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农行现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1](2020)在《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建筑领域,工程担保一直是工程建设管理中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凸显的问题很多,工程担保费用收取不统一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担保人没有成熟的收费参考模型,对公司的综合表现调查不够,导致担保人不能获得有效的风险准备。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后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排序法、市场调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建立了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的内容如下:(1)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大量的工程担保制度的文献阅读和专家建议,对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建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问卷的统计性分析证明了指标的可靠性和问卷效度的良好性,以此建立了包括财务能力、工程项目情况、项目风险水平、诚信状况、履约能力五个方面共计23个指标的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2)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与分析,根据评价指标模糊且难以量化的特点,最终选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专家排序法作为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评价研究的方法。根据建筑市场大数据的调查为评价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选择了专家排序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最后的评价得分。(3)模型应用选择C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公司最终得分为86.04分,等级为B级,说明公司的综合表现水平良好,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符合,可以证明模型的可靠性,能够作为担保机构提供履约担保费用收取的参考依据。本文构建的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担保机构在对履约担保费用定价过程中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参考模型,降低产品定价的风险,同时能够了解承包公司的综合表现,有助于承包商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
姜良佼[2](2019)在《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征程中,中国农业银行的存在具有高度的支撑作用。而政府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实施有效且全面性的监管,无疑能够降低银行金融业务风险,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量,以及经营网点分布较广,其监管实施的分散性,也给目前政府(银保监局、人民银行)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性与难点。因此,政府因地适宜的采取有效的监管法规、制度、规范等手段,是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营安全的主要途径。本次研究以本人所在的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深入分析政府(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对T市中国农业银行监管的现状,以及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监管经验,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保证政府监管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水平的提升。本次研究以T市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案例调查对象,明确政府对国有银行监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以及国家目前出台的一些政策,如何运用到现行监管方法中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现有政府监管方法缺乏时效性,提高政府政令的实施,应从基础做起,如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学习,深刻领悟文件报告的精神,从有形的文件报告中,获取无形的政策信息,将国家的政令牢记于心,以己树之,再行政策的推进,真正实现政府监管方法的时效性跟进,全面推进金融政策信息的整合,以此来提高政府协调监管能力。第二,现有政府监管主观能动性差,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国家政令措施,对现有农行运行情况深入调查,将发现的问题集中汇报反馈,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再行解决之策,政府监管过程中的行政指令不应指停留在上指下派的这种传统方式,而是应由基层人员切实的在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或将可能发生的问题上报,真实的反馈监管中需要政府完善的内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达成创新改革监管方法的目标,将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概率降低,真正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价值。第三,现有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不足,部分内容存在重复。那么,优化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健全性,也成为政府监管途径拓展的重要内容。从优化管理、优化服务着手,全面落实基层央行管理与服务职责,推动依法行政监管,避免重复法条的出现,导致职能部门的交叉冲突。各方人员应该加强协调监管,对现行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重复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对不能解决的内容通过上报国务院解决。第四,执法功能性发挥作用不强,需通过加强法规建设,提升政府监管监督的法律效力。第五,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将非现场与现场监管有机结合,使现行的检查方法能够达到政府监管的即定目标。第六,强化政府实行监管统一化构建,进一步推动实现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创新改革,真正实现政府监管的职能作用发挥。
胡若楠[3](2019)在《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中国烟草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新的经济环境迫使烟草行业深挖内功,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成为各级国有企业的重点改革任务。在此背景下,作为地处SX省的YX烟草专卖局(公司),要适应新时代烟草业发展的新挑战,改革内部绩效考核。本文以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为研究对象,设计出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案,以期为SX乃至全国的烟草公司业绩效考核提供参考借鉴。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其次梳理和回顾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考核的意义、作用、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比较了四种绩效考核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梳理了近年来绩效考核应用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支撑。然后以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摸清了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设计了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包括设计思路、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及组织机构、考核指标体系等具体内容,并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评价。最后,针对方案落实情况提出了培训宣传、信息管理、文化建设、反馈沟通四方面的保障措施,并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指出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张庆林[4](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得到空前发展,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在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虽然各农村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但所涉及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概念较为笼统,在借鉴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规范化运作起步较晚,内控管理较为薄弱,在科学的管理经验及合理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科学的薪酬体系的缺乏,导致了人才外流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在薪酬制度上进行积极的尝试,但在最为重要的收入分配方案的设计上,体现出我国农商银行对现代薪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认知不够,不符合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规律,最终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农商银行长期以来使用类似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时期起到了提振员工士气,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但该考核体系仅仅停留在财务层面的指标,被考核者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形成短期行为,缺乏驱动因素,不利于银行长远发展。纵观国外银行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案例,平衡计分卡作为新的绩效考核理念,可以弥补传统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平衡记分卡作为当前主流绩效评价工具,将客户、内部控制、员工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促使高管层在财务、客户、内部控制、员工四个维度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银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对业绩进行跟踪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总行整体战略规划实施,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银行存在的绩效评价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C农商银行工作实际,提出了适合C农商银行的平衡计分卡理论绩效考核体系。论文首先指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引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主要阐述平衡计分卡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分析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对比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从银行的基本情况到它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描述分析银行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方案并提出实施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本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对中国特色的银行绩效考核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国内商业银行改变经营发展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保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起到指导意义。
朱林飞[5](2015)在《平衡计分卡在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从1990年以来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我国大踏步的迈入WTO的怀抱,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也是日新月异。整个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变化非常令人惊讶,在这样的整体趋势发展下,大型的外国资本银行与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情况越发激烈与明显,从原先的暗战改变为直接的正面交锋,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而言,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危急险恶的状况。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国内商业银行在战略层面都表达出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标容易制定,口号容易喊起,现实的工作中战略层面的执行情况确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财务指标绩效考核方法仍然是存在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执行层面,这一落伍老套的做法使得制定的战略没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内银行的非财务因素还不能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衡量,此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形势,正像经济学中所提到的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将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毫无疑问此种作为已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战略层面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基于以上,迫切希望改革能够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领域有所作为,而改革所产生的更为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将会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在于能够动态的对战略方案进行调整,当环境发生变化,它也能相应的做出及时的调整,商业银行的全面经营状况能够得到合理与充分的评价,从而在战略管理层面为商业银行带来突破。平衡计分卡的引入与运用对商业银行长期目标的实现,战略层面的发展将会有非常积极与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平衡计分卡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相关概念与内容,构建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使用的平衡计分卡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到农业银行WJ分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全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总论,讨论选题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平衡计分卡和业绩评价相关理论概述,分别阐述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内容及优势,绩效评价的内涵、要素及理论基础,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介绍农业银行WJ分行的基本情况,并对该行绩效评价指标设定、方法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农行WJ分行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该章节分别介绍了农业银行WJ分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评价方法的选择、具体应用步骤及适用条件。第五章农行WJ分行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成功构建的基础上,根据农行WJ分行的具体实际、战略目标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目标值,对应用结果进行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理论、应用结果做一总结,得出主要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期待取得更有效的研究成果。
邢华彬[6](2014)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也是金融安全的真谛所在。鉴于金融体系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成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与治理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它们不进行结构和机制创新,将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进而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和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产权与治理结构创新,从根本上促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论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遗留和产生的问题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批判、借鉴西方产权与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的国有股与非国有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综合绩效评估标准,分析了产权与治理结构现存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在研究过程中,论文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法、归纳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论文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为研究对象,指出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必须保证国家绝对控股,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关键不是国家应不应放弃绝对控股地位,而是如何确定国家绝对控股前提下的国有股最佳控股方式和比重,通过这种方式和比重既能保证国家控制金融命脉,又能充分调动非国有股东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协同效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比较分析四种国有股产权持有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应组建专门的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来代表国家行使绝对控股权(赋予其管资本权、管人权、管事权,落实国有股东权利),并采用“财政部--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商业银行”的三层管理模式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提出国有股比重应不低于51%,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控制力和影响力。论文以国有商业银行引进非国有股所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非国有股有其客观必要性,通过引进非国有股可以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监管水平的提高,但引进非国有股所产生的金融安全问题和战略投资者蜕变为财务投资者问题也不容忽视。引进非国有股所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资本的逐利本性,主要原因在于引资对象的偏失,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进合格的非国有股东,并施以有效管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对中国银行的战略引资行为进行案例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非国有股东的引进类型、选择标准以及引进方式,提出了引进非国有股的配套措施。论文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存问题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出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存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和措施:第一,设计了以类别表决制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决策机制,该机制采取累积投票制来选举国有商业银行决策主体,以保证非控股股东获得一定比例的决策层席位,使其有机会和途径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对于特定情形下国有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性决策采用类别表决法和“董事会--决策监督委员会--监事会”三级决议异议处理方法,以提高国有商银行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效率。第二,设计了以差异化薪酬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该机制以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为指导,在对银行高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考核标准和薪酬激励手段,以提高激励机制的公平合理性。第三,设计了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监控机制,该机制在重新界定内部治理权利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控机制,以保障所有者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进而防范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论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标准为研究对象,指出现有的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标准不能客观的反映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绩效水平,因而有必要设计一套涵盖宏观绩效、中观绩效和微观绩效三个层次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吸收、借鉴国内外主要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综合绩效评估标准,该标准突出了宏观绩效考核和中观绩效考核,以全面的反映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真实绩效水平。
罗保琦[7](2014)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银行业以其显着的高利润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的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极为激烈的竞争形势。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者日益增多,一方面外资银行携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进驻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城商行在数量和规模上也日益增多和扩大,发展十分迅猛;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金融改革的深化推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互联网金融更加积极地抢滩市场,银行业市场竞争自由度加大;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10年7月全部完成股改上市之后,银行业的总体经营水平逐渐提高,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下,信息公开披露的上市银行的经营效益得到股东的广泛关注。这些行业变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既是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我国的系统性重要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制定经营战略和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引和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伴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增多、金融业务愈加丰富、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复杂,金融市场的风险向多样化、隐蔽化发展。在经历动荡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监管更加重视。在这种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是银行应对监管的需要,更是其自身谋求稳健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将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以考评推动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设和健全,是银行管理需要重视的关键所在。本文致力于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上述问题,通过引入新型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法,以经济增加值EVA来评价现代市场环境下应当将为股东创造财富作为发展目标的银行的综合经营绩效,满足了市场化发展条件下对银行绩效评价的科学性要求。通过对EVA的层层分解,将这一高度概括性的指标拆分到各个具体的业务领域,找到EVA的驱动因素,通过这些单项指标分析各项具体经营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全面风险管理对银行绩效创造的重要贡献,引起银行管理者对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对于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从被动地应对监管转为主动地自觉管理有重要帮助。通过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紧密联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以往研究集中于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方法而对具体经营活动动因不够关注的不足,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更具有实用性。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合计包括七章: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在,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指出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二部分包括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两章内容。在回顾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足之处,指导研究的方向。之后介绍了商业银行经营理论和其绩效评价理论,说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和三种重要绩效评价方法,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包括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的分析和指标体系的重构两章内容。第四章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现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情况做出整理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两大重要问题:依靠传统财务指标评价银行经营绩效不适应市场条件下为股东创富的企业发展要求;只对信用风险管理关注而对囊括其他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第五章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经济增加值法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构。鉴于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因此本文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归纳思路,先对一般企业基于EVA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阐述,再引申到国有商业银行,最终构建了以EVA和权益EVA率为结果层面的综合指标,其下包括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偿付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10多项原因层次的单项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针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运用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检验新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并得出四家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结果和各自的发展状况,对银行经营管理的改进起到良好的发现作用。第五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深入说明了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有:其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构所选取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银行业具体运用的创新。通过对一般企业基于EVA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以演绎推理方式说明该方法在银行业的运用,弥补了当前对如何利用EVA指导银行具体业务经营的研究不足,建立了以EVA为统领,在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偿付能力、发展能力的中间层级之下多项终极单项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银行管理的实用性很强。同时,EVA方法充分考虑股权资本成本、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保护股东权益,促进国有银行在资本市场条件下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其二,将全面风险管理合理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视角创新。以往的国有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评价不够健全,不符合现代银行业风险管理建设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与EVA创造的联系性,从而使银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其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积极性,这样对维护整个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研究中的关注幅度有限,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对非财务评价指标的考虑不够充足、在具体指标测算时由于获取相关数据受限而对精确性稍有影响。在研究时重点关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次重点限于精力而研究不足,这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空间。相信伴随着研究的逐步完善,该评价体系将得到更好的实际运用,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帮助。
马文亮[8](2013)在《中国农业银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革新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以及外部竞争等日趋激烈的压力,只有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形成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员工绩效考核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作为已经实现股权改革并成功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如何在地市级分行层面建立一套适应发展需求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正确体现员工价值,促进业务增长,提升和巩固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良好促进作用,使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分行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为分行和员工创造最大的效益,仍是一个领导岗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中国农业银行邢台分行当前的员工绩效考核方式出发,通过资料搜集、访谈调查、绩效分析等方法,剖析该行绩效考核工作现状,深入分析该行员工绩效考核表象及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法(MBO)以及360度考核法等考核方法与工具的思想理念,在完善现有考核方式、考核原则、思路、架构及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具有更加明确的职责划分及考核标准,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考核工作组织、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贯穿于考核工作前、中、后各个环节,本方案的运用将有助于更加合理的把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银行的日常管理,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业绩,从而提高银行分支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中国农业银行邢台1分行各项业务平稳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其它银行业机构员工绩效考核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并对提高和改进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傅丹[9](2012)在《农行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GDP多年来保持较高的增速,金融业迅猛发展,外资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崛起,使得我国银行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有序、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谋求更好地发展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共同的研究课题。伴随着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银行间成本、产品以及服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并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谁就能最终赢得竞争,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空间。如何更好的管理与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其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就成为商业银行谋取竞争优势,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这种认识,通过分析农行TD分行的员工绩效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建立新的基于BSC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员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使得农行TD分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周再清[10](2012)在《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自2004年以来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领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旨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建了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的改革步伐还没有跟上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如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依然存在,农户仍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政策性金融业务萎缩而且与商业性金融业务交叉竞争,农村保险严重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二元”金融结构特征明显,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与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并存。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体系经历了历史上的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到现行的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目前,三类农村金融机构都从战略层面上高调支持“三农”,如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充当支农主力,改制后的农业银行仍设立“三农”事业部,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等。但三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时缺乏共生动力,信息沟通不畅,支农尚未形成合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专门针对面向“三农”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协调是为了达到系统最佳效果而促使系统各部分机能处于合作与有序状态。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包括涉农银行业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租赁机构等,目前以银行业机构为主。面向“三农”的银行业机构包括各级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合作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性银行。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是指涉农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相互依存、面向“三农”、注重支农效果的良性循环过程。系统论、金融共生论、农村金融供求论和劳动分工论为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农”金融机构“协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效“支农”,各类金融机构的有机整合和协同有序能提高金融支农系统的整体效应。协调的内在动力是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协调的外部动力是优化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协调的手段是适当的金融监管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功能是事物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及效能。文中依据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观点,分析了“三农”金融机构系统的功能特征,并逐一考察了当前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现实功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由早期较为广泛的政策性支农功能缩减为开发性支农功能,盈利性导向明显;传统合作性金融机构承担支农重任,但合作性基本功能发挥不充分,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合作金融机构合作性功能发挥良好,但其市场份额极小;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参差不齐,难以确保“三农”资金净流入。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没有有机整合,尚未形成互补关系。为了综合评价“三农”金融机构的协调水平,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宏观方面,设立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以此判断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总的协调状况;中观方面,设置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农村存贷款比例、农村保险渗透率等指标,考察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微观方面,设置市场集中度、农户贷款比率、农企贷款比率、涉农贷款比率等定量指标,分别考察和分析每一子系统的市场集中度及相关涉农贷款比率,说明支农协调性状况。这些指标构建以后,按照银监会连续几年公布的农村金融《图集》的数据加工和分析,先比较直观地分析全国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的协调性状况,再具体测算各省“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了深入了解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程度,构建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度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2006-2010年期间各省(自治区)面向“三农”金融机构的协调度。聚类分析表明,协调发展程度分为四类,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处在中间的第二类,处于第一类和第三类、第四类的省份都较少,也证实了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度”也较高的结论。针对我国当前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协调的现状及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提出了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战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拓展“三农”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建立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二、完善农行现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农行现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担保制度的研究现状 |
1.3.2 工程担保费用收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小结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工程担保相关理论介绍 |
2.1 工程担保的种类与模式 |
2.1.1 工程担保的种类 |
2.1.2 工程担保的模式 |
2.2 担保费用收取判别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分析 |
2.3 工程担保费用收取判别标准不统一的危害 |
2.4 现行担保费用的收取机制 |
2.5 工程担保风险的相关介绍 |
2.5.1 工程担保风险的概念 |
2.5.2 工程担保风险的性质特征和组成 |
2.5.3 工程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 |
3.1 工程履约担保费用的影响因素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步骤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
3.3 指标体系的初选 |
3.3.1 一级指标 |
3.3.2 财务能力考核指标 |
3.3.3 工程项目情况考核指标 |
3.3.4 项目风险水平考核指标 |
3.3.5 诚信状况考核指标 |
3.3.6 履约能力考核指标 |
3.4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3.5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定 |
3.5.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3.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构造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4.2.1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
4.2.2 确定评语集 |
4.2.3 确定隶属度矩阵 |
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5 模糊运算 |
4.2.6 评价结果的确定 |
4.3 评价指标评分细则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案例分析 |
5.1 评价对象基础信息 |
5.2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 |
5.2.1 因素集 |
5.2.2 评语集 |
5.2.3 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评价结果 |
5.3.2 改进措施 |
5.4 评价模型对担保机构的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2)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政府监管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 |
2.1.2 国有商业银行 |
2.1.3 中国农业银行 |
2.1.4 政府监管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善治理论 |
2.2.2 责任政府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3章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 |
3.1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 |
3.1.1 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内容 |
3.1.2 政府监管方法 |
3.1.3 政府管理途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运行情况 |
3.1.4 风险监管预警情况分析 |
3.1.5 政府监管依据 |
3.1.6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监管政策文件梳理 |
3.2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调查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目标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调查结果 |
3.2.5 变量阐述 |
3.2.6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3.2.7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章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T市中国农业银行的政府监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缺乏时效性 |
4.1.2 主观能动性差 |
4.1.3 法律法规不完善 |
4.1.4 执法功能性发挥不强 |
4.1.5 风险监管体系匮乏 |
4.1.6 检查手段落后 |
4.2 原因分析 |
4.2.1 信息传递效率原因分析 |
4.2.2 运作环节原因分析 |
4.2.3 无创新性原因分析 |
4.2.4 组织结构原因分析 |
4.2.5 法律环境原因分析 |
4.2.6 制度原因分析 |
第5章 国内外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经验借鉴 |
5.1 国内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经验借鉴 |
5.1.1 金融简政放权 |
5.1.2 推广市场监管 |
5.1.3 监管创新 |
5.2 国外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经验借鉴 |
5.2.1 政府监管主导模式 |
5.2.2 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 |
5.2.3 国外政府监管制度的借鉴 |
5.2.4 强调内部信息披露的借鉴 |
第6章 优化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对策建议 |
6.1 提高政府监管的时效性 |
6.1.1 按照政策文件执行 |
6.1.2 完善监管制度 |
6.1.3 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
6.2 提高政府监管的主观动能动性 |
6.2.1 创新政府监管方法 |
6.2.2 改革政府监管途径 |
6.3 健全政府监管法律法规 |
6.3.1 健全法律环境 |
6.3.2 修订监管法律制度 |
6.4 完善政府执法机制 |
6.4.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6.4.2 优化内控监督 |
6.5 启动风险监管体系 |
6.5.1 完善政府监管规则体系建设 |
6.5.2 创新监管方式 |
6.5.3 强监管防风险 |
6.6 政府监管的统一化构建 |
6.6.1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 |
6.6.2 加强五位一体化监管布局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差异性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政府监管的影响变量问卷调查 |
致谢 |
(3)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基本思路及基本框架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论文的贡献 |
第2章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
2.1 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 |
2.1.1 绩效 |
2.1.2 绩效考核 |
2.2 绩效考核管理内容 |
2.2.1 绩效考核的作用 |
2.2.2 绩效考核管理目标 |
2.2.3 绩效考核管理流程 |
2.3 绩效考核管理工具方法综述 |
2.3.1 目标管理法(MBO) |
2.3.2 360°绩效考核法 |
2.3.3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2.3.4 平衡计分卡法(BSC) |
2.4 绩效考核管理应用文献综述 |
第3章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YX烟草专卖局(公司)概况 |
3.2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现状 |
3.2.1 部门绩效考核内容 |
3.2.2 部门绩效考核组织及流程 |
3.2.3 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
3.3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3.1 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3.2 部门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4章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
4.1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思路、目标与原则 |
4.1.1 设计思路 |
4.1.2 设计目标 |
4.1.3 设计原则 |
4.2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4.2.1 部门绩效考核周期 |
4.2.2 部门绩效考核机构设计 |
4.2.3 部门绩效考核方法 |
4.2.4 部门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
4.2.5 部门绩效考核的总体内容与指标设计 |
4.3 YX烟草专卖局(公司)机关各部门、各分公司年度个性化考核内容设计 |
4.3.1 财务管理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2 审计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3 企业管理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4 安全保卫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5 机关工会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6 纪检监察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7 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8 内管派驻办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9 人事劳资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0 信息中心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1 办公室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2 法规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3 整顿办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4 服务中心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5 现代烟草农业办公室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6 卷烟营销中心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7 专卖管理科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8 物流分公司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19 烟叶分公司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20 纯销县(区)分公司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3.21 烟叶县(区)分公司年度个性化业绩考核内容设计 |
4.4 YX烟草专卖局(公司)绩效考核的奖惩设计、结果应用与监督管理 |
4.4.1 绩效考核的奖惩设计 |
4.4.2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4.4.3 绩效考核的监督与管理 |
第5章 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培训宣传方面的保障措施 |
5.2 反馈沟通方面的保障措施 |
5.3 文化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
5.4 信息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绩效管理 |
2.1.2 绩效评价 |
2.1.3 平衡计分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绩效管理理论 |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2.3 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第三章 C农商银行现行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
3.1 C农商银行概况 |
3.1.1 C农商银行简介 |
3.1.2 C农商银行组织结构 |
3.1.3 C农商银行经营状况 |
3.1.4 C农商银行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介绍 |
3.2 C农商银行绩效管理调查分析 |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C农商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4.1 C农商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适用性分析 |
4.2 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基础 |
4.2.1 设计目的 |
4.2.2 设计原则 |
4.2.3 设计流程 |
4.3 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框架及内容 |
4.3.1 绘制战略地图 |
4.3.2 明确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 |
4.3.3 确定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 |
4.3.4 构建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体系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5.1 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组织领导 |
5.2 畅通员工沟通渠道,强化宣传引导 |
5.3 构建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平衡计分卡在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总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平衡计分卡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2.1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概述 |
2.1.1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
2.1.2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2.1.3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2.2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绩效评价的内涵 |
2.2.2 绩效评价的要素 |
2.2.3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3.1 农行WJ分行的基本情况 |
3.1.1 分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 |
3.1.2 分行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 |
3.2 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的问题分析 |
3.2.1 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2 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农行WJ分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
4.2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 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步骤 |
4.4 绩效评价体系的适用条件 |
第五章 农行WJ分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明确战略远景和战略目标 |
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5.3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一级指标所占权重的计算 |
5.3.2 二级指标所占权重的计算 |
5.3.3 三级指标所占权重的计算 |
5.4 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
5.5 应用的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研究 |
1.2.2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研究 |
1.2.3 关于产权与治理结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 |
1.2.4 关于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标准的研究 |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分析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
2.1.2 西方产权理论的批判与借鉴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
2.2.2 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批判与借鉴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原则性构想、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性构想 |
3.1.1 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界定 |
3.1.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性构想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成效及问题 |
3.2.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历程 |
3.2.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的初步成效 |
3.2.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遗留和产生的问题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现存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
3.3.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现存问题的成因 |
3.3.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现存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的国有股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
4.1.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的形式 |
4.1.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的地位 |
4.1.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的本质属性--公共权利 |
4.1.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以国有股为主体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借鉴 |
4.2.1 经济转型国家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例 |
4.2.2 发展中国家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以阿根廷为例 |
4.2.3 发达国家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以法国为例 |
4.2.4 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借鉴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股改革的目标设计与关键环节 |
4.3.1 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股改革的功能定位与目标设计 |
4.3.2 关键环节之一--构建一个真正的、人格化的国家股产权持有主体 |
4.3.3 关键环节之二--确保国家绝对控股国有商业银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的非国有股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非国有股的形式、地位及存在的必要性 |
5.1.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非国有股的形式 |
5.1.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非国有股的地位 |
5.1.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非国有股存在的必要性 |
第二节 非国有资本入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动机及效应分析 |
5.2.1 非国有资本入股国有商业银行的动机 |
5.2.2 非国有资本入股国有商业银行的效应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非国有股的案例分析及关键环节 |
5.3.1 中国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案例分析及反思 |
5.3.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非国有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设计 |
5.3.3 关键环节之一--选择合格的非国有股东 |
5.3.4 关键环节之二--完善引进非国有股的配套措施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设计及国际经验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设计 |
6.1.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动因 |
6.1.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 |
6.1.3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约束条件 |
6.1.4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设计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国际经验:德国与美国 |
6.2.1 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以德国为例 |
6.2.2 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以美国为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权利结构的重新界定 |
7.1.1 国有商业银行控制权的重新界定 |
7.1.2 国有商业银行决策权和经营权的重新界定 |
7.1.3 国有商业银行监督权的重新界定 |
第二节 以类别表决制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决策机制 |
7.2.1 以累积投票制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决策主体产生机制 |
7.2.2 国有商业银行决策主体的权限范围 |
7.2.3 以类别表决制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决策机制 |
第三节 以差异化薪酬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
7.3.1 国有商业银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7.3.2 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
7.3.3 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类别及其激励标准 |
7.3.4 以差异化薪酬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
7.3.5 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薪酬信息披露机制 |
第四节 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监控机制 |
7.4.1 国有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现实窘境 |
7.4.2 国有商业银行监督机制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必要性 |
7.4.3 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监控机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综合绩效评估标准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标准的六大关键问题 |
8.1.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
8.1.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的设计原则 |
8.1.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的主体及目的 |
8.1.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的要素构成 |
8.1.5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分值的测算方法 |
8.1.6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标准的适用范围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综合绩效评估标准 |
8.2.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宏观绩效评估定量指标体系 |
8.2.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中观绩效评估定量指标体系 |
8.2.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微观绩效评估定量指标体系 |
8.2.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的综合绩效评估标准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A |
附录 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预期贡献与不足 |
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3.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
3.1 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概述 |
3.1.1 商业银行的相关概念 |
3.1.2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
3.1.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
3.1.4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
3.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
3.2.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要素 |
3.2.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 |
4.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
4.1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有关制度规定 |
4.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
4.3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外部部门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
4.3.2 银行自身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3 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 |
5.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 |
5.1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5.2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的依据 |
5.2.1 重构的方法选择 |
5.2.2 重构的现实要求 |
5.3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的过程 |
5.3.1 一般企业基于EVA的绩效评价体系 |
5.3.2 重构的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3.3 重构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势 |
6.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与评价——基于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6.1 基于EVA的综合绩效评价 |
6.1.1 国有商业银行的EVA与权益EVA率计算 |
6.1.2 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绩效比较分析 |
6.2 基于EVA驱动因素的单项指标分析 |
6.2.1 盈利能力分析 |
6.2.2 风险管理能力分析 |
6.2.3 偿付能力分析 |
6.2.4 发展能力分析 |
7.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8)中国农业银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2.1 绩效考核的涵义 |
2.2 国内外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及相关理论 |
2.2.1 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及相关理论 |
2.2.2 国内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相关现状及理论 |
2.3 常见的几种绩效考核方法及对本文的参考意义 |
2.3.1 关键绩效指标法 |
2.3.2 平衡记分卡 |
2.3.3 目标管理法 |
2.3.4 360 度分析法 |
第3章 农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农行邢台分行基本概况 |
3.1.1 组织构架 |
3.1.2 员工构成 |
3.2 农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现状 |
3.2.1 绩效考核制度的演变 |
3.2.2 绩效考核现状 |
3.3 农行邢台分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农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完善措施 |
4.1 绩效考核方案的完善原则 |
4.2 绩效考核方案的完善思路 |
4.2.1 考核主体 |
4.2.2 考核对象 |
4.2.3 考核方法 |
4.2.4 考核周期 |
4.2.5 考核内容 |
4.3 绩效考核方案总体构架及流程完善 |
4.3.1 绩效考核总体构架 |
4.3.2 考核流程完善 |
4.4 不同岗位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 |
4.4.1 分行部门负责人考核指标要求及设计 |
4.4.2 分支机构负责人考核指标要求及设计 |
4.4.3 分行部门员工考核指标要求及设计 |
4.4.4 客户经理考核指标要求及设计 |
4.4.5 一线服务人员考核要求及设计 |
4.5 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农行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绩效管理的内涵 |
2.2 绩效管理的特点与功能 |
2.3 绩效管理方法 |
2.3.1 平衡计分卡 |
2.3.2 绩效管理其他方法 |
第3章 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现状 |
3.1 TD分行基本情况概述 |
3.2 TD分行组织结构 |
3.3 TD分行目前实施的员工绩效管理办法 |
3.4 关于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的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调查问卷分析 |
3.5 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TD分行基于BSC的员工绩效管理改进 |
4.1 TD分行战略目标分解 |
4.2 TD分行实施BSC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2.1 实施BSC的必要性分析 |
4.2.2 实施BSC的可行性分析 |
4.3 基于BSC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
4.3.1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原则及依据 |
4.3.2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3 TD分行BSC员工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4 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TD分行基于BSC的绩效考评结果应用 |
第5章 TD分行基于BSC的绩效管理实施建议 |
5.1 有效实施BSC绩效管理的障碍 |
5.2 建立基于BSC绩效管理的保障机制 |
5.2.1 制度保障机制 |
5.2.2 组织保障机制 |
5.2.3 技术保障机制 |
5.3 BSC绩效管理的推进策略 |
第6章 BSC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算例 |
6.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步骤 |
6.2 模糊综合评价法算例 |
6.2.1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过程 |
6.2.2 结果及其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三农” |
1.2.2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 |
1.2.3 协调发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相关研究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之处 |
第2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
2.1 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
2.1.1 系统论 |
2.1.2 金融共生论 |
2.1.3 农村金融供求论 |
2.1.4 劳动分工论 |
2.1.5 上述理论的适应性 |
2.2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机理 |
2.2.1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目标 |
2.2.2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动力 |
2.2.3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手段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分析 |
3.1 功能的内涵及金融功能观 |
3.1.1 功能 |
3.1.2 金融中介的功能 |
3.1.3 金融功能观 |
3.2 系统论下的功能观与“三农”金融机构系统的功能 |
3.2.1 系统的功能 |
3.2.2 系统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
3.2.3 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联系密切 |
3.2.4 农村金融机构系统的功能 |
3.3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发挥的功能 |
3.3.1 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
3.3.2 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的主要功能 |
3.3.3 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 |
3.3.4 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综合评价 |
4.1 “支农”协调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构建思路与原则 |
4.1.2 “支农”协调性指标体系 |
4.2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现实考察 |
4.2.1 宏观层面上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协调性 |
4.2.2 中观层面上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性 |
4.2.3 微观层面上不同类型机构的协调性 |
4.3 各省“三农”金融机构协调水平的评价 |
4.3.1 主成分分析 |
4.3.2 协调水平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程度的实证研究 |
5.1 协调度模型的构建及方法运用 |
5.1.1 协调度模型 |
5.1.2 子系统评价函数的确定 |
5.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
5.2.1 “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度指标体系 |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3 我国"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
5.3.1 实证分析过程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
6.1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典型 |
6.1.1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且分工明确 |
6.1.2 德国多层合作银行功能完备 |
6.1.3 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附于农协 |
6.2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机构协调的经验 |
6.2.1 印度绿色革命以来的金融扶持举措 |
6.2.2 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扶贫 |
6.3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启示 |
6.3.1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 |
6.3.2 财政提供配套支持农村金融政策 |
6.3.3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与“民”争利 |
6.3.4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名副其实 |
6.3.5 农村保险发展因地制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
7.1 优化“三农”金融生态环境 |
7.1.1 改善“三农”金融科技环境 |
7.1.2 完善“三农”信用环境 |
7.2 拓展“三农”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 |
7.2.1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有的支农功能 |
7.2.2 夯实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
7.2.3 加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
7.2.4 壮大保险机构服务“三农”的保障功能 |
7.3 建立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
7.3.1 成立省域“三农”金融协调中心 |
7.3.2 建立区域“三农”信息反馈机制 |
7.3.3 实行有效“三农”金融监管标准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B 实证结果 |
四、完善农行现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D]. 张婷.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T市中国农业银行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姜良佼.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3]YX烟草专卖局(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D]. 胡若楠. 西北大学, 2019(04)
- [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D]. 张庆林.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平衡计分卡在农行WJ分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朱林飞. 江苏大学, 2015(05)
- [6]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与治理结构创新研究[D]. 邢华彬. 南开大学, 2014(08)
- [7]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研究[D]. 罗保琦.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8]中国农业银行邢台分行员工绩效考核研究[D]. 马文亮. 河北大学, 2013(S2)
- [9]农行TD分行员工绩效管理改进研究[D]. 傅丹. 南昌大学, 2012(05)
- [10]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D]. 周再清. 湖南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