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李彩琼

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李彩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妇科,盆底康复疗法,针灸

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彩琼[1](2019)在《盆底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给予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因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就诊于我院妇科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行针灸诊疗,观察组患者行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强度与盆腔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84/86),高于对照组的83.72%(72/8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均减弱,且观察组疼痛强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盆腔功能障碍率为2.33%(2/86),低于于对照组的18.60%(16/8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强度,改善盆腔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14期)

杨海峰[2](2019)在《针刺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40例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5%,对照组为77. 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杨慧,戴宁,徐新宇[3](2018)在《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CPPS)8周的即时疗效,以及治疗后12周和24周随访的疗效。方法:选取117例CP/CPP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60例,对照组57例。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假针刺对照试验,针刺组选取肾俞穴、中髎穴、会阳穴、叁阴交穴;对照组进行以上4穴旁开非经非穴点微针刺。两组均隔天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维持8周,共治疗24次。然后观察两组CP/CPPS患者的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和治疗后12周、24周随访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及治疗后12周、24周的NIH-CPSI评分,IIEF-5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着(P<0.05),针刺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26.7%(16/60)、90%(54/60),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7.0%(4/57)、75.4%(43/57)。结论: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疗效显着,且远期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恩祈,戴宁,陈乔,程易[4](2018)在《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17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选取肾俞、中髎、会阳、叁阴交针刺,而对照组选取肾俞、中髎、会阳、叁阴交旁非经非穴点微针刺。每周治疗3次,治疗8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和挤压前列腺分泌物(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和EP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EPS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治疗组NIH-CPSI较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肾俞、中髎、会阳、叁阴交治疗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珊,孙彩霞,杨晓丹,李金燕,高文会[5](2018)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为CPP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66例CPPS患者和81例非CPPS健康人群,比较静态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前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ND)、膀胱底与耻骨联合前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SD)、尿道长度、生殖道裂孔前后径、肛直肠角度等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在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阴道旁间隙面积,肛提肌面积,肛提肌厚度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生殖道裂孔前后径[(53.23±7.70)mm vs.(57.53±9.59)mm]小于对照组(P<0.05),肛直肠角度[(115.69±13.28)°vs.(109.31±13.26)°]大于对照组(P<0.05);Valsalva状态下BSD[(6.70±14.91)mm vs.(0.13±15.10)mm]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51.25±6.14)mm vs.(58.80±7.36)mm]、肛提肌裂孔横径[(39.44±6.07)mm vs.(47.92±8.18)mm]、肛提肌裂孔面积[(13.74±2.51)mm~2 vs.(18.31±3.47)mm~2 ]、阴道旁间隙左右侧面积[(2.07±0.71)mm~2 vs.(2.94±1.19)mm~2 ,(2.02±0.52)mm~2 vs.(2.87±0.87)mm~2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1)。肛提肌中间厚度[(5.59±1.99)mm vs.(4.60±1.92)mm]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CPPS盆底超声影像学显示为肛提肌痉挛性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余向东,贺桂文,胡凤霞,王才英[6](2018)在《不同方案治疗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对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方案治疗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为给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前列腺炎/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盆腔生物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药物+盆腔生物电刺激+心理治疗)。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VA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道压(MUP)、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勃起功能评分(IIEF-5)及射精功能评分(CIPE)。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MFR、MUP、SAS评分、SDS评分、IIEF-5评分及CIP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MU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FR、IIEF-5评分及CIP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心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前列腺/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提升患者性功能的效果更好,对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陈莉[7](2017)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针灸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成A组、B组各43例。A组实施针灸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盆腔功能障碍表现、疼痛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3.72%(36/43),B组为97.6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疗程后,两组疼痛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分值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盆腔功能障碍率为18.60%(8/43),B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妇女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疗法,能进一步改善疼痛症状,减少盆腔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朱让丽,胡孟彩,吴惠琰,张志红,郑雪芹[8](2017)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及盆底康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CPP)30例,采用TENS和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模式,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体内致痛物质(P物质、内啡肽)含量的改变、盆腔静脉淤血缓解程度的大小,旨在指导TENS对PCS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率。结果:30例治疗结束时复查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体内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物质P含量明显降低;彩超示左、右宫旁及宫壁可及多条迂曲管状无回声,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皮式神经电刺激和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并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7年13期)

秦宗实[9](2017)在《针刺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症状:随机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P/CPPS)是成年男性人群中常见的泌尿生殖良性疾病,研究表明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受其影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将CP/CPPS和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活动性Crohn病等一起列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本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疼痛或不适及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和性功能异常甚至精神抑郁。目前对CP/CPPS的了解仍然不够充分,由于病因学不确定、没有突出的临床特征、无统一诊断指标且疗程漫长,故治愈CP/CPPS目前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所以控制症状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方式和途径。既往临床试验表明针刺疗法可能对于改善CP/CPPS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一定的持续效应,并且安全性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尚处于较低证据等级,有待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支持目前的证据。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研究文献,一方面探索针刺治疗CP/CPPS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回顾目前已有的针刺治疗CP/CPPS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为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奠定方法学基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目前循证医学的针刺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通过比较针刺组与安慰针刺组来评价针刺对于CP/CPPS的治疗效果,采用目前临床指南推荐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价治疗效果,对针刺改善CP/CPPS患者生活质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规范的、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为针刺治疗CP/CPPS患者的临床效果提供证据。方法1.文献研究基于中英日文文献检索方法和循证医学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评价方法,一方面分析已有的针刺治疗CP/CPPS随机对照试验并结合中西医理论基础总结出一套可供临床使用的针刺治疗CP/CPPS的参考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已有的针刺治疗CP/CPPS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发现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科研设计的不足,为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奠定方法学基础。2.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于受试者和疗效评价者实施盲法,对针刺组与安慰针组进行疗效比较。针刺组为常规针刺,安慰针刺组使用非刺入式钝头安慰针具。治疗期共8周,每周治疗3次,治疗期结束第9周至第32周为随访期,前后共设置24周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NIH-CPSI量表总分变化值在第8周治疗期结束后时点的两组比较,次要结局指标包括NIH-CPSI量表总分变化值在各个测量时点的比较,NIH-CPSI量表各维度变化值在各个时点的比较,IPSS量表变化值在各个时点的比较。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针对CP/CPPS的治疗方案:选用0.3mm*40mm及0.3mm*75mm两种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局部取穴为中髎,肾俞,及会阳穴,配合肢体远端腧穴叁阴交穴。操作方法为:嘱患者采取俯侧卧位,全身放松,常规消毒。对于肾腧穴使用40mm规格针灸针向下方缓慢刺入,深度30mm;会阳穴使用75mm针灸针方向与皮肤呈70°向外上方刺入深度50-70mm;中髎穴使用75mm针灸针向内下斜刺进针50-75mm刺入骶后孔至患者感觉局部酸痛;叁阴交穴使用40mm针灸针向下方缓慢刺入深度30mm。在针刺所有腧穴得气的基础上,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留针30分钟,针刺频次为1周3次,持续治疗8到10周。2.临床试验结果,共有50名受试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其中针刺组24名,安慰针刺组26名,截止至随访完成时未发生脱落情况。在治疗期第8周结束后两组与基线比较,NIH-CPSI总分均有降低,其中针刺组降低13.7,95%可信区间为12.5-14.8,安慰针组降低5.4,可信区间为4.3-6.5,与基线相比,两组的NIH-CPSI总分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在第8周时,两组NIH-CPSI的总分差值为8.3,95%可信区间为6.7-9.9。且随访至32周时,针刺组的NIH-CPSI总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安慰针组的NIH-CPSI总分开始呈现回升趋势。在试验期间未出现针刺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本课题以前期文献分析的基础为临床试验提供有效方案,同时通过对以往针刺治疗CP/CPPS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学进行了评价,回顾和总结。发现了针刺治疗CP/CPPS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在方法学上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从而制约着针刺治疗CP/CPPS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上升。本次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通过设计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数据管理等措施,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结果,为进一步设计与实施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针刺治疗CP/CPPS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孙彩霞[10](2017)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对女性的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慢性盆腔痛起病隐匿,涉及多因素、多系统的共同作用,诊断较难明确病因而针对性进行治疗。目前能够明确病因的慢性盆腔痛已经逐渐被人们攻克,而未能明确病因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患者仍遭受痛苦的折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慢性盆腔痛的重要性,更加意识到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疗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相关的研究中。本文通过采用盆底二维、叁维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女性的盆底解剖结构,探讨女性CPPS患者的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以期给临床预防及诊治慢性盆腔痛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患者恢复,解除患者疼痛,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女性盆底泌尿整复中心的66例女性CPP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81例非CPPS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如实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采集人口信息资料和病历资料。采用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及经阴道盆底叁维超声(360°旋转以产生3D图像的线性阵列探头)进行盆底二维及叁维超声检查,同时进行专科的盆底疼痛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二维超声图像上膀胱颈和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ND)、膀胱底和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之间的距离(BSD)、尿道的长度、生殖道裂孔的前后径、肛直肠角度等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叁维超声图像上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阴道旁间隙的面积,肛提肌的面积,肛提肌的厚度等参数的变化特征。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研究组静息状态下生殖道裂孔前后径(53.23±7.70mmvs 56.72±10.19mm)小于对照组(P<0.05),肛直肠角度(115.69° ±13.28° vs 109.22° ±13.03°)大于对照组(P<0.05);Vals3lva状态下BSD(6.70±14.91mm vs-0.67±20.23mm)大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51.25±6.14mmvs 59.36±7.52mm)、肛提肌裂孔横径(39.44±6.07mm vs 48.15±8.10mm)、肛提肌裂孔面积(13.74±2.51mm2 vs 18.54±3.58 mm2)、阴道旁间隙左右侧面积(2.07±0.71mm2 vs 2.96±1.2mm2;2.02±0.52mm2vs2.87±0.90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1),肛提肌中间厚度(5.59±1.99mm vs 4.54±1.94mm)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1.女性CPPS盆底超声影像学显示为肛提肌痉挛性特征,结果提示可能通过肛提肌解痉疗法治疗此类患者。2.采用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5%,对照组为77. 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彩琼.盆底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杨海峰.针刺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4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9

[3].杨慧,戴宁,徐新宇.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张恩祈,戴宁,陈乔,程易.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5].高珊,孙彩霞,杨晓丹,李金燕,高文会.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的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

[6].余向东,贺桂文,胡凤霞,王才英.不同方案治疗男性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对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8

[7].陈莉.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7

[8].朱让丽,胡孟彩,吴惠琰,张志红,郑雪芹.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及盆底康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

[9].秦宗实.针刺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症状:随机对照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0].孙彩霞.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超声影像学改变特征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  

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论文-李彩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