组(n=89),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Singh指数、骨折分型、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尖顶距(TA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为变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5个月。104例中15例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单因素分析显示TAD、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是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为内固定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基础疾病状况严重及TAD≥30 mm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PFNA内固定失效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有效干预或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微,蔡有权,蔡继峰,邹鹰,杨振[4](2019)在《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的法医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骨科内固定失效所致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的特点,为骨科医疗纠纷的预防提供指导,为此类医疗损害鉴定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2017年间办理的及"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年度公布的94例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骨科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较多,以围绕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主,过错参与度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内固定失效所致的医疗损害的鉴定除关注手术相关因素的外,还需注意术后处理措施,以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内容;对于医疗过错参与度的分析需结合上述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9年04期)
马元[5](2019)在《脊柱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植入物失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9年2月入院的资料完整的内固定失效患者89例及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2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脊柱内固定组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内固定失效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原发疾病、内固定失效时间、内固定横跨椎体数、内固定实际固定椎体数、总螺钉数量、总内固定植入物数量、螺钉外总内固定植入物数量、有无横杆、横杆数量、内固定类型、单或双侧固定等既有指标,以及螺钉相对密度、螺钉绝对密度、附件相对密度、附件相对密度、总植入物相对密度、总植入物绝对密度等计算指标,进行生存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内固定失效组年龄显着小于脊柱内固定组(P<0.001);性别构成无显着差异。内固定失效组中失效时间与年龄存在显着弱相关(r=-0.221,P=0.038)。内固定失效组中肥胖(BMI大于27.0 kg/m~2)患者的内固定失效风险显着高于非肥胖的(BMI小于27.0 kg/m~2)患者(HR=2.586,P=0.037,95%CI:1.060-6.308)。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双侧固定的成人患者中,有横杆患者的内固定失效风险显着高于无横杆的患者(HR=2.652,P=0.021,95%CI:1.161-6.058)采用不同内固定类型的成人患者的相关分析中,失效时间:在钉棒内固定系统组中,与内固定实际固定椎体数(r=-0.319)、总内固定植入物数量(r=-0.328)存在显着的低度相关;在钛笼钛板内固定系统组中,与螺钉绝对密度(r=0.484)、总植入物绝对密度(r=0.515)存在显着的中度相关;在枕颈内固定系统组中,与螺钉相对密度(r=-0.841)、螺钉绝对密度(r=-0.841)、总植入物相对密度(r=-0.880)、总植入物绝对密度(r=-0.841)存在显着的高度相关;在钉棒内固定系统组+枕颈内固定系统组+哈氏棒内固定系统组共同分析中,与总螺钉数量(r=-0.378)存在显着的低度相关,与总内固定植入物数量(r=-0.441)存在显着的中度相关;在内固定失效组中,失效时间与BMI、内固定横跨椎体数、内固定实际固定椎体数、总螺钉数量、横杆数量、总附件数量、总内固定植入物数量、螺钉相对密度、螺钉绝对密度、附件相对密度、附件绝对密度、总植入物相对密度、总植入物绝对密度的相关均是不显着的(P>0.05)。结论:内固定失效的发生时间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植入物数量、植入物密度及BMI有一定相关性。对于需行钛笼钛板内固定的成人患者,术中增加结构刚度有助于延缓内固定失效发生时间。对需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成人患者,手术医生应将BMI纳入手术规划,并术中合理采用双侧内固定、合理应用横杆,同时在选择内固定方案时应在术后即刻稳定收益和远期内固定失效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华国军,马传雨,徐明明,唐广满,王星亮[6](2019)在《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的对策。方法 7例急性胸锁关节脱位和15例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胸锁关节前侧切口切开复位,脱位、骨折复位满意后放置钢板固定,分别在锁骨远、近骨折端或胸骨、锁骨端钻入锁定螺钉固定,合并脱位者行关节囊韧带修补。按Rockwood胸锁关节术后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1.5年。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住院期间发生1例,术后2个月1例,术后4个月2例;1例发生于胸锁关节脱位术后,3例发生于锁骨内侧端骨折术后;均行再手术治疗,扩大原切口进入。22例患者行内固定取出后,经过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照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胸锁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较高,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患者依从性,改进手术技术,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光[7](2019)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方法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17例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情况进行翻修,观察翻修前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翻修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2.35%上优于翻修前5.88%,翻修后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平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于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患者,选择合适的翻修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力鹏,陈芒芒,潘骏[8](2018)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在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在本研究患者中,内固定失效7例(8.9%);在Evans分型上,Ⅲ、Ⅳ和Ⅴ级治疗失败率(10.41%)高于Ⅰ、Ⅱ级(6.67%);在内固定失效原因上,螺旋刀片切出占比(42.85%)高于髋内翻(28.57%)、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42%)及螺旋刀片退出(1.42%)。结论: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效主要有螺旋刀片切出、髋内翻等,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和康复计划,规范临床操作,才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失败率。(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颜剑文[9](2018)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效的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翻修,观察其翻修效果。结果 16例患者通过翻修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2(8.2±2.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得分73~96(84.8±8.6)分,其中优8例、良5例、可3例。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失效后,应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合理的翻修措施,能提高内固定效果,从而促进患者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王亮,陈栋,饶玉航,张大闯,周崇勇[10](2018)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2—2012-12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7例四肢骨折(常规手术组),总结其中27例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制定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前瞻性风险评定方案。对自2013-01—2016-01收治的82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风险评定(风险评估组),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及预防措施。结果风险评估组有高风险117例,中等风险260例,低风险443例。79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8)个月。8例内固定失效(0.98%),其中高风险6例,中等风险1例,低风险1例。风险评估组内固定失效率低于常规手术组(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4,P<0.001)。结论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风险评定并制定防治措施是预防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内固定物失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固定物失效论文参考文献
[1].郑利钦,陈心敏,张彪,李木生,梁子毅.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切割失效的有限元仿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刘永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
[3].王炜昌,王荣生,石裕明,何立文,许育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J].临床骨科杂志.2019
[4].刘微,蔡有权,蔡继峰,邹鹰,杨振.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的法医学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9
[5].马元.脊柱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华国军,马传雨,徐明明,唐广满,王星亮.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J].江苏医药.2019
[7].王晓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方法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8].黄力鹏,陈芒芒,潘骏.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
[9].颜剑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10].王亮,陈栋,饶玉航,张大闯,周崇勇.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