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视化验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结构面,叁维扫描,叁维打印,可视化
可视化验证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强[1](2018)在《岩石结构面剪切全过程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法在直剪试验过程中获取结构面表面形貌渐变过程是岩石结构面力学试验深入研究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决难以高精度制作具有相同表面形貌特征的岩石结构面试样及在试验过程中无法获取结构面形貌剪切渐变过程等问题,本文利用叁维激光扫描仪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与原岩形貌高度相似的透明结构面试样,并据此提出了结构面剪切全过程的可视化试验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叁维激光扫描仪在不接触岩石表面的情况下获取结构面表面点云数据,然后使用软件生成虚拟叁维模型并进行3D打印,用于3D打印的材料为透明光敏树脂材料(veroclear),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对打印材料进行常温和低温下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本次试验目的,说明了经过低温冷冻脆性改性之后的透明光敏树脂(veroclear)试样基本满足试验要求,最后通过最佳拟合的方式进行原岩结构面与打印结构面的3D比较试验,证明了制作方法的精确度和可靠度。(2)由于实验装置布置等原因,相机必须与结构面方位形成一定的角度,拍摄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折射现象。为了尽量减少折射产生的影响,本文对不同角度正常倾斜拍摄图像以及穿透倾斜拍摄图像的结构面边长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双介质摄影以及水中成像原理建立了透明试样折射模型,得到了对应角度下正常倾斜拍摄图像以及穿透倾斜拍摄图像的结构面对应边长之间的关系。最终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了最优拍摄角度。(3)自行设计可视化监测方法对剪切全过程结构面形貌变化进行研究。根据微分以及图像比例转换的思想,提出了结构面变化区域的追踪及还原方法;根据追踪还原方法在原始结构面图像上定位出某时刻结构面具体剪损区域,通过对岩石结构面不规则区域面积的统计测量以及对图像的定量处理,提出了试验全过程结构面变化精确描述方法。(4)利用全过程可视化方法进行了剪切试验并做了简单分析,验证了可视化试验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不同时刻结构面追踪还原图像,发现结构面上的点并不是越高越容易被破坏,而是那些与剪切方向正向相对且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的点更易破坏;根据不同位移下结构面累计剪损区域面积变化,发现了结构面剪损区域扩展主要集中在峰后剪应力逐渐下降阶段,并且可以清楚的知道不同位移下结构面破坏的位置和不同区域破坏的具体程度。(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8-11-01)
凌一洲,邱宏[2](2018)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的可视化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微型实验做了可视化改进。拨动一滴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使之与一滴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用手机配合微距镜头拍摄其过程,实现现象和过程的可视化。该技术放大了细节现象,使实验者能更精确地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为进一步的半定量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装备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黄丹,陈刚,王福林,林波荣,刘彦辰[3](2018)在《基于运行工况可视化的低碳建筑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控制优化方法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我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建筑数量呈指数型增长,绿色建筑的发展既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加,同时也包括绿色建筑实际运行能效与室内环境品质均有较大提高。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部分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没有达到设计时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当地建筑能耗的平均水平还要高。解决绿色建筑存在的与设计期望性能的差距问题,是保证绿色建筑产业健康发展,避免投资浪费,真正实现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比最大,着眼于研究绿色低碳建筑的空调系统优化运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工况可视化的绿色低碳建筑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控制优化方法,用于快速诊断发现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空调系统优化运行方法。采用模拟仿真方法,建立研究对象建筑的仿真模型,模拟对象建筑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的能耗,寻找可以达到能耗最小的运行模式即为最优运行模式,给出优化运行建议,定量分析优化运行可以实现的节能减排量。以某叁星级绿色建筑空调冷热源系统为例,对其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可视化,发现了调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时间不合理,对其运行时间进行了优化。运行时间优化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在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前提下,找寻最优的运行时间。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运行时间与现有运行相比,可节约供热量21.3%。此外,在该建筑中进行了优化运行时间与现有运行的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优化运行时的累计供热量与现有运行模式下的供热量相比,日累计供热量节省了19.5%、热泵和循环水泵的日累计耗电量节省了27.4%。模拟仿真结果及实验结果比较接近,都证明了提出的绿色低碳建筑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控制优化方法可以实现较为可观的节能效果,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06期)
喻亚楠[4](2018)在《多源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验证框架平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数据可视化一直是气象预报领域中非常关键的课题。本文为了增加用户对WRF[1](Weather Researcher Forecast)模式数据的直观认知,设计一种基于SSM框架的气象数据可视化系统,便于用户更直观的看出数据之间的本质规律,详细介绍了数据可视化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同时在平台引入了 PSO-ELM算法对卫星云图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具体如下:(1)重点分析了 WRF模式内容以及生成nc数据流程,针对生成的nc数据,详细介绍了 nc数据的解析存储过程,以及针对读取过程中数据量过大,用户等待时间过长问题,本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优化。(2)分析了本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制定的设计目标,介绍了本文的总体设计结构,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的相关设计。(3)详细介绍了本文中应用的Webgl 3D可视化技术,NCL绘图验证技术,以及相关的可视化算法介绍,并重点介绍了颜色渲染函数,通过设计严谨的颜色渲染函数,使整个数据渲染显得更加平滑。(4)介绍了整个功能平台的开发框架搭建过程,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还引入了 E-charts开源图表框架,利用E-charts框架设计了气象要素显示模块以及叁维地球模拟模块,利用前端开发技术,加入了动画显示元素,从而丰富了整个平台模块的功能。(5)介绍了卫星气象数据,并利用ENVI软件提取卫星云图数据特征,通过ELM极限学习机对卫星数据进行预测分类,并针对ELM极限学习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PSO算法优化,提高了整体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毛月英,庞喜斌,唐凌天,佟艳春[5](2018)在《我国能力验证项目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我国能力验证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法,选取1999—201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能力验证工作研究论文5 145篇,使用Origin、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和中国知网(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从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基金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基于共词技术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并对矩阵进一步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分析结果认为能力验证研究热点集中在两大主题,分别为:能力验证项目实施过程,包括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和结果的评价;能力验证项目在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其中能力验证项目实施过程属于目前的重点和热点。所进行的研究对了解我国能力验证项目的发展动态,推动我国能力验证项目的深化和国际化将产生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8年01期)
杜景林,喻亚楠[6](2018)在《基于SSH框架的NC数据可视化验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用户对WRF气象模式数据的直观性认识,设计一种基于SSH框架的NC数据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和数据之间进行交互读取,使用颜色映射函数将具体数据值映射成直观的颜色,结合WebGL绘图技术实现气象数据的形象显示,同时设计以时间、高度为变量的动画展示。利用NCL编码语言,对NC数据进行二次可视化,将两次可视化结果进行对比,完成系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可行性可极大地提高气象工作人员对NC数据动态变化的直观把握,有利于其做出相关决策。(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李海泳,张国锋,刘德生[7](2017)在《基于单一数据源的航空零部件可视化工艺验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航空零部件可视化工艺验证需求,结合设计部门以叁维模型发放,给出单一数据源的可视化工艺验证体系架构,借助其实施关键技术,探索单一数据源的可视化工艺验证、实施应用,同时给出可视化工艺验证的工程化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7年11期)
谢思雨[8](2017)在《制作可视化“阻值”滑动变阻器并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学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护电路、便于多次测量的目的,往往需要在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并且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上一下、重点在下",以及电路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应为最大等基本连接方法。然而电阻、电流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是如何变化的,接入电路后滑动变阻器究竟是哪部分电阻丝在发挥作用,很多同学会感觉难以理解,基于此,可以制作可视化"阻值"滑动变阻器,触摸滑动(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张淑云[9](2017)在《自闭症基因表达谱数据meta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库建立及其候选基因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具有高遗传性、临床异质性和生物复杂性的神经行为障碍类疾病。目前各独立研究之间缺乏一个明确的共识。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来源的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meta分析,并建立了可视化数据库来共享分析结果。此外,从建立的可视化数据库中对所挑选的感兴趣候选基因进行实验验证。为进一步探索自闭症可能的有关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可视化数据库建立:本研究对目前所报道人源性ASD研究中的脑组织基因表达谱(84个男性大脑皮层尸体解剖样本:病例35个,对照49个;18个女性大脑皮层尸体解剖样本:病例12个,对照6个;32个小脑尸体解剖样本:病例13个,对照19个;4个福尔马林固定样本:病例1个,对照3个)和鼠源性ASD模型的脑基因表达谱(80个样本:ASD模型54个,对照26个)进行meta分析。随后采用R软件编程,建立交互共享的ASD脑组织基因差异表达meta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库(database with meta-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db MDEGA)。(2)候选基因实验验证:首先从meta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库中选择P≤10-5,然后通过文献再筛选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基因为感兴趣的候选基因,进行实验验证。本研究利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PC12神经细胞突起过生长作为ASD模型,并在此细胞模型上进行候选基因验证。PC12细胞置于5%CO2、37℃的培养箱中培养,经过50 ng/ml NGF处理,0 ng/ml NGF作为对照,分别在24h、48h、72h、96h和118h时间点,使用鬼比环肽染料进行细胞骨架F-actin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突起形态变化,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候选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ASD基因表达谱数据meta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库建立:在目前已报道的自闭症脑组织基因芯片数据库基础上,通过R语言软件编程,进行meta分析后,进一步成功建立了备有注释的自闭症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meta分析结果的数据库db MDEGA,该数据库具有公开门户网站(https://dbmdega.shinyapps.io/db MDEGA/),可被研究者网络可视化使用。在本研究建立的数据库db MDEGA所呈现用户界面中,显示了不同性别、脑组织状态以及脑组织区域的差异表达基因的meta分析统计值以及森林图和豆形图。该数据库db MDEGA能够提供可查询的基于已报道过,并可以更新的自闭症脑组织基因表达谱得到的meta分析结果,有助于发现自闭症潜在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已投稿under review)。(2)突起过生长的ASD细胞模型建立:利用不同时间和浓度的NGF诱导PC12细胞突起过生长。F-actin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50 ng/ml NGF处理可以引起PC12细胞平均突起数目和突起长度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NGF处理后的细胞平均突起数目和突起长度也会随着诱导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结果提示突起过生长的ASD细胞模型建立成功。(3)突起过生长的ASD细胞模型中候选基因水平改变:从meta分析可视化数据库中筛选出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2(RGS2)、transmembrane protein 132A(TMEM132A)、THO complex 5(THOC5)及Dna 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Hsp40)member B1(DNAJB1)基因。RT-PCR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RGS2基因在50 ng/ml NGF处理96h和118h后表达水平上调(P<0.05)。TMEM132A基因在50 ng/ml NGF处理96h和118h后表达水平也出现上调(P<0.05),且TMEM132A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出现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NAJB1和THOC5基因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未发现表达水平差异(P>0.05)。研究结论:(1)首次成功建立了一个可供研究者查询的meta分析结果可视化数据库db MDEGA,为ASD病因的探索和机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同时,为其他疾病建立meta分析结果可视化数据库提供了方法参见。(2)成功建立了突起过生长的ASD细胞模型。(3)对通过可视化数据库db MDEGA,挑选的RGS2、TMEM132A、DNAJB1和THOC5四个候选基因,在突起过生长的ASD细胞模型上进行了检测验证。发现其中的RGS2和TMEM132A基因在细胞模型上出现高表达,这为后期研究RGS2和TMEM132A基因与自闭症病因的关系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01)
张琳[10](2016)在《核电站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能动叁代核电技术中采用的是叁维可视化设计手段,各专业协同作业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设计质量,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对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一些技术细节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设计与建造、调试、运维如何有效配合,如何在设计前端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施工困难,大型设备及模块的安装拆卸会遇到什么问题等是需要持续改进努力的。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开展工艺流程仿真、人因工程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分析,覆盖设计、设备制造到施工建造等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从而优化设计,直观地分析设备的可达性、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为现场施工、调试、运维等提供可视化平台进行方案预演和反馈,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其中重点分析虚拟现实技术路线的选择方法,解决了虚拟现实软件与叁维设计软件之间的接口转换问题,实现了参数化模型转换与轻量化模型转换两种方法,阐述了核电领域关心的人因工程问题及标准人体模型的构建,以及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的架构与实现。并对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应用前景分析,以国核示范工程CAP1400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应用案例,说明了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在核岛大型设备吊装、在役维修方案验证与改进、核岛设备布置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证明了该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优化提升了非能动叁代核电的设计方法,确保设计合理性,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返工,缩短工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11-01)
可视化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微型实验做了可视化改进。拨动一滴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使之与一滴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用手机配合微距镜头拍摄其过程,实现现象和过程的可视化。该技术放大了细节现象,使实验者能更精确地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为进一步的半定量研究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视化验证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强.岩石结构面剪切全过程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及试验验证[D].绍兴文理学院.2018
[2].凌一洲,邱宏.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的可视化改进[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
[3].黄丹,陈刚,王福林,林波荣,刘彦辰.基于运行工况可视化的低碳建筑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控制优化方法与实验验证[J].建筑节能.2018
[4].喻亚楠.多源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验证框架平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5].毛月英,庞喜斌,唐凌天,佟艳春.我国能力验证项目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冶金分析.2018
[6].杜景林,喻亚楠.基于SSH框架的NC数据可视化验证系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8
[7].李海泳,张国锋,刘德生.基于单一数据源的航空零部件可视化工艺验证探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7
[8].谢思雨.制作可视化“阻值”滑动变阻器并验证[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
[9].张淑云.自闭症基因表达谱数据meta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库建立及其候选基因初步验证[D].南昌大学.2017
[10].张琳.核电站叁维可视化工程设计验证平台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