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名量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类型学,英汉表量结构,范畴化,隐喻——转喻连续体
名量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尹利鹏[1](2018)在《认知类型学视角下英汉名量结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语法系统中,量词被视为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独立词类。汉语量词总体上的特征有:数量众多,使用灵活,修辞多样,情感丰富。相比之下,英语无专用于表量的词类,但有与汉语量词功用相当的表量结构,其中名量结构最为突出。因此,一直以来对英汉名量结构的对比研究层出不穷。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表量结构的研究从描写式转向了阐述式,这也为英汉名量结构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新兴分支——认知类型学广泛地应用在表量结构的研究之中。认知类型学与分类与归纳相关,旨在为语言研究提供完善的方法论,通过跨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和实证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出语言蕴含的共性。鉴于此,本文将从有异于以往的视角(认知类型学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探究英汉名量结构的异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英汉名量结构来源于实义词,尤其是名词和动词。这类实义词是逐渐被语法化从而具有量化功能。名量结构的发展进程与范畴化过程相类似,都是由原型成员扩展到边缘成员。被量化的主体从具备与表量词相似特征的具体实物扩展到物质抽象客体。分析得知,英汉表量结构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形式、分布特征以及句法结构叁个方面。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名量结构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构建。虽然英汉表量结构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们在认知和识解表量这一概念时却不谋而合。人们倾向于以体验哲学为基准,用隐喻性的认知方式去解读表量结构。本文通过举例验证英汉名量结构的构建机制:隐喻——转喻连续体互动机制和具身认知机制,旨在为研究英汉表量结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深入发掘表量构式生动的神韵美。(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媛,罗琼鹏[2](2017)在《现代汉语名量结构的两种测量义——兼论与时量结构的语义平行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的名量结构表示对个体的测量。根据是否满足单调性蕴涵,我们将名量结构的测量义区分为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这两种测量方式的选择在句法形式上表现为名量结构中结构助词"的"的有无。通过比较讨论名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在"整体/部分"测量上的表现,我们论证了二者在语义表达上的平行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张惠英[3](2013)在《从临高话的名量结构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临高话口语中的名量结构和汉语的纸张、船只、牲口、车辆、布匹等构词方式一致,但临高话口语中这种名量结构的高频使用,形成了罕见而可观的特色,并进一步对量词"个"在临高话中的多读多能多用作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3年03期)
高颖华[4](2013)在《“数+形+名量”结构的语法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量词的研究,学者们都有各自的看法,其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或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量词中主要包括表事物的名量词和表动作的动量词两种是学界共识。“数+形+量”结构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特殊的数量结构,它与数量结构在使用上有相同之处,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数+形+名量”这一类。这类结构与数量结构存在异同,与由非名量词构成的“数+形+量”结构相比也存在其特点。“数+形+名量”结构通常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之前作定语,当结构后修饰的中心语缺失时,结构也独立作宾语或补语。“数+形+名量”结构中有单音节形容词,因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汉语中有一些与“数+形+名量”结构表现形式一样的成分,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本文将会对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数+形+名量”结构在使用中有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它们有时可以相互替换;“数+形+名量”作定语时,有的可后接“的”,有的则不可以。“数+形+名量”结构也常常重迭使用。本文除了以列举和描写的方式对上述现象进行阐述外,还尝试从形容词与量词和名词的语义相关的角度,解释变换得以成立的原因及决定因素;从“数+形+名量”结构名量词的分类和结构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相关性解释“的”的隐现,并探究其原因和作用。本文还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了考察,考察留学生在写作时“数+形+名量”结构的使用情况,并对考察结果进行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两套教材,探究了留学生对“数+形+名量”结构掌握情况的成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有助于“数+形+名量”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3-06-01)
惠红军[5](2013)在《汉语名量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名量结构可以分为"名+数+量"和"数+量+名"两种,前者是一种自足结构,后者是一种非自足结构。自足结构可以构成一种话题结构,且在整个话题接续过程中,可以采用零回指的手段,也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实现语篇衔接。非自足结构更多的是充当焦点信息,不会形成独立的话题结构;但它可以充当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并且在话题接续中往往是采用零回指。(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吕军伟[6](2012)在《泛时视角下的汉语名量结构诸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名量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已存在。基于泛时视角,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典型名量式合成词是上古名量结构词汇化发展的结果,量词典型程度和异源名量结构的词汇化程度是整个名量结构问题的核心,也是造成共时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内部种种差异的根源。(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刘海平[7](2012)在《五、六世纪名量结构和比较句的南北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六世纪南北语序存在差异。选取《世说新语》等四部载籍来讨论名量结构和比较句语序南北的不同表现。名量结构中,南方以数量名占优,北方则以名数量居多;比较句中,南方较之北方,出现了"以+X+比+Y"和"X+比+Y+VP"两种新的句式。总体上北方语序比南方稍显保守。(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刘海平[8](2011)在《从《史记》、《世说新语》的对比看名量结构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史记》和《世说新语》中的名量结构后发现:《史记》中"数+量+名"结构用例比"名+数+量"结构少,而《世说新语》中"数+量+名"结构用例比"名+数+量"结构多。(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11期)
吕军伟[9](2010)在《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时期的"名.量"式结构是作为描写性质而非计算性质的"名.一.量"结构的省略形式。在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名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逐渐分化,且产生了新的用法,最终词汇化为仅用于表总称的名量式合成词。(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王文婷[10](2010)在《名量结构合成词的特点及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有一类构词方式比较特别的词语,由名语素加量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比如:“车辆、船只、房间、书本、纸张”等,该类词有些自身鲜明的特征,她们自然聚合为一个类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八十几个。本文讲试着考察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与语义特征,简要概述其产生发展(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0年02期)
名量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的名量结构表示对个体的测量。根据是否满足单调性蕴涵,我们将名量结构的测量义区分为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这两种测量方式的选择在句法形式上表现为名量结构中结构助词"的"的有无。通过比较讨论名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在"整体/部分"测量上的表现,我们论证了二者在语义表达上的平行性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量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尹利鹏.认知类型学视角下英汉名量结构的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王媛,罗琼鹏.现代汉语名量结构的两种测量义——兼论与时量结构的语义平行性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
[3].张惠英.从临高话的名量结构说起[J].方言.2013
[4].高颖华.“数+形+名量”结构的语法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山西大学.2013
[5].惠红军.汉语名量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3
[6].吕军伟.泛时视角下的汉语名量结构诸问题分析[J].天中学刊.2012
[7].刘海平.五、六世纪名量结构和比较句的南北差异[J].古汉语研究.2012
[8].刘海平.从《史记》、《世说新语》的对比看名量结构的发展[J].语文学刊.2011
[9].吕军伟.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0].王文婷.名量结构合成词的特点及产生[J].知识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