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溢出论文-阮世珂

空间技术溢出论文-阮世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技术溢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保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空间技术溢出效应

空间技术溢出论文文献综述

阮世珂[1](2019)在《我国环保产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保产业逐渐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环保产业,并推动其发展,本文首先对各省的环保产业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发现各省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专利申请授权数等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区位熵测算我国各省的环保产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最低。最后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4-2015年的数据进行空间技术溢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环保产业的确存在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但是不同区域的环保产业集聚水平会对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东北各省和东部各省的环保产业集聚对空间技术溢出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而中部各省和西部各省的环保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的技术溢出有正向促进作用,特别是西部各省份。这一结论可能与普遍的认识不太符合,王琛(2012)、谢里(2016)等几位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当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集聚水平较高时,外部性会更加明显。相关企业一来为了保障自身的权利,会加强对环保技术的保护;二来也会缺少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因此不利于环保技术与知识的交流。同时,本文认为集聚水平与空间技术溢出之间存在一种“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市场化水平也较低,还有足够的资源去吸收利用技术,因此继续提高集聚水平将有效促进空间技术溢出;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各种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较高,因此继续提高集聚水平反而不会促进空间技术溢出。同时实体经济市场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也会有效地促进区域的技术溢出。针对以上结论,本文认为中西部区域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和对技术创新的刺激力度;而且各省份应不断优化环保产业集聚水平,比如东部沿海区域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以及对环保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中西部区域应大力推动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区域的环保转移。(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学院》期刊2019-03-13)

郝云平,雷汉云[2](2019)在《创新要素流动、空间技术溢出与共享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创新要素流动、空间技术溢出与共享发展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中,以考察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形成正向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区际间的成果共享性。更进一步地,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有利于空间技术溢出,而空间技术溢出又能促进共享发展。通过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以及不同回归方法检验后,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可得出结论:区际间合理的创新要素流动,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要素流动所产生的技术溢出,从而更好地提高共享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谢里,张敬斌[3](2016)在《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引入制度环境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ujita和Thisse提出的理论框架,引入制度环境变量,研究地区制造业集聚和制度环境通过地区技术创新影响空间技术溢出的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TSLS)对其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一方面,从全国总体样本来看,加入制度环境变量后,制造业集聚与法律制度的交互项对地区技术创新和空间技术溢出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分地区的样本来看,东部地区与全国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而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并未产生显着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提出通过优化制造业集聚提高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张敬斌[4](2016)在《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增强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很多制造业企业不断向东部沿海的几个省份集中,而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就业水平占全国的份额变得越来越低。然而,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从最初发展到现在一直承担着中国制造的角色。尤其是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鉴于此,本文试图采用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来分析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为优化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提升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旨在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利用Fujita和Thisse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模型,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变量,制度环境变量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空间技术溢出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的技术创新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个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完善,该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也越加明显。其次,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空间技术溢出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地区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为度量空间技术溢出的关键指标,以地区的叁种专利申请授权数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关键指标,并引入制造业集聚、法律制度、实体经济市场化水平、虚拟经济市场化水平等叁项制度环境指标以及其与制造业集聚变量的交互项,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单纯的制造业集聚并未给我国带来正向的技术创新影响,也未产生正向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而加入制度环境变量后,制造业集聚与法律制度环境的交互项对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空间技术溢出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结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情况就如何优化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促进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3-01)

文映,韩峰,洪联英[5](2015)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空间技术溢出与新型城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梳理市场需求对新型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本文采用面板FGLS法探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空间技术溢出对新型城市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市场显着加强了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的区际研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国外市场对东部地区的区际研发技术溢出效应和西部地区的区际沟通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抑制了东部地区的区际沟通技术溢出效应;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在西部地区则为替代关系。(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5年11期)

何雄浪[6](2015)在《地理空间技术溢出、环境污染与多重经济地理均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展了一般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将单一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也将地区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环境污染传播效应考虑进来,不仅分析了长期均衡增长的内在机理,而且探讨了经济空间的演化及其稳态。认为影响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贸易自由度阀值不仅仅只有持续点与突破点,支撑点与转变点也是重要的变量,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都必然表现为棒棒均衡结构的稳态,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进行,区域差异的消失是有可能的,从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证明了威廉姆森的倒U假说。(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韩峰,王琢卓,阳立高[7](2014)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蔡伟宏,李惠娟[8](2013)在《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充分考察专业化经济、多样化经济、城市规模、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和距离等因素,深入探讨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邻近地级市之间服务业存在显着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生活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专业化水平对生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拉动作用较大。多样化水平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较小。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在90~140千米范围内最显着,最大的技术溢出范围为220千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3年08期)

宋晓露[9](2010)在《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在华投资作为最佳之选。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呈现出区域FDI集聚现象,这一现象引起学术界对区域间FDI作用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兴趣。某一地区的FDI会通过技术溢出扩散到相邻或邻近地区,这种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为认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提供了一条新的分析视角和思路。本文针对我国环渤海经济圈FDI集聚越来越明显的现状,对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展开研究,这对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吸引外资能力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理论进行了相关阐述,然后分析了FDI空间技术溢出的运行机理,重点探讨了溢出的存在性、方式、影响因素以及途径。接下来以环渤海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在FDI现状分析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利用FDI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存在空间相关性,表现出FDI空间集聚。实证部分利用环渤海经济圈近10年的面板数据,应用较新的空间面板计量技术,实证分析了FDI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文中的空间权重矩阵W不仅是二进制邻接矩阵,还有两两城市间的距离函数矩阵。实证结果表明:FDI在环渤海经济圈各地区既产生区域内技术溢出,也产生区域间技术溢出,即空间技术溢出。由此可见,FDI可以跨区域从经济发达地区渗透到贫穷和落后地区,这为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最后,文章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企业合作和加大政府有效引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10-01)

姜枫[10](2008)在《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商直接投资(FDI)。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利用FDI额已位居世界前列。FDI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弥补了我国投资不足,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不仅自身使用先进技术,而且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推动作用。在我国FDI流入较为集中的地区,还形成了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大大推动了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或者是针对于某一地区的研究或者是几个地区的比较,没有考虑空间依存性问题,忽视了相邻地区的彼此影响。本文在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浙沪工业进行FDI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首先,本文对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理论产生、应用、空间效应、计量模型、模型估计及检验做了基本分析;其次,在确定FDI对中国技术水平总体提高、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采用了Feder两部门经济模型,对江浙沪进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针对中国实际国情确定了资本、劳动力、固定资产原价、外资工业部门产出等几个因素的值,计算检验了FDI对江浙沪叁省市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然后加入空间权重因素,把相邻省市滞后一期的产出值纳入到解释变量的范围,计算出了叁省市工业彼此的空间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受相邻地区FDI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中,上海受影响最大,江苏浙江滞后一期产出每增加1,上海的产出因此而增加0.3433;浙江次之,增加0.0993;江苏最小且为负,上海浙江的产出增加1反而导致它的产出减少0.3434。本文对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FDI总体上是有利于江浙沪工业经济增长的结论,并在最后针对结论为政府和企业吸引、利用FDI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08-01-07)

空间技术溢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创新要素流动、空间技术溢出与共享发展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中,以考察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形成正向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区际间的成果共享性。更进一步地,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有利于空间技术溢出,而空间技术溢出又能促进共享发展。通过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以及不同回归方法检验后,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可得出结论:区际间合理的创新要素流动,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要素流动所产生的技术溢出,从而更好地提高共享发展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技术溢出论文参考文献

[1].阮世珂.我国环保产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国际关系学院.2019

[2].郝云平,雷汉云.创新要素流动、空间技术溢出与共享发展[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

[3].谢里,张敬斌.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引入制度环境差异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6

[4].张敬斌.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D].湖南大学.2016

[5].文映,韩峰,洪联英.国内外市场需求、空间技术溢出与新型城市化[J].财经论丛.2015

[6].何雄浪.地理空间技术溢出、环境污染与多重经济地理均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韩峰,王琢卓,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4

[8].蔡伟宏,李惠娟.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13

[9].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10].姜枫.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

标签:;  ;  ;  ;  

空间技术溢出论文-阮世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