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合成通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习记忆,神经细胞,日光照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通路论文文献综述
朱洪影,王宁,Lei,Yao,Qi,Chen,Ran,Zhang[1](2019)在《神经细胞内新型谷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日光照射可以影响情绪、学习以及认知等神经系统相关行为。然而,其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揭示了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提高血液中的尿刊酸水平,随后尿刊酸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接下来,研究人员用自主研发的单细胞质谱技术并与同位素示踪技术相结合,揭示了神经元内的一条新型谷氨酸生物合(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9年02期)
郝宝成,宋向东,高艳,王学红,刘宇[2](2019)在《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疯草内生真菌产SW生物合成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明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中SW的生物合成通路,可以为生物发酵获得大量SW用于抗肿瘤应用和疯草的脱毒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采用不同作用剂量的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在28℃,120r·min~(-1)与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孢子悬液分别作用5、10、15、20、25、30min,选取生长良好的菌株接种PDA培养基,连续培养发酵24d,应用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分析法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SW含量,评价其传代及产SW稳定性。联合使用玻璃珠、液氮破壁法预处理菌丝,选用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株D4基因组DNA,经纯化、酶切、构建菌株DNA文库,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评价文库构建质量,利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株和原始株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化学诱变成功获得1株突变株D4,利用MIRA软件对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组装,分别获得突变株D4和原始株相关基因组片段19、21条,经BLAST、GO分析,注释到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的关键基因SwnK、SwnH2、SwnH1、SwnR和关键酶putative amino acid transporter、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formate/glycerate dehydrogenase catalytic、saccharopine reductase-like protein,并结合KEGG数据库,预测了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产SW可能的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为揭示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机制作出了新的探索尝试。(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嘉键[3](2018)在《基于细胞色素P450酶RoCYP-34445的发现在酵母中构建桦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桦木酸被证明是多种中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成分,这些中药包括夏枯草、白头翁、夹竹桃、迷迭香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桦木酸以及以其为起始物的半合成衍生物不仅在抗肿瘤而且在抗HIV等方面具有光明的成药前景。目前桦木酸的工业生产依靠植物提取,或者植物提取结合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因此费时费力并且环境不友好。合成生物学的出现为桦木酸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途径。作者首先对已经公布的迷迭香转录组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中找到3个可能负责氧化羽扇豆醇生成桦木酸的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候选CYP基因均属于CYP85簇。通过在酵母中表达和功能表征,发现RoCYP-34445在酵母中选择性地高效氧化羽扇豆醇为桦木酸。对RoCYP-34445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证实该CYP基因确实是迷迭香体内参与桦木酸生物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将酿酒酵母BY4741作为底盘细胞,把拟南芥中的羽扇豆醇合成酶基因AtLUPs和RoCYP-34445基因导入酵母中,在酵母体内构建桦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该项目研究为未来用工程酵母发酵的方法规模化生产桦木酸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充分利用已有的“海量”测序数据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30)
贾宏丽,周良云,王升,刘亚辉,莫歌[4](2018)在《茉莉酸通路参与Hpa1诱导的欧洲花楸细胞植保素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Hpa1是一种Harpin蛋白,可诱导植物的防御响应机制。以欧洲花楸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Hpa1粗提物(Hpa1 CE)对其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以及茉莉酸(jasmonate,JA)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相关信号的传导。结果显示,Hpa1 CE可诱导欧洲花楸细胞合成植保素,主要是异欧花楸素及其糖苷;Hpa1 CE处理使细胞内茉莉酸甲酯(Me JA)合成增加,同时细胞内异欧花楸素大量合成。向欧洲花楸细胞中同时添加Hpa1 CE和JA通路抑制剂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与Hpa1 CE组相比,细胞内合成的Me JA和异欧花楸素的量都大为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pa1 CE诱导后,JA通路中JAZ表达下调而myc2表达上调。因此Hpa1 CE处理导致欧洲花楸悬浮细胞建立了防御机制,茉莉酸通路参与了Hpa1 CE诱导的欧洲花楸细胞内植保素的生物合成。该研究首次从植物次生代谢的角度研究茉莉酸通路在植物防御机制中作用,为全面理解植物应激响应机制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路浩,宋润杰,任祯慧,权海云,孙璐[5](2017)在《疯草棘豆蠕孢菌基因组测序可为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和疯草病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疯草(Locoweed)是豆科棘豆属(Oxyt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的总称,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众所周知,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疯草中含有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1999年,Braun等从疯草中发现内生真菌并初步认为疯草产毒机制与其内生真菌感染有关。随后,Cook等(2011)、Gao等(2012)和Grum(2013)先后通过qPCR及LC.-MS证明棘豆蠕孢菌是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的根本原因。2014年,课题组对采自青海省祁连县的甘肃棘豆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629块组织(茎、叶、花、种子)中分离得到433株内生真菌,分属8科15属28种,其中分离获得最多的是棘豆蠕孢菌(分离率为46.19%),为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的优势菌株,而种子(种皮)中只分离到棘豆蠕孢菌。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运用TLC、GC和LC-MS对该菌发酵产物中苦马豆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证实该菌产苦马豆素,上述实验结果也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那么,疯草棘豆蠕孢菌是如何合成苦马豆素的呢?【方法】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前期从采自甘肃天祝的甘肃棘豆种子中分离获得了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棘豆蠕孢菌(Undifilum oxytropis),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运用GO、KEGG、Swiss-Prot、NR等数据库对该菌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该菌基因组大小为70 048 771 bp,含有1 1 057个基因,总长度为18400 467 bp,其中外显子总长15 471 930 bp,CDS区总长15 471 930 bp,内含子总长2 928 537 bp。该菌基因组注释结果显示,共有164个基因注释到5个可能与苦马豆素合成有关的酶,即酵母氨酸脱氢酶(saccharopine dehydrogenase,SDH)、酵母氨酸氧化酶(saccharopine oxidase,FAP2)、吡咯啉-5-羧化还原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P5CR),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结论】本研究可明确疯草棘豆蠕孢菌的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为后续不含苦马豆素疯草新品种培育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动物疯草中毒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22)
赵桂敏,刁兰萍,刘丽宏,吴晓琳,高哲[6](2017)在《MicroRNA生物合成通路中Gemin 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及预后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miRNA生物合成过程中Gemin 3基因位点rs19741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230名NHL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者组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MiR-SNP基因分型。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曲线,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rs197412基因分型在NHL组及对照组中分布无差异。患者携带rs197412 TT基因型比患者携带CC+CT基因型生存时间长(P=0.007)。此外,该rs197412 SNP也被确定为NHL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2.138;95%可信区间:1.303-3.508;P=0.003)。结论:miRNA生物合成通路中Gemin 3基因位点rs19741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NHL风险无关,但可能影响NHL的生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徐高歌[7](2017)在《产酶溶杆菌OH11中第二信使c-di-GMP调控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杆菌属由Christensen和Cook于1978年建立新属,属于黄单胞科,γ-变形菌门。该属细菌具有基因组DNAG+C%含量高、无鞭毛、产生多种次生代谢抗菌物质等特点,且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活性物质从溶杆菌中被分离鉴定出来,溶杆菌作为新型抗生素的重要来源逐渐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产酶溶杆菌OH11分离自辣椒根际土壤,对多种病原真菌、卵菌、细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HSAF(Heat Stable Anti-fungal Factor)是分离自产酶溶杆菌OH11中的热稳定性抗真菌因子,能够通过干扰丝状真菌鞘脂合成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生长。HSAF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也已被报道,它由一个杂合的PKS/NRPS负责合成。随着OH11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产酶溶杆菌成为溶杆菌中被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个种。环二鸟苷酸c-di-GMP广泛存在于细菌中,被归为第二信使的一种,能够调控细菌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胞外多糖合成、生物膜形成、运动性和致病性等。c-di-GMP在细菌体内由含有GGDEF/GGEEF结构域的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负责合成,由具有EAL或HD-GYP结构域的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降解。c-di-GMP并不能直接调控靶靶标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结合特有的受体实现对某些功能的调控。尽管过去30年的研究已明确c-di-GMP通过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生化功能,但关于该小分子调控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以能够产生抗真菌因子HSAF的产酶溶杆菌OH 11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异源表达已知的DGC和PDE,初步明确了细胞中c-di-GMP浓度的改变影响HSAF的产量。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了产酶溶杆菌OH11中26个c-di-GMP的代谢酶,其中14个蛋白含有GGDEF/GGEEF结构域,6个蛋白同时含有GGDEF/GGEEF和EAL结构域,1个蛋白含有EAL结构域,5个蛋白含有HD-GYP结构域。通过基因敲除、过表达文库的构建结合HSAF的定量提取检测,我们定位了一系列对HSAF合成有调控功能的蛋白。其中的LchP是一个既含有GGDEF结构域又含有EAL结构域,同时在其N端拥有3种不同的信号感应结构域的蛋白。转录组数据揭示LchP蛋白能够特异性调控HSAF的生物合成。虽然实验证明该蛋白通过其PDE酶活对HSAF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但其负责合成c-di-GMP的GGDEF酶活关键位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必不可少。进一步研究发现c-di-GMP的合成酶LchD可以和LchP形成物理互作关系,协同调控HSAF的生物合成。除此之外,我们也找到了 LchP下游c-di-GMP的受体蛋白——转录因子Clp,并且Clp可以分别与LchP和LchD形成物理互作关系。体外生化酶活实验揭示Clp与LchP互作可以促进LchP的PDE酶活功能。调控机制研究揭示c-di-GMP浓度影响受体蛋白转录因子Clp与HSAF合成关键基因laf8启动子区的结合,从而最终影响HSAF的生物合成。本研究除揭示了完整的LchP/LchD-Clp-c-di-GMP-HSAF信号通路,我们还发现c-di-GMP受体蛋白Clp也位于另外一条含有c-di-GMP降解酶RpfG的信号通路中,即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及双组分系统相关的RpfF-RpfC/RpfG--c-di-GMP-HSAF的信号通路中,但关于这两条通路交叉的生物学意义还有待研究。本论文是首次对溶杆菌的c-di-GMP进行系统研究,鉴定了产酶溶杆菌OH11中的全部c-di-GMP代谢酶类并初步明确了每个蛋白与HSAF生物合成的关系。研究中所发现的LchP/LchD-c-di-GMP-Clp调控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也填补了c-di-GMP调控细菌次级代谢抗菌物质合成机制方面的空白,同时该信号通路中c-di-GMP合成酶、降解酶以及受体蛋白的互作模式也能够拓宽科研工作者对c-di-GMP调控网络中信号传递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钱天乐[8](2017)在《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酶Stn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黑菌素是一类具有氨基喹啉醌结构的抗生素,1959年从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CGMCC4.1223中分离得到。链黑菌素对于多种肿瘤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同时它还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活性,但由于其具有毒性,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链黑菌素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的化学结构,吸引了众多化学家、药学家、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stnA作为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通路基因簇中的上游边界基因,其翻译表达的StnA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水解10′-去甲氧基链黑菌素甲酯产生10′-去甲氧基链黑菌素,由于其产物具有“高活性、低毒性”的优点,我们希望用10′-去甲氧基链黑菌素来代替链黑菌素进行临床治疗。因此我们解析了StnA蛋白的晶体结构,通过结构和功能的关联分析,阐明了StnA蛋白催化位点、结合位点、稳定性、底物选择性等科学问题,为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野生型StnA、硒代甲硫氨酸衍生蛋白、S185A突变体蛋白的表达、纯化、晶体筛选和优化、结构解析等一系列X射线衍射晶体学的方法,成功获得了StnA硒代甲硫氨酸衍生蛋白的单晶结构和S185A突变体与底物STM复合物共晶的结构。通过对StnA晶体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其结构主要由α/β折叠结构域和帽子结构域两部分组成,帽子结构域中的α4和α7、G3反向平行,并和一些长loop组成了底物结合口袋。StnA蛋白的催化叁联体为Ser185-His349-Asp308,其中Ser185作为亲核攻击的氨基酸残基,氧离子洞由Ala102和Leu186主链上的N原子构成,这些结构特征均符合α/β水解酶家族的典型特征,根据这些共性我们还进一步推测出StnA水解底物的催化机理。通过序列比对、结构比对、进化关系分析,发现了StnA蛋白拥有不同于其他α/β水解酶家族成员的特点。大部分α/β水解酶的底物结合口袋均位于α/β折叠结构域和帽子结构域之间,而StnA蛋白的底物结合口袋完全位于帽子结构域。大部分的酯酶或脂肪酶都会形成一些二级结构元件来保护活性位点,StnA蛋白既没有底物进出通道,也没有所谓的“开关”调节机制,其底物结合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酯酶或脂肪酶。因此我们认为StnA拥有一种全新的底物结合模式。之后我们又利用干湿实验相互验证的方法,阐明了底物STM与StnA蛋白之间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来稳定,同时蛋白上的Ala282和Asn277与底物形成氢键。通过构建定点突变,利用生物薄膜表面干涉技术测定酶亲和力常数,发现其结果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结合自由能数据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完善了晶体学所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阐明了StnA结构中的两个二硫键(C64-C85和C312-C319)对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维持底物结合口袋的形状起关键作用。对于同样是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的中间产物淡紫醌霉素甲酯(LME),StnA就几乎不能水解,这是由于LME与StnA蛋白Ala282残基之间缺少氢键相互作用,使得LME在底物结合口袋中结合不稳定,在运动中容易逃离口袋。对于StnA N端60个至今未解析出结构的氨基酸残基,我们又从功能推测、软件预测、进化分析等多个角度大胆猜测StnA是一个膜(结合)蛋白。利用在线软件I-TASSER将StnA N端60个氨基酸补齐,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33-50号氨基酸形成的α螺旋锚定在膜上,两侧的两个长loop柔性很大,形成类似秋千一样的摆动,这一运动与顺式氨基酸Thr77所在的β1与β2之间的loop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之后运用膜(结合)蛋白的纯化方法对StnA全长蛋白进行了纯化,在去垢剂置换后的超速离心上清液中我们发现了目标蛋白,说明StnA全长蛋白确实存在于膜组分中。并且在含有非离子型去垢剂的情况下,StnA蛋白的水解活性有一定的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干湿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了X射线衍射晶体学、酶学、分子动力学模拟、膜蛋白纯化等多种手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酶Stn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工业化大规模生物合成链黑菌素类似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何旭江,江武军,颜伟玉,曾志将[9](2016)在《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蜜蜂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会通过释放特定信息素来向外界传递饥饿信号,称为蜜蜂幼虫饥饿信息素(hunger pheromone)。论文旨在研究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化学成分及在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明确蜜蜂幼虫与成年蜂之间的化学信息素交流机制。【方法】采集2日龄与4日龄西方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及其食物,将其分为饥饿组、饲喂组与纯食物组。饲喂组幼虫平躺在预先准备好的食物表面,饥饿处理组则不提供食物。所有样品分别放入20 m L密封采样瓶中并在35℃条件下放置45 min。利用Needle trap技术从样品瓶中采集10 m L气体,富集气体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在气质联用进样口以250℃高温将富集的化学物质解离,并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同时,采用RNA-Seq技术分析饥饿信息素在蜂王与雄蜂幼虫体内的生物合成通路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从蜂王与雄蜂幼虫中分别分析鉴定出10种与9种信息素,其中蜂王幼虫含有一种特有的幼虫信息素——2-庚酮,且在蜂王食物中含量最高。E-β-罗勒烯在蜂王与雄蜂幼虫各饥饿组含量均显着高于其饲喂幼虫组与食物组,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均以E-β-罗勒烯为其饥饿信息素。2日龄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均差异不显着,但4日龄蜂王幼虫饥饿组E-β-罗勒烯含量显着低于雄蜂幼虫组。其余8种信息素为肉豆蔻酸、棕榈酸、甲基棕榈酸脂、硬脂酸、棕榈油酸、十五烷酸、乙酸与乙酸乙酯,均未出现饥饿组高于其他两组的规律。其中乙酸乙酯与乙酸在食物组与饲喂组含量高于饥饿组,推测其可能来自于幼虫食物。RNA-Seq结果表明蜂王与雄蜂幼虫通过甲羟戊酸途径由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发现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like与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等9个基因参与该通路,但在饥饿组与其饲喂组幼虫中表达差异均不显着。【结论】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利用E-β-罗勒烯作为其饥饿信息素乞求食物,并且在体内从头合成E-β-罗勒烯。工蜂利用2-庚酮标记蜂王幼虫,但未对雄蜂幼虫进行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3期)
胡芳玉,宋雅芳,雷孝文[10](2016)在《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控信号通路探讨脾虚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的"痿证",以脾虚为基本病机,脾虚可出现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除由免疫介导外,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细胞损伤机制亦起着重要作用。PGC-1α是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信号通路中最关键的调控因子,以PGC-1α为核心的信号通路异常可能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从PGC-1α及其调控信号通路入手探讨脾虚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生物合成通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明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中SW的生物合成通路,可以为生物发酵获得大量SW用于抗肿瘤应用和疯草的脱毒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采用不同作用剂量的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在28℃,120r·min~(-1)与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孢子悬液分别作用5、10、15、20、25、30min,选取生长良好的菌株接种PDA培养基,连续培养发酵24d,应用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分析法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SW含量,评价其传代及产SW稳定性。联合使用玻璃珠、液氮破壁法预处理菌丝,选用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株D4基因组DNA,经纯化、酶切、构建菌株DNA文库,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评价文库构建质量,利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株和原始株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化学诱变成功获得1株突变株D4,利用MIRA软件对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组装,分别获得突变株D4和原始株相关基因组片段19、21条,经BLAST、GO分析,注释到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的关键基因SwnK、SwnH2、SwnH1、SwnR和关键酶putative amino acid transporter、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formate/glycerate dehydrogenase catalytic、saccharopine reductase-like protein,并结合KEGG数据库,预测了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产SW可能的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为揭示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机制作出了新的探索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合成通路论文参考文献
[1].朱洪影,王宁,Lei,Yao,Qi,Chen,Ran,Zhang.神经细胞内新型谷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J].科学新闻.2019
[2].郝宝成,宋向东,高艳,王学红,刘宇.利用亚硝基胍诱变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疯草内生真菌产SW生物合成通路[J].畜牧兽医学报.2019
[3].黄嘉键.基于细胞色素P450酶RoCYP-34445的发现在酵母中构建桦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D].暨南大学.2018
[4].贾宏丽,周良云,王升,刘亚辉,莫歌.茉莉酸通路参与Hpa1诱导的欧洲花楸细胞植保素生物合成[J].中国中药杂志.2018
[5].路浩,宋润杰,任祯慧,权海云,孙璐.疯草棘豆蠕孢菌基因组测序可为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和疯草病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C].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2017
[6].赵桂敏,刁兰萍,刘丽宏,吴晓琳,高哲.MicroRNA生物合成通路中Gemin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及预后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7].徐高歌.产酶溶杆菌OH11中第二信使c-di-GMP调控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8].钱天乐.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酶Stn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9].何旭江,江武军,颜伟玉,曾志将.蜜蜂蜂王与雄蜂幼虫饥饿信息素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通路[J].中国农业科学.2016
[10].胡芳玉,宋雅芳,雷孝文.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控信号通路探讨脾虚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