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习俗论文-孔繁敖

婚丧习俗论文-孔繁敖

导读:本文包含了婚丧习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辈婚,六朝时期,二次葬,归乡葬

婚丧习俗论文文献综述

孔繁敖[1](2019)在《六朝时期南京的婚丧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历史上,六朝是一个社会动荡与思想解放并存的时代。由于魏晋玄学的兴起,清谈玄远、不拘名教、崇尚自然、表现个性、追求自由成为时代的潮流,从而导致这一时期的建康(今南京)的婚姻风俗形成了许多特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动荡,造成传统的婚姻六礼(本文来源于《寻根》期刊2019年02期)

张瑞清[2](2018)在《近代历史教科书对传统婚丧习俗的叙述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婚丧习俗的叙述中,不少近代历史教科书追溯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习俗的历史渊源,尤其指明了某些重要习俗在历史上的起源,这样的叙述有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不过也有一些教科书在对婚丧习俗的叙述中存在部分"当代化"判断。当代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传统生活习俗的内容并不多,近代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传统婚丧习俗对于当代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8年11期)

向要立[3](2018)在《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以湘西苗族婚丧习俗文化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湘西苗族婚丧习俗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很多承载苗族族文化信息的词汇在译语中无法找到对应语。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国际友人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翻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20期)

林思鸿[4](2018)在《四大南戏中的婚丧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大南戏"是元代南戏中较着名的四部戏曲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和《拜月亭》。在四大南戏中,有叁部戏涉及到"入赘婚"。而丧礼情节的笔墨较少,主要体现在《荆钗记》中张氏江边祭奠钱玉莲、王十朋请道士为妻荐亡灵。这些婚丧习俗折射出传统文化观及对今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峡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邢立志[5](2018)在《民俗文化背景下社会婚丧习俗的嬗变与引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虽然农民外在负担得到了极大减轻,农村社会的人情往来名目却在进一步增多,且礼节越来越重。近年来,农村社会传统之"礼"正在超越"情"之本意,让很多村民苦不堪言。比如,农村的婚事操办越来越讲排场、讲气派,这对很多农民家庭来说已难以承受,新人父母甚至要倾其所有、花光积蓄,才能圆子女的"结婚梦"。一些农村地区的老人过世也要办得隆重而"有面子",否(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8年05期)

苏峰[6](2018)在《同心县文明新风劲吹乡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苏峰)田西有是同心县兴隆乡黄谷村农民。不久前,女儿田梅将家住预旺镇沙土坡村的男朋友王兴带回家,田西有夫妻俩一眼就相中了小伙子:“只要你们感情好,彩礼就不要了,你们的幸福是最重要的。”田西有“零彩礼”嫁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4年前大女儿出嫁时(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8-04-02)

许淼[7](2016)在《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陈晓波,赵洪勋,常晓宁[8](2016)在《峨边彝区民族婚丧习俗规范与转型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峨边彝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影响彝区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婚丧习俗方面,以金钱、学历、工作衡量身份地位的婚姻"双高"和丧葬过程中铺张浪费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从法治途径着手探索,采用法治方式才能从根源上有效遏制当前的不良婚丧习俗,切实解决好婚丧过程中的"双高"和铺张浪费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周涛[9](2016)在《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饮食和婚丧习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饮食和婚丧习俗是黎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黎族社会整体上处于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融合的过渡阶段,其饮食和婚丧习俗在保留了较为浓厚的传统色彩的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冲击的加剧与黎汉交往的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的黎族饮食和婚丧习俗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习俗文化。本文运用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饮食状况、婚姻和丧葬习俗进行了论述,注重对黎族社会内部存在的习俗差异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并对民国时期黎族饮食和婚丧习俗发展演变和地区差异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选择缘起和研究价值,回顾分析了前人进行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状况,列出了此次研究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了阐释。第一章主要论述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饮食习俗。从民国时期黎族社会主要农作物及其生产方式、食物种类及食用方式、饮食器具及饮食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阐明了民国时期黎族饮食习俗的具体情况及特征。第二章主要论述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对民国时期黎族婚姻形态、通婚范围、结婚形式与年龄进行阐释,详细论述了从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并对民国时期黎族社会存在的特殊婚俗与习惯、婚姻关系解除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第叁章主要论述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丧葬习俗。对黎族丧葬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丧葬仪式的全过程进行了论述,总结归纳出民国时期黎族丧葬习俗的主要特点,并对民国时期黎族丧葬中的禁忌习俗和文化内涵进了阐释。第四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民国时期黎族社会饮食和婚丧习俗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民国时期黎族饮食和婚丧习俗与黎族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祖晓春,周泽超[10](2015)在《从婚丧习俗看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生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穆斯林的婚丧习俗入手,叙述穆斯林的婚礼和葬礼习俗以及宗教对这些习俗的影响,并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阐释这些习俗的积极意义,进而论述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生死观对穆斯林生活的引导作用。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婚丧习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婚丧习俗的叙述中,不少近代历史教科书追溯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习俗的历史渊源,尤其指明了某些重要习俗在历史上的起源,这样的叙述有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不过也有一些教科书在对婚丧习俗的叙述中存在部分"当代化"判断。当代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传统生活习俗的内容并不多,近代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传统婚丧习俗对于当代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婚丧习俗论文参考文献

[1].孔繁敖.六朝时期南京的婚丧习俗[J].寻根.2019

[2].张瑞清.近代历史教科书对传统婚丧习俗的叙述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J].课程.教材.教法.2018

[3].向要立.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以湘西苗族婚丧习俗文化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

[4].林思鸿.四大南戏中的婚丧习俗[J].海峡教育研究.2018

[5].邢立志.民俗文化背景下社会婚丧习俗的嬗变与引领[J].决策探索(下).2018

[6].苏峰.同心县文明新风劲吹乡野[N].宁夏日报.2018

[7].许淼.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比较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

[8].陈晓波,赵洪勋,常晓宁.峨边彝区民族婚丧习俗规范与转型问题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

[9].周涛.民国时期黎族社会的饮食和婚丧习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

[10].祖晓春,周泽超.从婚丧习俗看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生死观[J].回族研究.2015

标签:;  ;  ;  ;  

婚丧习俗论文-孔繁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