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流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部分流泵,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性能预测
部分流泵论文文献综述
杨从新,张静,王庆方[1](2012)在《部分流泵间接优化设计和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部分流泵扬程与其关键参数的表达式,基于泵扬程和效率之间关系的间接优化思想,以筛选出的部分流泵的主要几何参数和动力参数为变量,结合遗传优化算法,建立部分流泵的优化设计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对部分流泵进行优化.由部分流泵的基本方程,推导出滑移条件下其性能参数和几何参数的函数关系式,并对优化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验证,从而实现对此优化模型的进一步改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静[2](2011)在《部分流泵优化设计及其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高速部分流泵的性能试验研究方面,因在低比转速下的性能优势,现已逐渐应用于民用工业、消防领域。关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也逐渐从高转速转移到常规转速。该类型泵的水力设计,长期以来都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即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依据经验公式,确定泵的几何参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利用CFD技术对部分流泵进行了内部流场模拟,并对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然而上述探讨都属于常规设计范畴,在部分流泵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现代优化方法进行设计。本文将以常转速单级部分流泵为例,基于遗传算法,借助Matlab软件,对此部分流泵进行间接优化设计,并对常规设计和优化设计两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目的在于对比、检验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建立部分流泵扬程与其关键参数的表达式,基于泵扬程和效率之间关系的间接优化思想,以筛选出的部分流泵的主要几何参数和动力参数为变量,结合遗传优化算法,建立了部分流泵的优化设计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对部分流泵进行了优化。2.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和泵进、出口定常条件,对常规方法设计的和本文的优化方法设计的部分流泵进行CFD计算和性能预测。流场模拟和性能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法设计的部分流泵,其效率平均提高了6.1%,效率明显提高,性能显着改善;泵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更加均匀,泵的增压效果比较突出。3.从部分流泵内流理论的本质入手,依据泵的基本方程,推导了部分流泵的性能参数与其主要的几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探讨了部分流泵在稳态情况下的流动特征,为其进一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1-04-19)
王庆方[3](2011)在《部分流泵水动力学及转子部件临界转速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泵转子正朝着大功率、高转速的方向发展。开式叶轮泵主要应用于高速泵领域,高速泵在运行的过程中必然要跨越一阶甚至是二、叁阶的临界转速,其转子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受临界转速的影响更加明显,为了保证开式叶轮泵转子的平稳运转,避免其在接近其临界转速时产生共振而影响泵的寿命,设计时需要准确计算其在工作状态下的临界转速即湿态下的临界转速。计算转子部件的临界转速常用的办法是有限元法和传递矩阵法,文中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本文以一台部分流泵为研究模型,建立整体流道模型,应用CFD技术进行叁维流场数值模拟,预测了部分流泵的性能曲线,获得了叶轮、蜗壳等部件的速度、压力分布,观察到泵的内部流动情况,为后期的临界转速计算奠定基础;对于浸液转子来说,流固耦合作用对临界转速的影响显而易见,文中通过建立部分流泵转子部件实体模型,对转子部件进行了静力及模态分析,探讨研究了流固耦合作用对临界转速的影响;文中还对比了邓克莱法与有限元法计算转子部件在刚性支承下一阶临界转速的数值,之后利用实体+弹簧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讨论了悬臂长度、叶轮个数、支承刚度对转子固有频率的影响,并计算了转子部件湿态下的临界转速。计算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值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确地揭示部分流泵内部的流动状态这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可靠的。2)流固耦合作用增大了转子的临界转速,且随着转速的升高变化均匀。3)影响临界转速因素中支承刚度作用明显,准确地简化支承,合理地确定支承的刚度和阻尼矩阵是准确计算临界转速的前提。4)转子在湿态下受到流固耦合作用,相对于干态,其临界转速有很大差别。开式叶轮泵转子部件在湿态下的临界转速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多种理论的结合,包括传统转子动力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及密封动力学的知识,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的计算结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部分流泵转子的结构校核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1-04-19)
刘在伦,龙慧斌,徐翠[4](2010)在《部分流泵的全叁维湍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Fluent软件,选择标准κ-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对单级部分流泵在设计工况方面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涡壳内流体的流动,指出径向直叶片叶轮进口的冲击损失很大,隔舌前后是能量损失、产生噪声与振动的主要区域,隔舌对泵性能影响较大,蜗壳内存在两个反向的旋涡,蜗壳内的流体在主流和二次流的共同影响下沿着流道向前推进。最后,对泵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杨从新,梁杰,常素玲[5](2009)在《部分流泵的叁维流场数值模拟及叶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技术,基于N-S方程,应用标准κ-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对单级部分流泵在设计工况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为了验证不同的叶片进出口安放角并与螺旋形蜗壳搭配对切线泵性能的影响,设计3个不同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了叶轮流道内的压力场、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并预测出其性能曲线。结果表明,部分流泵的叶轮叶片进、出口具有合适安放角,可以减小性能曲线的陡降度,提高扬程,并使效率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09年05期)
曾宪湘[6](2009)在《部分流泵内部流场模拟及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的部分流泵主要作为液体燃料泵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由于在低比转速下的性能优势,逐渐应用于民用工业。关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特高转速下性能试验方面,而随着部分流泵逐渐用于民用工业、消防领域,转速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性能的系统研究就很少见公开的报道。由于部分流泵的叶轮和蜗壳在结构上与普通离心泵有着很大差别,内部流动则相对复杂。目前设计用的各参数主要依靠经验取值,而用CFD技术研究部分流泵报道甚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研究的部分流泵其内部流场、性能预测以及结构优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对部分流泵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性能预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以外特性预测的正确性和蜗壳壁面静压分布测量结果为判断依据对不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内部流场流动特性。其次,以所研究的部分流泵具有扬程曲线平坦并兼顾效率为目的,用两种方法对部分流泵进行了研究。1.对部分流泵同一叶轮与不同形式的蜗壳进行搭配,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出外特性,从而提出部分流泵结构设计的建设性意见;2.通过能量损失理论方程的建立、方程的求解,对部分流泵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计算确定各部件参数的最佳组合来满足部分流泵外性能的要求。最后,通过内部流场、外特性的分析,寻找对部分流泵外特性影响的重要参数指标,并为民用工业,消防领域的部分流泵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部分流泵的设计、结构优化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9-04-20)
金忠升[7](2007)在《部分流泵性能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流泵也称切线泵,适于输送小流量高扬程流体的场合。与普通的离心泵相比,其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平坦,在流量变化时保持比较稳定的出口压力,解决了普通离心泵小流量下的超压问题。迄今为止,部分流泵的理论体系仍然不十分完善,受水力设计方法的限制其应用范围也十分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中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以及石油、化工等工业新项目的选型和旧机组的扩容,均需要扩大了性能范围的大流量、高扬程部分流泵。同时,在消防供水领域既需大流量,又要变流稳压特性,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开发大流量变流恒压泵十分必要。本文从现有的文献、数据和其它研究结果等各个方面对部分流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根据部分流泵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对部分流泵的范围进行了拓展的试验研究,研制了大流量高扬程部分流泵以及低转速多级部分流泵,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实际运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大流量、高扬程的部分流泵:(1)喉部流速系数的选取应低于0.6:(2)选取叶轮叶片数Z=8时,应选用截面为矩形的螺旋型蜗壳比较适宜;(3)采用截面为矩形的螺旋型蜗壳对提高效率不十分明显,但可以明显提高关死点的扬程,使得性能曲线趋于平坦。2对于多级部分流泵:(1)部分流多级泵扬程系数的取值应比单级部分流泵的取值偏低一些;(2)部分流多级泵导叶总的喉部面积应是单级部分流泵喉部面积的两倍。(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3-25)
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8](2005)在《部分流泵整机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设计工况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部分流泵进行了整机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叶轮、蜗壳内的非定常流动规律。计算表明,部分流泵内流的非定常特性极其强烈,只有采用非定常计算方法才能反映其内流的实质。本文的计算为进一步研究部分流泵的内流现象、提高效率、减少水利损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9](2005)在《部分流泵蜗壳壁面静压及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设计工况下对部分流泵蜗壳壁面静压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详细研究了部分流泵的外特性。结果表明, 部分流泵内流非定常特性强烈,非定常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其内流的实质,并且可以准确预测外特性;其瞬时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蜗壳与叶轮的相互作用。本文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部分流泵内流现象、提高效率、减少水利损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10](2005)在《部分流泵非定常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工况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部分流泵进行了整机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分析了叶轮、蜗壳内典型的非定常流动规律.计算表明:部分流泵内流的非定常特性明显,蜗壳喉部尤为剧烈;瞬时扬程的变化是由于叶轮与蜗壳喉部强烈的非定常流动特性所决定的,只有采用非定常计算方法才能反映其内流的实质.该计算为进一步研究部分流泵的内流现象、提高效率、减少水力损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部分流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高速部分流泵的性能试验研究方面,因在低比转速下的性能优势,现已逐渐应用于民用工业、消防领域。关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也逐渐从高转速转移到常规转速。该类型泵的水力设计,长期以来都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即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依据经验公式,确定泵的几何参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利用CFD技术对部分流泵进行了内部流场模拟,并对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然而上述探讨都属于常规设计范畴,在部分流泵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现代优化方法进行设计。本文将以常转速单级部分流泵为例,基于遗传算法,借助Matlab软件,对此部分流泵进行间接优化设计,并对常规设计和优化设计两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目的在于对比、检验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建立部分流泵扬程与其关键参数的表达式,基于泵扬程和效率之间关系的间接优化思想,以筛选出的部分流泵的主要几何参数和动力参数为变量,结合遗传优化算法,建立了部分流泵的优化设计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对部分流泵进行了优化。2.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和泵进、出口定常条件,对常规方法设计的和本文的优化方法设计的部分流泵进行CFD计算和性能预测。流场模拟和性能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法设计的部分流泵,其效率平均提高了6.1%,效率明显提高,性能显着改善;泵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更加均匀,泵的增压效果比较突出。3.从部分流泵内流理论的本质入手,依据泵的基本方程,推导了部分流泵的性能参数与其主要的几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探讨了部分流泵在稳态情况下的流动特征,为其进一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流泵论文参考文献
[1].杨从新,张静,王庆方.部分流泵间接优化设计和理论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2
[2].张静.部分流泵优化设计及其数值计算[D].兰州理工大学.2011
[3].王庆方.部分流泵水动力学及转子部件临界转速的计算与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
[4].刘在伦,龙慧斌,徐翠.部分流泵的全叁维湍流数值模拟[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杨从新,梁杰,常素玲.部分流泵的叁维流场数值模拟及叶片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9
[6].曾宪湘.部分流泵内部流场模拟及结构优化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09
[7].金忠升.部分流泵性能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8].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部分流泵整机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9].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部分流泵蜗壳壁面静压及外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10].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部分流泵非定常流动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