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盈石英廖玉琼白志仙朱旭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34)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干部保健科—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70例,对照组,常规医嘱,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63例,对照组60例;6个月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对照组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生理、心理方面改善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5-0128-02
心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器质性心脏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5%~1.5%,约20%居民属冠心病高危人群[1]。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患者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表现,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生理痛苦,生命质量严重受损[2]。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肺动脉高压、支气管炎,因病程较长,病情相对更重,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3]。
过去对于冠心病更注重院内护理,直至许多患者疾病管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出院后近期再入院率居高不下。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院外干预策略,医院试将其引入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干部保健科—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病情处于稳定期,非姑息治疗;③认知、精神正常;④以冠心病为主症;⑤年龄>60岁;⑥本地户籍患者或长住本城大于1年,可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严重功能障碍,如长期卧床。退出标准:①违反科学实验原则;②出现与冠心病本身无关的意外事件,如车祸、亲人去世;③参与其他研究;④主客观原因导致的失访。共纳入患者140例,其中男95例、女45例,年龄61~78岁、平均(67.3±2.5)岁。病程1~14年、平均(5.3±1.2)年。
合并高血压94例、高脂血症41例、肥胖21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糖尿病10例、有心肌梗死病史11例。劳累性心绞痛99例、自发性心绞痛41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41例、中学89例、大专及以上10例。居住情况:独居31例、与配偶61例、与子女配偶20例、其它2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合并症、居住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不给于延续性护理,常规医嘱,进行出院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规律作息、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若有异常及时就医。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
1.2.2干预方案设计由主治医师、患者、家属、护士,共同讨论,在出院前抽出30min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冠心病控制危险因素、有利因素,包括合并症、日常饮食、居住情况、生活习惯等,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外疾病管理的重视,帮助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二级预防策略,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用药等。进行心理支持,努力构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制定1名家属作为监督员,主动监督患者疾病管理情况,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设计院外康复阶段计划表,交由患者及其家属,嘱咐患者出院后做好阶段性康复。
1.2.3措施每周1次电话随访,前3个月,每月1次入户或来院随访,此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疾病管理计划落实情况,症状、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新出现的问题,积极帮助解决。
1.3观察指标干预前、6个月后,采用WHOQOL-100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收集数据建立WPS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63例,对照组获得随访60例。6个月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对照组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因素较多,一方面,疾病本身带来躯体痛苦、随时可能并发的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带来的濒死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疾病本身使患者社会活动明显减少、旧有的生活状态被打破、活动受限,社交减少,活动量减少反过来又导致活动能力减退、加重躯体乏力、血流速度减缓,代谢减慢,病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
本次研究显示,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生理、心理领域评分无明显好转,提示躯体负担无明显减轻,患者心理问题仍较重,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可加重疾病,诱发心血管事件。6个月后,对照组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上升,提示出院后,患者脱离相对丰富的院内环境,进入熟悉的环境,社交增多,同时无法获得护工等护理人员的照料,需要承担基本的自理工作,独立性增强。但对照组四个领域评分离常模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无医疗支持,早期可能出现明显的不适,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尽管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生活质量仍远低于正常人。本次研究,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关系评分,还有助于提示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控制疾病。延续性护理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顺利从疾病状态向康复状态转变、从住院状态向家庭状态转变,使患者尽快克服角色转变不适。同时干预活动,赋予了更丰富、科学的康复指导,更积极的控制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疾病管理水平,这一点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非常重要[4]。许多研究显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活动,可提高高血压、血脂控制率,减轻躯体症状[5]。
对于老年冠心病而言,院外延续干预,帮助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使患者获得被关注的感受,弥补自我管理不足,如对于劳累性心绞痛,积极劝导患者,减少危险行为,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6]。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生理、心理方面改善效果较明显。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2]梁伍今,李慧丹,张钥,等.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907-909.[3]谭纪萍,刘瑛,王鑫,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老年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35.[4]张传政,赵列宾,仇晓春,等.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9):1292-1295.[5]张晓丽,王英梅,肖婵华,等.家庭环境因素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6):503-504.[6]牟宗毅,张茂云.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发病特点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18-119.[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14c00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