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学前儿童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社会工作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琴,苗春凤[1](2019)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亲子阅读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亲子关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梳理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和亲子阅读等相关文献,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研究现状。已有研究主要从教育学和公共图书馆角度关注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现状调查和策略建议方面,对亲子阅读问题尤其是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干预研究较少。应加强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研究,从社会工作角度为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提供支持服务。(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32期)
李萨,苗春凤[2](2019)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幸福加油站”亲子沟通小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圳市A社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为例,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和需求,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依据社会工作沟通理论,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开展"幸福加油站"亲子沟通小组。服务对象通过参加亲子沟通小组,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改善亲子关系;学习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达到了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亲子沟通小组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了家长互助支持组织,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依然可以延续小组的成效。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取得了积极效果,证明了小组工作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4-01)
李萨,苗春凤[3](2018)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不利,也会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而且多是针对亲子关系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方面大多是从宏观视角探究亲子关系问题的成因,进而较笼统地提出干预策略。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研究较少,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36期)
杨丹琴,苗春凤[4](2018)在《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市W幼儿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在福州市仓山区W幼儿园开展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小组活动,以探究解决流动学前儿童亲子阅读问题的专业途径。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强化了亲子阅读的内涵和效果;亲子阅读小组推动了家庭教育的改善,促进了家园合作的发展。要进一步改善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保障流动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有效措施是:加强家园合作,组织亲子成长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建立亲职教育平台;健全流动人员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家庭服务功能;重视对流动学前儿童的介入服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杨丹琴[5](2018)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迁移逐渐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流动学前儿童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流动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自身未来的发展,对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至关重要,因此,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照顾不可忽视。流动学前儿童的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生活压力大和生存环境复杂等,他们往往不能正视甚至忽视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其中家庭亲子阅读情况就不容乐观。笔者在福州市仓山区W幼儿园实习与社会调研期间,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发现当地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流动学前儿童家长亲子阅读意识片面,带有功利性色彩,为幼儿识字和上学做准备的观念居多;家长陪伴幼儿阅读时间少,亲子阅读具有随意性;家长在幼儿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指导策略单一并缺乏有效性。本研究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在福州市仓山区W幼儿园开展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小组活动,探究解决流动学前儿童亲子阅读问题的专业途径,以修正和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对亲子阅读的认知和指导策略,从而达到改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现状的目的,推动流动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强化了亲子阅读的内涵和效果、亲子阅读小组推动了家庭教育的改善以及促进了家园合作的发展。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笔者从亲子阅读小组介入的专业性、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链接资源能力、组员的差异性、小组的复制性和推广性这四个角度进行反思。同时,笔者从民办幼儿园、社区、政府和社工机构这四个层面提出建议,认为民办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组织亲子成长活动;社区应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建立亲职教育平台;政府应健全流动人员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家庭服务功能;社会工作机构应重视对流动学前儿童的介入服务。(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萨[6](2016)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小组工作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并呈现家庭化的流动趋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逐年扩大。相较于城市户籍儿童,流动儿童的成长发展更需要被关注。亲子关系在儿童的成长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亲子关系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对其身心发展不利,也会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带来负面影响。现有的关于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且多针对亲子关系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策略大都停留在宏观的政策倡导,只是从宏观视角探究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成因,从而较笼统地提出干预策略。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流动学前儿童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工作沟通理论为基础,在深圳市A社区开展“幸福加油站”亲子沟通小组,通过开展五节层层深入的小组活动,改善流动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在小组开展之前,笔者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方面的需求及开展亲子沟通小组的必要性,并了解可整合的社区资源。然后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活动计划,采用小组方法介入流动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运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和参加者意见表对小组开展的成效进行评估。最后对小组的成效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服务对象通过参加亲子沟通小组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从而达到了改善其亲子关系的目的;亲子沟通小组能够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家长互助支持组织,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依然可以延续小组的成效;服务对象通过参加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其主动改善亲子关系;社会工作小组方法介入流动学前儿童亲子关系问题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证明了社会工作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刘小红[7](2014)在《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案例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在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国内移民"的大国。有了流动人口就有了流动儿童。当前,关于流动儿童的说法有很多种,如农民工子弟、流动人员子女、打工者子女等。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没有流入地城市户籍的0~6岁的儿童。而中国众多的流动学前儿童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4年09期)
刘小红[8](2014)在《当前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案例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适龄的流动家庭学前儿童逐渐增多、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等是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主因。各地解决"入园难"的尝试值得借鉴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05期)
秦旭芳,李伟伟[9](2014)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指导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受人们关注。当前,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主体意识、教育方法等问题较为突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区作为流动学前儿童重要的日常生活场所,宜通过理念宣传、资源挖掘以及多元化合作体系的建构等途径,对流动学前儿童开展补偿性的家庭教育。(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14年12期)
王晓芬[10](2012)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基本状况调查及相关思考——以江苏省某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江苏省某市6所幼儿园15个班级的510名儿童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状况普遍不佳,主要表现为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家庭月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均较低。他们大多租房居住,多数家庭无独立厨房、厕所和儿童房间;家庭耐用消费品较少,家庭日常食物种类较少,等等。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成长环境确实相当不利,很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12年12期)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深圳市A社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为例,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和需求,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依据社会工作沟通理论,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开展"幸福加油站"亲子沟通小组。服务对象通过参加亲子沟通小组,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改善亲子关系;学习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达到了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亲子沟通小组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了家长互助支持组织,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依然可以延续小组的成效。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取得了积极效果,证明了小组工作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琴,苗春凤.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9
[2].李萨,苗春凤.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以“幸福加油站”亲子沟通小组为例[C].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2019
[3].李萨,苗春凤.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8
[4].杨丹琴,苗春凤.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市W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5].杨丹琴.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6].李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小组工作服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7].刘小红.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案例及启示[J].内蒙古教育.2014
[8].刘小红.当前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案例及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9].秦旭芳,李伟伟.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指导体系构建[J].幼儿教育.2014
[10].王晓芬.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基本状况调查及相关思考——以江苏省某市为例[J].幼儿教育.2012