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四则

医案四则

王永来(甘谷县礼辛卫生院甘肃甘谷741208)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334-02

【摘要】笔者在长期的基层行医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在辨证的前提下曾多次在处方中加大个别药物剂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择其四则,分析探讨如下。

【关键词】药物剂量医案四则

一、范某,男,50多岁,农民。因双腿剧痛,多方求治无数,于邀我出诊。初诊,下肢剧痛,难以屈伸,喜温,在热炕棉被裹腿而卧,脉沉细,舌淡。证属寒痹,治以温经祛寒为法。

处方:黄芪130g、桂枝15g、白芍15g、附子50g(先煎),生姜10g,大枣四枚,连服10剂,疼痛大减,再服10剂,十减其七。终以独活寄生汤治愈。

心得体会:本案附子实属过量,但我认为天运有变,受气有异,古时多野生,现时多培育,野生者受气厚,培育者受气薄。因此在临床我用附子,经常加大其量,屡用屡效,而无不良反应。但必须先煎。

二、杨某,男,14岁,因肠梗阻在县医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后月余,腹又胀痛不已,经透视检查,诊断为肠粘连,不完全性梗阻,经治疗无效,又要行第二次手术,因家属不同意,故请我出诊治疗,初诊,腹胀痛,形体瘦弱,面色苍白,久病面容,脉沉细,舌淡苔白,病属正虚邪实,治以攻补兼施。

处方:人参30g(另煎),厚朴30g,枳实30g,大黄15g,干姜10g,白芍60g,桃仁10g,木香10g,内金10g,甘草10g,水煎两次,共煎400ml,嘱其少量频服,一日一剂,以观其效,经连服三剂,大有好转,二诊后在原方加白术30g,再服三剂,三诊时患儿精神很好,腹已不胀不痛,饮食、大小便均已正常,为巩固疗效,嘱其原方再取两剂为末,每次10g冲服,一日两次,一月后患儿痊愈上学读书,一如常人,七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心得体会:本案用白芍,加大其量,一者取其酸苦涌泄,二者同甘草合用,取其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正合本案正虚邪实之病机。

三、李某,男,1岁,因高烧腹泻入院治疗,来院时发病2天,曾用过庆大霉素和黄连素,并输过液,当时患儿高烧40度,水样便日数十次,味气臭秽,口渴喜饮,按之全身四肢烫热,舌红焦干少苔,两目下陷,烦躁不安,脉数大。农历五月,天暑地热,患儿高烧并按之全身烫手,说明热在阳明肌肉并及皮肤。臭秽便日数十次说明热在肠,迫液外出。口渴喜饮,舌红干焦,两目下陷说明阴津大亏。烦躁不安是热扰心神。脉数大是热邪亢盛。经过辨证,阴津大亏,邪热亢盛,是主要矛盾,病属热毒泻,治以标本同治,处方以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加人参,方药:葛根30g,黄连10g,黄芩10g,滑石30g,人参30g(另煎频饮),生甘草10g。用法:水煎200ml,频饮灌服。因小儿渴欲饮水,服药非常顺利,从酉时至寅时将药服完。药后体温降至38度,腹泻次数减少,舌上津回,神大安,脉减慢。第二日早嘱照原方再取一剂,水煎200ml,在24小时内服完,第三日病情基本痊愈出院。嘱其出院后给以清凉流质之品,并处以参苓白术散去砂仁加花粉调理。

心得体会:此例实属急病重症,1岁半的小孩在36小时内用葛根60g人参60g是少见的,本人是在仲景桂枝汤煎服法的启示下处方用药的,嘱患儿少少频服,谁想到效果如此之快。

桂枝汤煎服法: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本方用葛根解肌腠之热,六一散清上中下三焦之热,配人参补阴气,安五脏定魂魄,生津止渴,固虚脱,因泻必兼湿,所以用芩连清肠胃燥湿邪,按常用量,本方一剂可分六剂,可从此案实效来看,若按常量治之,实属病重药轻,有杯水车薪之叹。我认为在临床上如何掌握药物的最佳剂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王某,男34岁,就诊时主诉睾丸坠痛,疲乏头晕,用脑后加重,已两年有余,在其他地方多次诊疗,不见其效。其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脉证相参,证属中气下陷,肝经寒凝,治以补中升提,暖肝调气。处方:黄芪60g,党参30g,陈皮10g,青皮10g,木香9g,橘核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首乌10g,当归10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八剂,二诊时少有好转,其效不大,因当地有多年生野党参,嘱其深挖数斤,在原方中去党参加野党参50g,坚持再服。连服20剂后痊愈。

心得体会:辨证贵乎准,用药贵乎活,准就是四诊所搜集的资料要准确无误,分析病机要中肯。活就是说处方用药,煎法、服法及医嘱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灵活变化,不能死守成规,延误病情。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认为中医治病,既要辨证准,又要用药活,既要董医,还就要董药,在上述医案中,许多药物的用量都比一般药物学中的常用量大了好多倍,但是达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如按一般用量,就难以见效,鉴于此,我认为古时的药物多是野生的,质优,而现在的药物多是人工种植,质劣,现在对野生药物的采集季节多不符合药典要术,药用部分,药物的炮制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学好中医,还需研究药物,特别是药物的治疗量是一个中要的问题。

标签:;  ;  ;  

医案四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