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氧化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须,黄酮,响应曲面,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马天成,孙宇,刘雷[1](2019)在《玉米须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鉴定抗氧化活性馏分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构效关系探讨。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测定不同提取物的DPPH,ABTS及FRAP总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对提取物进行分离,采用LC-MS对活性馏分中的成分进行鉴定。测试黄酮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时间78min,提取温度86℃,总黄酮提取量为2.35mg·g~(-1)。利用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成分主要聚集在60%乙醇-水洗脱馏分。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性。此外,从活性馏分中鉴定了7个黄酮类成分。对其中6个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构效关系探讨。结论响应曲面法能有效地优化玉米须总黄酮提取工艺。玉米须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2期)
祖母来提·图尔逊,马庆苓,马依努尔·拜克力[2](2019)在《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_2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_2萃取物(简称"胡萝卜籽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该植物相关产品的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新疆产胡萝卜籽中的弱极性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对所得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考察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同时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为98.76%),主要成分为β-红没药烯、α-细辛脑、α-蒎烯、β-丁香烯、绵马酚等。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39、0.833、0.6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78、1.667、1.250 mg/mL;该萃取物对1,1-二苯基乙-叁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的新疆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含有复杂的单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王培红,周健[3](2019)在《白花丹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白花丹药材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络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3~9具有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12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较为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刘婷婷,吴相欢,赵晓歌,陆廷亚,邓国栋[4](2019)在《不同工艺对茶油化学成分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工艺制取的茶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采用DPPH法以Trolox为参照抗氧化剂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油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和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同工艺制备茶油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等值Trolox抗氧化活性范围在48.34~163.59μmol TE/100 g油之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王嘉琪,刘洋,杨永芬,刘洋成,陈长兰[5](2019)在《白花败酱草抗氧化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应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丁酯(1)、3,4-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木犀草素-7-O-芸香苷(3)、1β-O-β-D-glucopyranosy-15-O-(p-hydroxylphenylacetate)-5α,6βH-eudesma-3,11(13)-dien-12,6α-olide(4)、3,4-O-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5)、4,5-O-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6)、4,5-O-双咖啡酰奎尼酸正丁酯(7)、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8)、木犀草素-7-O-β-D-葡糖醛酸苷乙酯(9)、芹菜素-7-O-β-D-葡糖醛酸苷甲酯(10)。化合物3、8、9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3.95±0.71)、(73.09±0.33)、(25.06±0.65)μmol/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7.13±0.07)、(11.48±0.21)、(5.15±0.08)μmol/L。结论除化合物3、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1期)
兰蓉,沈荣,王占刚[6](2019)在《LED光质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光质对螺旋藻抗氧化成分和活性的影响规律,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以白光为对照,在5种单色光和5种红蓝组合光下培养螺旋藻,测定其次生代谢类抗氧化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光显着提高螺旋藻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黄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最低;绿光和蓝光显着提高维生素E含量;红光组的维生素E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最低;蓝光比例为20%的红蓝组合光处理后,螺旋藻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蓝光比例为30%的红蓝组合光处理后,维生素E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达到最高值。因此,蓝光和红蓝组合光是螺旋藻合成抗氧化成分的高效光质,蓝光比例为20%~30%的红蓝组合光最利于螺旋藻抗氧化成分的合成和积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金裕华,翟凡,邹涛,徐玲花,曹芳[7](2019)在《桂花果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桂花籽中提取了原花青素,并对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8(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5 min、最佳提取得率可达2.378(mg/g)。用大孔树脂对原花青素粗提液进行了纯化,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进样量15 mL、水洗体积为4 BV、以60%乙醇作为解吸剂、解吸体积为5 BV、获得的原花青素纯度为65.48%。用DPPH自由基的清除法测定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桂花果中提取所得的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莉,潘婧,吴欢[8](2019)在《大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酶抑制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黄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活性,且能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本文将对大黄中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ABTS·+、OH·自由基及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酶抑制特性(抑制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作一小结,以期能为大黄的药效物质研究及整体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张珊,宋乐园,陈林玉,王云雨,商冲[9](2019)在《中华猕猴桃籽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及总酚酸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籽中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建立猕猴桃籽提取物总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猕猴桃籽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照品、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并以阿魏酸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猕猴桃籽提取物进行总酚酸含量测定。结果从猕猴桃籽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香草酸(2),丁香酸(3),原儿茶醛(4),3,4-二羟基苯乙酮(5),二氢松柏醇(6),4,4-二羟基二苯甲烷(7),莽草酸(8),阿魏酸(9),3-乙酰氧基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bis (4-methoxyphenyl) methane(11)和咖啡酸甲酯(12)。猕猴桃籽提取物中总酚酸含量分析的线性范围为1. 6~16μg·mL~(-1),回归方程为y=0. 087 8x+0. 045 8,r~2=0. 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 36%,RSD为2. 869 8%;猕猴桃籽总浸膏的总酚酸含量为6. 61%,活性部位的总酚酸含量为42. 46%。结论化合物5~7,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猕猴桃籽中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猕猴桃籽提取物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施帅,宋慧,马利华[10](2019)在《乳酸菌发酵对玫瑰花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乳酸菌进行发酵,考察乳酸菌发酵前后玫瑰花总糖含量、多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VC含量、总黄酮含量等营养成分的变化,同时比较乳酸菌发酵玫瑰花前后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显示,玫瑰花经乳酸菌发酵后,玫瑰花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总糖含量降低29.24%,多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仅下降5.33%,游离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分别增加16.46%, 23.97%和13.56%,·OH清除率、DPPH·清除率及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分别比发酵前上升20.63%, 27.08%和13.62%。(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抗氧化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_2萃取物(简称"胡萝卜籽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该植物相关产品的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新疆产胡萝卜籽中的弱极性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对所得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考察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同时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为98.76%),主要成分为β-红没药烯、α-细辛脑、α-蒎烯、β-丁香烯、绵马酚等。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39、0.833、0.6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78、1.667、1.250 mg/mL;该萃取物对1,1-二苯基乙-叁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的新疆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含有复杂的单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氧化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马天成,孙宇,刘雷.玉米须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2].祖母来提·图尔逊,马庆苓,马依努尔·拜克力.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_2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考察[J].中国药房.2019
[3].王培红,周健.白花丹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9
[4].刘婷婷,吴相欢,赵晓歌,陆廷亚,邓国栋.不同工艺对茶油化学成分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9
[5].王嘉琪,刘洋,杨永芬,刘洋成,陈长兰.白花败酱草抗氧化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
[6].兰蓉,沈荣,王占刚.LED光质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成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金裕华,翟凡,邹涛,徐玲花,曹芳.桂花果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8].张莉,潘婧,吴欢.大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酶抑制特性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9
[9].张珊,宋乐园,陈林玉,王云雨,商冲.中华猕猴桃籽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及总酚酸含量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2019
[10].施帅,宋慧,马利华.乳酸菌发酵对玫瑰花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J].食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