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宋双磊

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宋双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防震缝,抗震性能

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宋双磊[1](2015)在《防震缝对大底盘多塔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体型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功能化和复杂化。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形式,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塔楼与裙房之间防震缝的设置可以使体型复杂的建筑结构划分为若干规则的结构单体,使得各结构单体受力明确,计算简单,但同时也增大了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以及影响建筑整体外立面效果和美观,而且很难避免在较大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单元不会发生碰撞;如果不设防震缝,会使得结构平面复杂,连接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以及结构竖向刚度突变等问题,在地震作用下,会导致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力产生突变,产生弹塑性变形集中,出现明显薄弱层,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本文将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研究大底盘多塔结构设缝前后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本文将主要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以龙口工商联综合体项目中B、C塔楼及其附属裙房为例,进行了结构平面分析并对其进行简化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TWE和MIDAS BUILDING,分别对塔楼与裙房之间设缝前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结论,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实用建议和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结构进行了平面计算分析,得出建筑平面简单、规则及对称,无偏心,且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原则上可以不设防震缝。2.利用SATWE程序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利用MIDAS BUILDING程序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并将两种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数据基本一致,结构竖向刚度有突变,说明结构模型建立准确,但结构设计不合理,有明显薄弱层,不能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3.将塔楼与裙房之间设置两道防震缝,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利用上述两种软件分析研究结构设缝后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得出结构竖向刚度连续,无薄弱层,说明防震缝的设置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有较为显着的影响。4.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分析出结构设缝和不设缝两种情况下的利弊,并进一步提出若不设缝应对薄弱部位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和对策,为类似大底盘多塔综合体项目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和数据支持。最后,本文对所进行的工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石金龙,滕延京[2](2010)在《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基础荷载传递特征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台1∶6大比例室内模型试验,对单体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1跨2层裙房的大底盘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荷载传递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底盘模型地基反力曲线呈"盆形"分布,单体模型地基反力则呈"鞍形"分布。相同上部荷载作用条件下,大底盘模型主楼中部地基反力值与单体模型中部地基反力值基本相等。地基反力由中部核心筒逐渐向主楼和裙楼的边柱、角柱传递,横轴方向柱下地基反力增速最快。正常工作状态下,大底盘模型裙房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约为核心筒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的1/2。(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S2期)

石金龙[3](2009)在《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荷载传递特征及基础内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台1:6大型室内模型试验,分别对单体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1跨2层裙房的大底盘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基础沉降变形、地基反力分布和底层柱、筏板的内力及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通过对比单体模型和大底盘模型,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结论。1.筏板发生挠曲时,纵向位移呈“盆形”分布,核心筒沉降均匀。单体模型地基反力呈“马鞍形”分布,地基反力由中部核心筒逐渐向周围边柱和角柱传递,其中角柱下的地基反力增长最快。大底盘模型纵向中轴线地基反力变形曲线呈“盆形”分布。地基反力由中部核心筒逐渐向主楼和裙楼的边柱、角柱传递,横轴方向柱下地基反力增速最快。正常工作状态下,大底盘模型裙房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约为剪力墙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的1/2。2.核心筒柱的轴力最大。正常工作状态下,单体模型核心筒承担了约2/3的上部结构荷载,大底盘模型核心筒承担了约1/2的上部结构荷载。在共同作用下,结构产生内力重分布,单体模型上部荷载不断传递到角柱、边柱上;大底盘模型上部荷载不断传递到主楼和裙楼的边柱、角柱上,其中主楼横向边柱增长速率最快。当筏板产生纵向挠曲时,单体模型边柱、大底盘模型裙房角柱和边柱抑制纵向挠曲作用显着。核心筒柱下筏板的弯矩值最大。3.与核心筒柱相接的纵向梁底部、核心筒柱下筏板、角柱内侧区域楼板、主裙楼交界处以及裙房角柱、裙房边柱区域为大底盘结构的薄弱环节,最易发生破坏。4.相同上部荷载作用下,大底盘模型位移量小于单体模型位移量,主楼挠曲值大于单体模型挠曲值。大底盘模型主楼中部地基反力与单体模型中部地基反力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7-01)

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两台1∶6大比例室内模型试验,对单体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1跨2层裙房的大底盘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荷载传递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底盘模型地基反力曲线呈"盆形"分布,单体模型地基反力则呈"鞍形"分布。相同上部荷载作用条件下,大底盘模型主楼中部地基反力值与单体模型中部地基反力值基本相等。地基反力由中部核心筒逐渐向主楼和裙楼的边柱、角柱传递,横轴方向柱下地基反力增速最快。正常工作状态下,大底盘模型裙房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约为核心筒下地基反力平均值的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宋双磊.防震缝对大底盘多塔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石金龙,滕延京.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基础荷载传递特征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

[3].石金龙.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荷载传递特征及基础内力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标签:;  ;  ;  ;  

大底盘框架核心筒结构论文-宋双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