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配图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江友志[1](2021)在《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变型设计应用广泛,在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中,现有CAD软件尚未实现视图中的尺寸线,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标注符号的自动调整,需要手动进行调整。手动调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企业迫切需要面向变型设计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的自适应调整。针对工程实际需求,论文对三维模型变型设计后,与其关联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快速调整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对二维工程图中的标注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标注信息位置自适应调整方法等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方法,开发了一个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与标注原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二维工程图模板重复设置繁杂的问题,利用参数化CAD软件,根据制图标准建立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并从图纸格式,视图绘制,图层的设置,标题栏的设置和提取材料明细表等方面进行展开,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图绘制和设置模板繁杂的问题。2.针对部分二维工程图图纸中存在的标注信息与现有标准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旧国标标注符号批量修改的方法,将表面粗糙度对象和基准对象的旧国标标注形式进行自动识别,提取其标注信息,并重新进行标注。3.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时,二维工程图视图大小会产生变化,为保证图纸质量,需要对尺寸线,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标注信息进行相应的自动调整。论文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方法,开发了一款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系统,实现对二维工程图一键自适应调整,同时验证了该方法的通用性。4.以某企业430型摩擦离合器为例,开发了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的系统集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和二维工程图元素调整功能于一体,实现了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三维模型参数化变型和二维工程图快速生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实用性。
王余冬[2](2020)在《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文中指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实施内容,也是物流装备与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堆垛机作为自动化仓储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设计研究和创新变革直接影响物流行业的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堆垛机设计水平,本文将参数化设计与安全性分析相结合,以Solid Works和ANSYS Workbench为平台构建了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不但大幅节省了设计时间和成本,而且保证了设备安全,既满足了客户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以最大起升高度、最大起升质量、水平行走速度和货叉行程作为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主参数,依据优先数系基本系列,设计了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主参数系列型谱,根据堆垛机的使用情况对上述型谱进行优化,按其载荷情况将优化后的堆垛机分为轻载型、中载型、重载型三种类型。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并结合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制造和装配等技术要求,按照堆垛机的功能将其划分为行走机构模块、立柱机构模块、升降机构模块、货叉机构模块、上横梁机构模块、控制系统模块。根据上述各模块的主要工作原理及承载情况,使用Solid Works软件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并建立了可参数化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设计模型。分析了基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工作情况及受力情况,然后分析判断堆垛机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条件。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基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进行静力、加速和减速三种工作状态下的有限元分析,得到影响堆垛机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最大应力、变形最大偏移、最小应力安全系数、最小疲劳寿命和最小疲劳安全系数。对Solid Work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研究,运用C#编制了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将堆垛机的三维模型设计、工程图图纸生成和有限元安全性分析等功能集合为一个软件系统。通过可视化的参数设置和命令操作后,程序后台自动调用软件进行设计和安全性分析,将设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界面生成相应报告。最后,通过应用实例演示和验证了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的使用方法。
任鹏鹏[3](2019)在《基于NX的阀门三维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水轮机阀门系统是水轮机装置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系统中的阀体等重要结构件具有空间曲面复杂、结构尺寸大、制造精度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已无法在短时间内设计出高质量阀门产品,并且将花费绝大多数的时间在产品的二维设计表达过程中,导致产品设计效率低、研发周期长等。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来提高水轮机阀门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生产质量。在实地调研和认真分析阀门典型案例-进水球阀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该产品的总体流程和主要设计内容,梳理出核心组件-主阀的总体设计步骤,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详细阐述了基于NX的阀门三维设计的总体解决方案,并开发了结合阀门产品特点的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中,采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和WAVE参数关联技术开发出的标准件库和螺钉设计模块将解决阀门产品在三维造型过程中重复建模的问题,其中螺钉设计模块还能够智能化设计螺钉的长度并实现自动开孔的功能;根据NX部件属性关系开发出的BOM表模块,能够替代手动收集和整理所有零部件属性信息的传统方法,极大地提高阀门产品的设计制造效率。针对企业在实施焊接表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类特殊角焊的三维造型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WAVE几何关联技术的实体造型方法。这种方法将能够忽略复杂焊缝截面的影响,做出的焊缝能够符合企业设计需求,并指导阀门产品的实际生产。基于NX8.0软件平台,使用C/C++语言开发出的阀门三维设计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将包括项目初始化、标准件库、螺钉设计、BOM表、生成焊接毛坯和特殊角焊等模块。目前,该阀门三维设计系统已在合作的企业中得到了试用,经测验,已能够基本满足企业设计需要,并且有效地缩短了该企业阀门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幅提高了阀门组件的设计质量。
姜升[4](2019)在《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模具的快速设计与校验已经成为模具行业迫切的需求。本文在对模具结构进行分析后,研究了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CAA的CATIA二次开发的方法完成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以冲压模具为例,以CATIA软件为平台建立了一套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系统,同时对其他种类的模具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模具结构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将模具的整体结构拆分为专用构件、通用模架与标准件三部分,并且需要对这三种结构分别进行设计。首先,对产品数模进行成形工艺分析使其成为工艺数模,工艺数模需要在知识工程的指导下设计成为专业构件。其次,在具有装配特性的模具标准件库的支撑下,通用模架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完成自动装配工作。通用模架在设计结束后可以添加模架的基本信息,然后储存到通用模架库中以便后续设计查阅使用。此外,还分析了模具二维工程图设计的关键技术。(2)总结了对称模具快速设计的关键技术,这种辅助设计手段主要包括读取约束、查找约束元素、更改约束元素、更新约束等方法。(3)结合实际的需求,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模具校验内容,包括模具设计规范性校验、模具几何特征校验以及文件一致性校验三部分。通过对这三部分内容的研究,能够对模具的主要属性进行快速校验。(4)以冲模模具为例,介绍了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系统的框架结构与体系结构,完成了以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关键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开发。
黄琦[5](2018)在《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文中认为飞机结构件是构成飞机机体骨架的重要零件,其种类繁多。机床夹具是保证其加工质量的重要工装。航空制造业中,飞机机构件夹具设计和管理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夹具元件检索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飞机结构件中框架类、梁类、肋类结构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加工工艺要求,说明了CATIA二次开发的各类方法、CATIA二次开发接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架构和软件组件的结构,论述了CATIA的内部结构、操作零部件文档和操作产品文档的一般步骤以及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以及分析了二次开发各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分析了参数化设计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并将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代码详细列出。并以齿轮为例,验证了该参数化建模方案的可行性。于此同时,建立了标准件库,说明了建库方案和流程,以圆柱头调节支撑为例,并详细描述了圆柱头调节支撑元件库的建立过程。第三,介绍了夹具元件编码系统的设计准则和相邻码位间的关系,说明了建立编码系统的文件格式、程序的设计流程以及夹具组件的建立过程,并详细论述了使用编码系统对夹具零部件自动编码的操作过程以及零部件编码的修改替换过程。最后,介绍了制图的前提条件、结构对象、二维几何对象、二维约束对象、标注对象以及生成视图。绘制了工程图的生成流程图,并说明了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此外,根据以往传统夹紧机构的缺点,设计了一套夹紧机构,并详细描述了该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将夹紧机构于飞机结构件进行装配,随后进行了从三维装图到二维工程图的转换,并为工程图添加了图框和技术要求,与此同时,给各零部件添加了相应属性并生成了明细表。
俞铮皓[6](2019)在《基于SJ/T 207标准的产品组构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电子行业是个新产品快速迭代的行业,这决定了创新是该行业中各企业的求生之道。而创新离不开设计,设计离不开“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SJ/T 207标准(简称“SJ207”)就是我国针对电子行业其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而颁布实施的一整套标准。SJ207涵盖了设计文件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了产品的组成结构(简称“组构”)管理。组构就是器件之间的层次化依赖关系。SJ207定义了组构相关的概念,明确了组构所应遵循的原则,规范了组构方面的设计文件(简称“MXHZ”)。组构管理就是编制和维护MXHZ的业务,而根据MXHZ进行的采购或生产等活动则是组构管理应用业务。由于SJ207只是给出了MXHZ庞杂的合格性要求,却并未给出编制MXHZ的流程或方法,所以编制合格的MXHZ代价高昂;尤其是当组构发生变更或者多条产品线中有通用器件时,相应的MXHZ维护工作更是费时费力。这使得手工(指使用Excel、Word,AutoCAD等通用软件)编制MXHZ无法满足因产品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而导致的组构管理动态化和持续化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款兼具MXHZ自动生成和组构版本控制功能的跨平台软件,从而免除了编制MXHZ方面的人力投入,显着降低了维护MXHZ的开销。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甲方手工编制MXHZ业务和对版本控制的实际需要展开分析,明确了核心功能需求。同时掌握了器件之间关系分类、器件的计量类别以及各类别在组构历史数据中出现的频率高低等重要情况。通过对甲方已有的IT设施和用户使用习惯等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了甲方在跨平台支持和部署便利性等方面的非功能需求。在概要设计阶段,首先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组构版本控制方案,并据此对组构管理应用业务流程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确立了使用有向无环图(即DAG)来抽象组构模型和版本集模型,并利用图论中已有算法来解决组构管理业务问题的指导思想。给出了多组构版本运行时数据并存于一个进程中的解决方案,并对核心功能和关键GUI进行了概要设计。在详细设计与实现阶段,给出了组构模型和版本集模型的实现,并且针对器件信息的特点,采用了flyweight模式、可空缺数据成员、基于编译时静态平衡二叉树的变体类,Bit-fields等手段进行了优化设计。之后给出了以自动生成MXHZ为代表的关键功能的实现,并且对求解MXHZ、PDF导出、版本比对等环节进行了并行化设计,提高了性能。在测试验证阶段,出于保护商业诀窍等因素,禁止使用实际的组构数据进行测试,所以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组构版本生成器。该生成器使用选择性放样技术确保生成的组构DAG的主干部分(即由成套设备、整件、部件节点构成的子图)拥有良好的随机性,即没有偏好。在该主干部分上进一步随机播撒文件、零件、外购件、材料等节点即可获得较好的测试用例。通过利用该生成器,根据测试准则,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认定本工具满足需求规格,符合合格性判据。定量测定了生成MXHZ这个最核心的功能其操作响应时间,并分析了图的平均路径长度对响应时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求解分类汇总表时,该相关性系数约为0.95,但对求解整件明细表的影响不大。从图论角度看SJ207对MXHZ求解边界的规定,该结果是与之相吻合的。最后,分析了本工具内存省、速度快、抗伪造,耐极端数据的原因;提炼了以图论为代表的技术要点所起到的作用;并初步分析了目前主要集中在MXHZ图纸编辑与比对方面的新需求,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杨槐[7](2017)在《基于Solid Edge的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制造业发达是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标志之一,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行业要跟上时代发展,必须要借助和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推动制造工业的融合创新,以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效提高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本文是以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项目为应用背景,公司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其主营的等静压机产品都是非标产品,产品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气等不同工程学科,零部件、标准件、成件、厂通用件数量多,具有几千个构件,与其他行业的产品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借用迭代多,造成了产品数据的层次关系错综复杂,而目录明细表作为一项核心的、重要的、基础的数据文件,贯穿于研发设计、工艺编制、生产制造、组织采购全过程。在此之前,公司是使用人工手动逐条输入方式,结果导致目录明细表长期存在着重复、混乱、不准确等问题,极大的延误了研发生产进度。因此从实现产品数据高效管理,缩短产品目录明细数据和工艺路线编制的搭接时间,提高流转过程的准确性与规范管理等目标出发,开发出一套适应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的目录明细管理系统成为摆在川西机器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道崭新课题。在深入调研公司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以等静压机的产品目录明细数据高效、准确流转为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产品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及制造过程信息和相关业务流程,对源于Solid Edge三维设计软件的目录明细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产品结构树的遍历算法、明细数据的提取等关键技术过程,并运用VB.NET和SQL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olid Edge的目录明细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数据自动生成、导入、检索、修改、打印等功能,提高了企业核心业务数据的共享水平,同时也为CAPP和MES系统提供了数据储备,加快了产品生产制造周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宏伟,姚河江,赵玉仙[8](2016)在《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BOM信息自动提取与应用》文中认为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为提高产品明细表(BOM表)的生成效率及准确性,综合运用AutoCAD与Microsoft Excel软件二次开发、ADO.NET、正则表达式等技术,开发了一套产品明细表自动处理软件。该软件能自动读取产品装配图及焊接图纸明细栏中的产品明细相关信息,并统计其零部件类型与数量,最终输出指定格式的BOM表,以供生产计划部门导入ERP系统。通过实际验证,该软件能够高效、准确地生成产品明细表,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仇巍[9](2013)在《AutoCAD环境下产品设计与结构管理集成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目前,CAD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使得各种图形的设计和修改十分方便。产品结构管理(PSM)以整个企业为整体,以产品为核心,是实现信息管理和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CAD系统用于产品的设计和分析,PDM系统则用于管理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和制造过程。这两者的有效集成是实现全企业范围内产品有关数据的规范管理,是解决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孤岛”问题的根本方法。为了解决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量数据处理问题和图形绘制问题,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益,更好地管理工程变更,提出了本课题。本文以AutoCAD2010为开发平台,选用ObjectARX作为二次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和C++编程语言,应用Visual Studio2008开发了一个产品设计与结构管理集成系统,应用本系统可以显着提高设计效率。本文首先对AutoCAD图纸中的明细表格式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一种基于矩阵存储的方法自动提取任意工程图纸中的明细表信息;其次,利用ADO技术实现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以存储所提取的信息,提取完产品的所有装配图纸信息后,通过图纸间的相互父子关系遍历生成该产品的结构树;第三,建立本系统的零件编码模型对零件的儿何结构等信息进行标识描述,采用两级相似检索策略,检索出与待设计零件最相似的实例;最后开发出以AutoCAD2010为平台的产品设计及结构管理原型系统,实现上述各项功能。
顾晓彤[10](2013)在《CAD软件文档信息数据的应用及提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内部信息总量也在快速增加,信息的管理强度和难度也在增强。如CAD软件的运用,使图档的保存、管理和高效利用问题日益显现,所以对于CAD软件文档信息数据提取和管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课题主要针对三维CAD软件文档关键信息数据的来源、应用、提取进行研究,以Autodesk Inventor软件为例,分析了零部件模型文档属性信息的创建方法及流向,工程图中标题栏、明细栏、参数表中数据信息来源,资源库中标准件的信息传递等。运用面向对象的二次开发技术,利用插件与学徒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接口访问方式,有效的解决了零部件文档特性的快速生成、标题栏的国标化、明细栏的国标化、参数表的快速生成及标题栏、明细栏的信息提取与管理。完善了CAD软件用户界面功能,弥补了工程图中对自由表格处理不便的缺陷,提高了表格对象的绘制效率,同时便于为PDM管理系统提供源数据,方便实现文档、图档的管理和物料清单的打印输出等,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装配图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配图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二维工程图快速生成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图纸格式设置 |
§2.3 二维工程图视图生成方法 |
§2.4 图纸标注图层设置 |
§2.5 标题栏信息的关联与自动更新 |
§2.6 二维工程图明细表信息提取 |
第三章 面向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
§3.1 引言 |
§3.2 尺寸线调整方法 |
§3.2.1 尺寸线信息识别与提取 |
§3.2.2 尺寸线自适应调整 |
§3.3 表面粗糙度识别与修改 |
§3.3.1 表面粗糙度自动识别 |
§3.3.2 旧国标表面粗糙度标注信息获取 |
§3.3.3 批量修改表面粗糙度旧国标的标注形式 |
§3.4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的干涉判断 |
§3.4.1 表面粗糙度标注位置获取 |
§3.4.2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干涉判断 |
§3.4.3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自适应调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形位公差标注方法 |
§4.1 引言 |
§4.2 形位公差标注基准的识别与修改 |
§4.3 形位公差基准单个组成元素快速调整 |
§4.4 形位公差单个组成元素快速调整 |
§4.5 形位公差标注位置调整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开发与应用验证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介绍 |
§5.2.1 系统集成开发工具及语言 |
§5.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现机理 |
§5.2.3 三维模型参数化变型设计 |
§5.3 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系统实例 |
§5.3.1 视图位置获取及存储模块 |
§5.3.2 尺寸标注信息获取及存储模块 |
§5.3.3 水平与竖直尺寸标注信息存储及分层调整模块 |
§5.3.4 表面粗糙度信息存储及干涉模块 |
§5.3.5 实例验证 |
§5.4 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开发 |
§5.4.1 摩擦离合器盖总成参数化模型 |
§5.4.2 系统界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2)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堆垛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2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
1.2.3 参数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
1.2.4 CAD设计系统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1.2.5 有限元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 |
2.1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型谱制定 |
2.2 轻载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设计 |
2.2.1 行走机构模块设计 |
2.2.2 立柱机构模块设计 |
2.2.3 升降机构模块设计 |
2.2.4 货叉机构模块设计 |
2.2.5 上横梁机构模块的设计 |
2.3 可参数化操作的堆垛机的建模 |
2.3.1 行走机构模块建模 |
2.3.2 立柱机构模块建模 |
2.3.3 货叉机构模块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安全性分析 |
3.1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工况分析 |
3.2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安全性分析要素 |
3.3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载荷分析 |
3.3.1 静力状态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载荷分析 |
3.3.2 加速状态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载荷分析 |
3.3.3 减速状态下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载荷分析 |
3.4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有限元分析 |
3.4.1 导入模型并进行基础处理 |
3.4.2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静力分析 |
3.4.3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加速分析 |
3.4.4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的减速分析 |
3.4.5 有限元分析结果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设计系统软件开发 |
4.1 软件开发所需关键技术 |
4.1.1 Solid 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4.1.2 ANSYS Workbench二次开发技术 |
4.1.3 开发工具 |
4.2 软件开发 |
4.2.1 软件开发总体方案 |
4.2.2 系统界面设计 |
4.2.3 重建可参数化堆垛机模型 |
4.2.4 生成工程图 |
4.2.5 堆垛机有限元分析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 |
4.3 程序工作流程 |
4.4 应用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基于NX的阀门三维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以及目的 |
1.2 阀门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阀门三维设计系统方案分析 |
2.1 阀门结构件设计概述 |
2.2 阀门三维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
2.3 阀门三维设计系统框架和结构 |
2.4 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阀门三维设计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方法 |
3.1 项目初始化 |
3.2 标准件库 |
3.3 螺钉设计 |
3.4 BOM表 |
3.5 生成焊接毛坯 |
3.6 生成焊接装配树 |
3.7 特殊角焊 |
3.8 本章小结 |
4 阀门三维设计系统核心模块的应用 |
4.1 项目初始化实例 |
4.2 标准件库实例 |
4.3 螺钉设计实例 |
4.4 生成焊接毛坯实例 |
4.5 特殊角焊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3.1 模具快速设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2 模具校验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课题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 |
2.1 引言 |
2.2 模具基础知识 |
2.2.1 模具的分类 |
2.2.2 冲压成形工艺与冲模模具结构 |
2.2.3 塑料成形工艺与塑料模具结构 |
2.2.4 模具结构的划分 |
2.2.5 模具设计的基本思路 |
2.3 快速设计与校验的相关技术 |
2.3.1 参数化设计 |
2.3.2 知识工程 |
2.3.3 标准件库 |
2.4 CATIA二次开发技术 |
2.4.1 CATIA二次开发简介 |
2.4.2 基于CAA的 CATIA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具快速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具快速设计总体思路 |
3.3 成形工艺快速设计 |
3.3.1 工艺分析 |
3.3.2 主要参数的计算与校核 |
3.3.3 工艺信息的快速建立 |
3.4 基于特征与知识的专用构件快速设计 |
3.4.1 知识工程与知识的融入 |
3.4.2 特征与知识的结合 |
3.4.3 专用构件快速设计的关键技术 |
3.5 基于参数化的模具标准件库设计与应用 |
3.5.1 标准件的装配特性 |
3.5.2 模具标准件库的结构 |
3.5.3 标准件库的建立 |
3.6 通用框架的模块化快速设计 |
3.6.1 通用模架的模块划分 |
3.6.2 通用模架的模块化设计思路 |
3.6.3 通用模架的自动装配 |
3.6.4 通用模架库的应用 |
3.7 模具工程图的快速应用 |
3.7.1 二维工程图的设计流程 |
3.7.2 二维工程图快速生成的需求 |
3.8 对称模具快速生成技术 |
3.8.1 CATIA文档结构与装配约束的本质 |
3.8.2 实现约束对称需要解决的问题 |
3.8.3 实现约束对称的关键技术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模具校验关键技术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具规范设计校验的关键技术 |
4.3 模具几何特征校验的关键技术 |
4.3.1 贴合度检测 |
4.3.2 孔的一致性检测 |
4.4 文件一致性校验的关键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框架结构与体系 |
5.1.1 系统的框架结构 |
5.1.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5.2 模具快速设计功能的实现 |
5.2.1 成形工艺快速设计 |
5.2.2 专用构件的快速设计 |
5.2.3 通用模架的建模与自动装配 |
5.2.4 二维工程图的快速应用 |
5.2.5 对称模具的快速生成 |
5.3 模具校验功能的实现 |
5.3.1 模具规范性设计校验的实现 |
5.3.2 模具几何特征校验的实现 |
5.3.3 文件一致性校验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5)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机辅助拼装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CATIA二次开发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方案 |
第2章 飞机结构件及其工艺工装 |
2.1 飞机结构件 |
2.1.1 壁板类结构件 |
2.1.2 梁类结构件 |
2.1.3 肋类结构件 |
2.2 飞机结构件机加工艺 |
2.2.1 铣削方式 |
2.2.2 铣削加工的特点 |
2.3 飞机结构件夹具 |
2.3.1 飞机结构件概述 |
2.3.2 飞机结构件夹具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设计方法 |
3.1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
3.2 参数化设计 |
3.2.1 零件模型建立流程 |
3.2.2 参数化设计过程 |
3.3 标准件库的建立 |
3.4 夹具编码 |
3.5 工程图的生成 |
3.5.1 制图的前提条件 |
3.5.2 制图的结构对象 |
3.5.3 制图的二维几何对象 |
3.5.4 制图的二维约束对象以及标注对象 |
3.5.5 生成视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开发 |
4.1 二次开发技术 |
4.1.1 使用宏对CATIA进行开发 |
4.1.2 使用组件应用架构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 |
4.1.3 软件组件结构 |
4.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架构 |
4.2 参数化系统设计 |
4.2.1 创建参数和公式 |
4.2.2 使用设计表 |
4.3 标准件库的设计 |
4.4 编码系统的设计 |
4.5 三维零件图转换为二维工程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 |
5.1 齿轮参数化设计 |
5.2 圆柱头调节支撑库的设计 |
5.3 夹具编码 |
5.3.1 编码 |
5.3.2 编码的修改替换 |
5.4 生成工程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基于SJ/T 207标准的产品组构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需求分析 |
2.1 业务分析 |
2.1.1 对手工编制MXHZ的分析 |
2.1.2 组构管理历史数据情况分析 |
2.1.3 对组构版本控制的分析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1 组构数据编辑管理功能分析 |
2.2.2 自动生成MXHZ功能分析 |
2.2.3 组构版本控制功能分析 |
2.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概要设计 |
3.1 组构版本控制方案设计 |
3.2 组构管理用例建模与应用业务流程设计 |
3.2.1 更改单相关功能分析 |
3.2.2 组构版本控制功能细化 |
3.3 概要逻辑分层设计 |
3.4 技术选型 |
3.4.1 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风险分析 |
3.4.2 采用图数据库的风险分析 |
3.4.3 采用现有图论库的风险分析 |
3.4.4 自行开发图论组件的风险分析 |
3.4.5 方案确定 |
3.5 组构模型设计 |
3.6 组构模型运行时数据全生命期管理功能设计 |
3.7 版本集模型设计 |
3.8 编辑单个组构版本功能设计 |
3.9 自动生成MXHZ功能设计 |
3.9.1 求解成套设备明细表 |
3.9.2 求解整件明细表 |
3.9.3 求解分类汇总表 |
3.10 更改单相关功能设计 |
3.10.1 更改单的生成 |
3.10.2 更改单的应用 |
3.11 版本控制功能设计 |
3.11.1 版本控制用本地文件系统管理 |
3.11.2 组构版本分支管理 |
3.12 GUI布局设计 |
3.13 逻辑分层架构设计 |
3.14 本章小结 |
4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架构因素的解决方案 |
4.1.1 跨平台解决方案 |
4.1.2 集成便利性解决方案 |
4.1.3 部署便利性解决方案 |
4.1.4 数值精度问题解决方案 |
4.2 组构模型实现 |
4.2.1 器件相关信息 |
4.2.2 隶属关系判决表 |
4.2.3 组构DAG |
4.2.4 组构模型持久化 |
4.2.5 组构模型完整性检测 |
4.3 组构模型运行时数据全生命期管理功能实现 |
4.4 版本集模型实现 |
4.5 编辑单个组构版本功能实现 |
4.5.1 分类器件清单浮靠页和隶属关系判决表浮靠页 |
4.5.2 可编辑组构树状图 |
4.6 自动生成MXHZ功能实现 |
4.6.1 求解整件明细表 |
4.6.2 求解分类汇总表 |
4.6.3 MXHZ的 PDF导出 |
4.7 更改单相关功能实现 |
4.7.1 更改单的生成 |
4.7.2 更改单的应用 |
4.7.3 更改单视图 |
4.8 版本控制功能实现 |
4.8.1 版本控制用本地文件系统管理 |
4.8.2 组构版本分支管理 |
4.8.3 组构模型指纹提取 |
4.8.4 版本控制信息指纹提取 |
4.9 基础库的设计与实现 |
4.9.1 可空缺数据成员 |
4.9.2 基于编译时静态平衡二叉树的变体类模版 |
4.9.3 图论组件 |
4.9.4 XML读写框架 |
4.9.5 MRU cache |
4.9.6 树组件 |
4.10 本章小结 |
5 测试验证 |
5.1 测试准则与测试方法 |
5.2 测试用例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
5.3 功能测试 |
5.3.1 功能概览 |
5.3.2 编辑单个组构版本功能测试 |
5.3.3 自动生成MXHZ功能测试 |
5.3.4 更改单相关功能测试 |
5.3.5 版本控制功能测试 |
5.4 非功能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生成MXHX的性能测试 |
5.4.3 非功能测试综合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1.1 产品投用效果及特点 |
6.1.2 技术要点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需求分析章中的附图 |
B 概要设计章中的附图 |
C 详细设计与实现章中的附图 |
D 测试验证章中的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基于Solid Edge的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目录明细的定义、作用及应用背景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的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1.5 系统的技术路线 |
1.6 课题主要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实现的相关方法及技术介绍 |
2.1 开发工具介绍 |
2.1.1 Visual Studio .Net平台 |
2.1.2 ADO.NET简介 |
2.1.3 数据库技术 |
2.2 系统的体系架构结构 |
2.3 产品结构树及其遍历算法 |
2.3.1 树(Tree)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
2.3.2 产品结构树的定义 |
2.3.3 产品结构树的遍历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要求分析 |
3.2 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 |
3.2.1 系统的数据流转过程分析 |
3.2.2 系统流程的关键环节分析 |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报表类型需求分析 |
3.5 系统的非功能性分析 |
3.6 系统架构及开发运行环境需求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4.1 系统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4.1.1 目录明细的提取录入功能分析 |
4.1.2 产品数据的查询功能设计 |
4.1.3 产品数据的修改功能设计 |
4.1.4 目录明细的管理功能设计 |
4.1.5 目录明细的报表打印功能设计 |
4.2 ADO.NET数据库连接设计 |
4.3 系统服务器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
4.4 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 |
4.4.1 基于Solid Edge明细数据的提取技术 |
4.4.2 产品装配结构的遍历算法设计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的目录明细的提取录入功能实现 |
5.2 系统的查询与修改功能的实现 |
5.3 系统的打印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主要用例 |
6.2 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BOM信息自动提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的明细表自动提取 |
2 基于正则表达式技术的图档分类 |
3 明细数据汇总与表格生成 |
4 软件设计与开发 |
5 结论 |
(9)AutoCAD环境下产品设计与结构管理集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CAD与PDM集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基于实例的相似检索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 |
2.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2.2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ObjectARX简介 |
2.2.1 ObjectARX与其他开发工具的比较 |
2.3 CAD/PDM系统集成研究 |
2.3.1 CAD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研究 |
2.3.2 CAD图纸信息的提取 |
2.3.3 产品结构管理模块 |
2.4 基于实例的相似设计研究 |
2.5 系统开发准备 |
2.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5.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5.3 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AD图纸信息与产品结构管理模块信息集成 |
3.1 CAD图纸中明细表的结构分析 |
3.1.1 明细表的结构分析 |
3.1.2 明细表的矩阵描述 |
3.2 明细表信息的提取和存储 |
3.2.1 程序界面开发 |
3.2.2 数据库连接技术ADO |
3.2.3 文字信息的提取 |
3.3 文字提取后的存储 |
3.4 产品结构树的生成 |
3.4.1 数据源 |
3.4.2 产品结构树的创建 |
3.4.3 产品结构树的修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实例的零件检索 |
4.1 编码体系简介 |
4.2 零件编码模型 |
4.2.1 实例分类编码方式介绍 |
4.2.2 编码模型的确定 |
4.3 基于实例的相似件检索 |
4.3.1 实例检索数学模型 |
4.3.2 两级相似检索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概述 |
5.1.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5.1.2 系统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
5.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 |
5.2.1 提取明细表 |
5.2.2 产品结构管理 |
5.2.3 编码输入及实例检索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CAD软件文档信息数据的应用及提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CAD软件文档关键信息数据的来源 |
2.1 文档属性信息 |
2.2 标题栏信息 |
2.3 明细栏信息 |
2.3.1 普通件信息来源 |
2.3.2 标准件的信息来源 |
2.4 参数表信息 |
第三章 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的信息数据流向的应用 |
3.1 CAD二次开发技术 |
3.1.1 二次开发概述 |
3.1.2 对象模型 |
3.1.3 访问方式 |
3.1.4 VB.NET语言 |
3.2 文档特性快速生成技术 |
3.3 标题栏的国标化技术 |
3.3.1 国标中的标题栏 |
3.3.2 标题栏的国标化 |
3.4 明细栏的国标化 |
3.4.1 国标中规定的明细栏 |
3.4.2 明细栏的国标化 |
3.5 标准件库的重建与输出 |
3.5.1 标准件库的重建技术 |
3.5.2 新建标准件库的移植输出 |
3.6 工程图参数表的快速建立 |
3.6.1 参数表创建的一般方法 |
3.6.2 基于API技术对参数表格创建 |
3.6.3 参数表数据的填充 |
第四章 文档表格信息数据提取技术 |
4.1 用户需求分析 |
4.2 标题栏的信息提取技术 |
4.2.1 学徒服务器技术 |
4.2.2 基于对象的标题栏信息提取 |
4.2.3 批量提取的解决方案 |
4.3 明细栏的信息提取技术 |
4.3.1 获取明细栏信息的基本方法 |
4.3.2 基于Excel的明细栏信息分类导出 |
4.3.3 基于Word的明细栏信息分类导出 |
第五章 文档信息与数据库的交换 |
5.1 数据库技术概述 |
5.2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
5.3 产品信息数据库的创建 |
5.3.1 关系的建立 |
5.3.2 数据来源 |
5.4 程序构架与用户界面设计 |
5.4.1 程序构架 |
5.4.2 用户界面设计与功能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装配图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江友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小型有轨巷道堆垛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D]. 王余冬.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NX的阀门三维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任鹏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模具快速设计与校验关键技术研究[D]. 姜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5]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D]. 黄琦. 南昌航空大学, 2018(04)
- [6]基于SJ/T 207标准的产品组构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 俞铮皓.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基于Solid Edge的目录明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槐.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8]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BOM信息自动提取与应用[J]. 王宏伟,姚河江,赵玉仙.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6(03)
- [9]AutoCAD环境下产品设计与结构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 仇巍. 青岛大学, 2013(S1)
- [10]CAD软件文档信息数据的应用及提取技术研究[D]. 顾晓彤.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