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急诊急救中应用观察评价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急诊急救中应用观察评价

(南通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分层级管理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人员,按护龄、学历不同分为初级、高级、专科护士三个层次作为实验组,另取2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职责,分析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1%,且病房管理工作及各层级护士护理工作均有明显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病房管理工作及各层级护士护理工作,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急诊急救;观察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86-02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科室,同时也是最能反映一个医院服务水平的一个科室,这里集中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与复杂的病情,多数患者为急症或重症的患者,因此急诊科对于护士的护理水平要求极高,不仅仅要求护士的专业素质过硬,更要求护士团队整体的配合情况[1]。现如今,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护人员的工作更是如屡薄冰,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高责任,高专业,高服务态度等特性,这要求急诊科护士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与临床思维,针对目前现状,我院开展了护士分级层培训,先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分层级管理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人员,按护龄、学历不同分为初级、高级、专科护士三个层次作为实验组,另取2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其中按照护龄、学历分为初级、高级与专科三个小组,其中专科组中,人数6人,学历均为护理本科,护龄范围4~6年,平均年龄5.3年;其中初级组中,人数7人,学历均为护理大专,护龄范围3~5年,平均年龄4.1年;其中高级组中,人数7人,学历均为护理本科,护龄范围5~8年,平均年龄5.6年。对照组人数20人,其中,护理大专人数7人,护理本科13人,护龄范围4~8年,平均护龄4.9年。两组护士的学历、职称与平均护龄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1)将实验组的20名护士根据护龄、学历不同分为初级、高级、专科护士三个层次。初级包括毕业三年以上且轮科的初级护士以及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高级包括急诊工作四年以上;专科包括获取专科资格证或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

(2)高级护士主要负责分诊、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普通留观观察;专科护士主要负责内、外、妇、儿科的急救专科。

(3)对于两组护士进行基础知识、沟通能力、急救技能以及应急能力进行加强培训。

1.3评价方法

在探究实验开展后的三个月内,随机对急诊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采取考试的方式对于两组护士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处理,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认为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经过三个月的分层管理,随机对在此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50人,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现结果如下。

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评分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可知,分层管理对于急诊科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医患关系的缓解有着极大的意义,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与83.1%,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经过专业素质的考核,两组护理人员的等分分别为93.3与93.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这同时也表明,我院的护理专业水平过硬。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科室,同时也是最能反映一个医院服务水平的一个科室,这里集中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与复杂的病情,多数患者为急症或重症的患者,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2-3]。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针对急诊内科主要存在着心肺脑复苏CPCR、创伤急救、急救医疗系统EMSS(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急救、ICU急救)、重症监护、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等;急诊外科疾病主要高血压性脑溢血、汞中毒、急性脑内血肿、脑干损伤、急性酒中毒、血管损伤、休克、苯中毒食物中毒等;急诊儿科主要包括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与肺炎导致的发热、高热、惊厥、癫痫、脑内中毒性感染、哮喘、支气管炎等症状;急诊妇科主要包括先兆流产,妊娠剧吐等症状。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故急诊科对于护士的护理水平要求极高,不仅仅要求护士的专业素质过硬,更要求护士团队整体的配合情况[4-5]。现如今,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护人员的工作更是如屡薄冰,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高责任,高专业,高服务态度等特性,这要求急诊科护士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与临床思维等素质。

传统的急诊护理系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存在着护士单独完成任务,机械性操作,应变能力差,医患沟通困难等问题,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急诊科的工作具有压力大、难度大等问题,使得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使得急诊科的护理效率较低且整体满意度差。对于患者而言,急诊科存在着急救效率低,整体团队较为凌乱,缺乏团队精神,沟通存在难度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急救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现采取护理分层管理,进一步改进工作形式,以达到医患的更好共处,使得护理人员工作井然有序,工作量适中,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护士的分级护理是根据护龄、学历不同分为初级、高级、专科护士三个层次。初级包括毕业三年以上且轮科的初级护士以及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高级包括急诊工作四年以上;专科包括获取专科资格证或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6]。其中高级护士主要负责分诊、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普通留观观察;专科护士主要负责内、外、妇、儿科的急救专科。这种方式不仅仅解决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样也使得整体团队具有合作性与科学性,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又可缓解工作压力大的情况。我院实施分级管理三个月之内,两组研究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与83.1%,可见经过护理模式的改革之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管理实施后,还大幅的提升了医护工作的效率,解决了“慌”“乱”的情况,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意外的发生率与护理差错。

分层管理使医护工作人员准确地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任务与水平,同时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沟通能力、急救技能以及应急能力进行加强培训。这使得医护关系得以缓解,医护人员可以真正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患者的难处,进而缓解医患沟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强医患人员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

该种护理模式使得不同学历与护龄的医护人员的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数量较多,其中学历、护龄等条件参差不齐,这种护理方式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特点,使得每位医护人员得以体现自身价值,分层培养,重点培训以满足急诊科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分层级管理还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护理人员从传统繁琐的护理任务重解脱出来,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护理理念。

4.结论

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医生、护理人员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与护患纠纷,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通过分层管理,护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水平和工作任务,是工作量具体化,调动自身积极性,认真将自身任务完成。在局限的工作范围内,护士发挥自身价值,感受到具体工作成就感,自然增加责任感,促进工作者完善自身工作技能的信心。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病房管理工作及各层级护士护理工作,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志华,黄心茹,叶丽花.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21):98-99.

[2]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9(30):565-567.

[3]潘桂琼.分层级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6(20):57-58.

[4]张芬.分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3):1685-1686.

[5]朱园飞.成熟度分级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7(10):74-76.

[6]任文艳.护士层级培训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学,2015,4(25):526-528.

标签:;  ;  ;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急诊急救中应用观察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