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照护能力论文-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

文化照护能力论文-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照护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1护士,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顾知识,文化照顾技能

文化照护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1](2018)在《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的现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0%(50/50),文化照护意识评分42~85分,平均(64.56±7.25)分;文化照护知识29~64分,平均(47.09±6.62)分;文化照护技能65~94分,平均(84.17±8.23)分,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照护技能评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P<0.05)。文化照护意识标准分集中在60~69分(46.00%)、70~79分(32.00%);文化照护知识标准分集中在<60分(22.00%)、60~69分(56.00%);文化照护技能标准分集中在70~79分(46.00%)、≥80分(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照护意识,但文化照护知识水平较低,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大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培训方,从而提升医院N1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8年10期)

郑栋莲[2](2018)在《柯氏模型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柯氏评估模型为指导,调查、分析临床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以期提升护士文化照护能力水平。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类实验性研究,分基线调查和干预研究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问卷》及《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问卷》对472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考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选取某医院心内科和神经内科护士各3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业务学习,干预组在常规业务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干预方案,干预后比较两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水平,评价柯氏评估模型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护士专业文化照护能力总得分为(75.63±9.61),各维度能力强弱依次为文化照护技能、文化照护意识和文化照护知识。2.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处于中下水平,各位度得分依次为知识(59.20±21.70)、态度(74.36±10.80)行为(57.05±11.03)。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叁者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参加教育培训是护士专业文化照护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知识、态度和对多元文化的兴趣是护士文化照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干预前两组护士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护士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6.反应层效果评价,护士对培训内容、考核形式、培训时间安排及培训师资整体满意度较高。7.学习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理论知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行为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结果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及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文化照护知识缺乏且照护行为欠佳。2.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文化护理教育培训,通过全方位多层级效果评价,促使护士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升其文化照护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8-04-01)

王冰,王维宁[3](2015)在《天津市叁级甲等医院特需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天津市叁级甲等医院特需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天津市某叁家叁级甲等医院特需部门的护士90人,以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文化照护能力总分为236.68分±25.30分,其中文化照护意识为65.59分±7.19分,文化照护知识为53.30分±6.52分,文化照护技能为117.80分±13.00分,对应总体水平良好;学历、职称、工龄、继续教育培训经历和多途径了解多元文化的经历对文化照护能力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天津市叁级甲等医院特需护士的文化照护能力适于进一步完善提升。(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5年27期)

丰荣,李慧[4](2014)在《北京市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医疗部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照护能力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北京市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医疗部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照护能力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北京市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医疗部的护理人员285例,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照护能力得分(208.08±22.60)分,不同维度的多元文化照护能力水平不同,文化照护意识得分(65.28±6.47)分,优于文化照护知识得分(48.25±7.51)分,文化照护知识得分优于文化照护技能得分(94.55±11.52)分;学历、职称、外语认证、具有多元文化接触途径以及接受过相关培训对于多元文化照护能力有显着影响。[结论]北京市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医疗部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照护能力有待提高,有必要开展针对于提高多元文化照护知识、技能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4年16期)

霍苗[5](2009)在《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科学量化、符合我国临床护理特点的“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并运用自制的测评工具初步调查我国临床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现实水平。通过评价,找出目前护理人员存在的文化照护能力方面的欠缺,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基于国外文化照护能力理论和测评工具,构建本测评工具框架,经专家咨询,对具体条目进行增删修改,测试其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初步确定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测评工具。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30名进行预试验,测试该测评工具的信度。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西安六个城市六所叁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360名,进一步测试该测评工具的信效度,并测量其文化照护能力水平。调查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现实水平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因素间文化照护能力得分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文化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策略。结果一、条目分析应用区分度、离散趋势、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四种方法联合筛选条目,删除条目5条,最终量表由55个条目组成。二、测评工具的信效度(一)测评工具的信度1、Cronbach′α系数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5,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0-0.925。2、分半信度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32,各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815-0.840。(二)测评工具的效度1、内容效度在国外文化照护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分为叁个维度,七个次级维度,共55个条目。经专家咨询对测评工具进行增删修订,其中修订条目14条,删除8条,增加14条,合并2条,最终条目为60个。计算经专家咨询后的测评工具的内容效度比(CVR),其中49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比为1,11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比为0.6。内容效度指数(CVI)的平均值为0.912。2、结构效度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考查测评工具的结构效度。相关分析显示各维度之间及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46-0.960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根>1提取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41.953%,49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值在0.4以上。数据分析的理论结构与假设基本一致,说明测评工具结构效度较好。叁、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水平本研究所调查的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技能、文化照护能力总体水平分值多集中在70-79分和≥80分组,文化照护知识分值集中在60-69分和70-79分组。四、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工作年限、是否通过多途径接触异文化、是否参加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培训这叁个因素分别将研究对象分组,不同组间的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通过多途径接触异文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是文化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编制的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于了解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照护意识和照护技能,但是文化照护知识水平不高,总体文化照护能力一般。我们需要拓宽多渠道以使护理人员接触各种文化,增强其文化敏感性,同时加大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培训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文化照护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以柯氏评估模型为指导,调查、分析临床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以期提升护士文化照护能力水平。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类实验性研究,分基线调查和干预研究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问卷》及《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问卷》对472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考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选取某医院心内科和神经内科护士各3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业务学习,干预组在常规业务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干预方案,干预后比较两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水平,评价柯氏评估模型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护士专业文化照护能力总得分为(75.63±9.61),各维度能力强弱依次为文化照护技能、文化照护意识和文化照护知识。2.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处于中下水平,各位度得分依次为知识(59.20±21.70)、态度(74.36±10.80)行为(57.05±11.03)。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叁者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参加教育培训是护士专业文化照护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知识、态度和对多元文化的兴趣是护士文化照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干预前两组护士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护士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6.反应层效果评价,护士对培训内容、考核形式、培训时间安排及培训师资整体满意度较高。7.学习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理论知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行为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结果层效果评价,培训后干预组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及护理患者文化照护知信行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文化照护知识缺乏且照护行为欠佳。2.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文化护理教育培训,通过全方位多层级效果评价,促使护士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升其文化照护能力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照护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

[2].郑栋莲.柯氏模型在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8

[3].王冰,王维宁.天津市叁级甲等医院特需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5

[4].丰荣,李慧.北京市叁级甲等综合医院国际医疗部护理人员多元文化照护能力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

[5].霍苗.护理人员文化照护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现状调查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

标签:;  ;  ;  ;  

文化照护能力论文-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