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方山羊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方山羊豆,白粉病,刈割
东方山羊豆论文文献综述
田聪,韩青,朱忠艳,穆尼热[1](2017)在《东方山羊豆栽培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山羊豆又名饲用山羊豆,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山羊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高加索地区森林草原带,属于根蘖型,主要根群分布于30cm土层中。茎直立,中空,光滑,偶具浅棱。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紫色为主或间杂白色,翼瓣稍与龙骨瓣相连,旗瓣倒卵状长圆形。(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园艺》期刊2017年06期)
李淑娟,李长慧,李佩月,唐永鹏[2](2015)在《低温胁迫下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抗寒生理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am.cv.Xinyin No.1)为豆科(Codariocalyxgyrans)山羊豆属(Galeg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畜牧科学院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引进的东方山羊豆进行驯化并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由于该牧草具有高产优质、粗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适口性好、饲(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19期)
李淑娟,李长慧,张英,唐永鹏,梁秀槿[3](2015)在《西宁地区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引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青海省豆科牧草短缺的现状,引进优良牧草品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cv.Xinyin No.1)进行引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在西宁地区能完成生育周期,可正常结实,生长发育快;干草产量达13 414 kg·hm-2,粗蛋白质含量20.28%,具较高的营养价值;抗寒能力强,越冬率为100%;茎叶比1∶1.58,叶量丰富,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符合引进品种的目标要求,适宜在西宁地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朱成强,张希永,田聪,王承军[4](2015)在《温泉县引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栽培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温泉县栽培草地种质资源多样性,探索栽培草地建植的新模式,挖掘栽培草地生产潜力,开展了为期4年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引种栽培试验,得出东方山羊豆具有返青早、叶茎比高、适口性好、越冬能力强的特点,以及调制干草不易脱落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东方山羊豆栽培草地建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东方山羊豆在温泉县的栽培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李俊,温红雨,高洪文,Dzyubenko,Nikolay,Chapurin,Vladimir[5](2015)在《东方山羊豆GoGID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紫花苜蓿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经克隆得到的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GoGID)基因,扩增编码区cDNA。以pBI121为基础载体,采用酶切连接法,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pBI121-GoGID。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载体中,超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采用CaCl_2冻融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农杆菌菌株中。以叶片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培养法,转化紫花苜蓿(Medicage sativa),得到抗性苗。对载体携带的nptⅡ基因、GUS基因进行PCR检测均成阳性,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同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Southern-blot及RT-PCR检测,并均得到目的条带。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GoGID基因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香文,王嘉凡[6](2014)在《东方山羊豆的栽培技术与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东方山羊豆牧草的营养价值入手,重点论述了东方山羊豆牧草的基本特性、应用价值、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引种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为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东方山羊豆牧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4年12期)
余国辉,王赞,王俊娥,刘海泉,高洪文[7](2014)在《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9对ISSR引物对33份东方山羊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11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多态位点百分率96.7%。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为0.670,Shannon’s指数平均为0.557,期望杂合度平均0.380,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16~0.812。33份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在GS=0.42处可划分为叁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东方山羊豆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相互混杂分布,种质资源间遗传分布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俊[8](2014)在《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和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属于豆科山羊豆属,为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提高牧草生物量、抗逆性是牧草育种的主要内容。植物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是牧草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途径。本论文选择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水通道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因功能验证及转基因研究工作。本试验主要取得如下进展:1.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GoGID)可以与拟南芥DELLA蛋白在GA存在条件下互作。通过突变体回复实验表明,GoGID能够部分回复拟南芥突变体gid1ac;完全回复突变体gid1ab为正常表型。表明GoGID编码蛋白能够部分替代AtGIDs功能,具有生物学功能。2.构建表达载体pBI121-GoGID-GUS,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过后代的筛选、扩繁得到T3代转基因株系。研究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高度、鲜重、干重、种子产量都增加,其中植株干重比对照提高90%~160%。3.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法,转化紫花苜蓿。转基因苜蓿及对照经扦插繁殖,用于生物学观察及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紫花苜蓿GroupⅠ、GroupⅡ组,植株干重比对照提高8%-46%;GroupⅢ干重与对照相似,但叶/茎比提高。4.在东方山羊豆一个受盐诱导EST基础上,克隆得到与植物AQP同源的基因。该基因编码289个氨基酸,与植物的PIP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属于PIP1亚类,命名为GoPIP1,在Genbank中登录HM991477。5. GoPIP1基因在根、茎、叶中都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受盐、干旱强烈诱导。亚细胞分析表明,定位于细胞膜。在非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地上部/地下部比例提高,叶片失水速率增加;在盐份条件下,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基本没有差异,而且GoPIP1基因没有促进离子转运。在模拟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鲜重降低、含水量降低,体内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增加,叶片渗透势增加;同时转基因植株中,ABA合成途径及受ABA诱导基因表达量增加。GoPIP1增加了转基因拟南芥对干旱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5-01)
张清斌[9](2014)在《优质牧草品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是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引进的牧草品种。该品种为冬性、根蘖型、多年生豆科牧草,株高90~120厘米,茎秆直立。建植人工草地丰产期达10年以上,每公顷年产干草12~15吨。初花期粗蛋白质含量23.88%,氨基酸含量14.17%,中、酸性(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4年07期)
[10](2013)在《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am.cv.Xinyin No.1)是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在新疆科技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科研人员6年的引进、消化、吸收(我国无此牧草野生种质资源),于2004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引进品种,登记号:275。该牧草为冬性、根蘖型、多年生豆科牧草,株高90-120cm,茎秆直立。建植人工草地丰产期达10年以(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3年06期)
东方山羊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am.cv.Xinyin No.1)为豆科(Codariocalyxgyrans)山羊豆属(Galeg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畜牧科学院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引进的东方山羊豆进行驯化并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由于该牧草具有高产优质、粗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适口性好、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方山羊豆论文参考文献
[1].田聪,韩青,朱忠艳,穆尼热.东方山羊豆栽培与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17
[2].李淑娟,李长慧,李佩月,唐永鹏.低温胁迫下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抗寒生理特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3].李淑娟,李长慧,张英,唐永鹏,梁秀槿.西宁地区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引种试验[J].草业科学.2015
[4].朱成强,张希永,田聪,王承军.温泉县引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栽培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
[5].李俊,温红雨,高洪文,Dzyubenko,Nikolay,Chapurin,Vladimir.东方山羊豆GoGID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紫花苜蓿转化[J].草地学报.2015
[6].王香文,王嘉凡.东方山羊豆的栽培技术与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7].余国辉,王赞,王俊娥,刘海泉,高洪文.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4
[8].李俊.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和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9].张清斌.优质牧草品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J].农村百事通.2014
[10]..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J].草食家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