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土流失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压天然气管道,水土流失,形成机理
水土流失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戴锦程[1](2019)在《深圳地区天然气管道水土流失特点及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已建管道沿线水土流失的特点,总结了水土流失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管线治理方案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了管线穿越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理,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及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白海霞[2](2019)在《辽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蓄水保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于蓄水保土机理的研究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全面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辽西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原生植被破坏比较严重,通过多年的治理目前已逐渐形成坡耕地改造、荒山植被重建、生态型小河道与沟壑治理等多模式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辽西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蓄水保土机理,以期为促进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丛子健,贾天会,邹桂霞,李凤鸣[3](2018)在《辽西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及作用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施最早的区域,通过多年的治理,形成了多模式并举结合产业引领的特色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科学地总结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分析其蓄水保土机理,以期对推动水土保持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刘刚[4](2016)在《黄土区沟道阶梯状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地区治沟造地工程中新修沟道阶梯状边坡抗蚀性较弱。本研究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新开挖沟道阶梯状边坡在降雨作用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沙效应,并观测其侵蚀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极端气象条件(120 mm/h雨强)与坡顶部区域汇水作用是导致阶梯状边坡产生快速侵蚀破坏的两个主要条件。当边坡仅受到降雨作用,雨强在60 mm/h~90 mm/h之间变化时,产沙速率稳定,不同雨强下产沙速率呈现倍率关系,坡面侵蚀现象无明显差异,坡体无明显破坏;120 mm/h雨强条件下,产沙速率显着上升,侵蚀发育过程出现明显变化,坡体破坏明显。阶梯状边坡平台反坡措施能有效减少60 mm/h、90 mm/h、120 mm/h叁种雨强下产沙量58.4%、35.2%、62.1%,减少径流量69.6%、26.6%、60.8%,并有效减缓坡体表面破坏及侵蚀发育速度。用放水试验模拟无截排水措施情况,发现截排水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沙量92%,同时改变了侵蚀发育的现象,将急剧下切发育的细沟侵蚀转变为了发育较为缓慢的层状面蚀。从减水减沙的角度,坡顶截排水措施与平台反坡措施皆为有效的阶梯状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5 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4)
王利民,翁伯琦,罗涛,黄东风,栗方亮[5](2016)在《山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其若干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并系统介绍山地水土流失对侵蚀区的直接危害和对周边环境的间接威胁,同时深入分析了地形因子、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山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坡长、降雨量、雨强、植被覆盖度、群落结构、人为经济社会活动和土壤性质是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种影响因素可直接起到驱动作用,更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起到推动与加剧的作用,其内在机理包括植被与地形,土壤与降雨,降雨与植被,气候与系统,生产与干扰等方面相互关系与作用程度。应进一步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产生新影响的研究,并辅以遥感等现代技术,旨在为土壤侵蚀预报和防控山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9期)
李雄峰,余宏明[6](2015)在《矿山边坡水土流失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焦作市北部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例,依据实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分析了在某岩质边坡上的水土流失机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菲尔法,分析法确定了边坡形态、降雨、土壤性质、良好的排水通道、边坡岩性和植被6个导致边坡水土流失的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据此对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评价,提出了边坡治理与修复技术.为该地区的岩质边坡的水土流失分析,边坡治理与修复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程艳飞[7](2015)在《山区高速公路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估算,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占陆地总面积的16.7%,每年流失土壤达到260亿吨。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急剧增加,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大量采挖活动,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对土壤和植被自然形态产生了剧烈扰动和破坏,加之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如何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关注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若干法案,明确要求在山区修建公路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为此,对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开展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坡面土壤不同于一般的山区坡面土壤,含有大量的建筑渣石,因此一些性质与一般土壤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针对重庆市梁忠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土壤开展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类工程渣土在降雨过程中土壤侵蚀规律,对各土壤侵蚀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土壤侵蚀的预测模型,并且利用室外径流小区试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1)参考已有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装置,结合本次试验的具体要求,设计并且加工出一套小型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装置,并且利用该装置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2)对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土壤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坡面入渗、产流和产沙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坡面水土流失预测模型;(3)在梁忠高速项目区域内填方路基边坡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观测试验,对室内试验得到的水土流失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4)对梁忠高速填方路基边坡坡面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量测法计算坡面水土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并且将该结果与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该项目的相对侵蚀程度。(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11-01)
王恒松,熊康宁,张芳美[8](2015)在《地形因子对喀斯特坡面水土流失影响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地、盆地和峡谷3种典型地貌单元水土流失机理的研究,揭示坡度、坡长、坡形、坡位、坡向和微地形等地形因子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为综合防治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径流场监测和侵蚀基线法对3种地貌单元进行多年水土流失监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坡度是最直接影响坡面水土流失的态势因子,土壤侵蚀量是随坡度增加而增大,25°为临界坡度;喀斯特坡面的坡长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不明显;坡形通过坡位和坡向来影响水土流失,坡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表现为:坡面下部>坡面中部>坡面上部,向阳坡的土壤侵蚀大于背阴坡;微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非常明显,凸出地段常被侵蚀,凹陷带常形成堆积。[结论]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机理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地形因子相互影响共同控制着喀斯特坡面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海星,朱永刚,陈泳宏[9](2014)在《江油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及其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江油市500kV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巨大,以江油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了该类型工程的各工程区引起的水土流失的机理,并对各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油500 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站内区,其次是进站道路区、塔基区、牵张场区和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工程建设中各区均将产生巨大的水土流失。根据各分区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5期)
肖胜生,方少文,杨洁,郑海金,陈晓安[10](2011)在《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汇的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揭示区域性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区主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在总结了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储量、土壤侵蚀对土壤碳素损失的影响,以及影响水土流失区土壤碳汇吸存的关键因素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的基础上,指出迫切需要加强对存在土壤侵蚀情况下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素动态及土壤碳库的吸存机理等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对科学评价水土保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增强土壤碳汇功能与形成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加强土壤有机质管理、促进土壤肥力改善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1年12期)
水土流失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于蓄水保土机理的研究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全面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辽西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原生植被破坏比较严重,通过多年的治理目前已逐渐形成坡耕地改造、荒山植被重建、生态型小河道与沟壑治理等多模式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辽西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蓄水保土机理,以期为促进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土流失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戴锦程.深圳地区天然气管道水土流失特点及机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9
[2].白海霞.辽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蓄水保土机理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3].丛子健,贾天会,邹桂霞,李凤鸣.辽西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及作用机理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
[4].刘刚.黄土区沟道阶梯状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机理[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5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王利民,翁伯琦,罗涛,黄东风,栗方亮.山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其若干机理[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李雄峰,余宏明.矿山边坡水土流失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程艳飞.山区高速公路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
[8].王恒松,熊康宁,张芳美.地形因子对喀斯特坡面水土流失影响的机理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
[9].王海星,朱永刚,陈泳宏.江油500k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及其预测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
[10].肖胜生,方少文,杨洁,郑海金,陈晓安.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汇的形成机理[J].中国水土保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