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蒸发论文-张传可,陈敏,赵旭东,郑倩倩

低温蒸发论文-张传可,陈敏,赵旭东,郑倩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蒸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温常压蒸发,稀酸,GaLiCos,余热利用

低温蒸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传可,陈敏,赵旭东,郑倩倩[1](2019)在《低温常压蒸发技术处理稀酸》一文中研究指出轮毂清洗过程产生的稀酸水质复杂,悬浮物高,传统处理方法采取中和结晶的方法,造成运行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投资高等,因此对于稀酸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非常重要。选择Ga Li Cos低温常压蒸发设备对该稀酸进行了处理试验,该系统可进一步浓缩稀酸回用于生产,同时产生的冷凝液回用作为冷却塔补给水,实现零排放。中试结果表明,Ga Li Cos低温常压蒸发设备可以有效浓缩稀酸,TDS从约40000 mg/L到200000 mg/L,冷凝产出水TDS小于200 mg/L,为同类稀酸处理提供经验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刘治川[2](2019)在《3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设备传热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计算3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设备传热系数所需的一些参数难以测量。推导出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借助流程模拟软件PROⅡ建立1 000 t/d装置数学模型,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再利用模型求取部分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5~3倍浓缩范围内的平均传热系数。研究表明,产品水闪蒸汽量约占总凝液量的2%,总沸点升约占总换热温差38%,3倍浓缩平均传热系数可达2 900 W/(m2·℃)。平均传热系数在3倍浓缩时数值最小,但随浓缩比的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高崇芮[3](2019)在《“冰箭”在轨时间有望延至30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取得突破。这项技术可以使我国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延长至30天,为我国深空探测以及远距离空间运输提供了可行条件。该技术团队成员张少华介绍,低温火箭又称“冰箭”,采用的液氢液氧等低温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7-05)

郭超,吴艺博[4](2019)在《低温环境下蒸发器除湿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国家认定标准焓差实验室,在常规空调室外低温,室内蒸发器进风干球温度、风量稳定的前提下,改变进风湿球温度,测试蒸发器在低温工况下的空气出口参数变化,除湿能力变化规律及负荷特性。测试表明:低温工况下,随着室内进风湿球温度的降低,蒸发器的除湿量逐渐减小。当室内进风湿球温度低于16℃时,蒸发器的除湿量不再减少,其出风湿球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5期)

王韦达[5](2019)在《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的降膜蒸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火电厂中应用湿法脱硫工艺的比例占93%。为了防止脱硫塔内设备腐蚀及保持出产石膏品质,脱硫塔需定时排放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具有水质差、重金属和盐含量高等特点,传统的“叁联箱”处理法无法处理其中的浓度较高的氯离子,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有必要对脱硫废水实施零排放处理。目前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虽能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但是均具有初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易结垢等缺点。如果能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预处理,可有效减少脱硫废水在后续零排放环节的处理水量,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鉴于燃煤电厂烟气温度在脱硫过程中会从120℃迅速下降至50℃左右,该过程中大量烟气热量被浪费。本文拟在脱硫塔前入口烟道内设置降膜蒸发器利用120℃烟气蒸发浓缩脱硫废水,即可利用烟气余热又可有效浓缩脱硫废水。对此,本文首先使用有限差分法对脱硫废水的降膜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微分控制方程,研究了该过程中气液两相降膜逆流蒸发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点,分析了烟气和溶液不同物性条件对单位时间内蒸发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蒸发过程中烟气热量传递特点,提出在蒸发前预热溶液可有效提高烟气蒸发率。本文依据相似模化的原理,设计搭建了可在高烟气通量环境下稳定工作的降膜蒸发实验台,保证了溶液液膜在高烟气雷诺数下不会破裂飞散。同时,设计了迎风面降膜和背风面降膜两种蒸发方式,继续探讨不同因素对降膜蒸发效果的影响。模拟计算与实验分析表明,提高入口烟气温度和流速、降低入口烟气湿度都能促进蒸发;当入口烟气温度提升时,增强传热的效果明显;当入口烟气湿度增加时,传质过程占据了蒸发的主导地位;提升溶液雷诺数对溶液蒸发可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当降膜进入湍流的流动状态时,液膜会出现破裂飞散;同时,在迎风面降膜蒸发的效果要好于在背风面降膜,说明在低温气相条件下的降膜蒸发中直接接触传质起到了主要作用;溶液在蒸发过程中存在升温过程、稳定蒸发过程、加速蒸发过程叁个过程,如提前对溶液进行预热即可有效提高蒸发效率;当气相处于低温条件且溶液未达到结晶析出状态时,氯离子几乎不会蒸发逃逸。同时,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实验得到,在低温烟气中气液两相逆流降膜蒸发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蒸发率为2.86 kg/(m2 h)~9.98kg/(m2 h),传质系数介于0.063m/s~0.166m/s之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赵鹏[6](2019)在《低温低应力工况下釜式蒸发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釜式蒸发器属于制冷工业用换热设备。根据蒸发器的使用状况和设计参数,通过对壳程筒体进行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最低使用温度和相应的饱和压力下的强度计算和应力校核,确定了其处于低温低应力工况,进而明确了蒸发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均不必遵守关于低温容器的规定,能够达到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从管板、滑板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结构等方面对釜式蒸发器进行了合理的结构设计。通过安全泄放装置的设计计算,进行了安全阀的正确选型。给出了釜式蒸发器的耐压试验及无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为低温低应力工况压力容器的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袁惠新,雒维文,付双成,陆明佳,丁南华[7](2019)在《HD低温蒸发系统中填料蒸发器传质传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系统中填料蒸发器的蒸发传质传热过程以及两相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中离散相与连续相耦合的方法来模拟规整填料内部通道的蒸发传质传热过程,实现了填料蒸发器中两相传质传热的过程以及液滴流动的可视化,为研究气液两相在规整填料内的流动提供了一种模拟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最终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来分析规整填料内部气液两相传质传热以及流动情况。数值模拟研究了规整填料板间距对填料内部气液两相传质传热以及液滴运动影响,发现随着板间距的增大,填料内部压力降逐渐降低,出口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断减小,液滴蒸发速率降低,液滴进出口质量差减小,气相出口温度逐渐降低,蒸发传质传热效率降低。随着气速的增大,出口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断减小,液滴蒸发速率增加,气相出口温度降低,气液两相传质传热效率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兆东[8](2019)在《低温绝热气瓶自升压值与静态蒸发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温绝热气瓶的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利用自升压值来表征低温绝热气瓶绝热性能。静态蒸发率测试过程复杂、周期长,使得大量气瓶超期未检,而24h自升压法测试过程简单、周期短。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其可行性,再经试验对比得出,24h实测自升压值与计算自升压值接近,而随着时间延长,差值逐渐变大。因此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可尝试通过实测其24h自升压值来表征焊接气瓶的绝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赵一力[9](2019)在《低温液体无损储存系统蒸发相变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低温液体在能源、航天等领域的广泛使用,低温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低温液体储运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美国NASA提出的无损储存技术(Zero Boil-Off,ZBO),通过制冷技术与绝热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实现低温液体长期在轨无损储存。为深入研究ZBO储存过程中储罐内部流场变化规律,以高真空变密度多层绝热立式储罐为主要研究对象,搭建液氮无损储存实验平台,对充满率为0.7的低温储罐进行无损储存实验,分别针对制冷机关闭和制冷功率为5W@77K工况,对储罐内流场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以热分层模型为基础对储罐进行简化,以格拉晓夫数Gr作为判断依据,对储罐内氮气和液氮流态进行判别。建立了储罐内气液两相流体的二维轴对称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UDF)定义液氮蒸发冷凝过程气液相的传热传质模型,得到了低温储罐内流体温度场、速度场的瞬态变化规律。设计实验,得到储罐内压力、温度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将理论计算、仿真研究、实验测试结果相互验证,叁者较为吻合,得到如下结论:(1)制冷机关闭工况下,格拉晓夫数Gr计算结果判断气相空间侧壁面漏热使氮气自然对流流态为层流,热量传递效率较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氮气温度变化平稳,且从边界到储罐中心逐渐降低,气体流动速率较为缓慢,有利于减缓低温液氮的蒸发。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储罐内压力、气体温度持续上升,且上升速率逐渐减慢,储罐顶部气体温度较高,气体之间热交换效率较低。(2)制冷机关闭工况下,格拉晓夫数Gr计算结果判断储罐液相区侧壁面漏热使液氮自然对流流态为湍流,流场波动较大,热量传递效率较高;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液氮在储罐侧壁面形成热边界层,热边界层流体上升,到达储罐气液分界面处向储罐中心流动,形成放射状对流。蒸发降温后的热流体刺穿气液分界面,在气液界面下形成涡旋。储罐底部漏热形成大涡旋,流体内部扰动较大。(3)制冷功率为5W@77K工况下,格拉晓夫数Gr计算结果判断制冷机导热带传输冷量造成气相空间氮气及液相区液氮自然对流流态均为湍流,传热效率较高。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冷量在导热带内传递速率高于冷量在导热带与周围氮气之间的传递速率,靠近导热带的局部区域氮气流速较大,温度下降较快。实验结果证实储罐内压力、温度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较快,证明制冷机对储罐内压力、温度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4)制冷功率为6W@77K工况下,相比于制冷功率为5W@77K工况,冷量沿导热带传递速率加快,导热带周围氮气温度更早出现波动,氮气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储罐内液相区流场波动更为剧烈,且涡胞式流动现象更加明显。储罐底部涡旋从液氮主流体中获取能量,造成液相区湍流的脉动与混合,避免液氮流体出现分层和翻滚现象,表明制冷量增加有利于低温液体的安全储存。(5)依据热力学“耗散”原理对储罐底部液氮大涡旋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孔炯,朱红刚,杨静,郭建华,翁勇荣[10](2019)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蒸发冷却器吊装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战略意义。海水淡化工艺中的低温多效蒸发技术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质高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海水淡化蒸发冷却器安装技术,通过优选吊装方案,采用支座预安装方法,该方法具有工期短、质量好、安全控制程度高,工序交叉作业少等优点,并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9年01期)

低温蒸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接计算3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设备传热系数所需的一些参数难以测量。推导出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借助流程模拟软件PROⅡ建立1 000 t/d装置数学模型,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再利用模型求取部分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5~3倍浓缩范围内的平均传热系数。研究表明,产品水闪蒸汽量约占总凝液量的2%,总沸点升约占总换热温差38%,3倍浓缩平均传热系数可达2 900 W/(m2·℃)。平均传热系数在3倍浓缩时数值最小,但随浓缩比的变化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蒸发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传可,陈敏,赵旭东,郑倩倩.低温常压蒸发技术处理稀酸[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2].刘治川.3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设备传热系数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3].高崇芮.“冰箭”在轨时间有望延至30天[N].中国航天报.2019

[4].郭超,吴艺博.低温环境下蒸发器除湿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5].王韦达.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的降膜蒸发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赵鹏.低温低应力工况下釜式蒸发器的设计[J].中国化工装备.2019

[7].袁惠新,雒维文,付双成,陆明佳,丁南华.HD低温蒸发系统中填料蒸发器传质传热的分析[J].化工进展.2019

[8].张兆东.低温绝热气瓶自升压值与静态蒸发率关系[J].化工装备技术.2019

[9].赵一力.低温液体无损储存系统蒸发相变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10].孔炯,朱红刚,杨静,郭建华,翁勇荣.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蒸发冷却器吊装技术[J].安装.2019

标签:;  ;  ;  ;  

低温蒸发论文-张传可,陈敏,赵旭东,郑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