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程响应论文-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

时程响应论文-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程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大型冷却塔,脉动风压,时程响应,动力特性

时程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1](2019)在《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时程响应及动力抗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风洞实验测试和人工生成的方法分别获取某电厂220 m高超大型冷却塔达文波特风压时程数据,并基于国内规范和特征值屈曲建立了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风荷载动力抗风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生成风压时程结构响应大于风洞实验实测风压响应,人工生成风压时程作用下整体位移和所提取单元各层壳应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总体应力状态远低于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在动力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塔体喉部,应力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塔体下部;基于特征值屈曲建立的结构模型整体变形大于国内规范建立模型变形值。研究成果可为超大型冷却塔表面风荷载取值和相关技术规范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赵继,林放[2](2019)在《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隧道叁维地震时程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徐州一穿越软硬地层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和分析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 GTS/NX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叁维有限元"地层-结构"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把地震运动视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将地下结构物和周围土体介质视为共同受力变形的整体,通过直接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分析了结构的径向变形和结构动力力学特性。基于场地条件下的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在设防地震下最大径向变形率为0.122%,小于1/250;罕遇地震下,最大径向变形率为0.231%,小于0.6%,满足结构变形要求;结构断面最大弯矩值为121.6kN·m,结构轴向内力最大值为583kN/m,满足断面配筋承载能力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内力和变形较大处都发生在土体刚度变化较大处,盾构环的下半部呈现区间最大受拉状态;应在土层性质急剧变化处设置变形缝。(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3](2018)在《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时程响应及动力抗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风洞实验测试和人工生成的方法分别获取某电厂220m高超大型冷却塔达文波特风压时程数据,并基于国内规范和特征值屈曲建立了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风荷载动力抗风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生成风压时程结构响应大于风洞实验实测风压响应,人工生成风压时程作用下整体位移和所提取单元各层壳应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总体应力状态远低于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在动力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塔体喉部,应力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塔体下部;基于特征值屈曲建立的结构模型整体变形大于国内规范建立模型变形值。研究成果可为超大型冷却塔表面风荷载取值和相关技术规范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8-10-13)

刘喆[4](2018)在《地下车站结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对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某两层两跨地下车站结构的叁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地下车站结构在叁种地震波激励下的位移和内力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中柱的地震响应比其它位置大,是整体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有必要对其加强抗震设计。(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靳海芬,张洛,刘丰宁,何政[5](2017)在《超高层框架-核心筒施工阶段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与领先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结构的施工周期较长,在此期间部分混凝土材料强度未发展完全,且由于核心筒领先外框架施工,未能形成完整的抗侧力体系。若在施工阶段遭遇地震作用,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对施工阶段的超高层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本文以超高层"核心筒先行,外框同步跟随"的施工理论为基础,结合一座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建立主要施工阶段模型和某危险工况下核心筒不同领先层数模型,并对其进行振动特性及地震时程响应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过程的推进,结构响应逐渐增大。各施工阶段下超高层结构的薄弱位置均为核心筒领先处,其层间位移角均在此处发生突变。在施工至较危险阶段时,领先层数超过21层,结构层间位移角超过限值,因此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控制核心筒的领先层数。(本文来源于《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7-10-20)

巩文龙,刘文波,胡皞,常军[6](2017)在《基于时程响应QPSO算法识别结构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将结构损伤的物理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识别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优化问题,利用结构时程响应的唯一性,通过预测结构模型与实际损伤结构构建目标函数,采用QPSO算法全局优化定位定量进行结构损伤识别,最后通过六层框架的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7年02期)

郑桐,刘红帅,袁晓铭,齐文浩,涂杰文[7](2017)在《基于动力离心试验的锚拉桩加固滑坡时程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程响应是发展锚索抗滑桩抗震技术和改进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平台,设计完成了50g离心加速度条件下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体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了4种不同强度的Taft地震波,利用布设在不同位置的微型传感器,记录了桩身和滑坡体的动态时程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桩身和滑坡体不同位置的时程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锚索抗滑桩和坡体的时程响应均受输入地震动控制,其动态变化形式与输入地震动基本一致;峰值加速度在基岩内部变化不大,在坡体内部从外向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高程的PGA放大系数呈现高程效应,坡面存在浅表动力效应;坡体内部PGA放大系数总体上随输入地震动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基岩面附近放大效应不明显;锚索的加设有效降低了坡体内部中心位置的加速度放大效应。研究成果可为开发科学合理的锚索抗滑桩抗震设计方法和验证数值模拟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孔鹏[8](2017)在《洋流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时程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的交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方式可以供我们选择,比如汽车、轮船、飞机、铁道等,然而面对汪洋大海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只能通过轮船和飞机出行。现在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那就是水中悬浮隧道。这种交通方式并不单单局限于水面还是水下,其力学特点是结合了自身的重力,水的浮力以及锚固体的拉力,叁者同时作用以保证水中悬浮隧道自身的稳定。这种新型的交通结构有褚多的有点,比如它可以更灵活的布置在一些海峡水道中,经济性以及便捷效益更明显突出,建造费用也比以往的交通方式有明显的改善。正式这种潜在的巨大的工程效益价值,才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水中悬浮隧道的各种特性,以至于水中悬浮隧道成为了当今隧道专业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水中悬浮隧道主要展开一下几点研究工作:1.简单概述悬浮隧道在水中的工作环境,并概括介绍国内外对水中悬浮隧道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水中悬浮隧道的力学响应研究进展情况;2.介绍一下水中悬浮隧道与流体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分析流固耦合的原理,以及流固耦合的求解方法;以及介绍大结构物在水中波浪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并给出基本的模拟思路;3.讨论悬浮隧道的涡激效应产生的原理,分析涡激效应对悬浮隧道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作用的悬浮隧道上的主要的流体力,并给出响应的解决思路;4.利用Ansys中的workbench模拟悬浮隧道的各种工况信息,分析在悬浮隧道上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在水流力作用下悬浮隧道管段应力应变最大部位以及最先产生部位;5.根据Fluent模拟分析悬浮隧道的涡激效应,求出流体力对悬浮隧道的作用,并给出阻力及升力主要的两种形式的力的变化情况,根据流场流体变化分析在不同深度以及流速下涡激场的不同;6.根据模拟结果,综合之前的理论研究,最终得到水中悬浮隧道在流场中的应力应变变化关系以及流体荷载对悬浮隧道的作用,并得到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机制,以及悬浮隧道周围的涡激效应的产生以及泯灭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苏志钢,王飞,王旭明,汪长智,朱彬荣[9](2016)在《基于OpenSEES的鼓形输电塔地震时程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输电线路中常见的鼓形输电塔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源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输电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时综合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分别对不同塔高的四个输电塔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塔高的增大,鼓形输电塔的自振周期增大,同时塔顶处的最大位移也增大。分别对采用不同阻尼比的叁个模型进行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阻尼比的增大,塔顶处的位移时程响应波形不变,而位移幅值减小。(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智慧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9-23)

张百永[10](2016)在《多孔钢波纹板拱桥地震时程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泗许高速公路钢波纹板拱桥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FEA建立了该桥的实际波纹形状有限元实体模型,根据现有的抗震分析理论,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考虑顺桥向、横桥向、叁向迭加叁种方向地震波,分析了该桥的地震响应性能。结果表明:研究同一个拱的拱脚处地震响应(位移、应力)最大,对于不同的拱跨,靠近两侧桥台处边跨更容易发生破坏;在叁种方向地震波作用下,顺桥向和竖桥向位移较为明显,设计中应给予重点考虑。(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6年04期)

时程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徐州一穿越软硬地层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和分析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 GTS/NX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叁维有限元"地层-结构"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把地震运动视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将地下结构物和周围土体介质视为共同受力变形的整体,通过直接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分析了结构的径向变形和结构动力力学特性。基于场地条件下的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在设防地震下最大径向变形率为0.122%,小于1/250;罕遇地震下,最大径向变形率为0.231%,小于0.6%,满足结构变形要求;结构断面最大弯矩值为121.6kN·m,结构轴向内力最大值为583kN/m,满足断面配筋承载能力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内力和变形较大处都发生在土体刚度变化较大处,盾构环的下半部呈现区间最大受拉状态;应在土层性质急剧变化处设置变形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程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时程响应及动力抗风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9

[2].赵继,林放.穿越软硬地层的盾构区间隧道叁维地震时程响应分析[J].公路.2019

[3].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时程响应及动力抗风性能分析[C].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8

[4].刘喆.地下车站结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8

[5].靳海芬,张洛,刘丰宁,何政.超高层框架-核心筒施工阶段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与领先层数研究[C].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7

[6].巩文龙,刘文波,胡皞,常军.基于时程响应QPSO算法识别结构损伤的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7

[7].郑桐,刘红帅,袁晓铭,齐文浩,涂杰文.基于动力离心试验的锚拉桩加固滑坡时程响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

[8].孔鹏.洋流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时程响应[D].重庆交通大学.2017

[9].苏志钢,王飞,王旭明,汪长智,朱彬荣.基于OpenSEES的鼓形输电塔地震时程响应分析[C].第二届全国智慧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10].张百永.多孔钢波纹板拱桥地震时程响应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

标签:;  ;  ;  ;  

时程响应论文-贾明明,李志平,吕大刚,侯宪安,郎路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