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微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实施微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一、实施微格教学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论文文献综述)

周续莲[1](2022)在《师范专业微格教学课程评价环节优化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分析了评价在微格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师范专业微格教学课程中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任课教师示范点评""推荐典型录像在全班展示评价""撰写反思报告"等优化评价环节的策略,不仅使师范生在微格教学实践中能够从多种途径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奠定了基础,还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保证了微格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陈算荣,顾秋丹[2](2021)在《“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之成效研究——基于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提升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研究聚焦于测评和分析师范生对实施融合微格课例研究的混合式教学技能学习模式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各项技能水平提升的自我评估,并探析了课程教学对师范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和专业认知有何影响。研究采用定量和质性分析法,通过对两份问卷测量表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对融合微格课例研究的混合式教学技能学习模式持相当肯定的态度,尤其是对各类微格课例研究活动;研究表明该模式的实施对师范生各项教学技能的提升整体上有较大提高,特别是教学设计技能、小组合作技能和导入技能。通过对师范生课程反思的归类分析,发现师范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和专业认知在该课程学习中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很多学生下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陈文,王湘君,蔡汝政,李凌燕,王玉杰,沈春[3](2021)在《化学微格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训练模式,具有传统教学训练所没有的优越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常常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影响微格教学发挥出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查阅文献的形式,针对当前微格教学在化学教学技能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化学微格教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现象提出解决建议,为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提供参考。

黄荣伟[4](2021)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诊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培铨[5](2021)在《微格教学法在运动训练专业跆拳道专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胡伟伟[6](2021)在《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文中认为自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来,对于教师专业素养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参照标准。不少中学教师尤其是职前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与《标准》的要求并不相适应,这将导致这些教师新入职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较好适应中学教学要求。基于此,目前已经展开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知网查询资料发现,以往对于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评测几乎都以自编问卷为主。自编问卷由于个人研究的局限性,在信度、效度方面不可能比得上国内专家组的集体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以《标准》为基础,对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笔者在研一实习期的末期,对小组其他三名同学访谈,从他们身上找出职前物理教师存在着的一些共性问题。之后通过校内导师指点,在63条专业标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8条设计成问卷的量表。并在江苏省内开设物理师范的10多所高校中,选择6所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发放问卷。在此过程中,首先采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之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于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分析,获得省内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如下:(1)“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在“专业知识”中,只有物理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相关项自我评价最高,其余指标较低;(3)在“专业能力”中,涉及教育实践的观念认知自我评价较高,但涉及教学实践的具体基本功自我评价较低;(4)不同性别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5)不同区域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异性,且苏南地区明显高于苏北地区;(6)不同类型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7)不同层次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如下:1.理论物理专业的课程,在物理师范专业设置过多,这些课程偏重学术研究,相对于师范生“难、繁、偏”,导致师范生本该实践练习的时间被占用。建议采用具有物理师范专业特色的新教材,既可以拔高物理师范生对物理学的认知,又可以兼顾物理师范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就业需求;2.物理师范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并没有对中学物理教材所有实验详尽分析,很多师范生在实习期间甚至转正以后,无法保证就业后能在当地能学到正确的物理实验知识。建议省内开设物理师范专业的高校,能够将中学物理教材全部实验加入到课程设置中;3.不少高校对于物理师范生实习期的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两个时间点却分别和很多师范生的升学(考研)和就业(校招)冲突,进而导致很多师范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建议高校适当修改实习时间,逐步提前到大三上学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校园招聘时,时间尽量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

杨楠,汪琛,黄生亚,陈旭东[7](2021)在《高校新进海归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的发展与实践——基于微格观察诊断与个性化培训结合的视角》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内各高校纷纷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这些海归教师的大规模引进极大地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科研国际化水平,但是如何在海归教师职业发展初期帮助他们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胜任力,已成为各高校推动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上海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近年来探索通过微格观察诊断和个性化培训来提升新进海归教师的课堂教学胜任力,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本文对该发展体系的构建逻辑、设计和实施特点、效果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可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吴明霞[8](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我国从1997年开始招收学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其人才培养目标较普通研究生而言,有着更为明确的复合型、职业型和应用型特点,他们在校学习的满意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还会影响中小学师资储备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开展全日制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将有助于培养单位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针对人才培养的问题“扬长补短”、“对症下药”,推动学校改进教学工作并为教育硕士教育评估提供参考性意见,最终提高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首先对有关学习满意度和教育硕士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述评。其次,以Y大学的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教育硕士在课程教学、学研能力、实习实践、导师评价、学习环境、管理服务等六个方面的满意度现状和隐藏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提升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调查表明教育硕士的学习满意度并不高,六个因子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是:导师评价、课程教学、学习环境、管理服务、实习实践、学研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生源地、专业兴趣和专业类型会显着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访谈归纳出四类问题:育人目标解读不清造成人才培养定位抽象模糊;专业师资队伍的指导与学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条件设施不齐备导致实习实践效果不尽人意;不完善的激励制度、就业指导表明管理服务能力还存在提升的空间。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建议:首先,培养单位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含义,把合理平衡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作为着力点,进而加强学生学研训练;其次,基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在建立新型师徒关系背景下从教师知识、能力和结构优化上打造一批“标杆”师资;再次,从微格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支持三个方面来引导高校要充分发挥实习实践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为综合提升管理服务能力,需重点完善多样化的激励制度,并在特定教育职业背景下彰显个性化就业指导特色。

杨思怡[9](2021)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下称联合教学法)在城市社区护士群体中开展急救护理培训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8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为对照组,91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联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培训教师与社区护士共同收集信息,教学后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上传至微信平台循环打卡学习,开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传统教学法和联合教学法两者在社区护士中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差异以及对社区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83名,男女比是12:71,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7人;实验组91名,男女比是2:11,年龄21-23岁,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9人。可对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外出培训次数、个人月收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急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急救培训前对所有的社区护士都进行统一的考核,将两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得出:两组社区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均在提升且标准差持续降低,说明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提升护士的理论水平。其中在摸底考核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理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第二次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从第三次理论考试开始,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较于对照组而言提升较多,且离散程度较低,说明实验组护士平均成绩较高且她们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对照组小,说明在经过多次学习后,实验组使用的联合教学法护士成绩稳定性比传统教学更好,护士成绩提升更明显,传统教学法相较于联合教学法而言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数值差距大,联合教学方法优势开始显现。且结果发现实验组5项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学生分别在接受传统教学和后,GSES得分都有提高,实验组培训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标准差数值较前降低且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教学方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经过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社区护士在病情掌握评估能力、临床护理思维、临床能力等维度得到明显改善,实施联合教学法后,全面提高了社区护士工作核心能力,帮助深化社区护士准确评估、快速判断、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急救工作的质量。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教学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联合教学法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乔婉婷[10](2021)在《职前化学教师PCK向课堂实践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课改的层层深入,素质教育发展到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体现。它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是教师对知识的认知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教师的PCK思维模型向课堂实践的转化是教师能否达成有效教学,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职前教师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教师素养的培养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而关注职前化学教师PCK思维模型在课堂实践中的转化,对帮助职前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武汉市某部属师范院校两位大三化学师范生,以“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为研究载体,收集了两位职前化学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技能》课程中五次微格课的教学设计文本、反思文本、概念图、三线表、《中学化学教学技能》课程的微课录像以及课后反思性访谈作为研究其PCK水平和转化及影响因素的数据材料。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权威文献后,选择Park的五角大楼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筛选出合适的PCK分析框架和评价量表。从职前化学教师的PCK思维模型及课堂教学PCK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两位职前化学教师PCK思维模型与课堂教学PCK的差异,归纳其PCK思维模型向课堂实践转化的特点。并通过五次微格课程的进阶分析,探查影响职前化学教师PCK思维模型向课堂PCK的转化的因素,为职前化学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两位职前化学教师的PCK思维模型与课堂教学PCK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PCK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均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职前化学教师PCK的转化特点如下:(1)科学教学取向转化缓慢。两位职前化学教师的PCK思维模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教学取向(OTS)水平,但教学行动力弱,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与表征知识(KISR)与科学课程知识(KSC)难以整合,转化水平较低。职前化学教师的教学处在模仿阶段,对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并没有深入地理解,教学策略与化学学科知识无法很好地融合,转化水平较低;(3)科学学习评价知识转化水平偏低。在教学设计中,两位职前教师都提出了丰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维度,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并没有实施;(4)潜在的学生科学理解的知识,无法很好地进行转化。影响职前化学教师PCK转化的因素有:(1)科学教学取向;(2)教学反思;(3)学科教学知识;(4)化学学科知识;(5)教师的指导;(6)对学生的看法;(7)同伴协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在以往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在职化学教师PCK向课堂实践的转化,对职前化学教师关注较少。本文则是针对职前化学教师PCK的转化进行的研究,并为促进职前教师PCK向课堂实践转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2)国内外针对化学教师PCK转化的研究,多是基于教师已有的PCK现状,没有关注到教师PCK转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断成长的。本研究则通过对职前化学教师在一个学期中不同阶段的PCK与教学实践的分析,不仅研究其PCK的转化,同时关注职前化学教师PCK与教学实践的成长。

二、实施微格教学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微格教学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论文提纲范文)

(1)师范专业微格教学课程评价环节优化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微格教学课程中评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一)微格教学课程中评价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课程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
三、对评价环节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任课教师示范点评
    (二)推荐典型录像在全班展示评价
    (三)撰写反思报告
        1.在反思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2.经过反思深化对教学技能的认识

(2)“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之成效研究——基于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提升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模式
    1.混合式教学技能学习
    2.基于微格课例研究的教学技能学习
    3.“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四、研究结果
    1.“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认可情况分析结果
        (1)从各选项的百分比考察模式运用的认可情况
        (2)从各题的平均得分考察模式运用的认可情况
    2.各项教学技能提升情况分析
        (1)从各选项的百分比看师范生对技能提升的自我评价情况
        (2)从各题的平均得分看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升情况
    3.课程学习总结反思分析结果
        (1)学习情感体验
        (2)学习态度表达
        (3)学习价值认知
        (4)专业认识感悟
五、结论和探讨
六、相关性研究

(6)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重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
        2.1.2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2.1.3 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2.1.4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2.2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2.2.1 中学职前物理教师
        2.2.2 专业素养
    2.3 国内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2.4 有关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形状
第3章 关于物理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3.1 访谈研究过程
        3.1.1 访谈的提纲设计
        3.1.2 内容的整理
        3.1.3 访谈结果的启示
    3.2 问卷调查过程
        3.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2 数据的整理
        3.2.3 差异性分析
        3.2.4 问卷调查的总结
第4章 调查现状的原因分析
    4.1 理论物理课程偏多,其他课程不够重视
    4.2 基础实验器材陈旧,中学实验课程偏少
    4.3 微格教学频率不高,展示实践机会有限
    4.4 实习时间安排太晚,能上讲台机会不多
第5章 措施改进与对策建议
    5.1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选用师范特色教材
    5.2 提高微格教学频率,加强课后小组练习
    5.3 师范生基本功多练,物理实验技能加强
        5.3.1 提升“三字一画”基本功
        5.3.2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5.3.3 提升物理实验技能
    5.4 实习时间安排提前,适时参与顶岗实习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致谢

(7)高校新进海归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的发展与实践——基于微格观察诊断与个性化培训结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新进海归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培训
    (一)微格教学演练设计
    (二)微格观察诊断与个性化培训
四效果反馈与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二)数据统计分析
        1. 受训教师在4个大项指标上的统计分析
        2. 受训教师在各个细分指标上的统计分析
    (三)来自参训教师的反馈
    (四)对培训效果的解析
五经验与启示
    (一)利用教学形成期这个关键时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行之有效
    (二)通过微格演练能够给予新进海归教师针对性的方向指导
    (三)需要持续关注和注重新进海归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有效的个性化诊断

(8)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国家对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
        (二)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与质量矛盾凸显
        (三)培养中小学优质师资的现实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习满意度
        (二)教育硕士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归因理论
        (二)顾客满意度理论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及统计工具
        二、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情况
        三、量表的信效度检测
    第四节 访谈调查的设计
        一、访谈内容的设计
        二、访谈地点及访谈形式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一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整体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二、不同维度的学习满意度统计分析
    第二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的各维度具体分析
        一、课程教学满意度分析
        二、学研能力满意度分析
        三、实习实践满意度分析
        四、导师评价满意度分析
        五、学习环境满意度分析
        六、管理服务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三、志愿选择不同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四、本硕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五、专业兴趣程度不同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六、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七、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学习满意度
    第四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个人学习期望分析
    第六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的统计结果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发现与讨论
    第一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发现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整体学习满意度
        二、六个因子的满意度排序情况
        三、学习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四、学习满意度的城乡区别
        五、学习满意度的专业兴趣变化
        六、学习满意度的专业类型特点
    第二节 全日制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抽象模糊
        二、专业师资队伍与学生需求有一定差距
        三、实习实践效果不尽人意
        四、管理服务能力还需提升
第四章 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的建议
    第一节 合理平衡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
        一、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含义
        二、高度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
        三、指导学生加强学研训练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优秀师资队伍
        一、建立新型的师徒关系
        二、造就一批“标杆”师资
    第三节 科学安排实习实践活动
        一、有序规范组织微格实训
        二、主动与中小学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三、联合提供实习实践经费支持
    第四节 切实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一、完善多样化的育人激励制度
        二、彰显个性化就业指导特色
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B: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关于社区急救
        1.1.2 关于微格教学法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社区急救的研究现状
        1.3.2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1.3.3 微信平台的应用现状
        1.3.4 微格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的计算
        2.1.4 干预方法
    2.2 干预内容
        2.2.1 对照组的干预:传统教学法
        2.2.2 实验组的干预:联合教学法
    2.3 研究步骤
    2.4 研究工具和评价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理论考核
        2.4.3 操作考核
        2.4.4 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2.4.5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2.5 质量控制
        2.5.1 培训者质量控制
        2.5.2 资料收集控制
        2.5.3 数据控制
    2.6 统计分析
        2.6.1 数据录入
        2.6.2 一般资料描述分析
        2.6.3 分析方法
    2.7 伦理道德问题
        2.7.1 遵循自愿原则
        2.7.2 遵循保密原则
3 结果
    3.1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社区护士急救理论成绩的分数情况比较
    3.3 两组社区护士5 项急救操作的成绩比较
    3.4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得分比较
    3.5 临床工作核心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4 讨论
    4.1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急救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影响
    4.2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响
    4.3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局限性
    5.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职前化学教师PCK向课堂实践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PCK研究的重要性
        1.1.2 PCK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核心概念
        2.1.1 职前化学教师
        2.1.2 学科教学知识(PCK)
        2.1.3 化学学科教学知识(CPCK)
    2.2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PCK研究现状
        2.3.2 PCK转化研究现状
        2.3.3 PCK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职前教师PCK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对象
        3.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4.2 研究载体的选择
    3.5 研究工具设计
        3.5.1 数据编码工具
        3.5.2 PCK水平评价工具
    3.6 研究过程
        3.6.1 数据来源
        3.6.2 视频转录与编码
        3.6.3 文本分析
    3.7 研究信度与效度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思维模型分析
        4.1.1 职前化学教师A的学科教学知识
        4.1.2 职前化学教师B的学科教学知识
        4.1.3 小结
    4.2 职前化学教师课堂PCK分析
        4.2.1 职前化学教师A的课堂PCK
        4.2.2 职前化学教师B的课堂PCK
    4.3 两位职前教师PCK思维模型向课堂PCK的转化
        4.3.1 PCK与课堂PCK的差异及转化特征分析
        4.3.2 影响PCK向课堂实践转化的因素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1.1 职前化学教师PCK转化特点
        5.1.2 影响职前化学教师PCK思维模型向课堂实践转化的因素
    5.2 研究的相关建议
    5.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1 研究的创新点
        5.3.2 研究的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课堂教学PCK编码评分量表
附录二 职前化学教师A教学设计资料(部分)
附录三 职前化学教师B教学设计资料(部分)
致谢

四、实施微格教学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师范专业微格教学课程评价环节优化策略探究[J]. 周续莲. 教师, 2022(01)
  • [2]“微格课例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之成效研究——基于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提升的实践探索[J]. 陈算荣,顾秋丹.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12)
  • [3]化学微格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陈文,王湘君,蔡汝政,李凌燕,王玉杰,沈春. 内江科技, 2021(09)
  • [4]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诊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黄荣伟.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5]微格教学法在运动训练专业跆拳道专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林培铨.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6]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D]. 胡伟伟. 扬州大学, 2021(09)
  • [7]高校新进海归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的发展与实践——基于微格观察诊断与个性化培训结合的视角[J]. 杨楠,汪琛,黄生亚,陈旭东. 财经高教研究, 2021(01)
  • [8]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满意度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吴明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 杨思怡.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10]职前化学教师PCK向课堂实践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 乔婉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实施微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