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刘凌飞,安一凡

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刘凌飞,安一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要素解析

石油资源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凌飞,安一凡[1](2018)在《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流动研究有横向和纵向之分,文章对石油资源的横向流动进行研究,石油资源横向流动是指以源地、汇地、中转交流地以及运输通道为基本构架的资源空间运移系统,其空间特征比较明显,本文就对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解析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01期)

刘艺婷[2](2016)在《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是协调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企业要素管理实践与组织整体战略的核心纽带。在市场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结构调整逐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结构的优化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持续推动企业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组织绩效的提升。这也是石油企业在市场化发展进程中促进经营效益提升的创新模式和管理趋势。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结构,包括高学历结构和比例、专门技术人员结构和比例、年龄结构与比例、职称结构和比例等。其中,人力资源结构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员工教育水平。高学历员工所占比例一般可以整体性地反映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而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的“代名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则反映了公司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和“造血”能力。首先,本文对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后,得出如下结论,已有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特征:特征一: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中,转型升级压力较大,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利用企业内部战略的优化来增强抗压能力,稳定并增加企业绩效,因此,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如何通过改变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来影响企业的绩效。特征二:从学术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结构管理领域悄然成为众多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而综合来说,当下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大多数国外研究机构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引用了很多中间变量,中间变量数量的增加就带来了复杂难度系数的增加,从而很难准确地解释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所以在这点上来说,如何确定适当数量的变量变得更为重要,这也是目前的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特征叁:从具体研究策略来看,在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人员结构优化的论述上,国外研究文献缺乏定量模型和改进措施,国内文献缺少关键性指标。因此,如何针对石油企业人员结构现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关键性指标,运用优化模型来分析石油企业人员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是未来研究中的着眼点之一。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围绕以下叁方面研究目的展开了详细探讨:一、总体探析石油行业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石油企业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和具体优化措施。二、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结构的关键指标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改进人力资源结构来提高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持续竞争优势。叁、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构建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模型,并针对叁个相关性问题提出叁个维度的关系假设。针对以上的研究目的,本文展开了主要的研究内容。首先,建立完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石油行业的特点对其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重点围绕资本存量、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要素构建了反映人力资源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石油企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业务方面的特征,就影响石油企业绩效水平的因素进行了选取和分析,应用平衡计分法构建出适用于石油行业的企业绩效测评体系,包括总体代表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和七个度量分指标及其衡量标准和评估模型。其次,构建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将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体思路是: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基于此,着重探讨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对企业绩效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其次,根据前述关系模型,提出叁部分的具体假设(叁部分共包含17个分假设):一是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代表性指标(X1、X2、X3、X4、X5,以下略)与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Y,以下略)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绩效的代表性分指标(Y1、Y2、Y3、Y4、Y5、Y6、Y7,以下略)与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叁是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对人力资源结构的代表性指标的作用关系。再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确定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中海油为实证对象,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研究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通过Eviews软件检验人力资源结构因子影响企业绩效指标的动态变化。最后,进行了研究结果探讨。将本文在第四章的假设与第五章中海油实证分析结果相比对,梳理获得支持和未获得支持的分假设,讨论假设获得支持和未获得支持的原因。基于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得出叁个主要创新点,分别为:创新点一:针对石油企业的专业特点和经营特点,从理论上提出了衡量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五个关键性指标、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和企业绩效的七个关键性指标。为我国石油企业动态测评企业绩效提供了定量的评价工具,基于平衡计分法的绩效度量指标丰富了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的方法论。创新点二:构建了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和测评体系。在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各因素间的关系。创新点叁:以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和测评体系为基础,以中海油为例,揭示了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以此为据提出我国石油企业改善市场化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的重点措施。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强化了石油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企业绩效的竞争,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需要大力加强内驱力,而如何动态分析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键性影响指标,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通过相关分析法找出影响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关键因子,进而利用协整分析与格兰杰检验法构建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然后,通过Eviews验证了专业人才比例、人力资本存量和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以此为据提出我国石油企业改善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的重点措施,为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方法和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6-10-20)

黄新颖,王军[3](2015)在《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93—2013年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发展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是石油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第叁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为此,石油城市应当发展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叁产业。(本文来源于《资源与产业》期刊2015年06期)

黄秉杰,黄英,王薇薇[4](2014)在《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以东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资源型城市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现实出发,详细分析了地处胜利油田的东营市在长期开发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油气开采为核心的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效益低、叁次产业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油气资源、二元经济结构相互摩擦以及第叁产业的支撑力度欠缺等现存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接续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虞天博,施晔,顾璐璐[5](2014)在《南通找“气”取得重大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实习生虞天博 施晔 顾璐璐)南通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中心、省华东有色地质局海洋院,昨披露南通找“气”最新进展:启东新港镇气藏核心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设勘探井13口,口口见气,气井阀门未完全打开情况下(本文来源于《南通日报》期刊2014-07-29)

周福兆,吴帅,蒲志仲[6](2014)在《石油资源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所涉及利益关系复杂,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石油资源税制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比较表明:世界主要国家的石油资源税制结构均以从价矿产使用费为主、其他资源税费为辅,因此能够灵活调整和规范各种利益关系;石油资源税制结构主要由石油资源所有权和矿业权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和国家财政目标等因素决定。(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4年14期)

郝丽莎,赵媛[7](2013)在《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横向流动是以源地、汇地、中转交流地及其间的运输通道为构架的资源空间运移系统,具有显着的空间特征。为解决现有的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研究中,研究对象及其内涵各异,且相互不成体系的问题,论文以石油资源横向流动为例,借鉴哈格特的空间结构认知模式,将石油资源流动的空间结构系统地解析为流动节点、流动关系、通道网络和流场四大要素,并分别对其空间内涵、特征、意义以及研究重点与相应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其对于资源流动机制与流动优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严密,并可为其他资源的流动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刘广生,孟娜[8](2013)在《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最后给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及生态化.(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徐健侗[9](2013)在《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流场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流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石油资源流动历来为国家和地区政府重点关注。我国石油生产地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而石油消费却主要位于东部与南部,石油生产地与消费地在地理空间上的错位,使得“西油东运”、“北油南运”成为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基本特征。本文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抽象为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基本单元,借鉴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对1985-2009年我国省际间石油资源的流动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第1章对研究背景等做了阐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了详细综述。第2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从资源流动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探究资源流动的内涵、特点等,并引出对资源场、资源势等概念的辨析。第3章在第2章的理论支持下,以1985年、1995年、1999年、2003年和2009年为五个特征时点,利用原油管网的基础数据,计算各特征时点的管网距离。依据各特征年份的分省的原油输出量、原油输入量及节点间的管网距离,计算分省的石油资源势。第4章依据第3章对资源势的计算结果,在每一特征时点上划分流场。分析各特征时点中各流场的空间范围、内部流动特征、与其它流场间的联系特征,以及各流场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与规律。第5章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3-12)

陶然[10](2012)在《新能源给力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不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还蕴藏着丰富的新能源:地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  比如,油田采油用上了大风车;蔬菜大棚和居民采暖用上了地热;草地灯照明、人们洗澡用上了太阳能……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领导说:“一台大风车年节电1.04万千瓦(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2-02-17)

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力资源管理是协调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企业要素管理实践与组织整体战略的核心纽带。在市场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结构调整逐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结构的优化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持续推动企业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组织绩效的提升。这也是石油企业在市场化发展进程中促进经营效益提升的创新模式和管理趋势。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结构,包括高学历结构和比例、专门技术人员结构和比例、年龄结构与比例、职称结构和比例等。其中,人力资源结构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员工教育水平。高学历员工所占比例一般可以整体性地反映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而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的“代名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则反映了公司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和“造血”能力。首先,本文对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后,得出如下结论,已有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特征:特征一: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中,转型升级压力较大,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利用企业内部战略的优化来增强抗压能力,稳定并增加企业绩效,因此,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如何通过改变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来影响企业的绩效。特征二:从学术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结构管理领域悄然成为众多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而综合来说,当下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大多数国外研究机构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引用了很多中间变量,中间变量数量的增加就带来了复杂难度系数的增加,从而很难准确地解释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所以在这点上来说,如何确定适当数量的变量变得更为重要,这也是目前的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特征叁:从具体研究策略来看,在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人员结构优化的论述上,国外研究文献缺乏定量模型和改进措施,国内文献缺少关键性指标。因此,如何针对石油企业人员结构现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关键性指标,运用优化模型来分析石油企业人员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是未来研究中的着眼点之一。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围绕以下叁方面研究目的展开了详细探讨:一、总体探析石油行业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石油企业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和具体优化措施。二、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结构的关键指标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改进人力资源结构来提高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持续竞争优势。叁、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构建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模型,并针对叁个相关性问题提出叁个维度的关系假设。针对以上的研究目的,本文展开了主要的研究内容。首先,建立完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石油行业的特点对其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重点围绕资本存量、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要素构建了反映人力资源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石油企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业务方面的特征,就影响石油企业绩效水平的因素进行了选取和分析,应用平衡计分法构建出适用于石油行业的企业绩效测评体系,包括总体代表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和七个度量分指标及其衡量标准和评估模型。其次,构建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将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体思路是: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基于此,着重探讨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对企业绩效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其次,根据前述关系模型,提出叁部分的具体假设(叁部分共包含17个分假设):一是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代表性指标(X1、X2、X3、X4、X5,以下略)与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Y,以下略)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绩效的代表性分指标(Y1、Y2、Y3、Y4、Y5、Y6、Y7,以下略)与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叁是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对人力资源结构的代表性指标的作用关系。再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确定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中海油为实证对象,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研究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通过Eviews软件检验人力资源结构因子影响企业绩效指标的动态变化。最后,进行了研究结果探讨。将本文在第四章的假设与第五章中海油实证分析结果相比对,梳理获得支持和未获得支持的分假设,讨论假设获得支持和未获得支持的原因。基于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文得出叁个主要创新点,分别为:创新点一:针对石油企业的专业特点和经营特点,从理论上提出了衡量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五个关键性指标、企业绩效的总体代表性指标和企业绩效的七个关键性指标。为我国石油企业动态测评企业绩效提供了定量的评价工具,基于平衡计分法的绩效度量指标丰富了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的方法论。创新点二:构建了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和测评体系。在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各因素间的关系。创新点叁:以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和测评体系为基础,以中海油为例,揭示了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以此为据提出我国石油企业改善市场化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的重点措施。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强化了石油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企业绩效的竞争,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需要大力加强内驱力,而如何动态分析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键性影响指标,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通过相关分析法找出影响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关键因子,进而利用协整分析与格兰杰检验法构建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然后,通过Eviews验证了专业人才比例、人力资本存量和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以此为据提出我国石油企业改善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的重点措施,为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方法和启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凌飞,安一凡.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2].刘艺婷.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3].黄新颖,王军.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

[4].黄秉杰,黄英,王薇薇.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以东营市为例[J].开发研究.2014

[5].虞天博,施晔,顾璐璐.南通找“气”取得重大突破[N].南通日报.2014

[6].周福兆,吴帅,蒲志仲.石油资源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4

[7].郝丽莎,赵媛.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要素解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

[8].刘广生,孟娜.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河南科学.2013

[9].徐健侗.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流场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0].陶然.新能源给力未来发展[N].工人日报.2012

标签:;  ;  ;  

石油资源结构论文-刘凌飞,安一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