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眼底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荧光眼底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代丽华,王丽,孔德玲,张洪丽[1](2019)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90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处理影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有19例检查依从性较差,发生率为21. 1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瞬目运动发生、检查操作不规范及不良心理情绪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明确影响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白谦,宋秀君[2](2019)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16眼) CSC患者采用FFA结合OCT检查,观察FFA显示荧光素渗漏的的形态和OCT显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脱离的程度及形态。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16眼中,FFA荧光素渗漏表现为"墨渍"状10眼,表现为"蘑菇云"状5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窗样缺损状高荧光1眼,呈多灶性。OCT检查结果显示,单纯神经上皮脱离11眼,神经上皮脱离伴色素上皮脱离4眼,多发性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浅脱离1眼。结论利用OCT结合FFA检查能达到更加直观并准确的对CSC病变程度进行诊断。(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廷[3](2019)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0位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主体,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各30人一组的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采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常规组则通过其他常规方法进行诊断,之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诊断之后配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恢复情况更好,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结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对症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7期)
张怡琳,孙晓蕾,王燕,王颖,王金艳[4](2019)在《儿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整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1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儿,患儿在眼底造影中全程护理配合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及时观察患儿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处理。结果通过全程护理配合,患儿顺利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儿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检查前充分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熟练配合和检查后正确及时的观察是完成此项检查的重要保障,改善服务方式与工作方法,利用合理的儿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方式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提升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为后续所有工作的合理落实与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徐瑞芬[5](2019)在《SBAR沟通模式在门诊眼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护患沟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门诊眼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干预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按照S(现状)、B(背景)、A(评估)、R(建议)流程与患者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及离院前对护患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检查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患沟通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护患沟通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冯思嘉,胡丹,邓雪莲,王兮[6](2019)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于我院中接受门诊治疗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120例,依照病人门诊顺序分为两组,根据治疗方案分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观察组(n=60),与散瞳眼底境检查的对照组(n=60),对比两组检查准确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分别97%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效果要好于散瞳眼底检查,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帮助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9期)
热依兰·阿不力米提,古丽努尔·买买提,买尔哈巴·米吉提[7](2019)在《探讨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份至年201812月份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眼底照相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显着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眼底荧光造影剂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8期)
常欣,谢娟,侯佳,侯军军[8](2019)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物质被某种波长的光照射后会激发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应用此原理将荧光素钠经静脉注入人体并随全身血液循环到达眼底,应用特殊的眼底照相机激发其产生荧光,并拍摄记录其在视网膜血管动态循环情况。由于荧光素钠分子不能通过正常视网膜血管内(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朱华丽,龚静,徐哲,胥婷婷[9](2019)在《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诊断藏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较眼底照相(FP)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藏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170眼)通过检眼镜初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的DR分期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5例(170眼)藏族DR患者通过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NPDR者50眼(29. 4%),中度NPDR者52眼(30. 6%),重度NPDR者60眼(35. 3%),PDR者8眼(4. 7%)。而通过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35眼(20. 6%),中度NPDR者66眼(38. 8%),重度NPDR者53眼(31. 2%),PDR者16眼(9. 4%)。眼底照相与FFA两种检查方法判断DR临床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 733,P<0. 01),一致率为81. 2%。结论在藏族患者DR的诊断中,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对DR的分期诊断一致率较好,但眼底照相可能出现DR分期诊断的偏差,FFA检查在诊断及分期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胡贵球[10](2019)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在诊断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在诊断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经检查未发现裂孔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层照相。结果有8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以后极部为主,周边伴有斑驳样荧光和多灶型针尖样荧光,后期其渗漏程度明显增强。4例患者出现多灶性强荧光渗漏,经OCT检查后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结构遭受破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针对患者以上病症问题实施准确治疗和抗炎措施后恢复。结论在诊断和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疾病中,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的效果显着,能确保诊断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荧光眼底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16眼) CSC患者采用FFA结合OCT检查,观察FFA显示荧光素渗漏的的形态和OCT显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脱离的程度及形态。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16眼中,FFA荧光素渗漏表现为"墨渍"状10眼,表现为"蘑菇云"状5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窗样缺损状高荧光1眼,呈多灶性。OCT检查结果显示,单纯神经上皮脱离11眼,神经上皮脱离伴色素上皮脱离4眼,多发性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浅脱离1眼。结论利用OCT结合FFA检查能达到更加直观并准确的对CSC病变程度进行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眼底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代丽华,王丽,孔德玲,张洪丽.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2].白谦,宋秀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9
[3].张廷.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张怡琳,孙晓蕾,王燕,王颖,王金艳.儿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5].徐瑞芬.SBAR沟通模式在门诊眼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6].冯思嘉,胡丹,邓雪莲,王兮.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热依兰·阿不力米提,古丽努尔·买买提,买尔哈巴·米吉提.探讨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名医.2019
[8].常欣,谢娟,侯佳,侯军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9].朱华丽,龚静,徐哲,胥婷婷.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诊断藏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19
[10].胡贵球.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照相在诊断治疗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