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母本来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洲烟,单倍体,TMV,PVY
母本来源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陈学军,肖炳光,李永平[1](2014)在《利用母本来源的单倍体技术获得双抗TMV和PVY烟草株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烟草材料,采用Coker176与NC55杂交后代F1与非洲烟杂交获得单倍体苗,经过苗期抗性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叶脉培养加倍,获得母本来源的双抗TMV和PVY的双单倍体。通过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标记检测和田间株系比较,获得抗性、植物学性状稳定的双单倍体第叁代种子。与常规杂交系统选育相比较,双单倍体方法的获得后代变异更大、性状更容易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严容[2](2009)在《沙棘属自然杂交种杂交起源及母本来源的分子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是被子植物的重要进化机制,大约有70%的被子植物经历了杂交和多倍化,而杂交带则被认为是研究与杂交事件有关的进化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为评价杂交谱系的分类地位和研究物种形成的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本研究选择进化速率较快的叶绿体DNA基因trnS-G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青海祁连两个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内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棱果沙棘之间的遗传关系,确定细胞质渗入方向。其次,对青海达日地区同域分布的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居群以及疑似杂交个体进行ITS和trnS-G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形态过渡个体是否是两个亲本种的杂交后代及其父本和母本来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青海祁连拱北湾杂交带和八宝河滩杂交带样品共测得trnS-G序列63条和30条,其中拱北湾杂交带排序后长度为657bp,有61个变异位点,12个单倍型;八宝河滩杂交带排序后长度为658bp,有52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对2个杂交带内个体的trnS-G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2个杂交带中棱果沙棘的单倍型分别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共享,支持了棱果沙棘为同域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自然杂交起源的观点;由于沙棘属叶绿体母系遗传的特点,2个杂交带中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均可作为棱果沙棘母本,揭示了2个杂交带内均存在双向杂交;其次,序列比对发现棱果沙棘与中国沙棘序列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也显示棱果沙棘的大多数个体与中国沙棘聚在了一起;此外,发现棱果沙棘4种特有单倍型的6个个体在系统树上与中国沙棘聚在了一支。因此,棱果沙棘是以中国沙棘为主要母本来源的。疑似杂交种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所有个体ITS序列第229位点上为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在同一个位点上碱基的迭加,证明了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是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的杂交后代,即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是杂交起源而形成的;对西藏沙棘、肋果沙棘及西藏沙棘×肋果沙棘的trnS-G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与肋果沙棘仅有3个位点的差异,序列相似性高达99.55%,根据质体遗传规律,推测肋果沙棘为杂交种的母本来源。(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母本来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杂交是被子植物的重要进化机制,大约有70%的被子植物经历了杂交和多倍化,而杂交带则被认为是研究与杂交事件有关的进化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为评价杂交谱系的分类地位和研究物种形成的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本研究选择进化速率较快的叶绿体DNA基因trnS-G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青海祁连两个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内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棱果沙棘之间的遗传关系,确定细胞质渗入方向。其次,对青海达日地区同域分布的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居群以及疑似杂交个体进行ITS和trnS-G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形态过渡个体是否是两个亲本种的杂交后代及其父本和母本来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青海祁连拱北湾杂交带和八宝河滩杂交带样品共测得trnS-G序列63条和30条,其中拱北湾杂交带排序后长度为657bp,有61个变异位点,12个单倍型;八宝河滩杂交带排序后长度为658bp,有52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对2个杂交带内个体的trnS-G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2个杂交带中棱果沙棘的单倍型分别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共享,支持了棱果沙棘为同域分布的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自然杂交起源的观点;由于沙棘属叶绿体母系遗传的特点,2个杂交带中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均可作为棱果沙棘母本,揭示了2个杂交带内均存在双向杂交;其次,序列比对发现棱果沙棘与中国沙棘序列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也显示棱果沙棘的大多数个体与中国沙棘聚在了一起;此外,发现棱果沙棘4种特有单倍型的6个个体在系统树上与中国沙棘聚在了一支。因此,棱果沙棘是以中国沙棘为主要母本来源的。疑似杂交种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所有个体ITS序列第229位点上为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在同一个位点上碱基的迭加,证明了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是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的杂交后代,即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是杂交起源而形成的;对西藏沙棘、肋果沙棘及西藏沙棘×肋果沙棘的trnS-G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与肋果沙棘仅有3个位点的差异,序列相似性高达99.55%,根据质体遗传规律,推测肋果沙棘为杂交种的母本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本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陈学军,肖炳光,李永平.利用母本来源的单倍体技术获得双抗TMV和PVY烟草株系[J].中国烟草学报.2014
[2].严容.沙棘属自然杂交种杂交起源及母本来源的分子证据[D].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