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结晶法论文-秦显忠,杨改,蔡飞鹏

控制结晶法论文-秦显忠,杨改,蔡飞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结晶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控制结晶法

控制结晶法论文文献综述

秦显忠,杨改,蔡飞鹏[1](2015)在《锂离子电池纳米LiFePO_4/C正极材料采用改性控制结晶法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优化控制结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纳米LiFePO_4/C正极材料,该工艺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推广。通过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LiFePO_4/C复合材料颗粒分布在200nm且颗粒分散性较好,0.1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2.5 mAn·g~(-1),10C倍率下比容量仍可以达到142mAh·g~(-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陈宗华,刘波,由君[2](2007)在《动力学控制结晶法拆分1,1'-联二萘酚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消旋1,1'-联二萘酚(BINOL)的拆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动力学控制结晶的方法改进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拆分BINOL的工艺,得到一种实用有效的获得光学纯BINOL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得到BINOL的R和S两种异构体,它们的ee值均大于99%。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拆分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溶剂体积在拆分过程中对(R)和(S)-BINOL的产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R)-BINOL和(S)-BINOL的收率分别为18.0%和35.2%,外消旋BINOL的回收率为58.8%,拆分剂的回收率为68.6%。(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2007年03期)

胡国荣,刘艳君,彭忠东,杜柯,高旭光[3](2007)在《控制结晶法合成球形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高密度球形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前驱体Ni0.8Co0.2(OH)2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金属盐溶液流速为8 mL/min,搅拌速率450 r/min,pH值为11.5,氨浓度20 g/L反应36 h的条件下,合成了振实密度为2.02 g/cm3的球形Ni0.8Co0.2(OH)2。并以Ni0.8Co0.2(OH)2为原料,与LiOH.H2O进行混合研磨进行高温烧结,考察烧结制度对合成材料LiNi0.8Co0.2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Li/(Ni+Co)配比为1.05、氧气流量为800 mL/min,750℃下烧结16 h所得材料LiNi0.8Co0.2O2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2 C,3.0~4.3 V的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95.4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9.2%。(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朱华丽[4](2005)在《控制结晶法及反电离子共掺杂制备改性锰酸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LiMn_2O_4)是一种价格低廉和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Mn~(3+)引发的Jahn-Teller效应使结构扭曲畸变,导致材料可逆容量衰减加快。解决其循环稳定性问题,将使锰酸锂材料在便携式电源和电动环保车用电池两大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针对材料的容量衰减机理,通过体相掺杂和形貌控制优化锰酸锂的综合性能。 以电解二氧化锰和碳酸锂为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在800℃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常温下其初始可逆容量为122.04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低于80%。 本论文选取Co~(3+)、Cr~(3+)、Al~(3+)、Mg~(2+)四种金属离子分别与F~-阴离子组合,对LiMn_2O_4进行反电性离子体相共掺杂研究。其中,掺杂Al & F和Mg & F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2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分别保持在118.07mAh/g和117.57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77%和99.04%,两者还显示出比纯相锂锰氧化物更好的高温电化学性能。本论文首次提出对锰酸锂进行尖晶石MgAl_2O_4修饰,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Mn_2O_4)_x(MgAl_2O_4)_(1-x)复合材料(x=0、0.025、0.050、0.075),掺杂量为0.025时,材料具有标准的尖晶石结构和相对较优的电化学性能,初始可逆容量为120.07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3.93%。 本文首次提出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锰酸锂材料,以实现前驱体形貌的控制,提高锰酸锂的综合性能。基于单分散颗粒制备的原理,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搅拌强度、沉淀体系、加料方式等因素对球形MnCO_3前驱物形貌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控制条件。MnCO_3经预处理和Li_2CO_3研磨混料后,高温煅烧合成了球形或类球形尖晶石LiMn_2O_4。常温下,准确化学计量的锰酸锂材料初始可逆容量为129.40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8%,明显优于普通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材料;富锂球形锰酸锂材料经15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逆容量为112.95mAh/g,容量衰减率仅2.86%,平均每个循环仅衰减0.019%。利用循环伏安对材料脱嵌锂动力学进行分析,材料的两对氧化还原峰尖锐,对称性好,说明材料的脱嵌锂过程可逆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5-04-01)

张国昀,姜长印,万春荣,应皆荣[5](2003)在《控制结晶法合成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_(2-x)Co_xO_4》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尖晶石LiMn2O4在高温下的容量衰减问题,制备出了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2-xCoxO4。采用控制结晶工艺在Mn3O4颗粒表面包覆一层β Co(OH)2,以包覆Co(OH)2的Mn3O4为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在750℃下反应20h,合成表面富含钴的LiMn2-xCoxO4。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Mn2-xCoxO4为尖晶石结构,没有杂相。扫描电镜和能量散射光谱(EDS)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尖晶石LiMn2-xCoxO4为类球形,而且表面富含钴。这种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2-xCoxO4在高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5℃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1mAh·g-1,15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仍保持初始放电容量的99%。而尖晶石LiMn2O4在15次循环后,仅能保持初始放电容量的82%。(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控制结晶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外消旋1,1'-联二萘酚(BINOL)的拆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动力学控制结晶的方法改进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拆分BINOL的工艺,得到一种实用有效的获得光学纯BINOL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得到BINOL的R和S两种异构体,它们的ee值均大于99%。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拆分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溶剂体积在拆分过程中对(R)和(S)-BINOL的产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R)-BINOL和(S)-BINOL的收率分别为18.0%和35.2%,外消旋BINOL的回收率为58.8%,拆分剂的回收率为68.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结晶法论文参考文献

[1].秦显忠,杨改,蔡飞鹏.锂离子电池纳米LiFePO_4/C正极材料采用改性控制结晶法的制备与表征[C].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2].陈宗华,刘波,由君.动力学控制结晶法拆分1,1'-联二萘酚工艺研究[J].化学与粘合.2007

[3].胡国荣,刘艳君,彭忠东,杜柯,高旭光.控制结晶法合成球形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及其电化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

[4].朱华丽.控制结晶法及反电离子共掺杂制备改性锰酸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

[5].张国昀,姜长印,万春荣,应皆荣.控制结晶法合成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_(2-x)Co_xO_4[J].电源技术.2003

标签:;  ;  ;  ;  

控制结晶法论文-秦显忠,杨改,蔡飞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