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海洋放线菌,分离,多相分类鉴定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谢阳,彭飞,江宏磊,方志锴,赵薇[1](2019)在《两株来源于海洋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产生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台湾海峡海底沉积物样品的两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产生菌FIM09-1157及FIM09-0041进行分类鉴定。采用GA、YM212、HV琼脂培养基分离海洋放线菌,对FIM09-1157及FIM09-0041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化学组分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IM09-1157归属于链孢囊菌属,定名为Streptosporangium vulgare FIM09-1157;菌株FIM09-0041归属于链霉菌属,定名为Streptomyces fradiae FIM09-0041。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亚军,刘希望,秦哲,李世宏,焦增华[2](2019)在《OSMIP@硅胶的制备及其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模拟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合成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以酶的特异性抑制剂为模板分子合成印迹聚合物(MIP),可模拟酶的活性中心,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目的]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的前药奥司他韦(OS)为模板分子,制备聚合物,以期模拟NA的活性中心,用于探讨基于MIT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在硅胶表面制备了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聚合物(OSMIP@硅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多孔性分析等;将OSMIP@硅胶装填液相色谱柱,与LC-MS在线联用,考察其色谱行为;考察该色谱柱对模板分子OS、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甲氧苄啶等化合物的亲和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OSMIP@硅胶对不同化合物的吸附特性;体外条件下,考察不同化合物对NA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研究不同化合物与NA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化合物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征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OSMIP@硅胶为形状均一、大小一致,具有多孔性特征的球形颗粒,其表面结构与非印迹聚合物有显着差异。OSMIP@硅胶液相色谱柱的的背景压力较低,对模板分子OS的色谱行为得到显着改善;对模板分子OS、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甲氧苄啶等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对阿昔洛韦、地蒽酚、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阿司匹林、喹烯酮等化合物没有亲和性。静态吸附试验结果显示,OSMIP@硅胶中含有对模板分子OS的特异性吸附位点;对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和甲氧苄啶也有特异性吸附位点,而对喹烯酮则无特异性吸附位点;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OSMIP@硅胶对OS的吸附为优惠吸附。体外条件下,NA抑制剂奥司他韦羧酸对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阳性对照),以及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NA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非亲和性化合物阿昔洛韦、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和喹烯酮等,则无相应的NA抑制活性;但是,亲和性化合物甲氧苄啶对NA亦无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在体外对NA有抑制活性的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同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一样,亦可与NA活性中的Asp151残基形成强的相互作用;包括甲氧苄啶在内的在体外无活性的其他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则无法与NA活性中心形成有效的相互作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结果显示,模板分子OS,以及阳性药物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均能够与NA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具有NA抑制活性的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亦可与之产生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甲氧苄啶及其他化合物则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结论]在OSMIP@硅胶色谱柱上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OSMIP@硅胶对其有特异性吸附作用;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在体外具有NA抑制活性,但也存在假阳性结果;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活性中心包括Asp151残基在内的活性位点,产生强的相互作用;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亲和性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与模板分子差异较大,但是可能有着相同的体外活性及作用机制。此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基于MIT的药物筛选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张黎明,张慧鑫,郁洁,王德传[3](2019)在《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理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防控流感,设计合成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测试。方法基于苯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拼合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酰基硫脲片段,利用前药原理设计并合成了I和II系列共28个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筛选。药理活性测试选用流感病毒菌株A/FM/1/47(H1N1),分别进行神经氨酸酶单一浓度(10μmol·L~(-1))抑制率和病毒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药理结果显示化合物I-2,I-5,I-11和I-12具有较好的病毒抑制活性,其中I-11的活性最佳,病毒抑制率达到70.50%,优于oseltamivir。结论通过对28个化合物进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此类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3期)
龚书豪[4](2019)在《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常用的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常用的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ce图书馆、OVID、Embase数据库,有关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应用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和提取所需的文献资料,利用文献质量评价工具(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所需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纳入10项有关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对照试验,狼疮性肾炎患者共621例,其中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为309例,对照组为312例。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可反应疗效的指标如总缓解率(OR=1.87,95%CI:1.07~3.27,P=0.03)、SLEDAI评分(MD=-1.57,95%CI:-2.23~-0.91,P<0.00001)、24小时尿蛋白(MD=-0.25,95%CI:-0.39~-0.11,P=0.0005)、血清白蛋白(MD=2.95,95%CI:0.90~5.00,P=0.005)以及血清肌酐(MD=-16.44,95%CI:-26.12~-6.77,P=0.0009)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白细胞减少(OR=0.18,95%CI:0.07~0.50,P=0.0009)、带状疱疹(OR=0.18,95%CI:0.06~0.52,P=0.001)、肺部感染(OR=0.72,95%CI:0.41~1.25,P=0.24)、消化道不良反应(OR=0.60,95%CI:0.31~1.15,P=0.12)、糖尿病(OR=2.00,95%CI:0.88~4.54,P=0.10)的发生率并未高于对照组。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更加可靠的结论则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健[5](2019)在《多位点结合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的爆发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危害,时常出现的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同样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威胁,给世界各国带来极大的恐慌。在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中,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负责催化水解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与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之间的糖苷键,使成熟的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表面释放出来从而继续感染其它细胞。另外,NA裂解完子代病毒粒子的HA与宿主细胞之间连接的唾液酸残基后还要行使另外两种重要功能:①阻止子代病毒粒子从宿主细胞释放后发生凝聚;②裂解呼吸道黏膜中的唾液酸,从而阻止子代病毒颗粒灭活,加速流感病毒在呼吸道中的传播,因此,NA是抗流感病毒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环己烯类NA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磷酸奥司他韦具有高效、低毒、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是目前唯一的口服NAI。但是由于流感病毒固有的高变异性,快速出现的耐药株(如N1-H274Y和N2-E119V突变株)严重削弱了该药物的防治作用。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耐药性问题,因此,研发新型、高效和抗耐药性NAIs已成为抗流感病毒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从NAs的进化关系上看,可分成几个不同的组:group-1 NAs,其中包含N1、N4、N5和N8亚型,group-2 NAs,其中包含N2、N3、N6、N7和N9亚型。N10和N11亚型被认为是NA样蛋白,这是由于它们缺乏正常唾液酸酶活性,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组,可以暂时命名为第叁组(group-3)。NAs的X射线晶体学研究表明,在group-1 NAs中,催化中心附近存在开放的150-loop和150-cavity,催化中心通过150-loop与150-cavity连通,而在group-2 NAs中150-loop和150-cavity始终是闭合的。尽管H1Nlpdm09NA(09N1)属于group-1 NAs,但晶体结构研究显示它的150-loop是闭合的,它也不具有开放的150-cavity。该研究表明晶体状态下09N1的150-loop不同于group-1 NAs,而与group-2 NAs相似。但是,最近研究表明,09N1和group-2 NAs的150-loop和150-cavity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呈开放状态。此外,与NA催化中心紧邻的还有一个430-loop,催化中心通过它与430-cavity连通。晶体学结构显示430-loop与150-loop相邻,从构成二者的氨基酸残基上看,二者有一定程度的重迭,这就直接导致两个loop之间存在构象或功能的相互影响。由于靠近催化中心而使150-cavity和430-cavity对开发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理解催化中心、150-loop和430-loop的关系,可以为设计新型、同时靶向两个或叁个位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新策略。本论文针对现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不足,通过对奥司他韦与神经氨酸酶NAs复合物结构生物学信息的分析,运用多位点结合策略,对奥司他韦进行基于靶标结构和多样性导向的结构优化,从而发现新型高活性尤其是在抗耐药性方面有所突破的抗流感病毒候选药物。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方面:靶向于神经氨酸酶催化中心和150-cavity的双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本部分以课题组前期发现的N1选择性抑制剂和其它报道的N2选择性抑制剂为先导化合物,以NAs的催化中心和150-cavity为药物设计的靶点,运用多位点结合思路设计并合成了 11个新型的奥司他韦衍生物。在抑酶活性实验中,I-3b和I-3c强烈抑制group-1和-2 NAs,对09N1、N2、N6和N9亚型的抑制活性分别是奥司他韦羧酸(OSC)的6.8-12.5倍和1.2-3.9倍。它们对N1-H274Y和N2-E119V的抑制活性也优于OSC,并且抑制B型流感病毒NA的能力与OSC相当;在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实验中,它们抑制H5N1、H5N2、H5N6和H5N8毒株的活性优于OSC。此外,I-3b抑制H1N1和H3N2株的活性也与OSC相当。I-3b在体内(鸡胚)中的抗禽流感病毒(H5N2)活性也优于OSC。同时,I-3b显示出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和较低的体内外毒性。分子动力学研究阐明了I-3b对group-1和-2 NAs具有强效抑制活性的原因。总之,该研究首次以新合成的活性化合物验证了 09N1和group-2 NAs的150-1oop和150-cavity可以被诱导打开的猜想,发现了一个具有研究前景的候选药物I-3b,为进一步通过靶向催化中心和150-cavity来发现高效、高选择性和抗耐药性的NAIs提供了重要思路。特异性抑制group-1 NAs和N1-H274Y耐药株的奥司他韦衍生物的发现。在上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150-cavity作为结构修饰位点的化学空间及发现具有高效抗耐药性的新型奥司他韦衍生物,本部分继续以奥司他韦为母核结构,同时参考早期发现的化合物58和59的特征,运用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分子杂合等策略设计并合成了五小类共25个靶向NAs的催化中心和150-cavity的N-取代奥司他韦衍生物,并测试了其在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和抑酶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Ⅱ-15h在细胞水平抑制H1N1、H5N1、H5N2、H5N6和H5N8毒株的活性优于OSC或与之相当。此外,在抑酶活性实验中,Ⅱ-15h对N1、N8和N1-H274Y的抑制活性是OSC的5-86倍。特别地,Ⅱ-15h能够强烈抑制09N1亚型,该发现再次证实09N1的150-1oop更倾向于以开放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鸡胚)抗禽流感病毒活性评价中,Ⅱ-15h抗H5N2的活性优于OSC。分子动力学模拟为Ⅱ-15h对group-1和N1-H274Y突变型NAs的强抑制活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此外,Ⅱ-15h具有较低的体内急性毒性和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尽管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有待提高,但仍不失为具有进一步研究潜力的先导化合物。其它取代类型的双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在第二章和第叁章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本部分运用多位点结合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包含多样性取代基类型的双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取代基涵盖取代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苯丙烯基、酰基和磺酰基等。细胞水平的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的C-5位氨基取代基上如含有较强吸电子基团,对活性不利;C-5位取代基含有酰胺和磺酰胺基团的衍生物抗禽流感病毒活性很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如含有狭长共轭结构的苯丙烯基则可能有利于与150-cavity结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group-1 NAs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和抑酶活性,甚至达到与OSC相当的水平。此外,大部分含有C-5位氨基联芳杂环的OSC衍生物选择性抑制禽流感病毒及其对应的group-1 NAs,甚至达到了与OSC相当的水平。总体来看,本章活性化合物的抑酶活性与细胞水平的抗禽流感病毒的活性趋势基本一致,并得到分子模拟的验证。“叁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本部分根据上述双位点结合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成功经验,依据神经氨酸酶的结构特征与430-cavity的适配性要求,采用分子杂合等药物设计策略,在奥司他韦的C-1位羧基和C-5位氨基位点同时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0个)同时靶向催化中心、150-cavity和43 0-cavity的“叁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通过抑酶活性测试发现,此系列化合物,如IV-9e,对禽流感病毒NAs的抑制能力显着下降,而在本章中作为对比的双位点结合型化合物IV-1le抑制野生型N1和突变型N1-H274Y的活性分别是OSC的1.5和1.8倍;IV-lle在细胞水平上的抗H5N1活性也优于OSC,且体内外毒性较低。总之,尽管本研究未发现活性突出的叁位点结合型NAIs,但获得的构效关系为新一轮设计多位点结合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参考。综上所述,本论文针对现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在对奥司他韦与靶标结合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NAs催化中心、150-cavity和430-cavity的结构特征、与配体结合的适配性要求以及group-1和-2神经氨酸酶的结构差异性,运用多位点结合、片段杂合等策略,保持奥司他韦母核不变,分别在其C-1位羧基和(或)C-5位氨基进行多样性的修饰,设计合成了五类双位点结合型和一类叁位点结合型奥司他韦衍生物。通过抑酶活性、细胞水平及动物(鸡胚)水平的抗病毒活性评价,发现多个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抗耐药的先导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I-3b在细胞水平抑制H5N1、H5N2、H5N6和H5N8毒株的活性及在体内(鸡胚)抑制抗禽流感病毒(H5N2)的活性均优于奥司他韦;II-15h在细胞水平抑制H1N1、H5N1、H5N2、H5N6和H5N8毒株的活性优于奥司他韦或与之相当,抑制N1、N8和N1-H274Y酶活的能力是OSC的5-86倍;在进一步的初步成药性评价中,发现I-3b和II-15h均具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和较低的体内外毒性,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候选药物。此外,本研究还首次通过小分子化合物验证了 09N1和group-2 NAs的150-loop和150-cavity可以诱导打开的猜想,为以后基于靶标结构发现高活性、高选择性和抗耐药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杨亚军[6](2019)在《OSMIP@硅胶的制备及其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模拟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合成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以酶的特异性抑制剂为模板分子合成印迹聚合物(MIP),可模拟酶的活性中心,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在本研究中,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的前药奥司他韦(OS)为模板分子,制备聚合物,以期模拟NA的活性中心,用于探讨基于MIT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可行性及其机制。1.在硅胶表面制备了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聚合物(OSMIP@硅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多孔性分析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OSMIP@硅胶为形状均一、大小一致,具有多孔性特征的球形颗粒,其表面结构与非印迹聚合物有显着差异。2.将OSMIP@硅胶装填液相色谱柱,与LC-MS在线联用。结果显示,该色谱柱的背景压力较低,对模板分子OS的色谱行为得到显着改善;对模板分子OS、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甲氧苄啶等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对阿昔洛韦、地蒽酚、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阿司匹林、喹烯酮等化合物没有亲和性。3.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OSMIP@硅胶中含有对模板分子OS的特异性吸附位点;对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和甲氧苄啶也有特异性吸附位点,而对喹烯酮则无特异性吸附位点;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OSMIP@硅胶对OS的吸附为优惠吸附。4.体外条件下,NA抑制剂奥司他韦羧酸对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阳性对照),以及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NA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非亲和性化合物阿昔洛韦、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和喹烯酮等,则无相应的NA抑制活性。但是,亲和性化合物甲氧苄啶对NA亦无抑制活性。5.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在体外对NA有抑制活性的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同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一样,亦可与NA活性中的Asp151残基形成强的相互作用;包括甲氧苄啶在内的在体外无活性的其他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则无法与NA活性中心形成有效的相互作用。6.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结果显示,模板分子OS,以及阳性药物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均能够与NA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具有NA抑制活性的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亦可与之产生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甲氧苄啶及其他化合物则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综上所述,在OSMIP@硅胶色谱柱上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OSMIP@硅胶对其有特异性吸附作用;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在体外具有NA抑制活性,但也存在假阳性结果;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活性中心包括Asp151残基在内的活性位点,产生强的相互作用;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亲和性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与模板分子差异较大,但是可能有着相同的体外活性及作用机制。此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基于MIT的药物筛选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喻施文[7](2019)在《唾液酸酶抑制剂2-脱氧-2,3-二脱氢-N-乙酰神经氨酸抑制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牙周炎是一种以牙周致病菌为始动因子、宿主免疫反应介导的复杂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P.gingivalis唾液酸酶基因是P.gingivalis编码唾液酸酶的唯一基因,敲除该基因可以严重影响其荚膜合成、生物膜形成及牙龈素活性等,降低P.gingivalis抵抗宿主免疫防御的能力,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唾液酸酶基因转录、表达或其产物(唾液酸酶)的活性,有望成为预防、减缓或治疗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的新方向。2-脱氧-2,3-二脱氢-N-乙酰神经氨酸(DANA)是唾液酸的重要衍生物,对某些细菌唾液酸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效能。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唾液酸酶抑制剂DANA抑制P.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后,研究P.gingivalis的生长情况及毒力因子的变化,旨在探索DANA影响抑制牙周致病菌P.gingivalis致病性的可能机制,为应用DANA进行慢性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选用P.gingivalis W83作为实验菌株,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广谱唾液酸酶抑制剂DANA和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特异性抑制剂奥司他韦对人单核细胞U937的毒性作用,再使用不同浓度DANA和奥司他韦处理P.gingivalis后采用荧光法检测唾液酸酶活性,联合确定DANA作用于P.gingivalis的合适浓度。1 mM DANA作用于P.gingivalis W83(实验组),用未加药物的P.gingivalis W83作对照,通过酶标仪检测OD_(600),绘制生长曲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体外形成生物膜,通过活/死菌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菌毛基因fimA、fimR和fimS的表达情况;使用蛋白底物测定赖氨酸蛋白酶(Kgp)和精氨酸蛋白酶(Rgps)的活性;通过基质显色法鲎试剂盒检测脂多糖(LPS)的活性。结果:1、MTS法结果显示,当DANA浓度为0.1、1、10mM时,人单核细胞U937的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7.61±2.68%、93.75±7.87%和60.98±5.80%;当奥司他韦浓度为0.1、1、10 mM时,人单核细胞U937的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6.59±2.93%、93.35±3.86%和76.93±10.05%。唾液酸酶活性测定实验表明DANA对P.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显着强于奥司他韦。当DANA浓度为0.2、0.5、1.0、1.5、2.0、2.5 mM时,唾液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47.13%、59.15%、72.01%、72.69%、72.79%、71.77%。因此,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1 mM的DANA,使其对细胞仅产生适当的毒性作用且能明显抑制P.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2、通过生长曲线可观察到浓度为1 mM的DANA可明显抑制P.gingivalis的生长。通过活/死菌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发现实验组细菌生物膜中绿色活菌数量显着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细菌生物膜平均厚度为54μm,而实验组的平均厚度仅为33μm。3、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发现,1 mM的DANA作用下P.gingivalis细菌悬液中细菌形态正常,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完整,其与未经处理的P.gingivalis的细胞结构相似。4、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imA、fimR和fimS基因mRNA表达分别下降76.34%±6.59%、42.55%±6.77%和50.02%±5.2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Kgp活性的OD值分别为0.53±0.02和0.62±0.03;Rgps活性的OD值分别为0.72±0.07和0.96±0.08,实验组Kgp和Rgps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LPS活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浓度为1 mM的DANA可显着抑制P.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影响P.gingivalis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降低菌毛基因的表达,影响牙龈素的活性,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新型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升,僧明华,吕宛玉,杨建辉,张新[8](2019)在《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河南省2017-2018年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NAI)药物的耐药性,为流感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病毒来自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监测网络送检的毒株标本,经复核鉴定后,挑选H1pdm09亚型15株、H3N2亚型6株、B型15株共36株毒株使用荧光发光法(fluorescence-basedassay,FL)检测其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耐药性。药物敏感参考株为A/California/12/2012(H1pdm09)-275H、A/北京海淀/1942/2014(H3N2)-119E和B/Rochester/02/2001-198D;药物耐药参考株为A/Texas/23/2012(H1pdm9)-H275Y、A/Texas/12/2007(H3N2)-E119V和B/Rochester/02/2001-D198N。结果药物敏感参考株为A/California/12/2012(H1pdm09)-275H、A/北京海淀/1942/2014(H3N2)-119E和B/Rochester/02/2001-198D对奥司他韦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_(50))值分别为0.29 nmol/L(nM)、0.10 nM和12.71 nM,对扎那米韦的IC_(50)值分别为0.2 nM、0.49 nM和0.33 nM。2017-2018年河南省H1pdm09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IC_(50)值范围分别为(0.28~1.37 nM)和(0.08~0.17 nM),对扎那米韦的IC_(50)值范围为(0.15~0.53 nM)和(0.12~0.22 nM),均在相对应型别参考株IC_(50)值10倍以内;B型对奥司他韦的IC_(50)值范围为(11.83~24.59 nM),对扎那米韦的IC_(50)值范围为(0.48~1.25 nM),均在参考株的IC_(50)值的5倍以内。结论 2017-2018年河南省检测的流感毒株都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徐轩[9](2019)在《流感季病毒肆虐 叁大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施展拳脚》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变异,且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危害较大。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叁型,致病性、易变异度依次减低,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多个亚型。据中国流感监测网络2019年(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9-02-28)
崔海兰,马昀,宋越,黄小桐,孙莉娜[10](2019)在《疏利分消方治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所致慢性肾损伤的膜性肾病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疏利分消方治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所致慢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8年0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CNI所致慢性肾损伤的膜性肾病患者,收集临床随访资料,观察其接受疏利分消方治疗前后的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尿酸、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等疗效指标变化。结果:15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已停用CNI药物者7例,继续服用CNI者8例。接受中医治疗前CNI平均应用时间为15. 47±13. 28(7~58)月。与基线时比较,总体患者血肌酐水平由(115. 63±25. 49)μmol/L降至6月后的(74. 25±21. 83)μmol/L,P <0. 01,24月时降至(74. 28±21. 30)μmol/L,P <0. 01。e GFR从基线的(63. 39±16. 71) ml·min-1·1. 73 m-2升至6月后的(96. 27±23. 65) ml·min-1·1. 73 m-2(P <0. 01),24月时升至(98. 68±28. 69) ml·min-1·1. 73 m-2(P <0. 01)。治疗后6月、24月时,24 h尿蛋白由基线的(6. 97±3. 71) g分别降至(2. 82±2. 10) g(P <0. 01)和(0. 85±0. 40) g(P <0. 01);血浆白蛋白则在6月、24月时由基线的(26. 58±5. 93) g/L分别升至(31. 43±7. 47) g/L(P <0. 01)和(39. 90±5. 32) g/L(P <0. 01)。血尿素和尿酸水平呈现了与血肌酐相似的变化趋势。在亚组分析中,CNI组与停CNI组的血清肌酐、e GFR、尿素、尿酸水平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利分消方治疗CNI所致慢性肾损伤的膜性肾病患者疗效确切,该方在有效降低尿蛋白的基础上,可显着改善肾功能,改善CNI所致的肾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模拟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合成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以酶的特异性抑制剂为模板分子合成印迹聚合物(MIP),可模拟酶的活性中心,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目的]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的前药奥司他韦(OS)为模板分子,制备聚合物,以期模拟NA的活性中心,用于探讨基于MIT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在硅胶表面制备了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聚合物(OSMIP@硅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多孔性分析等;将OSMIP@硅胶装填液相色谱柱,与LC-MS在线联用,考察其色谱行为;考察该色谱柱对模板分子OS、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甲氧苄啶等化合物的亲和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OSMIP@硅胶对不同化合物的吸附特性;体外条件下,考察不同化合物对NA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研究不同化合物与NA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化合物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征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OSMIP@硅胶为形状均一、大小一致,具有多孔性特征的球形颗粒,其表面结构与非印迹聚合物有显着差异。OSMIP@硅胶液相色谱柱的的背景压力较低,对模板分子OS的色谱行为得到显着改善;对模板分子OS、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甲氧苄啶等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对阿昔洛韦、地蒽酚、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阿司匹林、喹烯酮等化合物没有亲和性。静态吸附试验结果显示,OSMIP@硅胶中含有对模板分子OS的特异性吸附位点;对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盐酸小檗碱和甲氧苄啶也有特异性吸附位点,而对喹烯酮则无特异性吸附位点;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OSMIP@硅胶对OS的吸附为优惠吸附。体外条件下,NA抑制剂奥司他韦羧酸对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亲和性化合物帕拉米韦(阳性对照),以及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对NA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非亲和性化合物阿昔洛韦、阿司匹林丁香酚酯和喹烯酮等,则无相应的NA抑制活性;但是,亲和性化合物甲氧苄啶对NA亦无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在体外对NA有抑制活性的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同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一样,亦可与NA活性中的Asp151残基形成强的相互作用;包括甲氧苄啶在内的在体外无活性的其他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则无法与NA活性中心形成有效的相互作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结果显示,模板分子OS,以及阳性药物奥司他韦羧酸、帕拉米韦等均能够与NA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具有NA抑制活性的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亦可与之产生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甲氧苄啶及其他化合物则与NA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结论]在OSMIP@硅胶色谱柱上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OSMIP@硅胶对其有特异性吸附作用;亲和性较好的化合物在体外具有NA抑制活性,但也存在假阳性结果;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活性中心包括Asp151残基在内的活性位点,产生强的相互作用;亲和性较好且有活性的化合物能够与NA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亲和性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与模板分子差异较大,但是可能有着相同的体外活性及作用机制。此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基于MIT的药物筛选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谢阳,彭飞,江宏磊,方志锴,赵薇.两株来源于海洋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产生菌的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9
[2].杨亚军,刘希望,秦哲,李世宏,焦增华.OSMIP@硅胶的制备及其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机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张黎明,张慧鑫,郁洁,王德传.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理活性测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4].龚书豪.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19
[5].张健.多位点结合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杨亚军.OSMIP@硅胶的制备及其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喻施文.唾液酸酶抑制剂2-脱氧-2,3-二脱氢-N-乙酰神经氨酸抑制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8].赵升,僧明华,吕宛玉,杨建辉,张新.2017-2018年河南省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9].徐轩.流感季病毒肆虐叁大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施展拳脚[N].医药经济报.2019
[10].崔海兰,马昀,宋越,黄小桐,孙莉娜.疏利分消方治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所致慢性肾损伤的膜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