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井川(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151300)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424-02
【关键词】中医心风
心病患者,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上荣于脑,更加精神损伤,劳累气滞血瘀,脑脉阻滞,症见烦躁不安,头昏头痛,甚者起病急骤,见昏迷抽搐,半身瘫痪,感觉障碍等,称为心风。
一病因病理
1.情志损伤,心脉闭阻
心病,再因情志所伤,心气受损,心脉闭阻,血行滞塞,血不上荣于脑,即可发为心风。《圣济总录》说:“因于惊,邪风入心包……”又喻昌也说:“其一,以七情内伤神明,真阴不守,而火炎上,头目发赤……”(《医门法律》中风),强调神明损伤是其原因之一。
2.心系病损,复感风湿
心痹或其他心系病,病久损伤心气,又复感风寒湿热之邪,由表及里,由脉及心,损伤心脏,引起血脉闭阻,血不上承于脑,引发心风。清·喻昌说:“心脏中风,分之为二者。其一,以外入之风……”(引用书同上)。又宋?严用和也说:“夫心受风,风盛则生热……”。
3.心病外感
肺炎高热喘嗽等均能灼伤血脉,使血脉滞流,瘀塞于脑,亦可引起心风。“风火相煽,多上高巅”,即指此而言。
二症候特征
起病急骤,偏身瘫痪,感觉障碍,或见“渐成癫痫,惊悸恍惚”,“言语不利,短气烦闷,口苦舌强”,“心中痛,自烦发热”,“咳嗽咯血胸闷气短”,“胸背拘急,不可倾侧”,“惊恐愁忧,烦躁错乱”,“心中汹涌,或怒起颠倒,手足厥逆,饮食呕逆”,视力障碍,甚则昏迷惊厥。
脉弦,或涩散,或洪数,或脱疾。喻昌曰:“一举一按,短数而动,浮沉不可息数。”(引用书同上)除作诊断辨证外,还常用作预后,所谓:“心死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可供参考。
舌红绛,或舌体歪斜,苔白而干,或黄燥,或苔少。
三诊断
1.四诊合参
问诊:年龄:多系青年,平素患有心系病,或肺炎喘嗽、骨折、气胸等常可引起,故病史的询问应仔细。常突然起病,半身不遂,感觉障碍。现症多有脑部损害,如头痛、烦躁、偏瘫等,重则有痫症。
望诊:半身运动不遂,或见抽搐、昏迷,或如痫症样发作。
闻诊:常有原患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如可闻及杂音及心音强弱的变化和心律不齐等。失语或言语不利,无特殊气味。
切诊:常见涩散脉,或洪曳脉,或脱疾脉,或见细弱脉。此外应注意半侧手足的偏瘫。
2.现代医学诊断参考
可作脑血管造影,了解栓塞的部位、大小、形状。近年用CT或磁共振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青年患者突发偏瘫、失语、抽风,并原有心系病者可作诊断,但要注意应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
四治则
心风多系原有心脏病的患者,治疗应参看其他心脏病治疗,要两方面兼顾。血脉瘀阻者,活血祛瘀;烦躁不安者,养心安神;发热者应予清热;抽搐者又当镇惊。《圣济总录》曰:“镇养心神,擒截诸风,和流营卫,滋润经络,开通关膈,肥密表腠”,很合乎临床实际。
五辨证论治
1.血瘀络阻
主症:胸闷胸痛,心脏中风,突发偏瘫,烘热晡热,口舌干燥,心悸烦躁,失眠多梦,面浮肢肿(下肢多见)。脉散涩,舌红绛,苔白或干。
证析:此为心风血脉瘀阻所引起。血脉为瘀血所阻,心失所养则症见胸痛,血瘀郁久化热,则症见烘热晡热。热伤津少,则口干咽燥。心脉瘀阻,气血不运,则面浮肢肿。
脉舌征亦为血瘀络阻的缘故。
治则: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中药:消栓通络散(自制)、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针灸:上焦及心区(眼针),内关、膻中、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或百会、风池、心俞、神道、厥阴俞、肝俞、膈俞、委中、光明、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膈俞),留针半时,出针。
2.气虚精损
主症:呼吸气短,胸闷胸痛,手足无力。突发偏瘫,面白肢肿,精神短少,肤冷肢厥。脉散涩,或结代。舌绛胖大,苔白。
证析:此为气虚精损所引起。气虚累肺,气出而不入,故呼吸气短。气血不能荣养心及心脉,则胸闷胸痛。偏瘫则络阻,气血运行不畅,则面白神乏。心力衰减,心病累肾,水湿不能运化,则足肿肢厥。
脉舌征亦为气虚精损的缘故。
治则:益气通脉,强心。
处方:中药:桂枝汤(《伤寒论》)加当归、黄芪、佛手、砂仁、仙灵脾、五加皮、大腹皮、土鳖虫。保元汤(《博爱心鉴》)加杜仲、川续断、牛膝、菟丝子、冬虫夏草、水蛭。
针灸:内关、膻中、关元、下脘、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渊;或百会、厥阴俞、肝俞、命门、风市、承扶、委中、阴陵泉、金门。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命门),留针半时,出针。
3.湿阻络脉
主症:突发偏瘫,心悸怔忡,脘痞胸闷,口苦咽干,食后腹胀,足跗肿胀。脉沉或革,或涩散,舌绛,苔厚或腻。
证析:此为心风湿阻经脉所引起。心久病脉不流畅,累及于脾,脾失健运,湿邪不化,困阻脉道,则症见偏瘫。血不养心,则心悸怔忡。湿郁化热,则症见口苦咽干。脾不运湿,水湿留滞,则足跗肿胀。
脉舌征亦为湿阻络道的缘故。
治则:除湿化痰,通脉。
处方:中药: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地龙、水蛭。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土鳖虫、全蝎、血竭、降香。
针灸:内关、尺泽、少海、膻中、中脘、关元、足三里、丰隆、太白;或百会、心俞、脾俞、命门、委中、阴陵泉、承山、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命门),留针半时,出针。
4.阴精亏损
主症:突发偏瘫,头昏头痛,心悸怔忡,晡热烘热,手足心热,眠少梦多,言语不利,口干咽燥。脉结代,或散涩,舌绛,或舌体瘦,苔白或无苔。
证析:此为心风阴精亏损所引起。阴虚则内热,内热灼伤血脉,则突发偏瘫。精不上承,则头昏头痛。心阴不足,则心悸怔忡。阴虚内热则烘热、手足心热。内热伤津,则口燥咽干。眠少梦多,言语不利也是阴精亏损,不能濡养清窍的征象。
脉舌征亦为阴精亏损的缘故。
治则: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处方:中药: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水蛭(装胶囊吞服)。三甲养心汤(自制)加全蝎、虻虫(装胶囊吞服)。
针灸:通里、内关、膻中、少海、或中、血海、三阴交、复溜、太冲;或百会、风池、厥阴俞、魄户、膏肓、承扶、委阳、金门、至阴。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至阴),留针半时,出针。
气功预防与治疗
心风宜应用气功治疗,四季摄养法有较好作用,平时可选择习练,作法见大厥“气功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华华;吴洁;张丽梅.经方拾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周仲瑛,蔡淦,张烘斌,等.中医内科学,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