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推力论文-姚玮,罗建军,谢剑锋,袁建平

连续推力论文-姚玮,罗建军,谢剑锋,袁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动轨道设计,贝塞尔曲线,连续推力轨道

连续推力论文文献综述

姚玮,罗建军,谢剑锋,袁建平[1](2019)在《连续推力机动轨道优化设计的贝塞尔曲线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平面机动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将贝塞尔曲线方程与轨道形状方程相结合,利用得到的复合函数作为轨道方程来对机动轨道进行数学描述;通过约束条件获得可行的机动轨道族,由控制点设计给出具体的优化变量,将累积速度增量作为优化指标函数;并利用优化算法完成参数优化,从而得到最优机动轨道。最后针对设计的机动轨道推力峰值较大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分段贝塞尔曲线法,在降低推力峰值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并在平面机动转移轨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梯度下降对自由控制点进行修正,解决了考虑时间约束的平面轨道交会问题。(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志超[2](2019)在《基于施加预推力的悬浇连续刚构桥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浇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面连续、墩梁固结,在跨径200m以下的桥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其超静定性,全桥结构尤其是主墩结构和下部基础在温度作用和收缩徐变作用下受到的次内力较大。结合水南二桥工程研究了主跨合拢前施加预推力对全桥结构受力规律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预推力对水南二桥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为同类型桥梁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8期)

刘刚[3](2019)在《间接法在连续推力燃料最优协同交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器轨迹优化是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研究热点及难点。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及领域,包含航天器轨道力学、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数值计算与分析等。早先的研究,航天器发动机多数以脉冲推力为主,随着空间任务的复杂,连续推力发动机因其比冲大、效率高、可长时间工作等特点,获得广泛关注与应用。本文针对此类推进系统,以航天器协同交会为背景,研究基于有限连续推力的航天器燃料最优轨迹优化问题。根据庞特里亚金极值原理将燃料最优协同交会问题转化为两点边值问题(TPBVP),利用一阶最优性必要条件推导得到航天器燃料最优控制律。为避免不连续的燃料最优bang-bang控制带来的非平滑积分问题,本文通过引入配置变量对航天器的开关序列进行人工配置,以此代替燃料最优控制律中发动机开关的最优控制。通过将不连续的最优控制方程离散化,对微分方程分段进行积分,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高维参数优化问题,该方法属于混合法。在利用混合法进行优化仿真的过程中,针对较简单的空间机动任务,先将航天器控制策略预置为四个推力段四个滑行段。随后针对同样的空间机动任务,将航天器发动机推力减小,航天器飞行时间因此而增加,需要更多次机动来完成交会任务,优化仿真显示此时四推四滑的控制策略难以满足交会需要,造成航天器燃料的浪费甚至无法完成交会。对此,本文将航天器控制策略增加至八个推力段八个滑行段。但是,随着人为预置的航天器推滑段数的增加,中间变量增加,导致计算效率及收敛性下降。因此,混合法无法无限增加人为预置的控制策略,不适用于求解航天器推力较小、发动机需要多次开关切换来完成的复杂空间交会任务。对于此类任务,考虑到间接法中航天器发动机开关完全由开关函数决定,无需对发动机开关进行人为配置,没有中间变量的引入,待求参数少。而且,间接法中最优控制由于满足一阶最优性必要条件,精度更高,相比混合法具备天然的理论优势。但由于间接法本身在求解燃料最优协同交会问题时可行性不高,因此,本文意图通过一系列改进技术,提高其可行性,发挥间接法在求解小推力复杂空间机动任务时的优势。针对不连续的燃料最优bang-bang控制,本文利用同伦技术对其进行平滑处理。从最优控制律连续的能量最优问题出发,以指数递减的形式平滑地过渡到最优控制律不连续的燃料最优问题,避免微分方程的振荡性,克服了因燃料最优控制微分方程右端不连续造成的非平滑积分的困难。间接法中打靶函数收敛域极窄,很难得到收敛域内的猜测值,造成打靶过程对协态变量的初值猜测极为敏感,对初值的精度要求极高。此外,针对协同交会问题,还存在着以下难点:两航天器均为主动航天器,都将执行轨道机动,使系统参变量倍增;两航天器终端交会时间、终端交会轨道未知。以上两点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寻优难度。因此,为提高间接法收敛到全局最优的概率,须对寻优过程的设计与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面对缺乏物理意义且范围未知的协态变量,采用协态变量初值归一化处理,避免搜索的盲目性,提高寻优效率。其次,运用适合多参数优化、全局收敛性强的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对高维能量最优问题的初值进行初步寻优,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SQP)对所得结果进行修正,提高能量最优问题初始值的精度,降低打靶函数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基于修正后的初值,通过同伦技术将光滑的能量最优结果转化为非光滑的燃料最优结果。优化仿真显示,能量最优问题初值的精度直接影响燃料最优解的优劣,通过修正算法对能量最优初值的修正,显着提高了燃料最优问题的收敛精度与稳定性。将本文间接法与混合法对比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间接法适用性更广,在面对大推力共面交会问题时,混合法与间接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而随着航天器推力减小,交会所需的机动次数增加,间接法相对于混合法的优势开始显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楼张鹏[4](2019)在《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平动点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在近地卫星和载人航天两大领域取得辉煌成功后,中国航天迎来以深空探测为首要目标的新纪元。在“嫦娥工程”的带领下,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等任务计划逐一部署实施。深空探测由于目标遥远,其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新型空间推进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探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空间平台。以电推进和太阳帆推进为代表的连续小推力推进技术因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可控性和更大的有效载荷比而在深空任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空间平台方面,日地系统共线平动点则因具备优良的动力学特性和绝佳的观测条件而成为对日及对深远宇宙观测的理想位置。然而,共线平动点固有的不稳定性为其任务设计提出了挑战。本文以连续小推力推进技术为基础,针对平动点轨道保持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性能良好的解决方案,旨在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圆型限制性叁体问题为讨论平动点附近航天器的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天体力学模型近似。轨道的精确性则直接关系到日地平动点任务长期执行所需的能量大小。在圆型限制性叁体问题模型下,本文采用Lindstedt-Poincare摄动法构造围绕平动点与人工平动点的叁阶解析周期轨道。利用解析轨道的初值,通过微分校正技术构造精确数值轨道,消除解析轨道的误差,并以此作为平动点任务的预设轨道。运行于平动点的航天器仅需微小推力便可实现长期的轨道驻留,但共线平动点在本质上是不稳定平衡点。为了防止航天器在外界干扰下飞离预设轨道,必须提供切实有效的主动轨道保持控制策略。鉴于目前已有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滑模控制策略。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动力学、外部扰动和不确定性因素,克服控制器对系统模型信息的依赖,从而保证其鲁棒性;通过反步滑模控制实现系统总扰动的实时补偿,从而保证系统稳定。使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该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并通过与自抗扰控制和常规反步滑模控制的对比,证明该方法能保证跟踪精度的同时,在收敛速度、抑制超调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有突出的性能表现。相比近地任务,深空探测任务的执行难度和投入成本显着提升。为了防止任务失败,深空探测任务对航天器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航天器各子系统中,推进系统是可靠性方面的薄弱环节,其故障屡有发生。为保证航天器在发生推进系统部分失效故障时仍能稳定运行,本文提出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鲁棒主动容错控制策略.: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总扰动,保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通过参数自适应实时估计推进系统的失效程度,及时调整推力输出;通过自适应鲁棒控制实现系统总扰动的实时补偿,保证系统稳定。通过与被动容错控制策略的对比,证明该方法在发生推进系统失效故障时依然能保证高精度的轨道跟踪,同时在短时故障恢复能力方面具有优越表现。为了拓展自然平动点的对日监测能力,航天学界提出了人工平动点任务构想。人工平动点既非稳定点也非平衡点,其轨道维持所需的能量消耗已超出电推进系统的能力范围。本文利用太阳帆产生光压力实现人工平动点轨道保持。借鉴JAXA IKAROS号太阳帆的技术经验,引入反射率控制设备和薄膜式太阳能电池,建立变反射率太阳帆光压力模型和太阳能帆推力模型。为了解决传统太阳帆控制的欠驱动问题,变反射率太阳帆使用电致变色材料实现帆面反射率调节,太阳能帆则同时装载了帆面与辅助电推进系统。在轨道控制方面,由于大面积结构的限制,必须保证帆面姿态的平滑慢变。本文提出基于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滑模控制策略,在抑制常规扩张状态观测器“峰值”效应的同时保证控制器的性能,实现高精度、强鲁棒的太阳帆人工平动点轨道保持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太阳帆对轻质材料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加上超大面积柔性结构在轨展开仍有难度,因此太阳帆推进尚在技术试验阶段。作为另一种新兴的推进技术概念,电动太阳风帆利用带正电压的金属细链排斥太阳风粒子流中的质子,既避免了对大面积柔性结构的需求,又能产生幅值更大的推力,在深空探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电动太阳风帆应用于人工平动点轨道。考虑到与太阳帆结构同样的控制约束,为其设计了基于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滑模轨道保持控制策略,实现了电动太阳风帆人工平动点轨道的高精度、高鲁棒性保持控制,同时也证明了高性能的电动太阳风帆可以实现比太阳帆更深距离的人工平动点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高晓卿,息家齐,韩潮,董长虹[5](2019)在《连续小推力悬停构型相对运动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续变推力和脉冲推力不满足工程中推进系统要求的问题,为满足航天器在轨任务对悬停技术的要求,提出一种用多段连续常值小推力实现悬停的控制策略。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相对运动模型,结合脉冲式水滴悬停的构型设计和控制方法,得到任意时刻任务航天器相对轨道要素的变化量;根据轨道要素的高斯摄动方程,在分段常值推力条件下,推导了相对轨道要素变化量的解析解;设计了满足区域悬停约束的常值推力多弧段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连续常值推力控制策略实现了相对目标航天器的区域悬停,较传统连续常值推力方法解除了推进系统控制周期内全程工作的限制,能满足更灵活的任务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3期)

孙海秀,张文明,刘安,惠卓,胡玉兵[6](2019)在《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口顶推力约束优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预应力混凝土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桥梁安全,提出了合龙口顶推力的约束优化算法。以成桥10年时墩顶纵向水平位移平方和达到极小值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方程,利用成桥10年时的主梁跨中挠度及施工阶段的桥墩拉应力和压应力不超限建立约束方程,求解可获得一组最优顶推力。以青海省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金盛[7](2019)在《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计算及分析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工程A5标段吉溪闽江特大桥为例,采用桥梁博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右幅次边跨合龙顶推方案的响应进行了计算,并针对左、右幅8号及9号墩实际顶推施工中,墩顶水平变位与顶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后续施工以及同类型桥梁的合龙顶推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胡小康,黄浩[8](2019)在《地下连续墙基础在大跨度有推力拱桥中的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连续墙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在日本的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承载机制和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规律尚未清楚,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某高速有推力拱桥的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水平变位、承载能力验算及有限元模拟分析,为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徐长春[9](2019)在《多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主梁合龙顶推力取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顶推力的取值方法,论文基于依托工程建立了空间梁单元有限元模型,根据力学原理讨论了顶推力取值的目标,分析了主墩位移及控制截面内力改善程度,提出了顶推力取值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位移补偿法确定顶推力值可行;对于多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因为多个桥墩之间刚度的差异,顶推力对主墩受力的改善程度不完全相同。顶推力可显着减小运营阶段边主墩的墩底永久性弯矩,大幅降低墩身的应力水平。顶推力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桥墩弯矩极值具有显着削峰作用,有效提高了桥梁运营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万振江,安平和,殷任宏,邬晓光[10](2019)在《基于裂缝控制的连续刚构桥合理合龙顶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止顶推力过大导致结构开裂,基于顶推过程中和正常使用时顶推力和墩底裂缝的关系,以墩底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超限为控制条件确定顶推力的上下限值为约束条件,将合理顶推力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得出顶推力求解公式。通过沮河大桥实例验证,顶推力计算方法可保证顶推力的作用,且顶推力不会使墩底裂缝宽度超限。(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9年01期)

连续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悬浇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面连续、墩梁固结,在跨径200m以下的桥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其超静定性,全桥结构尤其是主墩结构和下部基础在温度作用和收缩徐变作用下受到的次内力较大。结合水南二桥工程研究了主跨合拢前施加预推力对全桥结构受力规律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预推力对水南二桥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为同类型桥梁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推力论文参考文献

[1].姚玮,罗建军,谢剑锋,袁建平.连续推力机动轨道优化设计的贝塞尔曲线法[J].宇航学报.2019

[2].张志超.基于施加预推力的悬浇连续刚构桥优化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3].刘刚.间接法在连续推力燃料最优协同交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楼张鹏.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平动点轨道动力学与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高晓卿,息家齐,韩潮,董长虹.连续小推力悬停构型相对运动控制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6].孙海秀,张文明,刘安,惠卓,胡玉兵.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口顶推力约束优化算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9

[7].陈金盛.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计算及分析控制[J].公路.2019

[8].胡小康,黄浩.地下连续墙基础在大跨度有推力拱桥中的设计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

[9].徐长春.多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主梁合龙顶推力取值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10].万振江,安平和,殷任宏,邬晓光.基于裂缝控制的连续刚构桥合理合龙顶推力[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9

标签:;  ;  ;  

连续推力论文-姚玮,罗建军,谢剑锋,袁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